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6996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物流发展概况Word文档格式.docx

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

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

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

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二)系统范围广。

本书已谈到,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是很复杂的,国际物流再在这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要素,这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的时间更长,广阔范围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风险增大。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物流一旦溶入现代化系统技术之后,其效果才比以前更显著。

例如,开通某个“大陆桥”之后,国际物流速度会成倍提高,效益显著增加,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标准化要求较高。

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难,国际物流水平是提不高的。

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采用1000×

 1200毫米 ,集装箱的几种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转运的难度。

而不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底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

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其与亚、非洲等国家交流更简单、更有效。

(四)国际化信息系统支持。

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

国际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再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些地区较低,所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因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困难。

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一个较好的建立办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

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l)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

三、国际物流发展趋势  

(一)系统更加集成化。

传统物流一般只是货物运输的起点到终点的流动过程,如,产品出厂后从包装、运输、装卸到仓储这样一个流程,而现代物流,从纵向看:

它将传统物流向两头延伸并注入新的内涵,即从最早的货物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领域,其间要经过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等过程到最终送达用户手中,甚至最后还有回收物流,整个过程包括了产品出“生”入“死”的全过程。

从横向看:

它将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等各种物流系统,通过利益输送、股权控制等形式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掌控整个商品的流动过程,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需要,争取做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

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过去物流企业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争。

物流企业所参与的国际物流系统的规模越大,物流的效率就越高,物流的成本就越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这种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正在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

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

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合”式的并购,或形成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该国物流业深度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管理更加网络化。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本质特征。

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同时,又由于标准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

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以法国kn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没有自己的轮船、汽车等运输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在全球98个国家、600个城市开展物流服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物流网络。

该公司空运业务已排名世界第五,每周运输量1。

9万次,海运业务一年毛利约为40亿欧元。

(三)标准更加统一化。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

制定各系统内分领域的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标准;

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

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

最后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问题,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标准的统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该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相互衔接问题,努力使该国物流在发展的初期,其标准就力求与国际物流的标准体系相一致。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以后不仅会加大与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的关税和运费本来就比较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工作量,将使整个外贸物流成本增加。

因此,国际物流的标准化问题不能不引起更多的重视。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正在极大地影响物流全球性标准化的建立。

一些国际物流行业和协会,在国际集装箱和E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对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条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使物流的国际标准更加深入地影响到国内标准,使国内物流日益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

(四)配送更加精细化。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是联系这些复杂关系的交换纽带,它使经济社会的各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

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物流在企业和整个系统必须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的能力。

更快的响应速度,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全面跟踪和监控需求的过程,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

协同配合的能力,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和客户实现实时的沟通与协同,使供应商对自己的供应能力有预见性,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价格和服务;

使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计划性,以满足自己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国际物流为了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同,需要做到与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加强预测、规划和供应,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作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由于现代经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当一些企业除了自己生产一部分主要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需要外购。

国际间的加工贸易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企业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分工布局应运而生。

为了适应各制造厂商的生产需求,以及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国际物流的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也随之产生。

早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电脑业就创建了一种“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就是采取按客户订单、分散生产形式,将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国际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再由该配送中心发送给电脑生产厂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了一场“物流革命”,其内容是对物流各种功能、要素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系统化、专业化,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随后,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加速发展,使物流服务功能更强大,服务质量更精细。

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园区更加便利化。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的建设,一些国际物流园区也因此应运而生。

这些园区一般选择靠近大型港口和机场兴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机场,形成处理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

如日本,为了提高中心港口和机场的国际物流功能,重点在京滨港、名古屋港、大阪港、神户港进行超级中枢港口项目建设,对成田机场、关西机场、羽田机场进行扩建,并在这些国际中心港口和空港附近设立物流中心,提高国际货物的运输和处理能力。

这些国际物流中心,一般都具有保税区的功能。

此外,港口还实现24小时作业,国际空运货物实现24小时运营。

在通关和其他办证方面,也提供许多便利。

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实际上是货物在两个关税区的转接和跨国界的流动,要实现国内流通体系和国际流通体系的无障碍连接,必须减轻国际物流企业的负担、简化行政手续、提高通关的便利化程度。

日本在这方面实行了同一窗口办理方式,简化了进出口以及机场港口办理手续,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检疫、安全性和通关检查。

因此,国际物流园区的便利化发展,不仅有赖于物流企业本身的努力,而且特别倚重于政府的支持。

而如何围绕机场、港口建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提供“点到点”服务、“一站式”服务,则是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六)运输更加现代化。

国际物流的支点离不开运输与仓储。

而要适应当今国际竞争快节奏的特点,仓储和运输都要求现代化,要求通过实现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手段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

国际物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海运,有一部分是空运,但它还会渗透在其国内的其他一部分运输,因此,国际物流要求建立起海路、空运、铁路、公路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来实现快速便捷的“一条龙”服务。

为了提高物流的便捷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运输和装卸机械,大力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发展集装箱运输、托盘技术等等。

