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9663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都市蔬菜产业五年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2013年,全市蔬菜、食用菌、西甜瓜等产品产值达22606万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124171万元的18.2%,农民从蔬菜中人均收入807.35元;

蔬菜主产区的人平纯收入达到7986元,成为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菜篮子产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蔬菜自给率低。

导致全市蔬菜价格偏高且不稳定。

目前全市商品蔬菜生产总量约为1万吨,实际净菜约8000吨,而全市城镇商品蔬菜消费约为18000吨,全市全年蔬菜自给率为44%,蔬菜缺口为1万吨。

由于本市蔬菜商品生产供应率低,致使外地蔬菜大量进入,因而导致了宜都菜比宜昌贵,宜昌菜比武汉贵的局面。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是全市商品蔬菜规模小;

二是对商品蔬菜投资严重不足;

三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设施农业落后。

导致春菜生产严重不足,外地菜大量进入我市。

到2013年,全市蔬菜大棚面积约600亩(主要在三江村),生产量约为1600吨,而全市春季蔬菜销量约4500吨(不包括农村人口消费),春季蔬菜缺口为2900吨。

若包括农村人口消费大约全市春菜销量在7000吨左右,则缺口为5500吨,因此,蔬菜设施栽培应引起高度重视,刻不容缓。

3、大宗蔬菜产品过剩。

茄果类品种供不应求,在大宗产品中,根菜类、白菜类在我市农村家家户户种植,其面积已达到3400亩,占全市蔬菜面积的48%,总产量60784吨,占全市蔬菜总产146163吨的41.6%。

显而易见存在着生产过剩现象,相比之下,全市茄果生产面积只有4749亩,占全市蔬菜面积6.6%,总产5919吨,占全市蔬菜总产4%,加之外地市场的调出,这就使茄果类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产品往往供不应求。

4、蔬菜产业投资不足。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原因,对蔬菜产业投资有限,致使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蔬菜基地设施建设不足,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害,蔬菜生产就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市场价格就会引起波动。

5、科技含量较低、科学种菜水平有待提高。

蔬菜生产种类繁多,受气候因素制约程度大。

全市目前除三江蔬菜专业村科技种菜水平较高外,其它地方都处于传统种菜水平上。

仅管有许多优良品种推广,但良法跟不上种子的推广步伐,出现了好品种没有好收成的现象。

有的地方虽然建有设施(大棚),却未引起重视,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低,导致种菜效益不突出所致。

6、蔬菜流通体制不完善。

一个地方蔬菜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蔬菜流通体制的是否完善。

我市除了丰店批发市场外,还缺管大批蔬菜产销经纪人和基层专业合作组织,这是我市蔬菜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7、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菜农种菜积极性不高。

目前,国家对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都有补贴奖励政策,但对种植蔬菜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加之蔬菜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与产业化水平偏低,劳动强度与市场风险过大,挫伤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

三、我市发展蔬菜的有利条件

1、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我市地处长江与清江交汇处,焦柳铁路、318国道、鸦来线、鸦澧线、红东线,构成了我市铁路、公路交通的区位优势,在10个小时内鲜菜可抵达武汉、长沙、沙市、宜昌等大中城市,在50个小时内鲜菜可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

2、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条件,全年平均气温16.7℃,≥10℃的积湿4700-5300℃,作物积极生长期240多天,无霜期270天左右,日照时数1738.9小时,全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mm之间。

我市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带,海拔50多米到900多米,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和山区,在平原地带,适合各类蔬菜生产,尤其是大棚蔬菜,在丘陵地带,特别适合粮菜型种植模式,在500-800米地带的山区,比较适合种植延季蔬菜中的茄果类。

我市山清水秀、空气质量良好,生态环境优越,土壤多为壤土、沙壤土,质地较好,有机质含量高,远离城市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是天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3、有一定的种植基础。

