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9609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7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完整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

意象意境:

靠近水边的滕王阁,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雨,闲云倒影水中,长江之水脉脉流淌。

这是一个凄美落寞的情景。

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

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时间飞逝,事业无成的感慨。

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

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2.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注释[1]琴瑟:

比喻友情。

[2]长河:

指银河。

注解:

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

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

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

“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

“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

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

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

“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

“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

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此诗通篇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

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

清人纪昀说得好:

“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

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

再有,此诗虽写眼前景,心中情,却有所继承和借鉴。

有人指出,它“从小谢《离夜》一首脱化来”。

《离夜》即谢朓《离夜同江丞王常侍作》,也是写一次夜宴。

两相比较可知,陈诗在章法、用语等方面都明显受了谢诗影响。

但陈子昂并没有简单地模拟前人,而是有所创新。

谢诗较直露和简洁,陈诗则婉转而细腻,在结构上更善于回环曲折地精心布局,情和景的安排上,先以秾丽之笔铺写宴会之盛,次以婉曲之调传达离别之愁,再以宏大的时空背景烘托出宴会之久与友谊之长,最后以展望征途来结束全篇,层次分明。

通篇情景合一,从优美的意象描写中自然地流露感情。

胜于一般的离别之作。

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

落花)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

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

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1)滟(yà

n)滟:

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

n):

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3)霰(xià

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

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

沙滩。

(6)纤尘:

微细的灰尘。

(7)月轮:

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

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

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

只见、仅见。

(11)悠悠:

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

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浦上:

水边。

《九歌河伯》:

“送美人兮南浦。

”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

飘荡江湖的游子。

扁舟,小舟。

(14)明月楼:

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曹植《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

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

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

梳妆台。

(18)玉户:

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

互通音信。

(21)逐:

追随。

(22)月华:

月光。

(23)文:

同“纹”。

(24)闲潭:

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

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

)。

(26)潇湘:

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

)石、潇湘:

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

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

趁着月光。

(30)摇情:

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初唐(660-720)[1] 

诗人,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文词俊秀。

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

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

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

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诗歌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

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用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

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对偶句的使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等。

句中平仄的讲求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变换与律诗相同,使诗歌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新流畅。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

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

“平不动”是水波不兴。

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

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

“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

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

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总而言之,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游子对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而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

音乐志二》云:

“《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⑴怀远:

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

“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

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

一说指亲人。

遥夜:

长夜。

怨遥夜:

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

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

爱。

滋:

湿润。

怜光满:

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

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

双手捧满之意。

盈:

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

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

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

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玄宗即位,迁右补阙。

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

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

是唐代有名的贤相;

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有《曲江集》。

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

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

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

诗人说:

“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

还是睡罢!

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

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2.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字在一作:

尚在)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⑴岘山:

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

诸子:

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

交替变化。

⑶往来:

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

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

登临:

登山观看。

⑸鱼梁:

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

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

一作“尚”。

⑻羊公碑:

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

据《晋书​·

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

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

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

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

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两句紧承首联。

“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

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

“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

“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

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

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

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

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

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