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9725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

《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版绘画疗法Word文档格式.docx

以了解人际和家庭互动为目的的Appel的“家庭画”测验、Burn&

Kaufman的家庭动力绘

画;

以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斯尔文图画测验(SilverDrawingTest),等等。

这些测验在不断受到学者们的完善和推广。

50年代后期,ViktorLowenfeld以Piaget的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在Cooke和Burt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学说,在其中描述了儿童绘画发展的顺序和预测指标。

三,绘画治疗的发展

在绘画作为测评工具发展的同时,绘画也在作为治疗工具进行着不断的发展。

20世纪初,伴随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兴起,绘画成为一种结合心理分析的艺术治疗形式。

其中,出现了几位用不同方式对绘画进行使用以帮助治疗的代表性人物。

Naumburg(1966)把绘画视为显现无意识的一种途径,人们在绘画中表达了他们的内心冲突。

他强调“分析”和“动力”,鼓励患者做自发的描绘,通过绘画并结合自由联想和分析的形式,使患者对所处境遇和对事物的认识进行知觉重组和顿悟。

Kramer(1993)的理论则强调“创造性”。

他认为,创造性艺术过程本身就有着治愈特性,绘画这种创造性的工作激活了某些心理过程。

通过绘画,当事人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发泄存在于潜意识的东西,尝试行为的改变。

另外一位使用绘画帮助治疗的重要人物是对客体关系治疗有巨大影响力的儿科医生Winnicott(1971)。

他将绘画看做是医生和儿童间的交流手段。

通过由医生和儿童一起“创作”涂鸦的过程(被称作squigle的游戏)和讲故事,激发儿童进行内心和情感的交流。

所以他的这种绘画本身并不以投射的方式进行分析,而是更多关注儿童在表达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随着家庭疗法的发展,HannaYaxaKwiatkowska(1978)将绘画治疗引入家族评估和家庭治疗之中。

他发现,全家共同参与艺术创作时,对于整个家庭关系和某些家庭部分的修复,可以产生正性的作用。

家庭绘画也可以显现出成员之间的连结关系,家庭成员的角色认同和对其他角色的认识。

后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潮流也同样对绘画疗法产生影响。

Rogers认为,只有让个体在一个无条件的正向尊重的环境中,,他们才能真正地表达自己。

这使得治疗师更加注重给患者提供尊重、自由和积极关注的环境,来进行创作。

这也使得绘画疗法的进行过程和解释分析过程,朝向灵活和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视角发展。

近年来,经过不断创新和努力,绘画治疗成为一门专业技能,在精神病院、心理诊所、特殊教育、EAP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绘画疗法也在不断的革新和变化,与其他方式如音乐、谈话、讲故事等相结合而发挥作用;

绘画疗法还在不断与其他流派融合,在各个流派内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结构化治疗、存在主义治疗等进行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和分析方式的探索。

二、绘画作为心理治疗工具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支持——投射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遇到不被自己或他人接受的不愉快体验时,会采用一定的防御方式来缓解内心中的冲突。

其中一种防御方式被称作“投射”——个体将这些不愉快的经验或不被接受的感情加诸于他人身上,以缓解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这个过程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

在绘画过程中,画作中的人和物就可以充当被投射的“他人”。

个体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在安全、被认可的环境下,通过画中人或物来表达潜意识的思想和感受。

二,生理学研究支持——大脑偏侧化理论

神经解剖学和脑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人脑分成左、右两个半球。

而后来的裂脑人实验和生理学研究则进一步指出,左右脑半球与不同的功能相连结:

逻辑思维和语言由左半球负责;

而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多负责形象思维。

另外,对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

这说明右半球功能的损害会影响患者情绪机能1。

因此,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相比于通过语言进行的其他疗法而言,可以更好地调节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三,绘画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其一,人的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人们常以形象的方式来留存记忆,因此以形象的方式(如绘画)提取这些记忆,比语言的方式提取所出现的误差小,而且更贴切和容易些。

另外,一部分人群无法很好地将自己的感受以逻辑的方式(主要为语言)表达出来,比如精神病患者和语言未发展良好的人(如儿童)。

因此绘画就可以作为他们表达自己的良好方式。

其二,艺术是符号性的和价值中立的。

因此在绘画过程中,个体的表达具有隐蔽性和象征性,并且不会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

