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8007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

经济体制是否完善和经济政策是否正确;

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经营风险与机遇的存在

17、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具有更广的外延,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

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福利改善、制度变迁、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18、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效率。

19、影响生产要素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制度创新、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增进。

20、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

制度创新、技术进步、管理的改善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21、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

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增加教育投入;

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国处于景气上升阶段时,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

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加;

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

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国处于景气下降时,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

投资需求下降,失业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下降,消费需求不足;

市场疲软,产品滞销。

24、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

市场机制的运行动力来自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市场机对资源的配置是自动进行的、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是自动进行的,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

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分散地作出

25、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长处表现在: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能够在大多数领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可以自动地实行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26、在外部经济的存在;

外部不经济的存在;

公共物品的生产;

垄断的存在情况下,市场机制是失灵的或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从而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27、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不仅存在失灵的可能,而且存在着功能上的缺陷,市场功能缺陷表现在:

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并可能引起两极分化,市场机制对社会生产的调节带有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使微观主体的经济为短期化,其所追求的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经常不一致。

28、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有:

税收和补贴政策;

合并相关企业;

明晰产权。

2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政府的经济作用应被限定在如下一些方面:

调节收入分配和进行资源再配置;

制定市场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引导资源流向。

30、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

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

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

31、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水平;

平衡国际收支。

32、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冷状态时,政府应把:

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节器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33、为了减少逆差,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采取贬值本国货币的方法以刺激出口,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常会导致国内:

经济快速增长,就业机会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或出现通货膨胀。

34、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5、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中的基本作用:

利用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增进本国的财富;

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高开放度,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6、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37、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经济总是和总产出水平;

汇率水平;

国际市场商品供给状况;

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水平。

38、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是:

保护国内产业;

维持本国经济增长;

实现国内充分就业;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39、非关税避垒的措施包括:

实行进口配额制度;

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

“自动”出口限制;

进口押金制。

40、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

最惠国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

透明度原则;

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41、世界贸易组织的免责包括:

紧急限制进口措施;

保护幼稚产业;

有关承诺修改或撤回以及义务豁免;

安全例外。

42、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

加重外债负担;

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43、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因此,世界各国的政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对之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干预的手段主要涉及:

实行外汇管制;

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

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

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流动加以控制。

44、国际技术贸易方式主要有:

许可证贸易;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合作生产。

45、弥补市场失灵;

提供一致性服务;

非营利性;

无偿调拨资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46、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主要包括:

非竞争性的产业;

非排他性的设施;

寡头垄断行业。

47、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断主要包括:

调整财政收入的比重;

调整财政财政支出结构;

调整财政体制。

48、当谈到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时,其确切的含义是指:

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

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

对各种分配结果进行再分配。

49、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有:

税收;

转移支付;

公共支出

50、当经济萧条时,财政可以通过:

降低税率;

增加政府购买商品数量;

提高价格补贴发挥调控经济的职能。

51、由于存在:

经济主体的多元性;

经济决策的分散性;

经济活动的自发性,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财政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52、从机制角度分,资源配置方式可分为:

计划配置;

市场配置。

53、从市场主体角度分,资源配置方式有:

企业配置;

个人配置;

信用配置;

财政配置。

5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别保证:

公平、效率。

55、税收的财政原则,具体包括:

足额;

稳定;

适度等方面

56、在税制设计上采取:

宽税基、低税率的基本思路,是贯彻税收的财政原则的体现。

57、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收;

体现在纳税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对税收横向公平原则的正确理解。

58、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包括税收总收入占: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9、影响国家宏观税负的主要是:

国家职能的大小;

经济发展水平;

既定的分配政策;

分配秩序的状况。

60、乱收费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

影响税收收入的增加;

增加企业和老百姓的负担。

61、增值税;

消费税;

关税各税种,较易转嫁。

62、税负转嫁难易与商品供求弹性大小有关,下列各项中:

供给弹性较小;

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不易转嫁税负。

63、我国中央政府对:

增值税;

关税;

企业所得税享有课税权。

64、下列各税中,我国地方政府对: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享有课税权。

65、税制要素结构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纳税人结构;

税基结构;

税率结构。

66、对国际税收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国家之间的税务协调关系;

