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8195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中考模拟化学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取一定量粗盐

溶解

过滤

蒸发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时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时的操作进行分析,

D、根据滤液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A、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溶解时,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故B正确;

C、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C错误;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主要对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各步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考查,要加以识记.

3.(2分)(2013•南宁)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3SO2②Mg2+③CO2④

SO4⑤O2﹣⑥H2O2.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

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能表示分子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O2﹣中的“2”分别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SO4中的“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①3SO2、③CO2与⑥H2O2中的“2”分别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2分)2014年1月21日,我国再次发生禽流感H7N9疫情,已有200人感染.目前治疗H7N9禽流感最有效的药是帕拉米韦(化学式为C15H28N4O4).下列关于帕拉米韦说法不正确的是(  )

帕拉米韦中碳、氢、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

28:

4:

4

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组成

帕拉米韦中H、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帕拉米韦属于有机物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A、根据1个帕拉米韦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帕拉米韦化学式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A、一个帕拉米韦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帕拉米韦中碳、氢、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

4,故选项说法正确.

B、帕拉米韦是由帕拉米韦分子构成的,帕拉米韦分子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帕拉米韦中H、N的原子质量比为(1×

28):

(14×

4)=1:

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帕拉米韦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分)如图是密闭系统中发生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A和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反应可表示为2AB+2B2═2AB2+B2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物中的化合物可能是氧化物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大小、质量和数目都不变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化学反应的实质;

反应类型的判定..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质是一种,该反应不能表示为:

2AB+2B2═2AB2+B2,故A不正确;

B、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B不正确;

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可能是氧化物,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D不正确.

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6.(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

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

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A、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酸的溶液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C、碱性溶液PH大于7,PH大于7的有可能不是碱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

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水是氧化物.

A、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酸的溶液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会显酸性,故此答案错误.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不属于酸,故此答案错误.

C、碱性溶液PH大于7,PH大于7的有可能不是碱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故此答案错误.

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水是氧化物,故此答案正确.

故选D

此题是对多个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能对相关的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属基础性识记知识考查题.

7.(2分)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检验铵态氮肥

检验CO

存在

用水吸收CO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证明碳酸盐;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铵态氮肥的检验;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A、本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根据实验室检验CO32﹣的方法分析即可,实验室中检验CO32﹣的方法是:

向试剂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溶液中有CO32﹣.

D、根据CO不溶于水的物理性质分析即可.

A、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处白磷对比能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对.

B、铵盐遇见碱放氨气,并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蓝色石蕊试纸不能检验.故错误.

C、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此气体不一定就是CO2,也可能是其他气体,所以此方法不会检验出是否含有CO32﹣,故错误.

D、CO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吸收,故错误.

故选项为:

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

8.(3分)Ⅰ.食品的安全、粮食的生产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

(1)不少商贩用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蒸馒头、生姜等,该过程发生了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生活中我们所吃的米、面中主要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 糖类 .

(3)合理施用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常用的化肥有K2SO4、CO(NH2)2、Ca(H2PO4)2等,其中属于氮肥的是 CO(NH2)2 .

Ⅱ.关中、陕北地区水资源不足且河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我国规定水质必须达到一定指标才能成为生活饮用水.

(1)水污染的来源有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或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 (写一种即可).

(2)从汉江引来的水要作为饮用水仍需净化.水净化的方法有 静置(或过滤或吸附或消毒) (写一种即可).

(3)将澄清后的水煮沸,若水中出现较多水垢,该水为 硬水 (填“硬水”或“软水”).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水的净化;

硬水与软水;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空气与水;

Ⅰ.

(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米面中富含有淀粉属于糖类;

(3)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

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

含有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

Ⅱ.

(1)从水污染的途经考虑;

(2)根据水的净化的方法考虑;

(3)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考虑.

Ⅰ.

(1)不法商贩用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蒸馒头、生姜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

化学变化;

(3)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填:

CO(NH2)2.硫酸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填:

CO(NH2)2;

Ⅱ.

(1)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或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都能造成水污染;

(2)水净化的方法有:

静置、沉降、过滤、吸附、杀菌、蒸馏等;

(3)硬水软化的方法有:

加热煮沸、蒸馏,将水加热煮沸后有沉淀物额,说明改水属于硬水.

故答案为:

Ⅰ.

(1)化学;

(2)糖类;

(3)CO(NH2)2;

Ⅱ.

(1)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或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

(2)静置(或过滤或吸附或消毒);

(3)硬水.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熟悉化学肥料的判断方法,知道水的净化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

9.(3分)(2013•陕西)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写出由上述元素的原子形成的一个阳离子符号 Na+ (写一个即可).

(2)写出原子序数为13和17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AlC13 .

