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7541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2784

3044

7.96%

货物运输量

万吨

93318.10

94376.25

91515.07

90340.88

91238.19

2.6%

航空货邮吞吐量

356.22

337.96

334.98

361.39

370

0.11%

港口货物吞吐量

72800.00

73600.00

77547.57

75528.89

71739.64

4.03%

集装箱吞吐量

万标准箱

3173.93

3252.94

3361.68

3528.53

3653.70

4.70%

  2.质量效率持续提升。

到“十二五”期末,本市物流总费用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5%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

上海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举措提升国际物流效率,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约40%,企业物流成本减少10%以上。

物流资源整合与组织效率不断提升,涌现出一批以互联网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依托的物流企业,带动传统小微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公路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

物流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智慧物流技术应用不断推广,以电子口岸为代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明显,口岸通关无纸化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通关现场,报关单无纸化率达92%以上。

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标准化托盘使用率达96%,仓库内人工装卸效率提高50%,供应链协调作业效率提高23%。

  3.制度功能突破创新。

监管制度创新带动高端物流功能集聚,启运港退税和沿海捎带试点促进上海港水水中转业务发展,海关监管便利化举措推动集装箱国际中转集拼和航空快件国际中转取得突破。

2015年,洋山深水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0%,国际中转比例提升为10%。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机制,促进了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明显降低了贸易物流成本。

国际采购、分拨配送、保税展示交易等物流贸易一体化功能快速发展。

期货保税交割支持大宗商品交易与物流服务,提升上海价格话语权。

先入区后报关、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区内自行运输等物流监管创新举措极大便利了物流运作。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网络逐步健全,从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向区外拓展。

“互联网+”物流平台、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和物流大数据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4.设施网络日趋完善。

海空枢纽建设继续推进,外高桥港区六期竣工,洋山深水港四期开工,芦潮港内河港区、外高桥内河港区工程加快实施。

空港货运物流设施加快布局,形成了“一市两场”、5个货运区的空港货运体系。

集疏运体系持续优化,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有序推进,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26公里,形成“两环九射”网络结构;

铁路集疏运设施加快建设,沪通铁路(南通-安亭段)顺利开工。

外高桥物流园区、深水港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成为联通国际、服务全国的功能性枢纽型物流平台。

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加快转型步伐,西南综合物流园区以电子商务物流等重大项目为载体逐步推进。

  5.市场主体集聚壮大。

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物流业多元化市场主体不断丰富。

上海自贸试验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

一批跨国公司将上海作为全球和区域物流业务整合运作基地,国有物流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一大批民营物流企业总部落户上海,形成了多元化企业共同发展局面。

在新技术推动下,上海涌现出一批以“互联网+”物流为特征的创新型物流服务平台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

截至2015年底,上海的国家A级物流企业已达165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8家。

上海已成为我国注册登记货代企业数量最多、业务最集中的地区;

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其中,3家建立了全球转运中心;

全国十大民营快递企业中,有8家总部落户上海。

  6.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强物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实施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等规划计划。

我市积极贯彻国家物流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物流服务支撑功能,聚焦物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举措,不断促进物流业开放创新发展,成为上海物流业集聚辐射、创新突破的源泉。

  

(二)存在的不足

  1.物流设施网络供给稍显薄弱。

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落地难,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集约发展。

存在住宅社区、商务楼宇、商业中心等城市末端物流设施建设不配套和快件寄取、城市配送不便利等问题。

港口物流集疏运结构不合理,公路集疏运比重过高,铁路与内河航运物流能力不足,多种运输方式转换衔接不畅,给城市交通和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2.物流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有所欠缺。

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飞机、精品钢等先进制造业发展,亟需提升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水平,满足未来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益生产等协同制造要求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相比仍有差距。

国际中转集拼、大宗商品交易、全球采购分拨等航运、贸易物流配套服务能力仍需提升,支撑商贸业发展的城市配送集约化、绿色化水平不高。

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线下物流快递配送能力待提升,“最后一公里”物流体系尚需完善。

  3.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尚有短板。

存在物流信息“孤岛”现象,信息互通共享整体水平不高,物流信息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制约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物流运行成本。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仍需提高。

物流标准的实施力度需加强,在农产品物流、冷链、城市配送、快递、多式联运,以及跨区域物流标准化等方面需加大创新突破。

  4.物流发展体制机制环境存在不足。

与国际标杆相比,上海的国际物流便利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物流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

