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907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地理

说明: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4.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是()

A.合理人口容量不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

B.环境承载力考虑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合理人口容量是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人口数

D.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来自中间的障碍因素。

读右图,回答5~8题。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④

6.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⑤ C.③D.④

7.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①B.②C.④D.⑥

8.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A.①B.②C.③D.⑥

右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分别为()

A.文教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

C.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

10.影响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资源

C.文化D.地形

11.该市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厂,最佳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序号代表的国家为印度.日本.巴西和英国。

图序与国名组合正确的是()

A.①英国②日本③巴西④印度 

B.①英国②日本③印度④巴西 

C.①英国②巴西③印度④日本 

D.①日本②英国③巴西④印度

13.下列关于四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今后发展速度快

B.②国目前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今后发展速度趋缓

C.③国目前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今后发展速度很快

D.④国目前城市化处于初期阶段,今后发展依然缓慢

右图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判断14~16题。

14.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D.a>b=c 

15.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  B.早期商业活动

C.人口分布状况   D.交通条件 

16.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读下图“我国东部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图”,完成17题。

17.A.B.C.D四处发展小麦.乳牛.水果.花卉生产与字母顺序相对应的是()

A.水果.乳牛.小麦.花卉

B.花卉.乳牛.小麦.水果

C.乳牛.花卉.水果.小麦

D.花卉.水果.小麦.乳牛

如下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乳畜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9.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20~21题。

20.甲、乙两图所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B.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C.混合农业、乳畜业

D.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21.甲.乙两图所示农业共同的区位特点是(  )

A.交通便利

B.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C.靠近消费市场

D.天然草场广阔

22.右图为某地示意图,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建设钢铁厂、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普通服装厂,则①、②、③、④四地的工厂分别是()

A.自来水厂、化工厂、普通服装厂、钢铁厂

B.钢铁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自来水厂

C.钢铁厂、自来水厂、普通服装厂、化工厂

D.钢铁厂、普通服装厂、自来水厂、化工厂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23~25题。

 

23.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4.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B.产品科技含量高

C.以航空运输为主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25.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D.中.西部地区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②分别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产值结构)及所学知识,完成26~27题。

26.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变化特点是 ()

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D.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27.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 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缩短铁矿石运输距离,降低运费 

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西部水资源丰富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28~29题。

28.下列有关甲.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工业区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技术工业区

B.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C.新工业区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新工业区都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

29.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中关村”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D.军事订货

广珠轻轨是“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主轴线之一。

主线北起广州,直达珠海,支线由中山经江门至新会区。

据悉,广珠轻轨建成后,使“珠三角”众多城市融入“1小时都市圈”。

据此回答30~31题。

30.上述材料表明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哪一个方面()

A.大型化B.高速化C.专业化D.科技化

31.广珠轻轨可能对沿途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人口向广州方向迁移B.工业向广州方向迁移

C.增加商业网点的数量D.农业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000)。

”读图,完成32~34题。

32.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A.aB.bC.cD.d

33.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4.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35~36题。

35.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36.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7~39题。

 

37.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38.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扬尘D.臭氧层空洞

 39.实施清洁生产,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0.解决全球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阶段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右下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41题 

4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    B.③    

C.④    D.⑤ 

42.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起步晚,发展快

B.起步早,水平高

C.城市发展不合理

D.目前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下图的M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人口约1.47亿,人口稠密,其中约80%生活在农村。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3~44题。

43.M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水热充足,雨热不同期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劳动力丰富 

D.农业技术发达 

44.该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单产高B.水利工程量大

C.商品率高D.机械化程度高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完成45~46题。

45.下列符合该图工业布局模式可能的是   (  ) 

A.模式一:

时装设计 

B.模式二:

炼铝厂 

C.模式三:

电视机装配  

D.模式四:

水果罐头厂

46.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劳动力工资影响较大

47.乳畜业在西欧.中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A.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B.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C.劳动力资源丰富D.机械化水平低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然后回答48~49题。

 

 48.2011年与1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铁路   B.地形   

C.河流   D.公路 

49.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较突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有  ()

A.修建卫星城镇 

B.修建环城公路 

C.将铁路.国道公路迁往城郊 

D.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区人口 

50.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A.酸雨污染蔓延B.臭氧层空洞扩大C.水土流失加剧D.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Ⅱ卷(共40分)

三、综合题

51.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16分)

(1)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