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医案荟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961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医案荟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眩晕医案荟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眩晕医案荟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眩晕医案荟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眩晕医案荟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眩晕医案荟萃.docx

《眩晕医案荟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医案荟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眩晕医案荟萃.docx

眩晕医案荟萃

、暑湿内阻,平衡失司                                2、少阳郁热,平衡失司

3、痰湿内盛,肝风上扰                                4、肝郁脾虚,湿阴清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凡成

5、痰热内盛,肝风上扰                                6、肝胆郁热,风阳上扰

7、肝肾不足,风阳上扰                                8、阳气不足,水饮上逆

9、脾肾亏虚,清阳不升                                10、气血瘀阻,平衡失司

一、概述

梅尼埃病是因内淋巴病变所致的发作性眩晕。

临床典型特征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感觉自身在旋转,或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身体向一侧倾倒感,眼球震颤,伴有耳鸣、耳聋,或有恶心、呕吐、出冷汗。

属中医眩晕范畴,现代中医称“耳眩晕”。

本病病因病机与风痰扰耳、痰热扰耳、寒水泛耳、肝火熏耳、肝阳扰耳、髓海不足、阳虚耳窍失聪、上气不足、肝脾两虚等有关。

其急性发作期多属于实或虚实挟杂,而缓解期多属于虚。

二、妙法绝招解析

1.暑湿内阻,平衡失司(刘炯夫验案)

(1)病历摘要:

舒某,男,40岁。

宿有眩晕,昨因下田割禾,曝于烈日,又浴冷水,贪凉露宿,醒后即觉头晕眼花,泛泛欲呕,稍一转动即天旋地转,右耳闭塞伴蝉鸣,恶寒发热,心烦,渴不多饮,体痛足冷,便溏尿短,溺时洒洒然毛耸,舌红苔白腻,脉细濡而迟。

证属暑湿内阻。

治以清暑除湿,用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

黄芪15g,当归、苍耳、白术各9g,党参20g,陈皮、青皮各6g,麦冬、泽泻、黄柏、半夏、藿香各10g,五味子、升麻、葛根各5g,神曲12g,生姜3片,红枣3枚。

上方5剂而平,10剂而愈。

(刘炯夫《浙江中医杂志》1981;5:

218)

(2)妙法解析:

《症因脉治·外感眩晕》卷2说:

“暑湿眩晕之因:

炎夏主令,天之热气下降,地之湿气上升,人感冒之,则为湿热眩晕之症。

”本例患者病机乃外感暑湿,郁闭清阳。

暑湿之伤,常致气津不足,清阳不升,故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益气养血;麦冬、五味子生津;升麻、葛根解表祛邪,升发清阳;暑湿内阻,则脾胃失健,升降失调,故用泽泻、黄柏、半夏、藿香、苍耳除湿化浊;陈皮、青皮理气;神曲、生姜、红枣健脾胃。

气津充而清阳升,浊阴除而升降调,则眩晕自除。

2.少阳郁热,平衡失司(周天寒验案)

(1)病历摘要:

刘某,4年前突发左侧耳鸣,头眩晕,卧则稍减,起则欲仆,诊为梅尼埃病。

经中西药物治疗半年余,诸症基本消失。

此次因受凉复发,症状较前为重而伴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口干苦,经服西药(药名不详)未见好转。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尤以左关为甚。

此为少阳郁热,治以和解少阳:

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0g,菊花12g,钩藤24g,生牡蛎31g,吴茱萸、甘草各3g。

上方2剂后症大减,原方加炮参24g再进2剂,惟时有耳鸣以夜间为甚,舌偏红,两尺脉细数而弦。

此为肝肾阴虚之象,以六味地黄丸6瓶善后。

(周天寒,《四川中医》1984;3:

46)

(2)妙法解析:

