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8555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Word文档格式.docx

2.(’14玉林、防城港18题2分)某粗盐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

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②加H2O溶解 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 ⑤蒸发 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⑦加适量的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⑥③④⑦⑤    B.②①③⑥⑦④⑤

C.⑥②①③④⑤⑦D.②③①⑥④⑦⑤

3.(’14柳州29题8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某学习小组做粗盐的提纯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的杂质除去,获得精盐?

【实验方案】该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第3题图

【问题讨论】

(1)实验步骤②③④都需要进行________操作,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沉淀X是______________,沉淀Y是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善,请你说明原因并补充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实验所得的精盐在烧杯中配制成100g8%的氯化钠溶液。

经检测,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可能原因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精盐称量时,仅在左盘垫上了称量纸,而右盘没有垫上称量纸;

②溶解时所用烧杯不干燥;

③所得精盐未完全干燥。

(5)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同时还生成两种气体单质。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制碱

1.[’11崇左27(4)题1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4)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其中的“碱”是指________。

 碳酸盐的性质

1.(’12南宁11题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不能用作补钙剂

B.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C.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D.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2.(’15梧州15题2分)下列有关酸、碱、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碳酸钠俗称烧碱

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

C.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D.氯化钠溶液中,钠、氯元素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3.(’13崇左28题3分)Na2CO3俗称__________,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可以跟酸反应生成CO2,但实验室却不用这个反应制备CO2,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也可以跟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已知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那么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不断通入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3南宁28题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

甲________,丙________。

第4题图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

1.(’15桂林19题2分)下列关于复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

C.反应物一定有酸

D.生成物一定有盐

2.(’11贵港9题3分)下列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14崇左20题2分)下列各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NaOH、NaCl

B.NaCl、KCl、KNO3

C.NaOH、NaCl、HCl

D.MgCl2、AgNO3、NaOH

4.(’14贵港13题3分)如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结合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

A.Na+、NH、OH-、SO

B.H+、K+、SO、OH-

C.Ba2+、Al3+、SO、Cl-

D.K+、Na+、NO、OH-

5.(’13贵港14题3分)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符合图示甲、乙、丙两两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是(  )

盐酸

Na2CO3溶液

Ca(OH)2溶液

K2CO3溶液

CaCl2溶液

Ba(OH)2溶液

BaCl2溶液

第5题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答案】

命题点1

1.(4分)

(1)过滤(1分) 

(2)CH4+2O2CO2+2H2O(2分) (3)C(1分)

【解析】

(1)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固体,将难溶于水的物质与溶液进行分离的操作是过滤。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3)将生活垃圾倒入海中或沿海居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中,均会对海水造成污染,不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而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污染源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理,有利于保护海洋环境。

2.(7分)

(1)过滤(1分) 

(2)Na2CO3(1分) CaCO3(1分)(3)NaCl、NaOH、Na2CO3(1分) 有气泡产生(1分) (4)MgCl2Mg+Cl2↑(2分)

【解析】向海水中加入过量的饱和石灰水,石灰水和氯化镁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经过滤操作将沉淀分离出来,此时溶液A中含有NaCl、CaCl2和过量的Ca(OH)2,再加入过量试剂1(碳酸钠),将CaCl2和过量的Ca(OH)2除去,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CaCO3),而溶液B中除了含有NaCl、NaOH外,还有过量的碳酸钠,因此向溶液B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即Na2CO3+2HCl===2NaCl+H2O+CO2↑,再经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晶体。

在熔融状态下电解无水氯化镁生成金属单质镁和一种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单质氯气。

命题点2 

1.C 【解析】蒸发时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蒸干,A错误;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B错误;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尖应紧靠烧杯内壁,C正确;

过滤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D错误。

2.D 【解析】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使镁离子形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使硫酸根离子形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加入碳酸钠将钙离子转化为沉淀,但加入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即⑥在③之后,排除A、C项,将离子沉淀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B项不应该在过滤之前加入稀盐酸,故选D。

3.(8分)

(1)过滤(1分) 引流(1分) 

(2)泥沙等难溶性杂质(1分) Mg(OH)2(或氢氧化镁)(1分) (3)溶液C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应往溶液C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合理即可)(2分) (4)①②③(1分) (5)2NaCl+2H2O2NaOH+H2↑+Cl2↑(1分)

(1)实验步骤②③④都得到沉淀和溶液,所以这三个步骤都需要进行过滤操作,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根据题意知,粗盐中含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所以将粗盐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的沉淀X是泥沙等难溶性杂质,滤液(溶液A)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沉淀Y为氢氧化镁。

(3)溶液B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往溶液B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沉淀Z为碳酸钙,溶液C的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直接对溶液C蒸发结晶得到的氯化钠不纯,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在蒸发前应往溶液C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溶液调整为中性,再蒸发结晶。

(4)用实验所得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一是水偏多;

二是氯化钠偏少。

称量时左盘垫了称量纸,右盘没垫称量纸,会使所称取氯化钠偏少;

溶解所用烧杯不干燥说明烧杯中有水,会使溶液中的水偏多;

如果精盐没有完全干燥,含有水,则会导致氯化钠偏少,水偏多,因此这三种情况都会使得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5)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反应物为氯化钠和水,生成物有氢氧化钠和两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气体单质中一定有氯气,分析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氢氧化钠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所以另一种单质是氢气,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是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命题点3 

1.(1分)(4)碳酸钠(1分)

命题点4 

1.A 【解析】碳酸钙可以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从而被人体吸收,所以可以用作补钙剂,故A错误。