物流领域原有的部分政策等与产业发展实际不匹配,市场主导与政府作用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

物流业发展中区域分割、部门分割现象仍存在,在信息互通、重大问题协商、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政策协同研究等方面需加强,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需要完善。

物流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物流市场秩序,保障物流消费者权益。

  (三)“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1.发展机遇

  

(1)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物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将给城市形态、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上海物流业必须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完善物流创新创业制度和政策环境,推动物流管理、技术、模式创新,打造智慧物流生态圈。

  

(2)“一带一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物流业扩大开放带来新机遇。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国际经贸合作新局面,有利于上海物流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培育跨国供应链服务功能。

新一轮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助推上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贸易投资规则。

上海物流业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形成新机制、开辟新通道,促进国际物流便利化、高端化发展。

  (3)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为物流业联动发展开拓新空间。

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进程加快,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更加顺畅,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

上海物流业应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监管协作等方面主动作为,提升对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

  (4)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体制改革为物流业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

上海要素资源高度集聚,建设现代市场体系、推动流通体制改革,有利于发挥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物流业是市场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上海物流业必须适应市场体系新要求和流通发展新环境,不断增强产业引领带动、服务支撑功能。

  2.面临挑战

  

(1)新常态下物流业提质增效形势紧迫。

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上海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城市管理等压力增大,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制造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与内涵正在改变。

物流业传统增长方式不可持续,资源、环境、成本约束日益凸显。

上海物流业必须加快由粗放式规模扩张向集约化质量提升转变步伐,在稳中求进中实现提质增效。

  

(2)国际物流枢纽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

世界经济在艰难复苏中深度调整,全球投资贸易体系与新经济秩序正在重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围绕市场、资源、科技与规则的竞争日趋激烈,纷纷通过持续优化制度和政策环境吸引全球物流产业链资源集聚。

上海物流业必须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抓住变革机遇,增强发展环境吸引力,全面提升全球影响力。

  (3)产业发展和生活消费新趋势对物流服务提出新要求。

一方面,资本和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度加大,产业融合、平台整合、模式变革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而专业化、细分化、精准化是产业能级提升的必然要求。

上海物流业需要把握与制造业和服务业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方向的同时,深度挖掘服务价值链。

另一方面,网络购物、线上消费、电商O2O等生活消费新模式改变了城市生活行为习惯,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频次、快速响应的新特点。

上海物流业要适应信息时代新型城市生活方式,打造亲民物流新增长点。

  二、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物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总要求,抓住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物流发展全过程“一条主线”,遵循物流业提质增效发展“一个导向”,把握对接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对接民生服务需求“二个对接”,着力实现以深化改革释放物流业发展活力,以创新驱动增强物流业内生动力,以全面开放提升物流业国际竞争力,以绿色低碳提高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力发展”,持续优化物流产业链结构,不断提升上海物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基本原则

  1.新战略引领,国际化辐射发展。

建设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物流业开放新体系,鼓励上海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物流枢纽城市。

  2.新常态因应,品质化升级发展。

推进物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降低物流业对增速和规模的依赖,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能级,为其他产业发展和广大民众生活提供更高品质的物流服务。

  3.新技术支撑,智慧化创新发展。

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鼓励物流技术、功能、模式、业态的创新,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

营造物流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氛围,以创新驱动物流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提升。

  4.新环境约束,集约化绿色发展。

推动物流资源有效整合配置,优化物流设施网络结构布局,强化物流仓储用地集约节约;

鼓励绿色物流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应用,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物流力量,推动物流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1.目标愿景

  到2020年,全面构建高效链接全球、服务辐射全国、线上线下联动的开放式、一体化物流业发展新格局,吸引一批全球运作的跨国公司物流总部、大型物流企业总部和物流研发中心集聚,形成体现“智慧互联、高效便捷、绿色低碳、高端增值”特征的物流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物流业对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有力支撑,对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生活充分保障,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具体为“五个显著”:

  一是实现物流业国际竞争优势显著增强。

物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市场主体更加聚集,基础设施、通关效率、货物跟踪、物流信息化等国际通行物流指标的竞争优势明显,在全球供应链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实现物流业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与长三角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物流合作机制更加完善,跨区域物流资源整合与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与长三角地区、沿江地区的物流通道衔接更加通畅。

