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6312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7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

《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高考真题高清汇编之比较地理Word下载.docx

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2分)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3分)

7.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27分)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和。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8.(21分)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说明其原因。

(2)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的代号是,并简述其原因。

(7分)

(3)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渔场,说明该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9.(36分)读图11~12,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

(5分)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

(4)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

2002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增大。

结合图13,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5)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6)简述北海沿岸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10.(36分)图4中A.B地区为高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6分)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12分)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1.当今世界呈现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多元化差异。

根据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共26分)

(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2)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反映收入水平,以教育入学率指数表示社会发展水平。

依据这两个指数的组合关系,将图16中12个国家的代码按四个一组分成三类:

_________;

_________。

(3)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目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读图17回答问题。

①从出口产品的类型上看,中国与欧盟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说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很强的_________性。

②从中长期看,中国只有通过_________等措施才能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4)根据下列资料与图18-19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资料: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化问题日益严峻。

此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75%,国内生产总值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6%,外债负担沉重;

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1%和1.4%;

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使用卫生设施和安全饮水的人口分别为37%、45%,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情况严峻。

12.(26分)读区域图(图8)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原则;

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

(9分)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9分)

(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

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

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的比尔马(19°

N,13°

E)、印度的安拉阿巴德(25°

N,81°

E)和我国的广州(23°

N,113°

E)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图9为三地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

(1)月降水量多于100mm的月份数,安拉阿巴德有____个月,广州有____个月。

(2)交替控制比尔马的气压带和风带是________和________;

湿润季节安拉阿巴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

(4分)

(3)分析广州较为湿润的原因。

14.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被人称为“金砖四国(BRIC)”。

(共16分)

资料1:

见图17。

资料2:

表3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资料3:

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

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雨季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

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

I国IT(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1)B、R、I、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的中文名)。

(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B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R国与I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比较,________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政府的大力支持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

E.多优良港口

15.(2010●山东)(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表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

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

)(2分)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5)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额。

据图8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16.(36分)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10分)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3)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4)图l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

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17.(34分)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        ;

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     业.     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     .     等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你归纳出三点。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说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 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请归纳:

       .       .       .       。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18.(60分)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

赫连勃勃曾叹曰:

“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

“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

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材料三1886年美国首次出现沙尘暴,1894年和19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又分别发生两次沙尘暴。

1931年发生严重干旱,1932年冬刮起了强风,加剧了部分地区土流失和土地荒芜。

据美国官方统计,如果以能见度小于一英里为准的话,这样的沙尘暴1932年14次,1933年38次,1934年22次,1935年40次,整个沙尘暴肆虐范围达1000万英亩。

沙尘暴造成美国农业减产和农业收入减少.频繁的沙尘暴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如同恶梦一般,当时的一首歌这样唱道:

“这漫天尘土侵入我的家乡,从此我不得不漂泊四方,一场尘暴来势汹汹……好像乌云遮住大阳”。

--摘编自(美)唐纳德·

沃斯特《尘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统万城建于哪一历史时期,说明该城所在地区自建城至北宋末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材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沙尘暴频发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

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8),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

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9),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

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3)分析图8,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4)依据资料和图9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10分)

19.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

(13分)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口向: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20.(32分)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

读图,回答问题。

(1)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12分)

(2)说明乙区域河流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3)填表说明黄河、恒河部分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甲区域中Y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

20世纪50年代后,在老城区以西10余千米处建设了以机械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区。

(如图10所示)

(4)说明图中A工业区布置的合理性。

21.(36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9中A港启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10中B港。

(1)哥德堡号从A港至B港,共航行了_____天_____小时。

航行期间,A港白昼长短的变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位于C洪西南方向且距离最近的世界著名海峡名称是________。

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

(3)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

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

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解释。

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2分)图8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

完成下列要求。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半球。

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于()洋。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岛。

当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的时区的区时为6月()日()时。

我国处在隆冬季节,甲岛盛行风向为()风。

(3)乙岛主要是由()(内或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以()为主,地势特点是()。

