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9374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3.能根据文中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教学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课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会写本课字词,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二次备课

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

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 

教师提示:

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

朱自清: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

2.生自读课文: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4.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预设:

(1)出示: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交流:

“涔涔”指流汗状,“潸潸”形容泪流不止。

为什么作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与悲伤)

(2)出示: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什么叫“挪移”?

(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移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地移动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写“挪”字,上下不平齐,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同样宽。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蒸融”这个词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蒸”就是“蒸发”,“融”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发融化”的意思。

“薄”是多音字,这里读bao,二声。

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出示“品读助手”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

在书上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师提示:

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

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

(二)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

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2.重点句子点拨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

提出问题: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可以重来的?

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段话。

(5)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来背)

3.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

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具体说明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2)对话交流:

“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点拨: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24年。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感情。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4)指导背诵

教师点拨:

对于1、2自然段的背诵,可以借助排比、反问、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还可以结合作者表达的对时光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诵。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本文出现的生字:

挪、蒸,交流“蒸”的写法。

五、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1、2自然段。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背诵1、2、3自然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课时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的时候,从……过去”引导学生来说。

引导学生概括:

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

愿意再读读吗?

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注意排比句式中的标点符号) 

4.怪不得作者说:

“太阳他有脚啊,……”

5.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

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

(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6.自由练写

例:

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

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

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

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

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了哪些感慨?

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四自然段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的感慨:

(1)句子: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句子: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如轻烟 

如薄雾)

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思考)

(3)教师总结:

在结构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

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照应开头:

七、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

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

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宝贵 

珍惜时间)

3.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希望大家能珍惜时间,多读好书,让每一个日子都充实、富足!

1.完成配套练习。

2.背诵4、5自然段。

10、《那个星期天》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翻箱倒柜、念叨、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砖、蚁”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翻箱倒柜、念叨、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板书课题:

那个星期天)

你有哪些疑问?

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5.简介作者。

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

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检查预习 

1.认读字词。

明媚吓唬 

翻箱倒柜耽搁 

沉郁 

缥缈 

急遽惊惶 

依偎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再次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教师追问:

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4.是的,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对比句子:

(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2)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2)句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预设:

(1)“……这不会错;

……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

”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

通过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

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

(5)“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

5.总结:

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是:

心情变化:

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

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指名学生说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这节课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如何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3.小组汇报。

(1)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学生自主交流:

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我”的怅然失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

侧面描写表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通过写“我”的动作(“蹲”“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动作描写:

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环境变化:

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三、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2.小练笔:

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完成配套练习

9、那个星期天

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

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交流平台

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2.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1课时

一、导入

1、引用刘勰(xié

)《文心雕龙》中的句子导入新课。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意思大致是这样的: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

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写真情实感) 

二、交流平台

1.(板书:

交流平台)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概括出写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

(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在叙述中流露情感。

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