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638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docx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

南宋信州(今上饶市)开国公施师点

奇闻轶事与古迹遗存

(施三旺编撰)

一.历史人物简介

据《施氏宗谱》家录南宋待制官朝散郎直秘阁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本路安抚都总管赵巩(行状)。

施师点,讳师点,字圣与,生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六月初十日,出生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花厅镇(古信州上邑丰溪)三代名臣之家。

曾祖施安奭,赠少保,封成国公;祖施舜则,赠太傅,封吴国公;父施邦实,元集英殿奉太宗大夫,赠太师,封魏国公。

公师点生有异质,得书敏视若流,十岁通诵六经,十二岁能写儒学文章。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与隆兴元年(1163)正月,公年方十八与三十八岁先后两度参加京都(临安府)太(大)学陈文书考,皆名列全国榜首,独占鳌头。

二十七岁从政为官四十二年,历事三朝(宋高宗,孝宗,光宗),任职迁调三十余次处。

职至资政殿大学士,奉大夫,任宋孝宗首辅(宰首)。

先后两度安抚江西,封上饶(霅川)郡开国公。

薨於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二月廿二日,享年69。

谥正宪,赠金紫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据《施氏宗谱》家录记载有撰著六十余卷,并流行于世,为世人所传用。

施师点娶玉山县陈枢密(宰相)之女,先公三十一年卒,封鲁国夫人,生子五:

长子栝有,修职郎,福建路安抚司斡办公事。

后官至国子录,赠朝议;次子枱有,两次为转运贡士,朝议郎,江州(今九江市)瑞昌县事。

后官至承议郎,兼兵马都监,大宗正寺丞;三子椷有,宣教郎,通判严州军州事。

后官至中散大夫,兵部郎中,赠通议大夫;四子椐有,承事部,监福州福清县海口镇。

后官至朝散郎,杭州通判;五子梮有,承事郎,后官至中散大夫,广西提刑按察使。

长孙施沆,任承务郎,后官至中散大夫,理寺承冉,授潼州运使。

余孙,孙女尚年幼。

二女:

长婿儒林郎,信州弋阳县丞刘炳,生前向金仙院(今信江书院)修建捐资;次婿从仕郎,两浙东路安抚司斡办公事,后为朝廷待制官赵汝谈。

二.现上饶与施师点相关的古迹遗存

1.正宪公龙洋寺(守坟寺)功德院。

公师点,薨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二月廿二日,当日,正宪公龙洋寺功德院省降牒碑,尚书省(今称国务院)牒,礼户部状准,都省批送下发承议郎,知临安监官,兼兵马都监施枱(公次子)状照会,致仕本家就近自备木植造坟庵一所,在现广丰县枧底镇溪西村与上饶县花厅镇周村交界处的下洋山(又称龙洋山,宦山)历来属于上饶县花厅乡周村管辖地。

以山名命为龙洋寺,永充本家功德院。

并下文破例规定:

①朝廷(国家)核拨守坟寺专款;②令从本家选请有心力者,有关於国家专一焚修香火,照管松楸,凡守坟寺者必须遵循法理道德;③内外臣僚不得指射有守坟寺额,不许外人侵占殡葬,寺院充守坟功德院;④如遇州县非理,科敷差使(公务官员)借故生事等并行蠲免(免除),仍不许官司及应千诸等人指名安下其常住赡莹田地等朝旨奉禄;⑤特旨:

准此令勘当行下信州照条施行。

施师点龙洋寺功德院距今820多年,历经元、明、清、民国以及“文革”破四旧直至2000年之前皆有专人守护,焚修香火,深受历朝历代官府,世人民众敬仰爱护,未遭破坏,完好无损。

据今当地村民传说:

在清末民国年间,龙洋寺所在村庄发生了一桩神奇的圣事,秋季稻谷成熟即将收割时,一连几天多家农户田里的稻谷成片被离奇地毁掉又不见谷子、足迹踪影,消息很快传遍村庄,胆小怕事的村民夜间都不敢出门,却有个胆大的村民说:

自已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害民,当晚夜深人静时,就悄悄地躲在远处察看稻田的动静,果然看见从龙洋寺外走来一匹白马,行走无声,直奔稻田,大口地啃起稻子来。

自已心想,当地没有村民养马,行走与吃稻谷都听不到声响,想到此时,吓得连粗气都不敢出,直等到白马吃饱离去后,才连滚带趴地跑回家。

并说早上到稻田细看,只见少了很多稻子,却看不到马的脚印,可以肯定是精怪。

便当即提议乡亲们联合起来,如何驱赶或消灭白马精的计谋。

因此当晚在深夜之前,所有身强力壮的村民都在约定时间,各自抄着家伙,刀、枪、棍棒、铜锣等器具,隐藏在稻田周围等待白马到来。

到了下半夜果然见到白马直奔稻田正想张口吃谷时,村民们锋拥而起,锣声,喊杀声震天动地,“白马”立即转身直奔龙洋寺而去,村民们紧追不舍,一口气就追到龙洋寺入口处,却早已不见“白马”的踪影。

众人议论纷纷,“白马”不可能腾天入地?