(4)甲、乙两岛中,公路密度较低的是()岛,导致该岛公路密度较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5)判断甲岛最大城镇所在地,并在图上把该城镇的符合圈出来;

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答案】=========================================

1.A2.C3.B4.A5.D

6.(11分)

(1)A区域:

经济发达;

劳动力素质高;

交通便利;

科技发达;

产业结构成熟。

B区域:

劳动力资源丰富;

煤铁资源丰富;

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

加快工业化进程;

改善产业结构;

提供就业机会。

7.答案要点:

(1)热带季风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洋流的影响等

(4)温凉湿润秘鲁寒流

8.(共21分)答案要点:

(1)高;

原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西欧沿海地区增湿。

(2)B;

因为a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或答a地年降水量分布均匀,年温差较小。

(3)秘鲁;

秘鲁沿海的洋流(或答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9.答案要点:

(1)北海的温度、盐度均低于南海。

两者油气资源丰富;

北海有世界著名渔场。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2)南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热量充足(高温),降水丰沛(多雨),土壤肥沃。

(4)产量及排名下降。

马来西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加大,导致产量下降。

(5)海洋运输。

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

海运成本低,适合运输大宗货物;

橡胶运输时限要求不高。

(6)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量较多且全年分配均匀;

常年受西风控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10.(36分)

(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

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

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

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

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

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

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部门差异:

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

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4)石灰岩地区渗漏强(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迅速);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11.(共26分)

(1)德国:

①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差异小;

②交通位置优越,交通道路网发达,河、海港众多;

③历史上,曾形成过众多经济中心;

④国家控制城市规模和布局。

日本:

①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性强;

②山地

多,平原狭小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

③岛国,港湾条件优良,④人口、

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2)6、7、9、10或(日本,挪威,新西兰,加拿大)。

5、2、11、12或(中国,巴西,印度,叙利亚)。

1、3、4、8或(尼日尔,马里,塞拉里昂,布基纳法索)。

(3)①中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欧盟以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互补(差异)

②加大研发投人;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4)(共8分)答题要点:

a)自然因素:

①温度高,干、湿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

②河流径流变化大,不利于灌溉;

③植被稀疏,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生态问题严峻,不适宜农耕;

④干旱灾害严重,粮食缺乏,饥荒不断。

b)人文因素方面:

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环境、经济恶性循环);

②(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

③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④债务负担沉重,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疾病加重贫困。

12.(26分)

(1)因地制宜;

保护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

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3)N城市:

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K城市:

季节分配均匀;

乙。

13.答案要点:

(1)4(1分) 6(1分)

(2)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2分) 西南(风)(2分)

(3)位于海陆交界地带,季风气候显著。

(2分)夏季: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造成大量降水。

冬季:

受大陆冷高压影响较弱,所以不干旱。

14.(本题共16分)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学核心问题的理解。

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环境及资源状况及对经济影响的能力。

体会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英文名对也算对!

(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3)①水热条件优越;

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③生物(或森林)资源丰富;

④矿产资源丰富;

⑤旅游资源丰富。

(4)R(或俄罗斯)。

(5)A、B、C、D。

15.(25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夏季气温较低(分);

日照较少(分)。

(2)

(3)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分);

②海洋运输(分);

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

(答对一个要点即可得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分。

(5)工业发展迅速(分);

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分);

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

交通便捷(分)。

16.

(1)冷锋。

天气特征:

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

①暖空气沿锋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

质量好,开采条件好;

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

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4)E:

电力工业,F:

建材工业。

理由:

充分利用废弃物;

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17.

(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交通线分布;

  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

地势(海拔高度);

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答出4个方面即可)

(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

(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保持生物多样性。

18.

(1)东晋十六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变化:

建城之初当地水草肥美,后逐渐变为沙漠。

原因:

改牧业为农业、植被破坏;

人口不断增加,过度开发。

(2)原因:

西进运动;

大批移民不断开垦土地,植被破坏,粗放式耕作。

影响:

农业遭受损失;

生态危机与经济危机并发;

使美国人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3)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材炼钢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

高强度地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放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4)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