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6180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7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学校管理者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一,可以保住学校店面,有利于学校整体管理和为学校将来可持续发展储备资源;

第二,学校既没有高利息负担,又能增加教师收入。

由于两种主张僵持不下,校长没有马上定夺。

会后,校长找到A和B谈话,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劝说A、B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顾全大局。

A、B两人最后同意了校长的意见。

第二次行政会议一致通过第二种方案,并上报教育局同意和财政局批准。

(李标国)

思考题

1.校长向本校教师筹款,出租学校店面这一做法合适吗?

2.针对这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校长的做法是否合适?

3.如果你是校长,你将如何与持反对意见的A副校长和B主任进行沟通?

4.如果你是校长,在这种情况下,你将如何解决学校资金紧张的问题?

5.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校长的管理方式和领导风格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办学经费紧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想方设法筹款以建设和发展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是每个学校领导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

筹款,成为中小学校长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案例中,学校为改善教学条件需要筹措资金,除了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外,还需要自筹一部分经费。

于是,利用什么资源和途径获得经费,便成为校长面临的难题。

这不仅涉及经费如何筹措,还涉及学校领导决策、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等问题。

在讨论案例之前,首先要明确,校长的工作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教育的管理实行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被赋予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在这种背景下,校长们的工作价值取向更多地融人了“创业”的因素。

校长不再是简单执行上级命令或由国家统一调配资金管理和发展学校,而是自主办学,自主发展。

学校管理者不能因为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就维持现状,不思进取,而要勇于创新,积极进取。

针对店面出售和出租两种不同意见,校长没有马上作出决策,而是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

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我们可以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决策制定一般包括七个步骤:

识别决策问题、确定决策标准、开发备择方案、分析备择方案、方案选择、实施决策方案和评估决策结果。

在案例中,校长首先意识到建设学校大楼需要自筹经费这一问题,然后,必须确定与制定决策有关的问题。

校长意识到可以利用学校店面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并通过行政会议形成两种备择方案,即出售店面和出租店面并向教师筹款。

经过综合考虑,最后选择出租店面的方案。

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决策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决策方案的合理性和执行人对决策的承诺水平。

要想取得好的决策效果,不仅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还要想办法提高对决策的承诺水平。

在案例中,校长并没有简单地选择多数人的建议,对少数不同意见者也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与他们进行谈话,努力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可。

我们还可以对校长的决策风格和领导方式进行分析。

管理者的决策风格可以分为四种:

命令型、分析型、概念型以及行为型。

命令型的决策者通常只考虑少量的信息,只评估少数的方案。

分析型的决策者在决策之前,试图得到更多的决策信息,考察更多的选择。

概念型决策者趋向于广泛的看法和意愿,考察更多的选择,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案。

行为型决策者关注下级的成就,愿意接受来自下级的意见,通常通过会议方式进行沟通。

虽然这可能带来冲突,但是此类型决策者更关注其他人的接受性。

校长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专断型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权变型领导方式和放任型领导方式。

专断型领导强调高度集中统一,决策由领导作出,下级无权参与,而且必须五条件执行和服从领导者的决定。

民主型的领导承认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在工作上主动引导教职工参与决策制定和整个管理过程。

权变型领导认为领导方式的有效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唯一有效的领导方式。

放任型是一种领导者任下级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领导方式。

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校长倾向于概念型和行为型的决策风格,采取的是民主型和权变型的领导方式。

针对学校店面是否出售这一问题,校长通过行政会议的形式与教职工进行沟通讨论,征求下属的意见,以得到更多的决策信息和更多的选择。

学校出售店面本不是学校常规事务,是在财政拨款不足这一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情况。

因此校长采取谨慎的态度,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个特殊问题。

采取会议形式讨论,虽然带来了冲突,但也为校长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备择方案。

校长采取这种领导方式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赢得教职工的支持,增进组织团结,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有利于作出有效决策。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向本校教师筹款,出租学校店面,将租金全部拿出按股分红给教师作为回报这一做法的可行性。

学校店面作为学校基础资源,,其所有权应归国家所有。

将店面出租,按股分红,是学校行政会议所讨论的方案,方案实施应当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

因此,校长还要争取政策支持,将该方案交给政府,由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同意该校的筹款方案,以保证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连续性,从而保证学校和教师的利益不受损害。

此外,校长也可向相关政策法律人士咨询,以保证筹款方案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增强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某校新任校长初到学校,看到卫生状况非常差,整个校园凌乱不堪。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发现有不少学生学习马虎,品行也较差;

老师们也是各扫门前雪,扭不成一股劲。

怎么办?

