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9731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教学探究Word文档格式.docx

因此,我们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宏观的地球现象浓缩进教室,跨越时间和空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整个教学过程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附:

“火山与地震”一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火山和地震》选自《小学科学》教材。

《火山和地震》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为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火山和地震》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在火山和地震现象中火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但地震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

本课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知道地震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能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能用橡皮泥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

但是不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

另外,学生能针对问题,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课件展示法:

通过视频课件展示,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样子及形成原因;

通过影像资料介绍许多科学家为研究火山和地震做出的贡献。

演示法:

通过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形象的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讲解法:

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资料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

指导法:

在做火山和地震的模拟实验时,由于学生不具备探究的基础,都需要教师详细的指导;

合作探究法:

在探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时都采用了此方法,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内力作用的结果。

2.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

3、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四、教学重点: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图片。

2、学生每组准备一根小木棍,一条毛巾。

3、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积木块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危险的还有火山喷发,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发生火山

喷发和地震会不会破坏地形,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课件出示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视频和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使地形具体

发生了什么变化?

(视频:

火山地震情景和画面)板书课题。

2.交流火山、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相关的图片(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道路断裂、巨石滚落、河流移

位、河流阻塞形成堰塞湖、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熔岩高原等等)

3.小结:

是呀!

火山喷发和强烈的地震都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命

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那么,关于火山和地震你都了解哪些呢?

〔设计理念〕:

通过观看自然现象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在自然界中所不知道的一些现象

来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知识,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后引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谈话:

下面让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亲临”火山喷发的现场,去探究一下火山

的奥秘,你们想不想去?

(1)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

看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

成及喷发的原因。

(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

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同学们,那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火山喷发时的惊心动魄的时刻呢?

好那让我们一起

来感受吧!

①.教师简单介绍实验过程,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启发学生说说每样物品在实验中代表的是什么,认真观察在实验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做报告,填写实验报告单。

(3)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火山石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由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2.了解火山喷发的危害

(1)织学生讨论(课件放映):

①、火山石如何形成的?

②、火山喷发前有什么预兆?

③、火山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④、人类能不能从火山喷发中受益呢?

⑤、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火山喷发?

(2)火山喷发会给我们人来带来哪些危害?

我们会不会从中受益呢?

教师介绍维苏威火山:

维苏威火山是意大利西南部的一座活火山。

喷发地处欧亚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边缘的维苏威火山,在各板块的漂移和相互撞击挤压下,在2.5万年

前爆发形成。

当时欧洲处于冰河时期,气候干冷、土地贫瘠、林木稀少,只有大片耐寒草

原。

随着欧洲气候的变暖,加上这里肥沃的火山灰,使得火山周边成为植被茂密的富庶之

地。

维苏威火山最早形成于地质史上的更新世晚期,可称为比较年轻的火山,多少世纪来一

直处在休眠中,曾一度沉寂为休眠火山。

维苏威火山在历史上喷发过很多次。

最近的一次喷

发发生在1944年,是欧洲大陆唯一的一座在近一百年内喷发过的火山。

(2)小结:

火山正是由于地下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同时火山喷发是

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火山喷发的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地震的发生,可

见火山和地震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设计意图]:

在此小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了解丰富其地理知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有

趣的实验体会火山喷发的那一刻,实际感受会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形象生动的实验会使学生

从有趣的实验中获得信息,。

正是体现了科学实验中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的能力。

使学生

更深刻的理解火山形成的原因。

(二)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讨论:

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讲解:

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期待更好的生存环境,可无情的地震却一次次震碎人们的

美好生活,给人们的记忆打上痛苦的烙印。

(播放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省唐山7.8

(>

=7级大地震)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8.0级(>

=8级巨大地震)巨大

地震、2010年6月5日山西省阳曲县4.6级地震(>

=4.5<

6中强震)视频图片资料)上述资

料中提到了有关地震的相关概念如:

震级、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波。

讲解震级是地震

的强弱,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是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震中到地面任何一

地方的距离是震中距,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做地震波。

就像水波一样。

提问:

从地震的

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

是什么力量让大地剧烈震

动呢?

强烈的地震有着很大的破坏力,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威胁,你们知道地震是如何形成

发生的吗?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2、教师介绍地震的主要类型:

火山、塌陷、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的原因:

地球内部运

动产生的力。

(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

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

生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

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供,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

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

当木棍被折

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

手有什么感觉?

