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6374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最新考题及答案Word格式.docx

8、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

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类比

B.归纳

C.调查

D.综合

9、(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33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A.《战国策》

B.《左传》

C.《诗经》

D.《史记》

10、(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1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下列哪项不是其作品(  )。

A.《登池上楼》

B.《归园田居》

C.《桃花源记》

D.《五柳先生传》

12、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  )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A.《人间喜剧》

B.《玩偶之家》

C.《复活》

D.《老人与海》

13、刑警队需要充实缉毒组的力量,关于队中有哪些人来参加该组,已商定有以下意见:

(1)如果甲参加,则乙也参加;

(2)如果丙不参加,则丁参加;

(3)如果甲不参加而丙参加,则队长戊参加;

(4)队长戊和副队长己不能都参加;

(5)上级决定副队长己参加。

根据以上意见,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

A.甲、丙、己参加

B.丙、丁、己参加

C.甲、丁、己参加

D.甲、乙、丁、己参加

14、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更高层次上具有统一性和共同性。

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伪劣产品是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术规范不同的借口之下生产出来甚至受到好评的。

据此可以得出(  )。

A.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需要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

B.人文社会科学要引入自然科学的学术规范

C.自然科学要引入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

D.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两种学术规范是相互独立的

15、《资治通鉴》成书于(  )。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16、某家庭有6个孩子,3个孩子是女孩。

其中5个孩子有雀斑,4个孩子有卷发。

这表明有可能()。

A.两个男孩有卷发但没有雀斑

B.三个有雀斑的女孩都没有卷发

C.两个有雀斑的男孩都没有卷发

D.三个有卷发的男孩只有一个有雀斑

17、“一桌子苹果,别人通常挑一两个,挑三四个。

毕加索最可气,每个都咬上一口,每个苹果上都有他的牙印儿。

”一位中国画家如此评价毕加索。

毕加索一生搞过素描、油画、雕塑、版画,担任过舞台设计,还写过小说、剧本和无标点散文诗。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论()。

A.毕加索吃苹果,每个都只咬一口。

中国作家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

B.很多人都像毕加索一样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

C.毕加索在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行过创作的尝试

D.毕加索是个天才式的人物,没有他不涉及的艺术领域1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B.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C.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

D.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

19、地球南北极上空,经常出现极光,下列关于极光成因的正确说法是:

A.在地球南北两极,磁场活动异常活跃,磁场与大气层中的气体发生作用,形成了色彩艳丽的极光

B.地球南北两极气流活动活跃,气流与太阳光交互作用,摩擦放电,形成了极光

C.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在地磁作用下,聚集到南北两极,并且与大气层中的粒子冲撞产生了极光

D.南北两极大气层比其他地区厚,折射太阳光线的能力很强,照射到南北极区的光线大部分被折射回去,形成了极光

20、英国剑桥大学的史蒂芬·

霍金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物理学大师,也是杰出的科普作家。

他1988年写的一部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科普小说是()。

A.《大爆炸探秘》

B.《自然的终结》

C.《物理世界奇遇记》

D.《时间简史》

21、科学家发现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个发现可能会解答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要延长0.5秒,据此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250天了。

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解答”,最准确的是()。

A.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延长

B.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缩短

C.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D.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22、有人也许认为,“写文童只要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材料细节有点出入是无所谓的。

”义理是文章的灵魂,大凡写文章,不会不关注这一点。

这种关注就应包含对支撑义理的材料的审慎核查与选用。

对划横线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评了只重视表达义理,但是不重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B.肯定了既重视义理的表达,也重视材料细节必须真实的主张

C.批评了借口不妨害表达义理,而忽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D.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不主张苛求材料细节的真实23、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

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

“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

()。

填入括号最恰当的是: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一礼”人格

24、菲尔丁说: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这话没错。

但也不必为此走向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

更多的情况是:

填人括号最恰当的是:

A.好人读了坏书受害至深,坏人读了好书受益甚微

B.好人读了好书取其精华,坏人读了坏书取其糟粕

C.好人读了好书好上加好,坏人读了坏书不可救药

D.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25、从l901年到l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

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

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

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26、鲁迅满怀悲愤地写道: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对上文中“延口残喘”一词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反映鲁迅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无私无畏精神

B.反映鲁迅对只能写文章纪念捐躯青年的无奈

C.反映鲁迅先生处于极为险恶、压抑的环境之中

D.反映鲁迅先生悲愤的心情和奋力抗争的精神

27、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

他还说: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

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瑞典

29、“一丝不苟”中的“丝”的本意是()。

A.计量单位

B.丝线

C.丝绸

D.发丝

30、京剧中的“大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A.生

B.旦

C.丑

D.净

二、材料分析题

1、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

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

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

“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2、某校班主任许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刘俊辉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

×

收的信件,许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刘俊辉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许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刘俊辉提出了批评。

次日刘俊辉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刘俊辉家长找到许老师理论并要求将刘俊辉找回。

许老师解释说:

“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刘俊辉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

(1)许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

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许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

为什么?