此时有人指着龙洋寺外岩壁底部雕塑的白马图像大声叫道:

就是它成了妖精出来祸害我们的,砸了它,让它无处可藏!

众人七嘴八舌,一拥而上,就将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白马塑像遗迹砸得粉碎,“尸骨无遗”,结果什么宝贝、“妖怪”也没有,展现在村民与世人面前的只有一幅珍稀的“君臣议政”浮雕图像(见摄于2005年时的实地照片)。

但白马精祸害村民的神话故事至今仍在传播与编造,当地两县的村镇乡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而施师点龙洋寺功德院却已于2002年拆改为佛庙“黄潭寺”(可谓“荒唐事”)。

2.施师点故居“花厅”。

故居名曰花厅,在今江西上饶县花厅镇(现花厅镇政府所在地)。

上饶县花厅乡(古上邑丰溪)是施氏鼻祖发源所在地,距今近千年历史。

到北宋末南宋初,自施师点曾祖、祖、父为三代名臣。

至施师点四代皆封为国公。

在施师点与兄施师古(字圣时)同朝官授朝散大夫时,居地丰溪(今花厅镇)封为霅川郡,后封施师点为上饶郡(宋信州)开国公。

因故居宅第建造规模宏大而独特,厅堂分上中下三厅,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色彩斑斓,故美其名曰“花厅”。

后世人为了纪念施师点与其烈祖烈宗为国为民的事迹功德,就将原地名丰溪改称为花厅乡直至今日。

其故居宅园内设有学堂,至今仍有两排教学房仅存于现花厅镇镇政府园内。

古宅居已于2003年前拆除。

3.施师点在上饶古城的宅居与府堂。

公师点与兄师固同朝为官后,兄弟分迁,师点徙居上邑(上饶县)古城堡黄荆山底,金仙院(今信江书院)后黄家山居住数载,号居士。

后再移居古城堡外下墩(今信江中路工商银行大楼处)建宅居。

近舍有园数亩,设有狮子弄,桃花弄,青石弄。

敕建府堂(相府)于青石弄(现遗址和相府都保护的较为完好)。

南宋待制官朱熹亲笔为施师点题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刻于青石碣,今仍立于府堂之上(即上饶市信州区博物馆)。

施师点宅居已于2000年之前拆毁。

府堂(宰相府)于2006年已误定为民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上饶神话传奇的“鸡寺晨钟”(实为鸡莺寺与神钟)。

鸡莺寺即现信州区水南街原上饶地区老酒厂办公楼后的古寺。

特注:

本人于1981年部队转业时与家人就居住在鸡莺寺内近两年,对该寺的内外构造风格、特征、标志与《施氏宗谱》绘图标志完全一致,于《信江书院志》绘图标志地点完全相同,其用料石材、砖、瓦等的材质、产地、雕刻工艺等都于相府的建筑材料相一致,主要标志纪念物为鳌头等一切情况都了如指掌。

最令世人民众难以忘怀的是:

“鸡莺寺”麻石大门框顶梁(进门左)刻有繁体“鷄鶯寺”三个字和“淳熙十三年八月”的朝代年月。

“神钟”即今有关报称:

“江南钟王”,神钟乃是鸡莺寺中的附属专用祭祀器具。

该古青铜大钟据报道市信州区博物馆的资料记载:

鸡莺寺古铜钟,高2.83米,直径1.7米,厚0.12米,现重4.12吨……1957年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我省重点保护文物。

该古钟在1985年前后一直安置在市老体育中心(西)沿河路内的古钟亭中,配有宋体千字青石碑,本人在1985年多次目睹手抚感慨万千。

2003年前后被移至东岳庙下道路外侧,现不知其下落何处。

据《施氏宗谱》家录绘图标志和《信江书院志》绘图所标,以及市内民众世代口传的与古迹遗存的下落地点都是完全一致的,但“鸡莺(应)寺”与“神(晨)钟”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的传说不一。

现本人经对上述史料与古迹遗存和各种传说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的看法与结论是:

应以史记文图与古迹遗存物为依据更有说服力,更为靠谱真实,又能经得起历史推测检验。

在此作点简述:

“鸡莺寺”传奇故事的来历。

鸡莺寺位于今信州区水南街(原地区老酒厂防空洞前),其所在地是施师点敕建府堂的首选地。

当建造府堂的基础材料备齐到位,土建平整早已动工,就待择日奠基。

谁知事事难料,当奠基打桩后(据祖上世代相传)上饶古城内连续三天夜间鸡狗不叫,随即便谣言四起:

“上饶(信州,原称霅川郡)开国公施师点建造府堂,奠基后连日鸡狗不叫,上饶要出天子啰……!