我市沿江地带的农民视种植蔬菜为日常开支的钱带子,有种植优质蔬菜的习惯,在丘陵地带,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逐步认识到粮菜模式种植的经济效益,瓜类—水稻,玉米—豆类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

山区500-800米地带,正在探索延季蔬菜的高效栽培技术及市场拓展。

4、部分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红火。

三江村的大棚蔬菜、梁山的延季茄子、辣椒,潘湾的菜用土豆和食用白合,王家畈的地黄瓜等产品比较受市场欢迎,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收入。

5、蔬菜专业合作社联社成立。

2013年7月5日,湖北宜都蔬菜专业联合社在市经管局召开会员大会,大会一致通过了如下决议:

(1)同意成立湖北宜都润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合作社由华勇等5人共同出资2100万元组建。

(2)同意湖北宜都蔬菜专业联合社章程。

(3)选举华勇、尹松鹤、周宇翔、叶绍苑为合作社理事会成员。

(4)选举曾勇为合作社监事长。

(5)选举李红斌、吴泽玉为合作社名誉理事长。

(6)合作社办公地点设在宜都市农业局。

四、产业发展目标

(一)规划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

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优化品种结构,打好"

品种差"

、"

时间差"

季节差"

地区差"

,提高我市优质蔬菜产品市场占有率。

坚持产业化发展。

着眼于提高优势蔬菜产业的竞争力,打造无公害蔬菜、特色蔬菜和城郊设施蔬菜名牌产品,构建蔬菜优势产业群体,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大力推进高山蔬菜、特色蔬菜和设施蔬菜的产业化建设。

多元化投入和农民投入为主体。

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

优先扶优扶强。

充分发挥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蔬菜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蔬菜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转变蔬菜产业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城市郊区与优势产区基地布局,着力加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三)发展思路

加快全市蔬菜产业发展,要坚持发挥优势、夯实基础,依靠科技、提升效益,面向市场、立足竞争的原则,以全面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及品牌效益为核心,以扩大设施规模、优化棚室结构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蔬菜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用五年时间,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由以露地菜生产为主向设施生产为主转变,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生产转变,提升蔬菜产业集约化效益;

由传统产品向品牌标志产品转变,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由传统交易方式向现代物流配送方式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产业发展目标

1、到2019年,联社蔬菜种植核心面积5000亩,(其中,大棚1000亩),精细菜3000亩;

延季菜2000亩。

带动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蔬菜15万吨,年产值达到1.2亿元,菜农人平纯收入力争达10000元,基本形成城郊设施蔬菜、丘陵精细蔬菜、高山无公害特色蔬菜三个蔬菜产业区。

2、申报农业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认证达10个,保证市民菜篮子安全供应,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

3、重点扶持蔬菜龙头企业3家,培育蔬菜品牌5个,扶持壮大蔬菜专业合作组织5个,建蔬菜专业村12个,网络带动农户10000户,蔬菜外销量占总产量的60%。

4、组建蔬菜配送中心(销售公司),配合政府新建或改造重点集镇标准化菜市场8个,扶持产地建立冷链物流系统。

5、建设一个年加工蔬菜1000吨的加工厂;

建冷库一个,200立方米。

五、产业区域布局

坚持"

市场引导、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的原则,蔬菜产业按照资源和区位条件进行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城郊设施蔬菜、丘陵精细蔬菜、高山无公害特色蔬菜三大生产基地,促进优势地区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一)城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1、重点区域与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

按照15-20万城市人口消费,我市大棚早菜必须保证有2000个标准大棚(1000亩)生产基地。

力争建有3000个标准大棚(1500亩)。

目前我市现有600亩,还急需新建500-1000亩,计1000-2000个标准大棚。

新建大棚早菜基地,必须在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土壤条件好的地方进行。

根据我市地域现状,建议在枝城洋津畈一带规划1000亩早菜生产基地,分期建设500-800亩蔬菜大棚。

同时,以三江、中坪、湾市、刘家嘴等村为主,建设城郊设施蔬菜基地,新增面积5000亩。

发展目标:

主要调节城区蔬菜基本供应量,面向我市3-4月"

春淡"

市场和8-9月"

秋淡"

市场,重点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和速生菜基地。

2、主要种植模式

(1)重点蔬菜种类:

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

(2)主要茬口模式:

设施蔬菜春提早(茄果类、瓜类、喜温型叶菜,4-7月上市),夏遮阳(早熟耐热的萝卜、白菜、花菜等,7-9月上市),秋延后(茄果类、黄瓜等,9-1月上市),冬覆盖(莴苣、芹菜、越冬萝卜等,1-4月上市)。

露地蔬菜则以喜冷凉叶菜、豆类、红菜薹、莴苣、油麦菜等为主,9-12月上市。

2、发展重点:

加大设施基地的投入,建立水、电、路、渠、池、棚等基础设施完备的生产基地,提高产出能力及抗灾避灾能力;

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

建立健蔬菜全程质量检验、检测、监管、安全追溯体系。

(二)丘陵精细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与发展目标

建设延季蔬菜基地是解决我市秋季蔬菜供应的有效途径,尤其可以解决茄果类短缺的矛盾。

建议在潘湾乡梁山村、南冲村、望洲坪村、楠竹园村建设5000-10000亩延季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茄子、萝卜以及百合、磨芋等市场畅销品种。

白皮大蒜、魔芋、四季豆、胡箩卜、辣椒等为主。

(2)主要生产方式:

以地膜+小拱棚覆盖与露地生产相结合。

3、发展重点:

优化主栽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进行加工升值;

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质量检验、检测及安全追溯体系;

健全农资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三)高山无公害特色蔬菜基地

主要以潘湾土家族乡、王畈古水坪、聂家河白家淌为主及其他乡镇适宜地区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新增面积5000亩。

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区,加工外销为主,适当弥补城郊菜地供应不足。

(1)主要种植种类:

大白菜、白萝卜、结球甘蓝、芸豆、辣椒等蔬菜。

以露地生产与地膜覆盖生产相结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主栽品种和高产高效周年种植模式,推广蔬菜预冷、包装、冷链贮运技术。

培植龙头企业,整合品牌,推动主产区产品提档升级。

六、建设重点

(一)建好三大基地,着力重点村打造。

建好"

高山无公害特色蔬菜基地、丘陵精细蔬菜基地和城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三大基地和打造"

12个蔬菜专业村"

(二)突出"

蔬菜联合社和市场"

建设,完善市域市场功能。

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与有关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进一步巩固武汉、宜昌、常德等大中城市市场,同时积极拓展蔬菜外销渠道,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蔬菜外销网络;

突出蔬菜配送中心(销售公司)和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新建或改造集镇标准化菜市场10个,实现各个乡镇均有1个标准化菜市场,陆城城区有4个标准化菜市场,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蔬菜交易网点。

(三)建好"

蔬菜示范园"

,争创宜昌标准菜园建设达标。

高标准搞好蔬菜科技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开发工作,努力把园区建设成集特优瓜果蔬菜种植、淡水养殖、珍禽动物养殖、花木栽植、餐饮娱乐、游船垂钓、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园区,引领、示范、带动全市蔬菜生产。

(四)培植蔬菜龙头企业,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

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蔬菜产业发展,抓紧扶持发展一批有我市特色的蔬菜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实施"

市场+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

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市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提高我市蔬菜产业化水平。

(五)强化科技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建立健全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增加对蔬菜事业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设施与条件,积极开展设施蔬菜、蔬菜连作障碍克服、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

引进推广一批抗病虫、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开展蔬菜技术集成创新、技术示范、进村入户指导培训等活动。

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构建"

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人才(种植能手)+农民"

的技术培训体系,年培训200人,共培训农民1000人,实现科技兴菜。

(六)狠抓质量安全,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在蔬菜交易市场和蔬菜集中生产地设置无公害蔬菜速测点10个,建设蔬菜质量监测室100m2,购置成套无公害蔬菜速测设备,在蔬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