  三是实现物流业对城市运行和民众生活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城市配送、快递末端网络布局更加健全,快递寄取便捷安全、消费者权益有效保障;

农产品、食品、药品等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显著提升、流通损耗进一步降低;

物流车辆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危险品物流更加安全规范,物流业发展与城市环境更加协调。

  四是实现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进步。

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

培育一批“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标杆企业;

物流领域政府监管信息化、透明度进一步提升。

  五是实现物流产业结构、整体运行质量与效益显著改善。

以口岸和公路物流为重点的物流资源得到整合提升;

物流市场更加公开透明,供需信息有效对接,物流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水平得到改善;

基本形成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体系;

物流仓储土地使用的效率效益进一步提高。

  2.主要指标

  表2“十三五”期间上海市物流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2015年

2020年预期目标

1

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

12.2

保持12以上

2

物流业总费用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15以下

下降2-3个百分点

3

国家A级物流企业数量

165

240以上

4

400以上

5

亿吨

7.2

7.0-7.5

6

3653

4200左右

7

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

45

50以上

8

快递业务收入

455

1000

9

推广使用智能快件箱

2500左右

10000

10

新能源物流车辆使用数量

900左右

显著增加

11

物流带板运输比率

9左右

12以上

12

物流配送型冷库容量占冷库总容量比重

15左右

30以上

13

发展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物流平台型企业

-

10家以上

  三、构筑协调互联空间格局

  依托海空港枢纽、陆路交通门户,结合上海制造业和服务业布局,加强与全市交通组织和城市空间的协调衔接,打造由五大重点物流园区(外高桥、深水港、浦东空港、西北、西南)、四类专业物流基地(制造业、农产品、快递、公路货运)为核心架构的“5+4”空间布局,进一步完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和重点区域物流配套服务,形成东西联动、辐射内外、层级合理、有机衔接的物流业协调互联空间新格局。

  

(一)五大重点物流园区

  东部沿海三大物流园区(外高桥物流园区、深水港物流园区、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对接国际,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为引领,强化临港、临空产业与现代物流联动效应,进一步优化国际物流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西部陆路两大物流园区(西北综合物流园区、西南综合物流园区)联接长三角,突出物流发展与交通区位、产业优势、城市功能的协调融合,着力推动传统物流的转型升级。

  1.外高桥物流园区

  依托外高桥港区和外高桥保税区,发挥功能丰富、配套齐全、要素集聚的比较优势,着力培育贸易、金融与物流的整合创新体系,打造成为功能前沿、总部集聚、贸易便利、联动紧密的物流贸易一体化开放运作平台,形成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融合发展的区港联动型物流园区。

  着力搭建国际中转集拼服务、大宗商品交易交割服务、国际商品展示分销服务平台,创新航运、港口、物流园区一体化运作流程,促进国际中转和转口贸易发展。

依托外高桥专业市场资源,做强医药产品物流贸易一体化功能,提供保税展示、咨询交易、代理服务、仓储分拨、流通加工等全程物流服务,着力打造面向国际、服务全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物流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形成以进出口机电产品、汽车、食品酒类、高档消费品等为代表的“前店后库”保税物流服务新模式;

开展农产品、有色金属、能源等大宗商品交易交割、指数发布、仓单质押等增值服务。

完善园区的物流集疏运体系,提升以海运直通、海铁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能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把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溢出效应和长江经济带合作有机结合,与沿江地区在物流业务合作、重大项目开发、物流园区营运管理等方面实现联动发展。

  2.深水港物流园区

  发挥洋山深水港航运优势、洋山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和临港产业集群优势,打造成为国际航运物流功能承载区、全球供应链亚洲枢纽,形成港口物流与临港产业优势融合的港口综合型物流园区。

  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服务,着力集聚现代物流服务产业链资源。

突出保税与非保税联动、物流与航运共生,重点发展以国内外知名航运巨头为主体的航运物流,以农产品、食品冷链和危化品为代表的专业物流,以国际分拨、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等为代表的保税物流。

积极拓展国际中转集拼、保税展示交易、期货保税交割、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保税维修再制造等功能。

完善南港、芦潮港等临港地区港口码头、仓储堆场、集装箱内河转运等物流设施,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用,使其成为服务临港产业、辐射内陆腹地的多式联运枢纽。