这种谣言在封建王朝时代,一旦传到帝王的耳朵里,那就是杀头灭族的天大死罪。

因此,谣言一出,负责建造府堂的下属与家人即刻抢先告知了施师点。

公师点当即决断停止此处的府堂建造,择日另选府堂建造地点,此事刻不容缓,以防小人作祟,祸国殃民。

因此,谣言迅速平定消除后,重新选择了古城堡外下墩建造府堂。

在下墩狮子弄的府堂(相府)建造竣工后,又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八月之前建造了“鸡莺寺”(现有史料与古迹遗址可以佐证)。

据先祖世代口传,当年施师点建造鸡莺寺与铜钟的主要原由:

一是由于发生谣言风波导致府堂停建,是件极为凶险不吉之事,而原先计划安排运置在府堂首选地的所有建筑材料都不宜用于其他建筑工程,以免不吉或引发别的谣言事端;二是为了让后人不要忘记这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幕后背景,以及谣言甚行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三是让人们通过祀拜“鸡莺寺”,听到“神钟”长鸣,祈祷天地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幸福安康。

并告诫历史后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做人准则,成为世人吸取历史教训的见证。

并于淳熙十三年八月正式取名为“鸡莺寺”刻于门梁之上。

再说“神钟”的来历。

所谓“神钟”原本只是鸡莺寺的祭祀专用特制青铜钟,距今皆有830年历史。

对于“鸡寺神钟”的传奇故事,本人自幼六岁就一直聆听已故慈母口传:

原本鸡莺寺中铸制的两口青铜钟,大小不一,大为雄,音响高忼洪亮;小为雌,铸制的特别精美,声音清脆优雅。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鸡寺铜钟”建造铸制成功祭祀朝拜之时,同时撞击所谓“雌雄铜钟”,声震如雷,响彻云霄,经道听途说和奸诈小人有意讹传,并以讹传讹:

“此钟神物也,能声震临安(今杭州)皇宫,必是犯上作乱之器”等谣言。

并早已报知皇上,寿皇宋孝宗竟勃然大怒,诘问此情因何而起,即命速查原委,同时诏施师点进京入朝问明情由。

施师点奉旨到廷,向寿皇孝宗说明了原委,并再三请求辞去自己的相位,回居地信州调养身体,直言道:

“施(圣与)又岂敢轻为去计以贱躯,去年以来疾病与东宫(太子妃)频仍抄家祸患儿,妇,长(兄)是因自己受皇上的恩宠,超过了太庙东宫的原由,所致今日的结果。

臣闻居宠思危者,古书之格言,知进而不退者,易经之垂戒……,如惟贪宠利不知退休,灾祸就会到来,更多的忠良即遭无故残害。

”并说“铜钟是神物”,陛下何不运来京都测验便可知晓。

孝宗皇帝为平息谣言风波,随传口喻,将其中一只特别精美而相对较小的青铜钟运到临安皇宫,召集文武百官,王亲国戚到场验证是何神物。

经采用各种方式击打铜钟,除了清脆优雅的声音在皇宫院内回响之外,并无任何怪异现象发生。

此事经迅速查明实情,确认纯属谣言惑众,制造事端。

因事涉东宫太子妃,所谓的“神钟”事件就此了之。

而南宋信州另一口精美别致的青铜钟也就永远栖身于临安皇宫,一去不复返。

施师点等忠臣良将,又于淳熙十年正月十一日除端明殿学士鉴书枢密院事一奏控免。

寿皇宋孝宗说:

卿靖重有守,识虑深远,想重用已很久了。

因此,未过十日诏兼参知政事,官复原职。

八月除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同提举令公师点赏同宰臣奏事。

这就是“鸡寺神钟”历史故事的事实真相。

5.东岳庙,古岩寺。

施师点在移居下墩建宅居住后,因多种原由促使又在古城东比邻不远处(信江河南北边山坳中)建造了“东岳护国寺”(东岳庙)和“古岩寺”(观音庙)。

现皆已修葺一新,香火甚旺。

6.“太子庙”,原称“仁惠殿”(有青石刻字匾为证)。

太子庙即太子或皇上到上饶(古信州)察访民情,州县时,以仁爱之心,恩惠百姓民众与处理政务、居住的场所。

现已作为店面及办公活动场所,变得面目全非。

太子庙旁的居民小组仍保存了原“仁惠殿”的石刻字匾和宋孝宗的木雕遗像,皆完好无损。

而太子庙(仁惠殿)距施师点相府(青石弄)与居舍(狮子弄)均约二百米处的信江中路(西)。

7.“太极宫”,“八角塘”。

是施师点曾祖施安奭(赠少保,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