耳属清窍而主平衡,少阳经脉循行于耳。

此例患者病机为外感风寒,邪入少阳,闭阻耳窍,功能失司。

治以和解少阳,平肝定晕。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吴茱萸和胃,降逆止呕;生牡蛎、菊花、钩藤平肝定晕;甘草调和诸药。

3.痰湿内盛,肝风上扰

黄文东验案

(1)病历摘要:

李某,女,20岁。

头晕耳鸣,房屋旋转,胸闷泛恶,时作时止,喉间痰多,病历数月。

前医迭进平肝潜阳之剂,病情未减,脉细数,苔白腻。

证属肝阳夹痰,上扰清窍。

治以平肝和胃,化痰降逆:

珍珠母30g,穞豆衣9g,菊花9g,白芍药9g,姜竹茹9g,茯苓9g,青陈皮各9g,白蒺藜9g,旋复花9g(包),代赭石30g,生姜3片,佛手9g,6剂。

二诊:

药后咯痰增多,呕吐已止,眩晕亦减,惟二颞跳痛。

苔、脉如前。

痰浊渐化,肝阳未平。

再宗前意,原方去姜竹茹,6剂。

三诊:

眩晕渐平,胸闷亦减,但觉倦怠思睡,脉细软,苔薄白。

在肝阳痰扰之后,脾胃未健,精神未复。

前法加入健脾和胃之品:

旋复花9g,青陈皮各9g,白术9g,茯苓9g,佛手9g,白蒺藜9g,珍珠母30g,白芍药9g,菊花9g,7剂。

(《黄文东医案》)

(2)妙法解析:

此例患者病机从肝阳夹痰,上扰清窍,治以平肝和胃,化痰降逆。

方中珍珠母、白蒺藜、穞豆衣、菊花平肝熄风以止眩晕;白芍药养血柔肝;茯苓、青皮、陈皮、生姜、佛手理气和胃;姜竹茹、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

三诊时,脾胃未健,精神未复,续以平肝降逆,健脾和胃为主。

方中白术、茯苓、佛手、青皮、陈皮理气健脾;旋复花和胃降逆;珍珠母、白蒺藜、白芍药、菊花平肝养肝。

张赞臣验案

(1)病历摘要:

吴某,男,38岁。

患者于劳动后突发眩晕已半月,过去无类似病史。

经用晕海宁、维生素B、654-2等治疗未效而入院。

症见恶心呕吐已20多天,每在头位变动时眩晕,物体旋转感明显(未见眼震,血及尿常规正常),夜寐不宁。

脉弦细,舌质微紫,苔黄腻。

证属痰湿内阻,风阳上扰。

治以化痰渗湿,佐平肝熄风:

姜半夏9g,陈皮6g,姜竹茹9g,茯苓9g,泽泻9g,生薏苡仁9g,白蒺藜9g,夏枯草12g,钩藤12g,甘菊花9g,合欢皮9g,夜交藤9g。

水煎服,3剂。

复诊:

诸症减,睡眠转佳,精神日振,纳增,但头颈部牵强不能转动,多动则觉泛泛欲吐,目睑粘膜稍微充血,苔黄已退,舌质正,脉弦细。

上方加忍冬藤12g,4剂。

三诊:

头部向左转动时仍有明显眩晕,坐位及立位时更明显,左耳鸣依然,脉弦苔薄。

宗原意处方:

上方去半夏、竹茹、加枸杞子12g,淮山药12g,8剂。

四诊:

自觉转动时尚有不稳现象,耳鸣依然,睡眠欠佳,脉弦苔薄,舌质红。

证属肝热未清,治以平肝益阴,佐以安神:

白芍药、白蒺藜、枸杞子、茯苓、牡丹皮、合欢皮各9g,钩藤、夏枯草、甘菊花、桑椹子各12g,夜交藤24g,4剂。

五诊:

眩晕已止,头颈转动自如,但晨起稍有摇晃感,左耳鸣听力下降,左后脑麻木感阵作。

处方:

上方加黄精12g,带药10剂出院。

(倪合也等,《上海中医药中医药》1984;10:

6-7)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为痰湿内阻,风阳上扰。

治以化痰渗湿,平肝熄风。

方中姜半夏、陈皮、姜竹茹、茯苓、泽泻、生薏苡仁健脾化痰,利水渗湿以治本;白蒺藜、夏枯草、钩藤、甘菊花平肝熄风以治标;合欢皮、夜交藤除烦安神治兼证。

四诊时眩晕好转,仍有肝热未清,治以平肝益阴,佐以安神。

方中白芍药、枸杞子、桑椹子滋阴养肝;茯苓健脾;夏枯草、甘菊花、丹皮、白蒺藜、钩藤清热平肝;合欢皮、夜交藤除烦安神。

吴少怀验案

(1)病历摘要:

罗某,男,50岁。

久苦头目眩,甚则恶心呕吐,食少,尿黄,脘腹作胀,大便调。

诊为耳眩晕、神经官能症、低血压。

证属肝脾不调,风痰上扰。

治拟调肝理脾,化痰熄风。

处方:

清半夏、陈皮、白术、香附各6g,天麻、川楝各4.5g,茯苓、钩藤、菊花、白芍药、生甘草各9g。

上方服6剂后症大减,去钩藤加枳壳6g,栀子4.5g以善后。

(《吴少怀医案》第39-40页)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为肝郁脾虚,风痰上扰。

治以调理肝脾,化痰熄风。

方中清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生甘草健脾化痰;白芍药、川楝、香附柔肝疏肝;天麻、钩藤、菊花熄风定晕。

王足明验案

(1)病历摘要:

刘某,女,46岁。

头晕目眩,眼不能睁,自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耳内蝉鸣,卧床不起,反复发作已三年有余,某医院诊断为梅尼埃病,治疗未效。

刻下:

少气懒言,形体消瘦,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细滑而数。

此属脾虚肝郁,痰湿不化,肝风夹痰上扰清窍。

治拟化湿除痰,平肝熄风:

法夏、天麻、白术、杭菊花、泽泻、神曲各10g,党参、黄芪、蒺藜、钩藤、茯苓各12g,陈皮6g。

6剂。

复诊:

病情减,纳增泻止,昨日与人争吵,眩晕又作。

头痛心烦,口苦干呕,渴欲饮水。

舌边尖红,苔白薄黄,脉弦细数。

治以平肝熄风,清火化痰:

黄芩、法夏、枳壳、竹茹、天麻、菊花、蒺藜各10g,茯苓、钩藤各12g,陈皮6g,石决明15g,甘草3g,6剂。

三诊:

眩晕全止,尚有心烦难寐,目涩咽燥,口干喜饮,苔白少津。

此肝肾阴亏,虚火内扰,拟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枸杞、茯苓、白芍药、钩藤、关蒺藜各12g,菊花、牡丹皮、泽泻各10g,淮山药、生地黄、石决明各15g,山茱萸6g。

6剂而愈。

(王足明,凌可与,《疑难病证中医治验》第139-140页)

(2)妙法解析:

此例患者病机为脾虚肝郁,痰湿不化,肝风夹痰上扰清窍。

治拟化湿除痰,平肝熄风。

方中法夏、茯苓、陈皮、党参、黄芪、白术、泽泻、神曲益气健脾,化湿除痰;杭菊花、天麻、蒺藜、钩藤平肝熄风。

二诊时肝火明显,治以平肝熄风,清火化痰。

方中天麻、菊花、钩藤、蒺藜平肝熄风;茯苓、法夏、陈皮、甘草、枳壳、竹茹化痰清热;黄芩、石决明清肝火。

三诊时显阴虚肝旺,治以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方中山茱萸、淮山药、生地黄、牡丹皮、泽泻、茯苓六味地黄汤加枸杞、白芍药、菊花滋养肝肾之阴;石决明、钩藤、关蒺藜平肝潜阳,熄风定晕。