思考了一段时间,也跟一些老师交换了意见,最后校长决定:

从卫生工作抓起。

于是,在一次行政会议上,校长提出了工作思路。

本以为不会有人反对,所以未加太多的说明。

谁知,领导班子中有人当场就说:

“学校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上不去。

抓工作,首先应是教学,而不是卫生。

”虽然这样,大扫除的工作还是布置了,但大扫除过后,校长发现,很多老师、同学只是在例行公事,情况并没有根本改观。

他分析了一些老师与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深感自己把问题简单化了。

于是,他拟定了一份校园环境整顿计划,并在行政会议及教师大会上说明了其缘由并加以强调,通过反复讨论,大家的想法逐步统一。

最后,校长决定实施清洁卫生周计划。

一学期下来,学校的卫生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改观,其他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1.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主,新任校长却先抓清洁卫生工作,这样做合适吗?

为什么?

2.分析卫生工作对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性。

3.请对校长在清洁卫生工作中的管理行为作出评价。

4.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工作的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5.同样是抓卫生工作,前后效果却是两样,试分析其缘由。

6.假如你是该校校长,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

在案例中,新任校长把清洁卫生工作作为推动学校全局工作的突破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校长的工作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事情等着管理者来处理,但是由于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抓很多事情,因而必须作出抉择: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不仅如此,有时为了突出重点,管理者会有意识地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案例中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

新校长和薄弱学校。

对一个新校长和一个薄弱学校来说,需要采取一些能够很快见到明显成效的措施,让教职工、家长看到校长的管理风格和能力,看到学校的变化,进而振奋精神。

显然,抓卫生工作见效快、成效明显,而抓教学工作则要很久才能见到成效。

的确,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主,但这不是说其他工作无关紧要。

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总务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它在学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不仅要抓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也要全面发展总务工作,为促进教学服务。

如果学校环境太差,其他方面的工作解决不好,教学工作也无法进行。

良好的环境可以振奋人心,提高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学校的中心环节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任何严重影响学校教学的问题都要尽力解决。

案例中,新任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清洁卫生工作,引发了教师的争议。

从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该校校园凌乱不堪已经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解决好卫生清洁工作,才能使教学工作步人正轨。

同时,卫生工作也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通过卫生工作,可以使学生形成讲卫生、爱整洁、有秩序的习惯和品质。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公式:

决策效果二决策质量X对决策的认可程度。

意思是说,决策最终效果除了与决策的科学性有关外,还与决策的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程度密切相关。

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作出决策的人往往不是决策的执行人,或者不是决策的唯一执行人。

这种决策的最终效果并没有完全掌握在决策者手中,决策的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决策的最终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需要想办法提升相关者对决策的认可度。

在案例中,同样是抓卫生工作,前后效果却是两样,原因就是认可度不同。

此外,后来的决策有了比较详细的落实计划,而前者没有。

从卫生工作本身来看,它贵在检查,并持之以恒。

如果只有“大扫除”,只有临时突击,仍然不可能保持校园整洁。

只有把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才会有一个整洁的环境。

在案例中,抓卫生工作初始,校长用一天时间搞卫生清洁,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园环境没有根本改观。

由此,校长认识到卫生工作的特点,通过制订校园环境整顿计划,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后,校长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呢?

我们知道,校长的职责是主持学校所有的工作,但是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又不允许校长样样都干,所以校长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对于该案例,校长下一步的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继续保持卫生工作的成果并不断推进,同时把工作重心转到教育教学上来;

二、规划好学校的发展蓝图,并争取全体教职工的认可和承诺;

三、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组织体系,选拔合适的人才承担各级各类管理岗位;

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打造规范高效的教育教学秩序。

在具体工作中,校长围绕教学工作推动学校全局工作时,要讲究领导艺术,提高领导水平,包括要善于决断、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干部,善于运用时间等。

这也需要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不断进修提高。

C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有大约400名学生。

5年前,学校还非常红火,有教师30人,教学成绩在各农村学校中也名列前茅。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间教师和学生流动日益频繁,该校的学生和老师大量流入城市学校。

5年里,C校老师通过择优选调考试进城10人。

其中英语学科先后走了4人,致使8个教学班,只有2名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其余英语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或“赶鸭子上架”的:

一名历史专业出身的,一名经过短短几个月英语培训选拔上来的。

当然,学校的语文、数学学科仍然很强,在该区考试年年保持第一,并且平均分、优秀率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学校。

2006年,学校所在市实施了新课改后的第一次中考改革。

根据上级精神,中考不再像往年那样计算语、数、英、生、理、化、体育七科总分,而只计算语、数、英三科总分。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雪上加霜,占优势的理科和体育不计入总分,无疑意味着成绩大幅度地下滑。

5月份,市里第一轮质量检查考试,C校第一名排到全市500多名。

这意味着今年中考C校有可能会出现无一人考上重点中学的情况。

其原因是,C校的语文、数学虽然保持优势地位,但英语成绩最高的只有110分,而全市最好的学校英语平均分为120多分,个别班级甚至达到130分。

考试成绩出来后,不止学生们大受打击,老师们也很沮丧,校长也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是好。

(黄丽芳)

1.试分析造成学校目前局面的原因。

2.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如何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3.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如何改变学校的不利局面?