因此个体可以在这个安全的氛围内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和冲动,梳理和整合自己在不同时间、地点所积累的感受,使内心不被接纳的力量得到释放和升华。

其三,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

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的创造能够激发起他内心面对问题的新想法和新的可能性。

因此可帮助个体跳出旧有模式,以“创造性”的方式获得新的领悟和转变。

三、国内绘画治疗的发展现状

真正意义上的绘画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

国内绘画艺术治疗虽在古时有一定的雏形,但真正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却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1994年龚鉥发表的名为《艺术心理治疗》的文章为起点。

此时,国外的绘画治疗开始传入中国,国内一些精神病院也开始尝试利用这种方法来辅助精神病人的康复。

从21世纪起,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艺术和心理学的发展和网络推动下的电子资源的获得,使得绘画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迅速和深入起来。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

1.知识传播呈现多样化

国外艺术治疗和绘画治疗相关书籍和资料陆续被翻译引进;

关于艺术治疗和绘画疗法的内容在网站上的交流愈加丰富;

相应的专业辅导培训班也增加和趋于成熟,获得相关知识和专业训练的艺术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生等逐渐增多。

2.相应的学术研究增多

在国内,绘画治疗基本理论和机制得到阐释;

对于其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学校心理咨询、人际交往、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灾后心理创伤治疗等各个方面的所可以产生的作用,学者们都在进行不断的研究。

也有些学者结合中国文化,在对这一疗法进行着本土化的发展,如结合中国本土心理治疗方法意象对话,而产生的“意象画”。

1周丽.关于绘画心理疗法独特作用的综述.教育心理研究.[J].2006:

62.2何静,蒋明全.绘画艺术治疗在中国发展的介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2009.3:

75-76

3.实践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精神分析导向的绘画治疗模式在精神病院开始进行着初步的应用:

在北京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等精神病院中,都在进行着绘画治疗方式的尝试和实践应用;

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咨询师们也与学生一起尝试使用绘画的方式来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进行绘画的自我分析和成长,探索着新的绘画治疗的方法;

在灾后心理恢复工作和儿童危机干预中,也有咨询师以绘画疗法来帮助心理危机的儿童和其他人来进行心理健康的恢复。

但总的来说,绘画疗法在中国处于并不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它的进一步系统化和标准化、应用技术的成熟化和广泛化、疗法的本土化等,还需要我们更加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二节绘画疗法中的评估与治疗

一、绘画与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

一,学龄前儿童的绘画与发展

一般1至2岁是幼儿开始可以进行绘画的时期。

从这个时期至约4岁左右,幼儿的绘画形式以涂鸦为主。

最开始的涂鸦作品对于幼儿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他们只是从手臂的运动中感受着乐趣,眼睛甚至不看画纸。

他们对自己的动作也没有控制力,画纸上留下的痕迹往往是混乱的。

此时的幼儿处于“感知运动”的发展阶段,即他们还无法分辨和思考外界事物,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全由自己的动作获得。

随着涂鸦的增加,他们开始可以画出长线。

如果发现他们在涂鸦时开始反复某一动作,或者画纸上形成有一致性的轨迹。

这就说明他们已经建立起一些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感。

约在3~4岁时,儿童的涂鸦有了目的性,画中的痕迹开始出现封闭的线条和圆圈。

他们可以将他们的涂鸦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对他们的涂鸦进行命名。

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他们开始关注除他们动作之外的事物,在内心建立起这些事物的概念并能将其在画纸上有所反映。

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形成形象性的概念。

之后一段时间里(4~6岁),类似圆圈的形象可以进行分化,儿童的绘画上开始出现基本的人物形象——蝌蚪人。

蝌蚪人通常由头(一个圆圈)和两条腿(两条线)组成。

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思维和现实中的联系有所关注,但他们仍然没有脱离自我中心的思维形式。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空间概念和视觉逻辑也没有建立起来,在他们的画作中,对每个物体的安排并无规律可循。