反映国家与纳税人的分配关系。

67、按照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纳税主体的义务包括:

办理税务登记;

申报并缴纳税款;

接受税务检查。

68、按照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对漏税20000元,逃税8000元。

骗税数额较小的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

69、微观税负指标主要有:

企业税负指标;

农民税负指标;

城镇居民税负指标。

70、按课税对象划分,我国现行的税类分为:

商品税类;

所得税类;

财产税类;

其他税类。

71、违反税法应负的法律责任包括: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72、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各国采取的通常方法包括:

增加税收;

向银行借款;

发行国债。

73、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我国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实物国债;

记帐式国债券可上市流通。

74、凭证式国库券是我国近年来国债发行的一种主要形式,其特点:

发行对象是居民个人;

可挂失;

只能在原购买机构兑现。

75、要做到国债持有者比较集中,国债发行的对象就应以:

企业;

单位;

机构为主

76、国债发行的方法很多,公募法;

包销法可以通过银行系统进行。

77、当前我国发行国债采取:

国债贴现;

国债现货交易;

国债回购业务等方式。

78、在国债诸多的偿还方式中:

比例偿还法;

轮次偿还法;

抽签偿还法是分期偿还国债本金的。

79、一般而言,国债的偿债资金主要来源于:

预算直接拨款;

预算盈余;

发新债还新债。

80、国债负担的表现形式有多种:

税收负担;

下代人负担;

挤出负担;

外债负担就是国债的表现形式。

81、决定国债适度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

国家的偿债能力;

国债的使用效益;

认购人的应债能力。

82、衡量外债规模指标是:

偿债率;

负债率;

债务率。

83、国债的性质:

国债是特殊的财政范畴;

国债是特殊的债务范畴。

84、根据我国的《预算法》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本能预算的调整方案属于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管理权限。

85、我国目前实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以事权与财权相结合为原则;

各级政府有独立的预算权;

划分中央和地方各自的支出范围是对分税制基本内容的正确描述。

86、国防支出;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支出是专门由中央预算承担的

87、基本建设支出;

文教卫生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可以由地方预算负担的。

88、按照现行分税制体制,消费税;

关税属于中央预算的固定收入。

89、按照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规定,交通部门缴纳的营业税收入;

国有商业银行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属于地方固定收入。

90、在分税制体制中,将国家财政收入划分为:

中央固定收入;

地方固定收入;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91、财政政策目标一般可以归纳为: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价格稳定;

公平分配;

国际收支平衡。

92、运用财政政策来缩小国际收支差距,一般是通过:

调整关税税率;

提高出口退税率来实现的。

93、实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时,税收主要是通过:

税率调整;

税基调整;

优惠政策调整来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94、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可以通过:

发行短期国债;

向金融机构发债来刺激经济增长。

95、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

累进税制;

失业救济金制度的运用来实现的。

96、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各国常用的宏观手段之一:

财政支出增加;

财政赤字增加;

社会总需求增加反映了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必然引发的后果。

97、微观财政政策侧重于资源的配置和收分配,它是通过:

税率;

征税范围;

补贴对象;

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影响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

98、财政政策工具包括: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国债;

预算。

99、宏观财政政策侧重于经济的总是调控,主要影响:

总需求;

总供给。

100、微观财政政策侧重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主要影响:

需求结构;

供给结构;

产业结构;

收入分配结构。

101、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果有:

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102、货币需求特性:

货币需求是客观需求;

是派生需求;

是有效需求。

10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影响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因素主要有: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104、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

恒久性收入;

人力财富比例。

105、在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中,M2是广义货币,包括M1加上: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财政存款。

106、商业银行具有信用扩张的能力,但这一能力并不是无限的。

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

提取现金数量;

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因素的直接制约。

107、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货币的均衡状况则是这两者对立统一的结果。

货币均衡的特征有: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货币均衡是在不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108、货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均衡是在货币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由于货币运动过程中内在均衡机制的作用,利率上升会导致的现象有:

公众增加在银行的存款;

商业银行实际存款准备金率上升;

货币乘数下降。

109、在确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必要货币供应量时,还需要考虑物价的自然上涨因素。

导致物价自然上涨的主要因素有:

出现价格“剪刀差“时的价格调整;

产品的更新换代;

