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7476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Word格式.docx

2、达标反馈

3、小结

板书:

复习:

第五章2-3节内容

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反射:

1、定义

周围神经系统2、类型:

条件反射

神经元:

结构:

胞体突起)非条件反射

树突、轴突3、反射弧:

五部分

功能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3、掌握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中能够自信展现并养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8分钟

要求:

不看课本和助学不要讨论,独立完成。

8分钟后教师抽查

1、神经系统由、和他们发出的组成,和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它们组成了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学习环境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和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

2.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和基本单位,它和人体其他的细胞明显不同,它是一种高度细胞,包括和两部分。

3、神经元的突起分为和两种,其中呈树枝状的是它把信息从传递到。

而比较长,往往只有一枝,它能把信息从传出。

4.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______,并能把______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做______

5、反射可分为反射和反射前者是先天就具有的,后者是在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反射

6、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反射弧包括〔〕〔〕、〔〕、〔〕、〔〕、。

五个部分,只要有反射完成反射弧就。

反射弧存在反射形成

7、完成巴甫洛夫试验

图一中,铃声对狗来说是刺激

图二中,狗吃到肉分泌唾液是行为

图三中,进食的同时进行铃声,此时铃声对狗来说是刺激

图四中:

铃声响起狗分泌唾液说明狗的调节反射已经。

可见条件反射是在基础上形成的。

思考: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长时间给狗铃声而不给狗进食会,狗形成的调节反射就会,可见要想保持条件反射的持久必须在基础上对条件反射进行。

达标检测

一选择(每小题

1.神经纤维是指              [  ]

A.轴突和长的树突B.轴突或长的树突

C.树突或长的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D.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

A.兴奋 B.反射C.应激性D.神经冲动

3.神经系统中,兴奋传导的形式是      [  ]

A.刺激B.神经冲动C.反射D.应激性

4、人的神经系统由组成

A脑和脊髓B脑和神经C灰质和白质D脑、脊髓和神经

5、

上图为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填写各部分的名称

其中

合称为

(2)神经元也叫,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和其中

的主要作用是

的主要作用是

3、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图解,据图回答

(1)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 

当正确地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受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 

传到脊髓里的[] 

它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又通过[ 

传到 

,引起大腿上相应的肌肉收缩,使小腿 

(2)膝跳反射中枢不在大脑,但反射后大脑能及时意识到,说明了脊髓发出的神经冲动有一部分上传到 

 

,这是通过图中的 

向上传导的。

(3)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内。

(4脊髓的结构包括:

中央成蝶形的和周围由构成的白质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和组成。

由图可知,分布在颅腔中,分布在椎管中。

它们发出的神经是指。

2、由脑发出的神经叫;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

脑神经主要分布在;

脊神经分布在、、。

3、脑和脊髓位于人体的中央部位,是神经系统的,组成了,主管、、,然后发出指令,好象信息处理中心;

脊神经、脑神经分布在全身周围属于,犹如通讯线路,能信息。

4、思考:

脑神经、脊神经的条数谁多?

谁少?

为什么?

(二)、神经元

1、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系统主要由个组成。

2、神经元包括和两部分,突起分和两种。

从图上来看,树突呈,数目。

有利于;

轴突比较,往往,可将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或。

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

由结构我们可概括出神经元的功能为,,。

分布:

胞体主要分布在中枢部分构成灰质,有反射功能。

在周围部分构成神经节。

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周围部分构成神经,在中枢部分构成白质,有传导作用。

(三)、脊髓

1、在脊髓的横切面上,色泽灰暗呈蝴蝶型的部分叫做;

周围色泽亮白部分叫做。

灰质由构成,有功能。

白质由组成,有功能。

因此脊髓具有和功能。

2、分析讨论:

脊蛙搔拔反射实验,完成思考题。

(四)、脑

1、脑位于颅腔中,包括、和。

大脑分。

同学们观察其表面凹凸不平,有多皱襞。

称为。

其特点。

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可划分为

等多个功能区。

2、小脑位于。

主要功能。

酒醉人走路摇晃不稳,原因是酒精麻痹。

3、脑干位于大脑,是连接的桥梁。

脑干灰质中的中枢常被称为“”。

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如果脑干的灰质受损,人就会。

三、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知识拓展

1、针刺后,为什么先缩手后感到疼?

2、甲乙两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发现他们脑部正常。

检查他们的其他神经系统部位是否受损,结果如下表。

伤者

伤者蒙上眼睛所接受的测试

测试结果

以针尖刺甲的指尖

甲感到痛但没缩手

以针尖刺乙的指尖

乙缩手但完全不知针刺及缩手动作的发生

问:

甲乙的脊髓最有可能受损的是哪一部位?

五、达标自测

(一)填空题

  1.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主要是在______和的调节下完成的。

  2.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__和它们所发出的______组成。

前两者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______系统。

它们发出的神经,叫______系统。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它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两部分。

  4.神经元的突起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前者和长的后者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做______。

______末端细小的分枝叫做______,几乎遍布全身各处。

5.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______,并能把______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做______。

(二)选择题

  1.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可以构成 [  ]

   A.神经中枢或神经节 B.灰质或白质

   C.灰质或神经D.白质或神经

2.神经纤维是指              [  ]

A.轴突和长的树突 B.轴突或长的树突

C.树突或长的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D.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4.神经系统中,兴奋传导的形式是      [  ]

A.刺激B.神经冲动

C.反射D.应激性

6.构成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D.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高承君吉林市第一中学132001

一、设计思想

现代教育理念的首要特征是: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终身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乐于不断获取新知,善于与人合作,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

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学生,也使很多学生远离了我们。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索交互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交互式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

二、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神经调节的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教师应适当补充关于研究兴奋传导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将这部分知识还原到科学史的研究背景中去认识。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四、学情分析和教学关键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教师只要通过提问、复习和及时深化就可以解决问题。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抽象思维能力也大大增强,但仍不完善,需要教师主导下的定向教学活动。

2、教学关键

对教师而言,关键是理顺本节知识的内在联系,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利用多种媒体使知识的呈现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采取互动,通过分析经典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怎样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以此对学生进行有关科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

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

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

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

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设计

实验原理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和CAI演示法等。

七、媒体设计

自制CAI动画:

反射弧模式图;

兴奋沿反射弧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突触小体结构模式图;

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过程

引言: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速滑比赛的精彩情景。

速滑比赛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运动员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

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

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

小猴吮奶;

狗熊飞车;

尝梅止渴;

望梅止渴。

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

举例分析。

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

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

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

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

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

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

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

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

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实验方法: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

结果显示:

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

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

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

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

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

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

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

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

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

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

(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

传递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

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

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

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就是说: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号形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双向

单向

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局部电流;

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概括的说:

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

学法指导

同学在掌握上述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反射模式图,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

如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

(药物抑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

课外探究与思考

1.探究局部麻醉药物的可能作用机理。

2.试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电流在金属导线上的传导速度。

板书设计

二神经调节

(一)基本方式:

反射──概念、分类、结构基础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双向性

2细胞间的传递:

单向性

九、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及时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方法教育。

设定知识、能力、态度观念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进程设置各种类型的形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

最后分层设置一些经典练习题,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始终处于科学研究情境中,并获得相应的科学情感体验。

自然科学的学科魅力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测试表明,建立起来的概念是形象生动的、深刻的。

点评

《神经调节》一节内容抽象、复杂,设计者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并适当增补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