  3.浦东空港物流园区

  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和空港产业园区,以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和祝桥空港物流园区为载体,以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为抓手,使其成为国际航空物流重要枢纽,形成临空产业与航空物流联动发展的空港口岸型物流园区。

  发挥区港一体的物流运作优势,打造便捷高效的物流运作环境,重点针对工业零部件、电子产品、医疗器械、高端商品等高时效、高附加值产品物流服务需求,吸引集聚跨国公司亚太和全球分拨中心入区运作。

推进保税货物与口岸货物同步运作,进一步拓展航运金融与融资租赁、国际贸易与保税展示、航空临空服务与全球维修检测、国际快件转运与国际中转集拼等功能的集聚与发展。

大力推进空港物流与大飞机制造、航空配套特色产业及空港服务业的联动融合,把祝桥镇打造成国家级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结合沪通铁路规划建设,探索空铁联运物流模式,完善园区多式联运功能。

  4.西北综合物流园区

  利用北虹桥区位优势,普陀桃浦、嘉定江桥产业资源优势,面向城市生产运行和生活服务,将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建成与国际大都市功能协调发展的物流园区。

  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桃浦片区着力打造成为科技商贸的重要载体,强化面向本市的快消品、医药等连锁配送功能;

发挥保税物流中心作用,推动与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采购分拨等功能;

依托陆上货运交易中心搭建物流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提升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有序规范;

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物流科技研发、物流信息资讯、物流教育培训等服务。

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江桥基地着力促进物流与制造、商贸、信息等融合,打造采购分销、物流配送、贸易集散等中心功能,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完善区域性大型公共配送节点和集货转运中心等设施,重点发展冷链物流、商贸物流、电商物流等。

  5.西南综合物流园区

  利用松江的西南门户枢纽区位优势和加工制造业基础,以重大功能性项目为载体,形成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物流园区。

  加强市区联动,建立以区为主的园区规划建设推进机制,加快推进现代物流资源集聚发展。

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物流需求,完善区域性电子商务分拨配送中心设施,推进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松江出口加工制造业转型,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拓展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维修检测、再制造等功能。

以园区建设推动“闵行-青浦-松江”一带物流资源整合,提升本市西南地区物流集约化水平。

  

(二)四类专业物流基地

  聚焦农产品流通、快递、先进制造业、公路货运四个专业物流领域,布局专业物流基地,打造成为促发展保民生的有效载体。

  1.农产品物流基地

  依托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外高桥粮食物流园区,完善设施、延伸功能,加快推进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农产品供应链枢纽节点,全市农产品保供稳价主渠道。

  坚持先进性和适用性统一,加快完善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物流、交易、检验检测等设施,整合周边农产品物流资源,将西郊国际建设成为全市“多功能、全覆盖、现代化”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农副产品物流枢纽和综合服务平台。

按照“保障近期供应、谋划长远发展”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市场发展与城市布局的关系,推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布局向外转移,实现市场能级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鼓励浦东新区结合农产品市场规划布局调整,探索农产品物流新模式,实现农产品物流配送集约化。

继续发挥好江桥、江杨市场的农产品物流供应保障作用。

外高桥粮食物流园区进一步强化接卸、储存、加工、中转、配送一体化物流能力,保障本市粮油市场稳定和安全;

加快推进园区与赵家沟内河航道、沪通铁路衔接,成为国内粮源“北粮南运”、进口粮源“东进西出”的物流枢纽。

  2.快递物流基地

  依托青浦“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浦东空港和祝桥临空经济区建设,完善市内快递投送网络,打造“一体两翼”新优势,推动上海快递产业高端化、便捷化发展,建成国际化快递门户和长三角快递枢纽。

  深耕中心城区(一体)快递服务体系,聚焦寄递便利化和服务精细化,打造多元化快递末端派送网络,解决快递进校区、进社区、进商区等难题。

做强浦东临空(东翼)物流快递功能,完善浦东机场国际快件转运设施,支持快递企业入驻开展国际快递物流服务;

聚焦祝桥临空经济区,继续“引大”“引强”,建设国际快递物流园区,打造成为中国快递业国际化的战略高地。

提升青浦(西翼)快递物流能级,聚焦上海青浦民营快递总部集聚区,建设青浦“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做大做强快递总部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