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吃上"

放心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建议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府一名副主任、农业局长为副组长,市财政局、农业局、物价局、国土局、水利局、开发办、科技局等为成员单位的"

宜都市蔬菜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

,加强对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的领导。

按规划布局由政府下达新建基地任务,要求建设区与市政府签订责任状并将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

(二)科学种菜,保证安全。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抓好蔬菜的科技示范与技术推广工作。

一是抓好良种供应体系建设,在“菜篮子”主产区建设一个高标准、集约化果蔬良种育苗场,解决我市良种蔬菜品种来源;

二是抓好新技术示范推广,扶持基地推广应用设施栽培、循环农业、节水灌溉、立体种养、无公害治理、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生产适用技术;

三是采取综合措施争创蔬菜品牌,用品牌去开拓市场,提高附加值;

四是建立健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行主管部门监督抽查以及业主开展自检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制度,防止不合格蔬菜产品上市销售,进入市民餐桌;

五是进一步完善规范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行监测通报、新闻媒体曝光、举报追溯、责任追究等制度。

(三)配套政策,增加投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产品市场运行出现一些波动是必然的,但目前的问题是无论自然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几乎都由农民承担,不利于生产稳定发展。

参照国家粮油等农作物政策性补贴和保险的做法,对商品蔬菜基地菜农给予不少于种粮补贴的种菜补贴,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规避风险。

在投入上建议整合农、林、水、国土、扶贫、移民、科技等方面资金对蔬菜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每年安排一定经费扶持大棚和延季蔬菜基地设施建设。

同时,引导和鼓励各商业银行对菜农、蔬菜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创新投、融资方式,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积极招商引资,增加蔬菜产业投入。

(四)培养队伍,搞活流通。

一是支持“菜篮子”产品主产区根据需要统筹规划新建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鼓励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提高“菜篮子”产品产后加工、保鲜处理能力;

二是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土地向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集中,促进“菜篮子”生产向规模化发展;

三是扶持基地做好生产各项服务及产品产销衔接工作,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公司+专合组织+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解决“菜篮子”产品卖难问题。

四是根据全市蔬菜发展的需要,培养300-500名蔬菜营销大户,让他们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种植国内外最优良品种,最先进的栽培技术,起到良种良法的示范作用。

同时将全市生产的高质量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推动全市蔬菜向更高目标发展。

(五)加大田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把田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作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内容之一,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切实提高蔬菜商品质量、减少损耗。

在外销量较大的产地和大中城市郊区,按菜地面积和商品化处理需求,配置相应的预冷设施、整理分级车间、冷藏库,以及清洗、分级、包装等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销售半径,增强市场调剂能力。

(六)推进标准化生产。

以蔬菜标准园创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在蔬菜优势产区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示范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和效益提高。

完善和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重点制定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限量安全标准及其检测方法,完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及产品分等分级、包装贮运等标准,尤其要尽快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和规范农民生产行为,实现科学安全用药。

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大面积采用防虫网、粘虫色板、杀虫灯、性诱剂、膜下滴灌等物理、生物防控病虫害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鼓励开展高效低毒农药使用补贴,加快高毒农药替代步伐。

尽快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五项制度,不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引导产品分等分级、包装标识,鼓励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倡导良好农业生产方式,加大产品推介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 

名度,提高安全优质蔬菜市场占有率。

 

(七)抓典型引路促平衡发展。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要在示范引导上狠下功夫,选择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运行效果好的合作社,实行倾斜帮扶,重点指导,树立典型,引导发展。

通过抓典型引路,促进和规范我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的发展。

(八)抓品牌培育促名优特色。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品牌是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生命,合作社必须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各种品牌产品的创新来占领市场,赢得市场。

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注册产品商标的多项支持,并参加创立各级知名品牌的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等多种扶持方式,鼓励合作社创品牌、创名牌,提升合作社的生存力和发展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