(3)从结构示意图分析一般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是 大于或等于4 .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1)由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可知得电子得失情况,也就可知带电荷数,可书写离子符号;

(2)先推测13号元素与17号元素分别为铝元素和氯元素,再根据它们的化合价数值,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3)从结构示意图分析一般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1)由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通常少于4个,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阳离子;

11号钠、12号镁、13号铝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形成阳离子;

(2)13号元素与17号元素分别为铝元素和氯元素,已知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与金属形成化合物时,其化合价为﹣1价,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13;

(3)从结构示意图中的14﹣﹣﹣17号看,一般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

故答为:

(1)Na+;

(2)AlC13;

(3)大于或等于4.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以及掌握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意义,难度不大.

10.(4分)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天人长安塔”,采用了先进的钢框架支撑结构.

(1)钢是铁的合金,它属于 金属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数量最大的金属是铁.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

(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尤为重要.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 合理开采金属矿物(或防止金属锈蚀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寻找金属代替品) .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铁的冶炼;

金属资源的保护;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金属与金属材料.

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分析解答,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钢属于金属材料,故填:

金属材料;

(2)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Fe2O3+3CO

2Fe+3CO2;

(3)合理开采金属矿物、防止金属锈蚀或是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以及寻找金属替代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的途径,故填:

理开采金属矿物(或防止金属锈蚀或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寻找金属代替品).

掌握金属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4分)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 A (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 ①②⑤ (填序号).

①蒸发水 ②升高温度 ③降低温度 ④加入水 ⑤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 .

(4)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20℃,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 乙(填“>”“<”或“=”).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

(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A,故填:

A;

(2)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蒸发水、加入氢氧化钙固体,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故填:

①②⑤;

(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降低温度氢氧化钠析出,而氢氧化钙仍然存留在溶液中,可以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晶体,故填:

冷却热饱和溶液;

(4)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当温度恢复原温度,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填:

=.

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12.(5分)酸、碱、盐、氧化物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物质,利用各物质的性质都可以制取盐,根据图中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与稀盐酸反应的一种金属 铁 .

(2)写出一种碱与盐反应的方程式 Ca(OH)2+Na2CO3═2NaOH+CaCO3↓ .

(3)利用硝酸钠和硫酸钾制取硝酸钾,能否达到目的?

 不能 .原因是 反应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

(4)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是因为碱易与 CO2(或二氧化碳) 反应.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制备.

(1)排在氢前边的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2)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反应物中的碱和盐必须溶于水;

(3)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考虑;

(4)氢氧化钠变质时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1)排在氢前边的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

Ca(OH)2+Na2CO3═2NaOH+CaCO3↓;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或水生成、或气体放出,硝酸钠与硫酸钾反应,既不能产生气体、沉淀也不能产生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能发生反应;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1)铁;

(2)Ca(OH)2+Na2CO3═2NaOH+CaCO3↓;

(3)不能;

反应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4)CO2(或二氧化碳).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氢氧化钠容易变质的原因.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

13.(5分)(2013•陕西)某课外学习小组将30%的H2O2溶液稀释为3%后,用来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经计算需量取30%H2O2溶液16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20mL (选填10mL、20mL或50mL).

(2)实验1中,锥形瓶内MnO2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用该方法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收集的气体较纯或无需验满(合理均可) .

(3)实验2中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 .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收集方法..

压轴实验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1)依据选择量筒“一次接近”原则进行解答;

(2)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起催化作用;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且无需验满;

(3)依据铁丝燃烧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1)量取30%H2O2溶液16mL,应选用20mL的量筒,减小误差;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且无需验满,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说明收集满了;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1)20mL;

(2)催化作用;

收集的气体较纯或无需验满(合理均可);

(3)3Fe+2O2

Fe3O4.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的使用、实验注意事项,及氧气的性质即可正确解答.

14.(7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废弃家电中获得了铁(Fe)、铜(Cu)、银(Ag)、金(Au)四种金属.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这四种金属呢?

【实验探究】

(1)同学们经过观察很快将四种金属分为两组:

Ⅰ.Cu和AuⅡ.Fe和Ag他们的分组依据是 金属的不同颜色 .

(2)取少量Ⅰ组的两种金属,在空气中分别灼烧,变 黑 色的是Cu,不变色的是Au.

(3)取少量Ⅱ组的两种金属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有 气泡 出现的是Fe,无明显现象的是Ag.

【表达交流】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还可以用磁铁、盐溶液来区分Fe和Ag.

【实验结论】根据金属物理性质的不同,与氧气、酸、盐溶液能否反应及反应现象来区分常见金属.

【反思评价】用上述方法区分金属的同时,还可以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实验(3)可以获知Fe与Ag的

活动性顺序是 Fe比Ag活泼 .

若要验证Cu、Ag的活动性顺序,还需补做一个实验,写出实验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2Ag+Cu(NO3)2 .

【拓展迁移】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的金属材料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保护金属资源.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还有 防止金属锈蚀 (写一条即可).

物质的鉴别、推断;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鉴别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