2.A 【解析】

A

×

碳酸钠俗称纯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B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C

氢氧化镁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

D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

3.(3分)纯碱(1分) 碳酸钠是粉末状,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1分) 有固体析出(或有沉淀析出等合理即可)(1分)

【解析】碳酸钠俗称纯碱,碳酸钠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便于收集气体;

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随着碳酸氢钠不断生成,有少量的碳酸氢钠析出。

4.(6分)

(1)酒精灯(1分) 烧杯(1分) 

(2)CO2+Ca(OH)2===CaCO3↓+H2O(2分) (3)对比观察法(1分) 比较加热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分解产物(1分)

【解析】利用题给实验装置同时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不同的物质,通过乙和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出现的不同现象,确定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受热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为对比观察法。

命题点5

1.D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有酸作反应物的复分解反应中,另一种反应物也可不溶于水,只要能溶于酸也能发生反应,如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碳酸钙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盐酸;

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不一定有酸,碱和盐、盐和盐等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CO3+CaCl2===CaCO3↓+2NaCl;

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论是酸与碱、酸与盐还是碱与盐、盐与盐等反应生成物中都一定会有盐,故D正确。

2.D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只是物质间成分的交换,反应前后化合价一定不变。

3.C 【解析】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A错误;

氯化钠、氯化钾和硝酸钾两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B错误;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后所得溶液为无色透明,C正确;

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D错误。

4.D 【解析】NH和OH-不共存,二者接触生成氨气和水,A错误;

H+和OH-不共存,二者接触生成水,B错误;

Ba2+和SO不共存,二者接触生成BaSO4沉淀,C错误;

D中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D正确。

5.C 【解析】因为乙组各物质中都含有碳酸根,因此甲乙混合后都有气泡产生;

因为碳酸钙和碳酸钡都属于白色沉淀,因而乙丙混合时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甲丙混合,都没有现象,但②④中甲丙混合没有发生反应,据此可推出C符合题意。

课时2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15贺州8题2分)气体的溶解度与气体性质、溶剂有关,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种现象与下列外界条件存在主要关系的是(  )

A.压强   B.温度   C.汽水瓶  D.光照

2.(’14梧州18题2分)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时乙的溶解度为60g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M点表示1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15贵港11题3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21

C.20℃时,10g水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

4.(’12贵港10题3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都会转化成饱和溶液

C.t3℃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若物质甲中含有少量的物质乙时,可用冷却结晶法获得较纯的物质甲

5.(’15玉林、防城港17题2分)图一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二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

甲=丙

6.[’15梧州22

(1)题2分]溶液和浊液在化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第6题图

(1)如图是Ca(OH)2溶解度曲线图,从图中分析,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__gCa(OH)2固体。

30℃时,往装有Ca(OH)2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然后升温至40℃,所加入的Ca(OH)2固体__________(填“溶解”

或“不溶解”)。

7.(’15崇左25题5分)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物质。

(2)温度为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第7题图

(3)t2℃时,用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________乙(填“>

”、“<

”或“=”)。

(4)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________乙(填“>

(5)t2℃时,相同质量饱和溶液的甲、乙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________乙(填“>

8.[’15桂林25

(2)题5分]

(2)如图表示NaCl、KNO3、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①t1℃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

第8题图

②t2℃时,将40gKNO3放入6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③t3℃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

④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KNO3杂质,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命题点

1.A 【解析】打开汽水瓶的瓶盖,不改变温度,也不改变汽水瓶,也不改变光照,改变的只是瓶内的压强,“打开汽水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2.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错误;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错误;

其余选项图解如下:

3.D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变化数值较大,故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0g∶210g=11∶21;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0g水中加入5g硝酸钾,只能溶解3.16g,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4%,再加5g水,只能溶解4.74g,仍为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8∶72,则100g水中溶解了38.9g硝酸钾,而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降温到20℃时有晶体析出。

4.D 【解析】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后不饱和的丙溶液仍然为不饱和溶液

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可用冷却结晶法提纯甲

5.B 【解析】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如2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小,A错误;

30℃时,试管1中加了1g固体和10g水,有固体剩余,则该物质的溶解度在30℃时应小于10g,故从图一中可看出,该物质应为丙物质,B正确;

试管2中的物质可能为甲,也可能为乙;

加入NH4NO3后,虽然温度会降低,但不一定能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C错误;

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比甲的大,丙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30℃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甲在20℃时的溶解度比丙在30℃时的溶解度大,故所得甲溶液的质量分数比丙的大,D错误。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

错选原因是只看了曲线图中丙与甲的溶解度在20℃时相等,没有注意到降温后溶液是否饱和。

6.(2分)

(1)0.15(1分) 不溶解(1分)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得,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5g,因此在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0.15g的氢氧化钙固体;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往30℃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固体,升温至40℃,固体不溶解。

7.(5分)

(1)甲(1分) 

(2)t1(1分) (3)<(1分) (4)>(1分) (5)>(1分)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2)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用等质量的甲、乙配制成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少。

(4)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的晶体多。

8.(5分)

(2)①KNO3和NaCl(1分) ②84(1分) ③KNO3(1分) ④有晶体析出(1分) ⑤蒸发溶剂(1分)

(2)①由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意义可知,在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该温度下二者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②设在t2℃时60g水中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24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0g+24g=84g。

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大。

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在t4℃以后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t4℃时升高温度后饱和硫酸镁溶液会有晶体析出。

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中含有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杂质,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提纯。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