美国的物流效率之所以高,原因在于美国的物流模式是善于将各种新技术有机融入具体物流运作中,因而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高度的物流集成化和便利化。

这也使从事物流的企业,利润和投资收益持续增加,进而诱发新的研究开发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现代化手段的国际物流,对世界经济运行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中美国际物流发展模式的比较  

(一)美国国际物流运行模式  

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系统包括对供应链中其他合作伙伴的综合协调管理以及在跨国合作中与合作伙伴结成国际联盟。

运输系统。

运输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完善的运输系统为高度发达的物流业奠定了基础。

美国完善的运输系统不仅体现在运输方式多,技术水平高,更体现在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构架了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各种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工明确,衔接紧凑,节约了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有效提高了运输效率。

物流信息系统,并使物流系统与之实现联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缺品率低、小批量、迅速及时的交货及定时配送等高质量服务,有效地减少了库存;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生产厂家更容易地把握合理的库存量和市场信息,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国际物流中的竞争力。

(二)现阶段中国物流的现状  

1.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提升双方主业优势,逐渐达成共识。

如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先后与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核集团、TCL公司等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2.大型领袖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

国内各行业的大型企业纷纷实施供应链(SCM)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

鲁能帆茂物流公司在煤炭领域实行从煤炭挖掘、运输,到煤渣的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深埋,从煤矿的采购物流到分销物流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是中国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体现。

3.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以后,都有较快的发展。

如:

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的中国出口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幅高达125%。

英运物流有限公司(EXCL)2019年业务量增长了60%以上。

到2019年年底,中外运敦豪(DHL)的56家分公司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业务保持50%的增长率。

(三)中国国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中国只有130多万公里的公路,绝大多数还是二、三级以下的公路;

6万多公里铁路,平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 6公里 铁路,不到欧洲的一半,与拥有四通八达运输网的北美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

2019年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2亿吨,同比增长38%,由于疏运能力不配套造成了压库压港,7月份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港存达3400万吨,同比增长了146%,年末仍高达2400万吨。

而现有设施也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2.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①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发达国家经过经济结构调整,推行现代物流运作模式,这项指标普遍降为10左右。

中国的这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2019年仍然高达18。

6。

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与这些国家差异较大,但也反映出物流运作效率方面的差距。

②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还比较突出。

在运输市场上,大量规模小、实力弱的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从事道路运输,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

在仓储方面,一些冷藏、冷冻、恒温、恒湿,以及危险化学品储存能力不足,特别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冷链”没有形成。

有专家估算,中国鲜活、冷冻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到30。

3.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

据对北京货运市场的调查,22家较大的货运市场共有货运企业950家左右,其中只有4家信息化超过30,采用信息系统的大约130~140家,不到七分之一。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中国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

3和18。

3。

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

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

据《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的近百家来华外商投资企业中,高达80%的企业对物流服务商满意度的评价为“一般”。

受访企业认为在物流服务商需要改进的方面,信息传递效率排首位。

4.功能单一,缺乏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业不仅要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实行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模式,提供从生产材料采购到产品送达消费者的一整套服务系统,包括相关的物流延伸服务,如包装、加工、配货等方面。

而中国物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尚未完全落实到行动中,落后的管理、技术、设备也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

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并不断流失。

当前中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训的缺乏,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而且在中国设立的物流服务业外企大都实施“人员本地化”的开发与应用战略,其雇员一般以中国人才为主,在外资企业优厚待遇吸引下,一些优秀人才流失已初见端倪。

6.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①体制方面的障碍。

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局分散,物流资源和市场条块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等对资源整合与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

②政策环境的影响。

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造成了与物流有关的政策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

虽然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但仍需要落实。

五、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船舶现代化,船级及型号的选择要与实际运输量相适应;

在建设港口上,既要重视集装箱化,又要考虑大批量散装的能源、物资的装卸。

配送中心等的建设,逐步实现包装规范化,装卸机械化,运输集装箱化,积极开发推广先进适用仓储、装卸等标准化专用设备以实现国际物流作业连续性、快速化的要求。

完善中国的物流网络,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

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信息及时反映在内部局域网的数据库上,由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调度;

外部联系通过英特网,既可以在网上登记需求和网上支付,又可以对物流服务进行跟踪调查;

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旧有资源,对行业资源实现共享,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从根本上改善物流行业的现状,真正实现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的共享。

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

加快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

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条形码、信息交换等技术。

完善服务功能,强化增值服务。

在欧美国家,物流服务业功能全、水平高,企业和客户联系紧密,甚至是战略合作伙伴。

鉴于此,中国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效益;

而且要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方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增强相互依赖性,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加速培养开放性物流人才。

政策上,要大力扶持和保护中国物流业发展  

<

P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28pt;

TEXT-INDENT:

32pt;

MARGIN:

0cm0cm0pt;

BACKGROUND:

white;

mso-pagination:

widow-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