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9054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4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

《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数孙静52104页文档格式.docx

4.教学1米=10分米

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

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

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

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你有收获吗?

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

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

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

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记

第五单元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2

总课时

1.使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操作台实验法

笔芯、米尺、直尺。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

小兔说:

“我跳了9分米。

”小猫说:

“我跳了80厘米。

”两个小动物都说自己跳得远,因而争论不休。

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

到底谁跳得远?

谁说得正确呢?

学了“简单的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1.教学例3

教师:

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动铅,那你们知道自动铅的笔芯有多长吗?

让我们来量一量好吗?

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枝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同样的笔芯,有的人量出来是6厘米,有的人量出来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

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是啊,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教师:

我们测量了笔芯的长度,知道6厘米=60毫米,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

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量得课桌的高是8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练习:

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结合测量,许多小朋友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

接下来,就要看看谁能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量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再说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评一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一下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再量一量,看看对不对。

最后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学生活动,反馈交流。

四、总结评价

1.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么样?

下面,请大家参加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你们愿意吗?

请每个同学回家后拿一个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

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再交流。

简单的单位换算6厘米=60毫米80厘米=8分米

第五单元课题:

练习五

3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

2.通过对比建立长度的表象,学会单位之间的换算,选择合适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巩固各长度单位的概念。

测量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学会估测,提高估算能力。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组织练习

课件

1、知识再现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

(毫米、分米)那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完成练习五。

(板书:

练习五)

2、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学生自己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3题。

提问: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大家还记得吗?

说给同桌听听,独立完成第3题。

注意100厘米=1米,大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五”第4题。

学生在圆圈里填上“<

”或“>

”,指名学生口答为什么这样填。

4.完成“练习五”第5题。

出示题目,学生集体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引导学生比较2分米、18厘米、2分米1厘米。

5.完成“练习五”第6题。

小组估计5枚硬币摞起来的厚度,大家再用直尺量一下,看看你估计是否准确。

1.完成“练习五”第7题。

你们认为多长合适呢?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指名学生到前面板演。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出示题目。

他们1小时走的米数都接近几千?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

想想10张纸厚1毫米,100张纸大约多厚?

1000张、10000张呢?

4、反思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1.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正确地口算出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结果。

自主操究小组合作

教学挂图

一、先学探究

1.口算。

24+4512+7536+1820—724+4915+7555+1850—20

说说“36+18和20—7”的口算方法。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23+5235+1469+1354+17

说说估算方法。

2、交流共享

教学例2.

出示教材情境图: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们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不退位的)56—24(退位的)56—27

这节课我们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

你能口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

到小组里说说自己口算的方法,再听别人的算法。

全班交流。

重点放在退位减上,多让学生说一说。

比较:

上面两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都可以先用被减数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也都可以先减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减,然后把两次减得的差合起来,……

不同点:

第一题是不退位减,第二题是退位减,特别是用第二种方法计算退位减时,要从被除数十位上退一作十,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减,……

同学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2题让学生体会退位与不退位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集体订正。

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

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验证口算的结果。

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根据要求在教材上填表。

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以及为什么这样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教材上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再通过计算,检验估算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解决实际问题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口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自主探究交流

口算卡片主题图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用前面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3.

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

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讨论结果:

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

或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

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列式。

我们可以先加上上车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也可以先减去下车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

大家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34+18—15或34—15+18.

怎样计算呢?

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解答正确吗?

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想法,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并填空。

集体交流订正。

出示线段图,可以先算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

再减去用去的。

学生列式计算。

订正交流。

出示情境图。

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可以怎样解答?

请同学板演算式。

让学生说说120—60是什么意思,再加80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

出示表格。

表格告诉我们什么?

(丁丁的班级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

会游泳的32人,会溜冰的29人。

不会游泳和不会溜冰的各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了增加就加,减少就减。

练习六

1、通过练习,进一步弄清口算时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方法上的异同。

2、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主题图口算卡片

1.口算(练习六第1题)

指名口算。

先比较前面两组每组上下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再比较前面两组每行左右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2.揭示课题。

板书:

练习六

1.完成“练习六”第2题。

同桌两人合作练习。

2.完成“练习六”第3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再交流估算方法。

在教材上用“Ο”圈出得数比50小的算式,用“□”圈出得数比50大的算式。

3.完成“练习六”第4题。

让学生直接写得数。

注意速度。

3、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5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下车15人”“上车11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用这一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1.进一步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

2.能正确地进行相关计算。

能正确口算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

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和减的口算方法。

独立练习交流

口算卡片

一、知识再现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这节课老师想知道大家计算的熟练程度,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课题:

完成“练习六”第7题。

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地1小题,再算第2、3小题。

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1.完成“练习六”第8题。

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怎样变化的。

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口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学生读题,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

学生口答。

1.完成“练习六”第11题。

说说原有、卖出、还剩的之间的关系。

学生各自填表。

2.完成“练习六”第12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

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

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

合作交流探究

主题图

1.提问:

我们前面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自己举例吗?

2.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这些知识。

1.完成“练习六”第14题。

学生独立口算,校正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同一组三道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六”第15题。

学生根据加法、减法的关系填表,做完后交流。

3.完成“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完成在教材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教师评价时,表扬做得对、做得快的同学。

1.完成“练习六”第1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六”第18题。

看线段图,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

3.完成“练习六”第19题。

根据条件,你能提出问题解答吗?

学生解答。

4.动脑筋想一想,完成教材第67页的“思考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第六单元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1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十位向百位进位的方法。

合作交流思考交流

1、先学探究

4+650+9060+908+370+803+7

问:

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

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

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64+8

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导入新课:

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

1.教学例4.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

”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2+86=?

(幅)

你会用竖式算出142加86的和吗?

大家来试一试吧。

让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重点说说十位上4加8得12应如何继续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写在横式上。

谈话:

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

(学生验算。

2.教学“试一试”。

请大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643+752=?

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讨论6加7得13怎么继续算。

再让学生交换加数位置,用竖式验算。

3.总结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能不能总结一下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说一说,逐步形成如下认识: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注意最后一题“百位满10向千位进1”。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分别做每组上下两题,观察两个加数,发现上下两题交换位置,两人相互检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不要求做得快,只强调全做对,并认真验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自己解决问题,正确计算出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练习巩固了知识。

用竖式计算加法应注意数位对齐。

第六单元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6

1.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估算意识的培养。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挂图

1.竖式计算。

154+942=87+261=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1小题为什么千位上是1?

第二小题百位上应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