3、阅读理解(理解阅读材料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孔乙已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

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体会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

“不屑置辩”写出了孔乙己的心理。

“颓唐不安”写出了孔乙已的心理。

2.对“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一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酒店的欢乐气氛,反衬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表明酒店内外的人都很快乐,奠定了文章欢快的基调。

C.揭示酒客们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生活状况,深化了文章主题。

D.说明孔乙己只是酒客们取笑作乐的对象,暗示了孔乙己可怜的社会地位。

三、写作题

以“教师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

(4)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2、B【解析】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3、B【解析】有的班主任教师用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它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先推优的唯一标准。

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4、D【解析】不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让差生退学或离校,及早走向社会,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关爱学生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5、D【解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6、D【解析】北宋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7、B【解析】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

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l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

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8、B【解析】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

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归纳。

9、A【解析】《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10、D【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今陕西韩城)。

代表作《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11、A【解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2、A【解析】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3、D【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

条件

(1)、

(2)、(3)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的推理规则是:

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

由条件(5)可知已参加;

根据条件(4),可推出戊不参加;

再结合条件(3),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得“甲参加或丙不参加”。

若甲不参加,则丙不参加,可排除B项;

再根据条件

(1)若甲参加,那么乙肯定参加,可排除A项和C项;

根据条件

(2)若丙不参加,则丁参加,D项符合条件。

故答案选D。

14、A【解析】结论型题目。

题干主要说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共同性和统一性,通过最后一句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说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需要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因此A项符合题意;

8项和C项都是片面的;

D项不符合题干意思。

故答案选A.

15、C【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

16、C【解析】分析推理题,代入法。

将A项代入,最多6-2=4个孩子有雀斑,矛盾;

将B项代人,最多有6_3=3个孩子卷发,矛盾;

将C项代入,无矛盾;

将D项代人,最多4个孩子有雀斑,矛盾。

故答案选C。

17、C【解析】结论型题目。

题干只是说有一位中国画家觉得毕加索的做法“可气”,不是不以为然,况且也没有提到中国作家对这种做法的态度,A项错误;

由题干只能推出毕加索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而无法推出其他人的情况,B项错误,C项正确;

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18、A【解析】l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19、C【解析】极光是常常出现于高磁纬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它是由于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可达l万电子伏)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

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

20、D【解析】《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

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大爆炸探秘》是英国科学读物专业作家约翰·

格里宾的著作。

《自然的终结》是美国的比尔·

麦克基本的著作。

《物理世界奇遇记》是美国的乔治·

伽莫夫和英国的罗素·

斯坦纳德的著作。

21、C【解析】“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是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说明,只要理解了这一句话,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地球一天即自转一周的时间,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时间延长,说明地球转动的速度减慢了,所以这个“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因此正确答案为C。

D项与C项意思相对,显然错误。

材料中并未涉及“地球运行时间”的问题,故A、B两项不选。

22、C【解析】“有人也许认为”说明作者对这个观点是持反对意见的,由此可排除表肯定的B、D。

由后文的“这种关注就应包含对支撑义理的材料的审慎核查与选用”可知,作者强调对材料真实性的审核,而划横线处的观点则是以“不妨害义理”为理由模糊材料细节,故对此理解最准确的应为C项。

划线句子并未强调要重视表达义理,而只是以此为借口,故A不选

23、D【解析】根据话题统一原则,文段说的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谈到了“孔子的理想人格”,为正确答案。

本题也可用排除法来解,A项“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

材料也没有谈到“庸人”和“圣贤”的区别,排除B项。

C项是对“礼”和“仁”的内容进一步解释说明,不如D项与前文衔接紧密,也排除。

24、D【解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是“不必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因此横线处填入的句子应体现这一观点,A、B、C三项均夸大了书籍对人品的影响,只有D项表明了书籍对人品的影响有限,故当选。

25、A【解析】由文段可知,以60年代为分界线,诺贝尔文学奖由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变为了白人作家占少数甚至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代后也是欧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候,由此作者提出疑问“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也是作者的潜在观点,即“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C两项说法本身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

26、A【解析】“延口残喘”是指一息尚存,生命即将终结。

此处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悲愤、压抑和无奈的情绪,而不具有英勇抗争,一往无前的含义,故答案选A.

27、C【解析】由“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可知,A项正确;

由“他还说: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可知,D项正确;

由“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可知,8项正确。

文段并未提及苏轼的经历,C项说法没有依据,故不符合文意,当选。

28、D【解析】英国于1950年承认新中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瑞典于l950年1月14日承认新中国,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29、A【解析】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丝,计量单位。

苟,马虎、大意。

30、D【解析】京剧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徐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要求。

(1)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2)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3)徐老师应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家长。

2、【答案要点】

(1)许老师私自拆阅学生刘俊辉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刘俊辉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教师法》第八条第1项“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和第4项“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

(2)许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许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许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刘俊辉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两道题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作用的能力。

解答这类问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脱离具体语境架空分析,或脱离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主旨做任意拔高和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