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8658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1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8)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9)制定地方性法规。

3、市政管理职能的特征是什么?

(1)广泛性;

(2)服务性;

(3)规范性;

(4)自主性;

(5)多样性。

4、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中共市委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城市政权的领导者,但城市党组织本身并不是城市国家政权机构,它并不直接、具体地管理城市事务,而是体现为市委对城市和城市政权机构的领导,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

作为城市党组织,中共市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则具体表现为:

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本市实际、代表城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把它们转化为城市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规章、条例等。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

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威信的领导集体,并对他们进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管理,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试述我国传统市政职能的弊端及改革趋向。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具有如下5个特点:

①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

②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

③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

④独立性的职权较少;

⑤职权与职责相脱节。

(2)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缺陷和弊端

①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体制上过度集权。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管的过多、过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城市政府自然也不例外;

从纵向关系来看,中央集权过多,上级政府集权过多,城市政府缺少独立自主权。

②从市政职能的范围和重心来看,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

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职能范围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务,如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象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该管的事务则没有管好。

③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管理企业经营,而没有采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3)我国市政管理职能的改革趋向

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必须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具体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①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

②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

③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

④加强市政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

⑤转变市政管理手段。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2参考答案

1、城市规划:

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城市经济管理:

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

4、城市社区:

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5、城市环境管理:

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1、我国城市成长管理应当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1)中国城市成长中的问题:

①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③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④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2)中国城市成长的特殊性:

①城市化阶段差异;

②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

③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

④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

⑤市场化程度不一;

(3)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土地投放的规模、时序和区位;

②成长模式——内涵与外延;

③功能分区——纯化或复合。

2、我国城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1)税收收入;

(2)利润收入;

(3)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

(4)政府公债;

(5)收费收入;

(6)基金预算收入和专用基金收入;

(7)信贷资金;

(8)外资。

3、描述城市人口特征的指标有哪些?

(1)城市人口数量;

(2)城市人口密度;

(3)城市人口分布;

(4)城市人口性别比例;

(5)城市人口年龄比例;

(6)城市人口职业结构。

4、循环经济3R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减量化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

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

(3)资源化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1、试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由于生产力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问题十分复杂,城市规划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广泛领域。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蓝图,其工作性质具有一些有别于其他技术性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2)法治性、政策性。

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

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3)地方性。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

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4)长期性、经常性。

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

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

(5)实践性。

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

2、试述城市环境管理原则与手段的内容。

(一)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该原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

二是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三是全面规划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这是指全面和充分地利用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充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又减少环境污染;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城市环境一旦污染便很难恢复,因此保护环境应以预防为主,但预防不可能完全避免污染,对已经存在的污染必须治理,因此要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体社会组织和市民的职责;

(6)污染者负担原则。

指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由排放污染物和造成破坏的组织或个人所承担;

(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城市环境管理的手段

(1)行政手段。

这是以政府的名义,通过研究制定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组织制定城市环境规划以及在自身职能范围内的一系列政策活动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

(2)法制手段。

包括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按照环境法律、法规依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

一是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做到依法办事,三是做到违法必究;

(3)市场手段。

指运用价格、成本、利润、税收等与价值有关的各种经济杠杆,影响和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利用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国民经济在生态环境健全的基础上发展;

(4)技术手段。

即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城市环境进行管理,改进城市环境管理的手段,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

(5)教育手段。

包括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是环保知识的教育,教育各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二是环保意识的教育,教育社会组织和公众懂得城市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上述五方面的手段应综合使用,不能偏废,其中法制手段是根本保障,教育手段是长远基础,技术手段是优化条件,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3参考答案

1、城乡一体化:

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2、Citistate:

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3、城市化:

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4、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5、公共紧急状态:

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1、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和成因是什么?

(一)现存的问题:

(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

(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

(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

(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

(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二)成因:

(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

(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

(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2、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1)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2)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3)“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4)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3、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判断紧急状态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根据引起紧急状态的原因不同,一般可以把“突发事件”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紧急状态;

一类是由非自然因素引起的紧急状态。

4、如何引导城中村一体化?