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的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

么现象?

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

时发生的断裂,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想象到地震时发出的巨大声响;

木棍被折断后产生

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的震动)

3、组织学生讨论: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4、研究地震的危害程度:

纸箱地震模拟器实验,判断地震的中心与强弱。

讲述: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地球上都要发生几百次;

只是有的地震较弱,

人们感觉不出来;

只有强烈的地震才会带来灾害,但一般一年不过只有几次。

5、指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前兆。

(1)讨论:

地震前兆有哪些?

你们已经知道有哪些地震前兆?

(2)讲述:

地震前兆还有:

泉水或河水突然干涸断流;

气候出现冷热骤变;

地光与地声

等。

由于动物感觉器官特别灵敏,被人们称为一部监测地震的“活仪器”。

为了便于大家观

察动物的地震前兆,课件展示歌谣: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都面面俱到时间不允许,也无必要,地震的研究性

学习可简化,主要是讲授。

其实研究性学习并不排斥讲授,它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

量的信息,比如地震的类型及各自的成因,这是教学的重点。

并且学生在对火山的研究中已

经知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这也为理解地震的成因打下了基础。

三、延伸总结

(一)读故事说体会,谈谈安全教育:

1、过渡:

在人类不断认识、改造自然的历程中,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为人

类的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宝贵经验,还有伟大的发明。

听故事,谈体会:

(科学家夫妇献身故事,张衡的研究。

从这两个故事中,你能告诉大家什么呢?

思考:

人类为什么要研究这两种自然现象,或者其它现象?

2、指导学生在遇到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

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

屋砸死、砸伤。

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

3、你在其它灾难面前我们怎么办?

(二)全课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谈话: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们对火山和地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提出再研究的问题:

同学们了解的真多!

那么对于这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你有什么

想法呢?

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想提出来继续研究呢?

3、谈话:

看来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的问题。

那就请大

家把今天没有完成的研究继续下去,当然你还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实地观察等其它方法

进行探究。

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研究火山和地震的专家。

(三)拓展:

学了本节课的知识,你能解释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地震呢?

(汶川

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此次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

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通过各种方法继续研究火山和地震。

教师出示拓展讨论题,让学生选择自

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地球内部运动剧烈火山地形发生变化

缓慢地震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是否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是否知道火山、地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以及火山地震的危害。

能否从火山、地震现象中知道,地球内部深处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

地球的地壳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是否知道在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

学生互评标准

认识能力方面:

(1)通过观察火山、地震资料能较全面地描述火山、地震发生的现象。

(优)

(2)在小组同伴合作写下,通过观察火山、地震资料能描述出火山、地震发生的主要现

象。

(良好)

(3)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火山、地震资料能描述出火山、地震发生的基本现象。

(合

格)

运用知识能力方面:

(1)能全面描述在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正确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并能示范。

(2)能较全面的描述在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

(3)在教师的启发下能描述在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

格)

八、设计特色简述:

《火山和地震》一课,是一节以网络与实验探究的课。

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它从以下几

个方面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感受事件的真实性。

当学生的动机被激发起来,

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质量,而且可以让他们随时关注与学习相关的内容。

具体到这节课我的做

法是:

给学生创设条件。

在实验室进行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发生的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试验,让学生感受其中。

通过对完成任务过程的评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

2.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所完成的任务,不是简单的信息重组,而是需要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具体体现:

1)选择任务阶段

学生要对这个任务进行简单分析,即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任务的可行性、自己最感兴趣

的方面以及如何完成等。

2)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操作

学生会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及相关链接地址找到相应的资源。

在收集到资源后,学生还

会对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这个阶段主要运用到分析、评价的能力。

让学生用最简洁最

概括性的语言记录并表达火山、地震成因及如何保护措施。

从而实现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

培养。

3)评价总结阶段

学生依据小组活动学生互评评价表和教师对考察结果评价表,可以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

价。

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评价和综合的能力。

3.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必须承担一定的角色。

因为它的设计中蕴涵了发展每个学习者的

专长的目标。

善于合作是学生的必备条件。

因而在记录表中要求学生明确每个人的具体工

作,课上也专门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进行任务分工。

九、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

板书设计:

火山和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