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9892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

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段(第3、4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

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

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

“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

学习效率.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

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

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板书:

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

(横着趴下)

师:

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

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生齐读,教师指导纠

正)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

我们什么?

“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

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

[板书:

昂首东望]

2.老师总结:

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学生分小组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系课文,为

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五、布置作业

1.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潮的诗句.

3、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板书:

钱塘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时和潮去时的景象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忆作者所描写的潮来前的景象.温故而知新

(二)精读课文第3~5自然段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确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这两段,思考问题.(老师范读)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午后一点左右.

老师指导:

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

第3自然段:

远处;

第4自然段:

近处.[板书:

远近]

(3)第3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1至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

说明了什么?

像闷雷滚动,说明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

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明确:

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板书:

人声鼎沸]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板书:

一条白线]

⑤思考:

白线指什么?

在什么地方?

如何理解?

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人群沸腾起来.[板书:

人群沸腾]

老师总结: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板书:

声、形、情]

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默读思考.

(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水墙?

因为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

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写出了江潮气势之大.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

(潮水)

③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

山崩地裂]

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1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

第4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

(8)小结第3、4自然段.

这两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2.潮去时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找出潮去时总的特点.

恢复了平静.[板书: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

从哪儿可以得知?

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

这一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学生思考并讨论3至5自然段的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学生默读思考.

(三)疑难探究本课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的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用此来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如: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

“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小组讨论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学生掌握此内文章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基础.

四)总结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景,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

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第二课走月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难点: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和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有关月亮的两首古诗,你还记得吗?

谁来背一下(指生背诵),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吴然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

(板书:

走月亮)一齐读课题.

2.解题:

“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指生回答: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按要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

(1)我会认:

淘洼灌蚕穗毯烁

(2)我会写:

盘柔牵俗兔银

3.检查读课文情况,并相机正音.

4.听录音,思考:

(1)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呢?

”(指生说:

四次)

(2)请认真读一读这四部分,想一想,每一次我和阿妈是在哪儿走月亮?

第一次,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次,在小溪边走月亮.

第三次,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次,在许多地方走月亮.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小路上走月亮

1.出示句子: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洱海”说的是哪里呢?

洱海,它是一个形状像耳朵的淡水湖.在云南省大理市内,西面有点苍山,东面有玉案山,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景色迷人的风景区.(出示图片)

2.刚刚升起来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它把什么给照亮了(指生说)

月亮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3.说说“我”在小路上走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

明亮而又柔和的月亮照亮了苍山、大青树、村间大道和小路,照着我和阿妈,多么优美的乡间月色啊,走在这样的小路上,心情一定很愉快.)

4.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小溪边走月亮

1.在溪边“我”又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阿妈,白天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2.理解语句: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指生说:

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有一些水,是个圆圆的小水塘,水面上映着月亮倒影,就像环抱着月亮一样.本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的.)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田埂上走月亮

1.我和阿妈沿着小溪走啊走,来到田埂上,我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回答.

听到: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泼刺一声跃出水面,沟水汩汩.

看到:

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沉甸甸的稻穗,像银毯的稻田.

闻到:

果子的甜香.

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丰收的景象与喜悦)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在许多地方走月亮

1.“我”和阿妈都走过哪些地方?

(指生回答)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2.想象一下,她们还会走过哪些地方呢?

仿照句式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回答,教师并相继评价:

走过葱葱郁郁的小树林,走过小山坡.走过凉风习习的小河边,走过石拱桥……)

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在这美好的月色里,“我”和阿妈静静地走着,拉着阿妈温暖的手,闻着妈妈身上的气息,场面多么温馨甜蜜,感觉非常幸福.(教师相机板书:

情浓)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体会写法.

1.“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吗?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反复,运用反复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文章更有感染力.

2.本文之所以写的优美,还因为作者运用了许多修辞方法,除反复外,还有哪些呢?

请举例说明.(小组交流后回答)

设问: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

还是紫葡萄?

都有.

拟人: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

比喻:

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排比: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

2.和妈妈共同回忆在一块发生的最幸福快乐的事情,把它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走月亮

小路上幸福

小溪边

田埂上……情浓

3现代诗二首

课题现代诗二首 

课型略读课文 

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

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

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

牛歌》.(板书: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设计意图:

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新课教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2.分小节读诗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

去描写呢?

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

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

4.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

己的美好心愿?

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

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

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

你的童年梦想.(要求:

只写一个小节)

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板书内容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白色的芦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渡()倦()坐()度()卷()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三、我会填.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2.花牛在草地里坐,.

【答案】一、渡河温度疲倦试卷坐下座位

二、1.鸟、斜阳、江面、芦苇.2.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1.还驮着斜阳回去2.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集著有: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

散文集有:

《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说集:

仅《轮盘》;

戏剧:

仅《卞昆冈》;

日记:

《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霸占()

二、精挑细选.

1.装妆:

()扮假()

2.峰锋:

山()()利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

  2.鸟或蜂、蚁等的窝.(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等景物.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季节)

2.从“斜阳”表达出是.(时间)

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

你以为是什么?

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说一说.

《花牛歌》中你还能想象出一幅花牛在草地上怎样的的画面呢?

说一说吧.

参考答案:

一、lú

wěibà

zhà

n

二、1.妆装2.峰锋

三、一瞬巢

四、1.归巢倒映江面

2.草地白云太阳山峰

五、1.秋天2.傍晚3.不是.斜阳倒映在江面.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4《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学会景物描

3、自学本文的生字新词,会用“柔和”、“静寂”造句.有表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

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教时

1、出示课题:

《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

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2、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

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3、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4、(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

月夜

5、(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

星天

6、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个词用得最妙?

爱但也爱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

(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灯②)“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亲切

1(0.1学)习三第年二前段(:

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

(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放幻灯③)“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