产品技术性能的提高。

110、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是货币不均衡的一种表现。

属于通货膨胀表现形式的有:

物价普遍持续上涨;

人们普遍持币待购;

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流通速度大幅减慢。

111、过度的货币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而导致货币供给过度的具体原因又有很多方面,包括:

过热的社会经济增长要求导致信用膨胀;

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导致信用膨胀;

财政赤字;

赤字财政。

112、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应遵循:

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原则。

11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流动性原则通常的含义是:

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

取得现款的能力。

114、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主要思想就是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以借入资金的方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内容主要包括:

调整负债结构;

开发新金融工具;

国际市场融资;

同业拆借。

115、计算债券的投资名义收益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持有年数;

面值;

债券年利率;

价差。

116、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度,包含的内容有:

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

117、与股利贴现模型相比之下,市盈率模型具有的优点是:

市盈率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不同收益水平的股票价格之间的比较;

对于那些在某段时间内没有支付股息的股票,市盈率模型同样适用;

市盈率模型同样需要对有关变量进行预测,但是所涉及的变量预测比月息帖现模型更为简单。

118、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属于商业资产业务的是:

贴现;

投资;

贷款。

119、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主要有可:

可转让定期在存单(CD)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

股票市场,

120、下列有关资本市场的说法是正确的:

一级市场是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的市场;

活跃的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投资基金具有专家理财的优势;

场外交易市场也称柜台市场。

121、以下有关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功能的关系,传统看法认为:

金融中介可以从多方面降低使用金融市场的费用;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在金融产品的提供上是合作的;

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导致了金融市场同金融中介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122、从中央银行的起源和大多数国家设立中央情况看,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大致出于的需要有:

集中货币发行权;

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

对社会经济实行干预;

管理金融业。

12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

对银行的业务;

对政府的业务;

发行的业务。

124、以下选项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有:

政治家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

货币政策较多的受到政府意志的影响,便会带有较强的通货膨胀倾向;

政治性商业周期理论。

125、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与政府有密切的业务联系。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包括:

国库业务;

办理国库券还本付息业务,国际储备业务。

126、中国支付结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银行帐户体系;

支付结算工具体系;

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支付清算系统。

127、货币政策在对宏观经济领域发挥作用时,其目标是:

稳定物价;

平衡目标收支;

充分就业。

128、中央银行在履行其基本职责时,能够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变量通常应符合:

可控性;

相关性;

可测性。

129、间接信用指导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道义劝告;

窗口指导。

130、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其活动的特征为:

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131、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必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下属于中央银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公开市场业务;

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率。

132、存款准备金政策虽然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定”之一,但各国的中央银行并不将其当做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同,原因很多,主要有:

超额准备金是由商业银行控制的;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时滞长,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力度过强。

133、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多寡及具体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包括:

流动中的通货;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134、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中央银行能将短期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是因为: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准备金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改变资金供求关系,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

中央银行能够及时收集到各方面的资料对利率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资金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改变其行为,最终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抑制或刺激投资的目的。

135、通常而言,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体系一般包括:

利率;

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

136、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一些特性有关,包括:

银行提供期限转换功能;

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银行具有流动性创造功能。

137、金融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有:

市场失灵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138、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同,之所以需要金融监管,是因为:

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负外部性;

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一;

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性企业。

139、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这是因为:

实行分业经营体制;

金融发展水平不高;

金融监管能力不足。

140、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征主要有:

独立于中央银行;

分业监管。

141、巴塞尔协议将风险资产权重分为0%、10%和20%、50%、100%。

142、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被你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的是:

最低资本要求;

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

市场约束。

143、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巴塞尔委员会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职责,希望监管当局担当的职责包括:

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

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

加快制度化进程。

144、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的大小取决于:

国内外利差;

即期汇率水平。

145、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因素中导致货币升值的有:

紧缩银根;

国际收支顺差;

通货膨胀率下降。

146、属于经常帐户的项目有:

劳务输出、对外投资收益汇入;

涉外旅游收入。

147、一国政府在调节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在外汇市场买进外汇进行中和干预;

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

采取货币升值的措施。

148、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员国如接受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则该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成员国,其货币将被视为可兑换货币。

该条款主要内容包括:

不得对经常性的国际交易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

不得实施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复汇率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