(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

(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

(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1、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区域协调的内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为了避免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需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协调;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

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虽然可能只位于某局部地区,但却是整个区域的共有资源,需要共同努力进行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

在交通和通讯联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能服务半径已经超出城市或区域的范围。

而且,所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是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约束的。

如果允许各主体(城市或区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自己的属地范围内都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率,造成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

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要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各个城市结成同盟,以一个整体参与对外合作交流和竞争,同时也需要以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推销自己。

塑造区域的整体形象,既是提高区域的影响力,也是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此外,影响区域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区域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培育,而这依赖于一个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而不能单靠个别城市的发展。

区域的整体创新能力的培育取决于区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最终是建立在整个区域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造就的基础上,这是培育区域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试述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

(一)确认危机来源

在城市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危机的来源,要去积极地管理风险,而不是等待风险的出现。

具体来说,对风险的管理可由下列步骤进行:

(1)对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风险;

(2)对这些风险进行确认,排除不存在的风险;

(3)将各种风险列举在管理目录中;

(4)对列出的风险进行横向分类与纵向分级。

(二)危机判断

接着,我们就应该对这些风险的类型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对可以预见且时间和资源允许处理的风险,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可能;

(2)对可以预见但可能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可以进行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对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其爆发总存在一定征兆的风险,采取建立预警系统对其监控;

(4)对那些完全不可预测到的风险,则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以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灾后恢复。

(三)预警系统的建立

危机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大量存在而引起的,具有相当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危机突然爆发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从端倪到爆发的变化过程,总会表现出来一些征兆。

这时建立起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就显得极其重要。

预警系统是否有效还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管理人员,另一个方面是具体执行的员工。

有效的预警系统要求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与之相配合,具体执行的员工也应该提高对预警正确反应的能力,配合管理者做好工作。

(四)危机应对

危机管理对速度的要求是很高的,反应的时间越短,越能证明城市处理危机的能力。

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是危机管理的前提与根本。

只有在具备了这一危机处理系统之后,才可能对危机进行预警、反应和恢复。

(1)第一波反应:

对危机的反应

对一些完全不可预测的风险,必须事先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恢复,这是突发性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门的危机处理机构所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当不可抗的危机或是预警系统失效所造成的危机爆发时,它必须立即发挥作用,对危机进行积极的反应。

(2)第二波反应:

危机后的恢复

危机过后,对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与怎么才能恢复城市正常的经营秩序的研究,共同构成了危机事后管理的第二波反应。

市政规划与管理作业4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市建制体制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

3、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4、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5、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6、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高度融合是城市环境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

7、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8、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9、伦敦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10、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城市行政区划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

A.市的行政地位B.市的设置模式C.市的下级行政建制D.设市的标准

2、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城市。

A.银行信赖的B.治理和管理良好的C.适于居住的D.有竞争力的

3、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ABD)。

A.稳定型B.衰退型C.波动型D.增长型

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D),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早期阶级社会技术和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

A.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B.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C.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D.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5、(D)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A.规模经济B.集约经济C.成长经济D.循环经济

6、截止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D)以上。

A.37%B.38%C.39%D.40%

7、(B)系统是突发性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信息B.决策C.执行D.保障

8、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B)。

A.政府协调B.民间协调C.外部协调D.内部协调

9、近代城市规划始于(A)。

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

10、根据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政府赤字问题B.政府的行为动机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政府的低效率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城市性质:

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城市社区管理:

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1)市建制体制。

它包括设市的标准,市的行政地位,市的自治(或自主)权力,市与中央、省(州)的纵向权力关系,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

包括城市国家政权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市行政管理体制。

包括市行政领导体制(如市长负责制、委员会制等)、市行政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的有机结合体、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本级政府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权责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等;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也称市权力系统权责关系,即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系统中,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

以上四方面的内容中,市建制体制是市政体制存在的前提;

市政府的构成体制是市政体制运转的制度基础;

市行政管理体制则是市政体制研究的重点;

市政体制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城市公共事物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2、现代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计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