比如他会将画纸横着画一棵树,而又将画纸竖着来画房子,而不考虑地平线的问题。

二,小学儿童的绘画与发展

小学期间(约7-12岁)是儿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期间,正常发展的儿童逐步发展起利用形象性的东西来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能开始进行事物的推理而后作出判断;

同时,孩子将不再那么自我中心,开始能发现环境中的秩序和规则,发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而非仅仅是事物与自己之间的联系。

一般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画作中就越来越表现出对人、动物、房子等的图式的理解。

比如在一个孩子的理解上,人是有一个头、两个胳膊、两条腿,大致的排列是个什么样,他们就会画出一个圆的头,画上两条胳膊和腿。

他画出的所有人,都是这个样式,有着这样类似的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内心中图式的表达,也表现出秩序和规则感。

比如人的头在上面,向下是躯干,躯干两边有胳膊,下面

是腿。

他们已经能注意到画上所画的各个东西是有联系的,并能在空间上安排各个东西的位置。

在小学高年级,儿童的画作呈现出“写实”的特点。

他们非常喜欢用写实的方式来描画他们所感知到的东西。

在他们看来,更“像”的就是更好的。

所以,他们会去在自己的画作上描绘更多的细节,甚至尝试去表现深度和透视感。

所以他们的画作就不会像低年级一样呆板(同类东西画出来都一个样)。

三,青少年及以后个体的绘画与发展

在绘画水平的表现上,一般认为,如果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个体的绘画水平就会停留在12岁的水平,不会自发的持续发展。

到了13~14岁,继续画画的青少年就可以更准确有效地使用透视方法来绘画。

他们可以熟练使用绘画材料,他们对颜色和图案更为在意,并能够创造出抽象的形象。

在对人物、动物和环境本身的描绘上,青少年不仅把这些事物作为他们构思的一部分,而且还有意利用这些形象进行象征、观点交流,表

3现个人的思想和自我。

二、与绘画相关的心理评估测验

一,房树人测验

房树人测验(House,Tree,Persontechnique,HTP)为投射测验的一种,也是当今最为成熟、使用最为广泛的绘画测验。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克(BuckJ.N.)于1948年发明,其最初的测验过程是让被测者用铅笔分别描绘出房子、树木和人物三幅画。

之后,随着推广和研究过程的发展,学者们将房子、树、人三项合画于一张纸之中。

这样便能更简捷有效地探测被测者的人格特征。

1.适用范围:

一般来讲,房树人测验多作为人格、智力等测验的辅助工具,所以并不单独作为测查工具。

作为辅助测查工具,该测验有良好的普适性:

它可作为正常人群中的精神健康的测查工具、招聘中进行人员选拔的评定工具等,也可用来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整合程度、成熟度与能力方面的信息;

此外在精神病院中,也可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和检验精神病人的康复。

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个体测验,也可进行团体测验。

2.测验方法:

准备工具:

A4白纸,铅笔,橡皮

测验要求:

要求受测者画出房子、树与人时,主试不给予受测者任何关于形式、大小、状态的指示;

知受测者此次绘画不是关于艺术能力的测验,只要认真即可;

绘画过程不能用尺子,需完全手绘完成。

参考指导语:

请你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房子、树、人物在内的画,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但是要求你必须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不限,也允许涂改;

画完以后请写上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和职业。

3.测验分析要点:

作为辅助性工具,房树人测验一般需要由经过高度专业训练的心理师,结合受测者的其他评估资料、病史、呈现的问题等,才可以做出特定的解释。

画上每个物体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固定和唯一的,以下可仅作为分析参考。

3(美)CathyA.Malchiodi著,李晓庆等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122—124.

(1)房子

房屋是人居住和成长的场所。

通过对房屋各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个体在家庭中的自我形象,空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家庭亲子关系,安全感,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房顶显示的是幻想空间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如果屋顶仅用一条线表示,则可能缺乏想象力或情绪压抑;

屋顶过大,则提示受测者可能在幻想中寻求满足。

墙壁和门窗在现实中起到与外界连结的断开、自我空间的划定作用,因而在象征意义上,它们也可以用来显示受测者在心理层面上与环境的交流、人际关系和自我界限。

墙壁:

表示自我功能的强度,抵抗和防御外界攻击的能力,保护自我的能力。

门:

显示家庭、自我与环境连接的通道,反映出潜意识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比如没有门,或者门被锁上,提示人际上的隔离或退缩;

过大的门则提示对社交的依赖性。

窗:

它是人看向外界的途径,象征着内心中对外界接触的形式和内心的防御。

窗帘和百叶窗比起一般的窗户来说,就使得内外的交流多了“控制力”和“调节能力”。

烟囱:

一般与温暖的亲密关系和性有关。

烟囱的缺失可能象征着内心温暖的缺乏和与重要男性人物有冲突;

烟囱的过大则可能其过于强调与性有关的东西。

烟囱中过多的烟还可以提示内心过度的紧张。

除此之外,各种房屋的附加物,如房屋的走道、篱笆、装饰、周围的植物、动物等,也都蕴含着与受测者有关的心理意义。

可结合画作整体,与受测者交流进行分析。

(2)树

树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反映自我成长过程中对环境的体验和过往经历的理解。

树的绘画可以提供对受测者成长史和个体特质的了解。

相对于“房”或“人”,树更可以反映出受测者更基本、更深层、更原始层面的感受,并更容易投射出对于自我负面的感觉。

个体过去所受的创伤或十分难过的事都更容易显现在树干上。

从结构上来看,树顶多与分析和理性相关,而树根则与情绪反应、安全感和掌控性有关;

树干是顶与根的连结,因此与冲动的表达、个体的协调性、成长过程的完整性和活力相关;

树枝的延伸则象征着自我的延伸,即对环境的追求,与他人的交际。

比如,对于树顶的过度强调,提示我们受测者更善于理性分析,而情绪表达可能欠缺;

比如,画中缺乏根部,则提示受测者对于情绪的压抑;

比如,树干上出现的疤痕,提示受测者可能曾经有非常难过的事件或创伤经验。

(3)人

人物绘画可以激发出受测者对于身体外貌、自我现实、自我概念等的感受。

因此,在画人时,最容易激发受测者的自我防御,此时对他们的鼓励是相当必要的。

画中的人可反映被试的自我形象和人格的完整性等。

在人体结构上,头象征着理智与思考、幻想;

面部象征着人对外界现实世界的接触、交往;

肩膀与对力量的需求和对情绪的控制力有关;

手臂用来改变或控制周围的环境,与力量的表达、与环境的主动和被动关系有关;

手与行动力和自我适应性、攻击性有关;

腿和脚则是站立用的,与人格的稳定性、人际的变动程度相关,也可能与性的态度相关。

二,雨中人测验

雨中人测验(Draw—A—Person—In—The—Rain),是由ArnoldAbrams或AbrahamAmchin所设计出的程序。

与HTP一样,属于投射测验中的一种。

但与HTP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它用来了解人们处在情境压力下(在画中体现为雨下)的身体姿态。

此测验主要提供有关个人自我功能的一些信息。

它通常和其他可利用的测验资料一起,用来回答以

4下几个问题:

1.这个人在压力情境下,会如何反应,

2.这个人会使用哪些个人资源。

来应对这个引发焦虑的环境,

3.这个人是否能在会引发焦虑的情境下,仍能有效率的计划,

4.当面对这个不愉快的情境时,这个人会使用何种防御机制(如否认、退缩),

测验过程:

雨中人测验过程与HTP基本一致,都是在空白的纸上进行自由绘画。

要求要有人,有雨,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不必担心艺术性的问题,不做过多的提示。

分析要点:

雨中人测验的分析同样需要结合受测者的其他情况来进行,也可与其他人的图画进行相互比较来进行。

它没有特定的分析模式,但分析者仍可根据画作的整体氛围和画中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

比如,氛围的凌乱和遮蔽物的缺乏,可反映出受测者面对困难时的无助和对他人的依赖,他们一般没有离开讨厌的环境的意愿,因为主动离开可能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画中显示出极度的慌张和无法逃脱,显示受测者对轻微的焦虑,都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此外,有良好抗压能力的人,即面对压力感觉不那么慌张和沉重的人,通常会在画中会画出防护的雨具。