综观治疗全过程,三次处方,始终抓住了平肝熄风定晕的关键;而风之现,首诊时以脾虚痰湿不化,肝风挟痰上扰,治本当清生痰之源,故用大队益气健脾,化痰除湿之品。

二诊时因与人吵架后,肝火明显,故在原方基础上去益气之品,而增清肝之味;三诊时肝火平,痰湿除,而阴虚肝旺之病根渐有显露,这也正是本病肝风上扰之由,故治以六味汤加养血、平肝之品。

三次处方,心随机转,药随病投,症随法除,辨治灵活,立杆见影。

郝朴验案

(1)病历摘要:

张某,女,38岁。

头晕目眩已两日,视物旋转,不敢睁眼,如坐舟车,伴恶心呕吐,饮食少进,在某院诊为梅尼埃病,用药无效。

诊其脉来弦细而滑,舌苔黄薄而腻,乃肝阳挟痰上扰,投以自制止眩汤:

钩藤、珍珠母、生地黄、车前子各30g,菊花、法夏、茯苓、白术各10g,竹茹5g,夏枯草、枸杞子各12g,牛膝15g。

上方连服3剂而愈。

(《千家妙方》第503-504页)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乃痰湿内盛,肝阳挟痰上扰清窍。

方中法夏、茯苓、白术益气健脾,除痰化浊,配车前子、夏枯草、竹茹清化痰热,以期清痰之源;生地黄、枸杞子养血柔肝,配牛膝引血下行以平肝阳之上亢;菊花、钩藤、珍珠母平肝熄风,定晕止眩。

全方合用,共奏健脾燥湿,养血平肝之功。

余国飓验案

(1)病历摘要:

陈某,男,39岁。

2天前突发耳鸣如蝉,夜寐欠安,继之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难以站立,伴胸闷不舒,两耳重听,口粘腻不爽,舌红苔腻,脉弦滑。

证属风阳挟痰,上扰清窍。

治以平肝潜阳,涤痰熄风:

菖蒲15g,泽泻、茯苓各12g,甘菊花、蝉蜕各6g,陈皮、生南星、白芍药各9g,石决明30g。

3剂后诸症大减,可站动行走,仍有耳闷不爽,原方续服6剂而愈。

(余国飓,《浙江中医杂志》1985;7:

326)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属痰湿内盛,风阳挟痰,上扰清窍。

治以平肝潜阳,涤痰熄风。

方中泽泻、茯苓、陈皮、生南星、菖蒲除痰化浊;白芍药养肝柔肝;石决明平肝潜阳;甘菊花、蝉蜕祛风止眩。

毛如宝验案

(1)病历摘要:

苏某,女,63岁。

近来3天眩晕欲倒,头昏眼花,周围景物旋转,耳鸣恶心呕吐。

检查见左耳听力减退,两眼球水平性震颤,诊为梅尼埃病。

苔薄黄腻,脉弦细。

证属肝风挟痰上扰,治以平肝熄风,化痰泄浊:

代赭石30g,夏枯草12g,姜半夏12g,猪苓12g,钩藤12g。

上方连服3剂后眩晕消失,诸症减,苔腻化,续服3剂而愈。

(毛如宝,《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10:

44)

(2)妙法解析:

本例患者病机为痰湿内盛,肝风挟痰上扰。

,治以平肝熄风,化痰泄浊。

方中姜半夏、猪苓除痰化浊以清源;代赭石、夏枯草、钩藤平肝熄风以治标。

用药精练,与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比,别开思路,标新立异。

孔祥一验案

(1)病历摘要:

崔某,男,26岁。

诉眩晕病1年余,反复发作,每发病时,面色突变,眩晕呕吐,不能起床,进食则吐,汗出耳鸣,大便二日一行,尿黄。

检查见体温及血压正常,面色晦暗,舌嫩红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