三,家庭画

家庭绘画技术,即让受测者画出一个家庭。

它是利用人物绘画作为人格投射指标的技术。

它通过内容、位置、人物的大小以及绘画过程,传递出家庭互动的情况、受测者对于家人的态度和他对家庭角色的认知。

这种工具首先由Appel(1931)提出,而后又得到其他学者更深入的说明。

伴随着家庭结构和家庭治疗方法的潮流,这种技术的简洁和可提供丰富信息的优势凸显出来。

这使其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测验工具之一。

它也经常作为与儿童进行交流和对其病情进行评估的手段——儿童会把自己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内心情感,及家庭内部的互动情况投射到绘画中。

一般的测验过程是,给受测者提供纸与笔,请他画出自己的全家,并说明一下家人的名字。

这样就可以完成一幅家庭图。

但为了更动态和深入地了解家庭互动情况,一些心理医生在原有绘画程序基础上,添加了一个新的指令——“全家人在一起做着某件事情或每个人都在做着某种动作”。

添加新指令后的方法被称为动态家庭绘图或家庭活动绘画测验(KineticFamilyDrawing,KFD;

Burns&

Kaufman,1972).

4(美)GeraldD.Oster,PatriciaGould编,吕俊宏等译.绘画评估与治疗:

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指南.台湾: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9.1:

30.

5家庭关系通常可由其中人物相对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对于家庭成员的替代与夸大而表现出来。

比如,受测者可能在绘画过程中省略其他的兄弟姐妹,来“减少自己的竞争对手”;

或者,将自己画的很小,来表达无能的感受。

在动态家庭图中,如果是否受测者画出了静态性动作的家庭(即家庭成员在共同进行彼此之间无交流的活动,如看电视),这可显示出家庭中人际沟通的缺乏。

此外,家庭中个体的处境,对他人状态的描述,也可反映出其内心中的情感需求、状态和对他人的认知。

(四)画树测验

画树测验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柯乞所创制的。

要求受测者随意画一棵果树,然后把他画好的树与卡尔柯乞所制定的标准做比较,看受测者画的树与卡的哪一棵标准树最接近,便可发现受测者的性格特征。

卡尔柯乞的20项标准:

1(树有根:

表示受测者执着于尘世,稳重,不投机,不作轻率之举。

2(树无根,且无横线表示地面:

受测者缺乏自觉,行动无一定之规,喜欢投机。

3(树立于形似山巅的地面上:

受测者孤立自己,或有孤立之感,社会关系陷入扰乱不安的境地。

4(树干短且树冠大:

有强烈自觉,富有雄心,有获得别人赞许的欲望,骄傲。

5(树干长且树冠小:

发育迟滞,这种树型常见于儿童的图画之中。

6(树干由两条平行直线段构成:

斤斤计较,实事求是,少想象,倔强固执。

7(树干由两条处处等距而波动的线条构成:

活泼,有生气,易于适应环境。

8(树干由断续不整的短画构成:

敏感易怒,思考问题凭直觉,很少使用推理。

9(树干左边有阴影:

性格内向,拘谨。

10(树干右边有阴影:

性格外向,乐于与外界接触。

11(树冠扁平:

由于外界压力而变得拘谨,有自卑感。

12(树冠由同心圆组成:

富于神秘性,缺乏活动,自我满足,性格内向。

13(树冠由环列的树枝构成:

勤勉、进取,富有创造力,性格外向。

14(树冠似云:

富于想象,多梦想,易激动。

15(树冠由一簇钩圈组成:

热忱,坦白,好交际,健谈。

16(树形似棚:

墨守传统,拘泥形式,善自制。

17(树形倾向右边:

好交际,易激动,对将来充满信心,善表现,擅长于活动。

18(树倾向于左边:

节制,含蓄,小心,对将来充满恐惧。

19(树上有果实:

善于观察,非常重视物质享受,现实主义。

20(树叶或果实落到地下:

敏感、理解力强,缺乏毅力,听天由命。

三、绘画治疗技术的分类与简介

5(美)GeraldD.Oster,PatriciaGould编,吕俊宏等译.绘画评估与治疗:

52.

绘画疗法主要是指治疗师以患者创作的绘画为中介,对患者进行理解、分析和治疗的方法。

从绘画的自由度来划分,绘画治疗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自由绘画,这种形式给予来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