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考改革对城镇学校更有利;

其次,与城镇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在学生质量、师资队伍水平、教育教学设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所以,农村学校要想使中考成绩达到城镇学校的水平甚至超越城镇学校是非常困难的。

对这一点,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发挥农村学校的特长,把学校办出特色。

对于该案例,校长要关注的问题有四个:

师资队伍特别是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学生的英语学科成绩问题,学生的中考成绩问题和学生发展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学校发展的长远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花大力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办法引进高水平教师,首先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分配专业教师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师。

另一方面,要通过教研组建设、校内外培训、市县和校本教研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相学习、送出去进修、参加市县区教研活动等。

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因为目前我国英语教师供应总量还很不足。

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除了上面的措施外,还可以考虑大学生志愿者项目。

由于政策引导,一些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在毕业后会到落后地区支教。

如果学校确实因为资金等问题影响到师资的吸引和保留,校领导可以争取这些项目,缓解英语教师紧缺的局面。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应该从教师、学生和教学技术手段三个方面做工作。

从教师方面来看,由于教师专业水平很不平衡,更应该注意合理组合。

同一个年级要尽量做到专业英语教师与非专业英语教师搭配,强化集体备课,由专业英语教师把关。

同时,可以考虑大学生短期支教项目。

目前有一些大学生自发组织一些农村支教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义务到不发达地区给学生讲课。

学校可以积极和外界联系,说出自己的需要,和一些大学建立特定的共建关系。

这样不只可以让学生在假期参加补课,学习落后的课程,还可以让支教老师为学校现有的老师进行一些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这样长期坚持,也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农村学生的优势是吃苦耐劳,意志力较强。

学校可以考虑加大学生的课业量,适当增加英语课的课时。

还可以为学生购买或选编一些好的学习和练习材料,让学生自学和自我训练。

同时,学校应考虑提高英语教学的技术条件,以此来弥补师资不足和专业水平落后的问题。

如配置英语远程教室、视听教室和必要的声像资料等。

对于该案例,学校还要注意,中考成绩是各科成绩的综合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两科成绩的问题。

所以,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合理调配教师、时间等因素,强调发挥整体效率,取得好的综合成绩。

由于先天不足和政策原因,农村学校在升学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

所以农村学校不仅要从升学上考虑学生的发展,还要从更广的范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情趣和生活技能等。

某校地处城市中心,近几年发展迅速,办公用房和专业教室越来越紧张。

经过多方筹资,再加上学校原有的积累,建设新办公楼的计划得以实施。

在校园的显著位置清理出一片土地,用于建设新办公大楼。

开始,校长办公会为新办公大楼建设定了几条原则:

考虑到学校地处市中心,土地面积有限,而且寸土寸金,所以要尽量多出使用面积,以保证行政办公和专业教室的需要;

要有特色,力争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因为该校在该区是一所很有影响的学校);

使用上要方便、节能、环保。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学校对楼房设计进行了内部招标。

最初有7家设计单位投标,学校从中选择三家进入最后评标阶段。

考虑到这是学校的大事,教师们也很关心,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

于是便将三个方案(包括效果图和微缩模型)在学校展示一个月,要求教师前去参观,并填写调查问卷。

一个月后,后勤部门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

问卷的结果是,A方案61.7%,B方案15.4%,C方案22.9%。

这个调查结果与建筑专家的意见有比较大的出入(专家认为C方案比较好)。

专家认为A方案造型确实很有特点,但是存在致命的问题:

一是容积率(利用率)在三个方案中最低,二是按该方案建成的楼房使用不方便,最大的问题是采光很差。

校长办公会开会研究认为,既然实施民主,就要尊重大家的意见。

所以最后决定采用A方案。

教职工对校长办公会的决定也很满意。

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建设,大楼如期完工。

但是等大楼投入使用后,教职工中逐渐出现了很大范围的埋怨。

原来,该楼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办公用房和专业教室的需要,专家说的采光差的问题也显现了出来。

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校长办公会专门开会研究了这个问题,觉得有必要向教职工作出说明。

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学校主管领导专门就此事作了说明。

他讲了该方案出台的过程,明确表示这是大家的意愿,是民主决策的结果。

言外之意:

不能全由领导负责任。

(程凤春)

1.你如何评价整个事情的过程?

2.你觉得这个问题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合适吗?

3.你认为学校领导后来在全校大会上的表态恰当吗?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校建设办公大楼不仅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学校的一件大事。

这一点学校领导是认识到了,而且对办公大楼进行了定位,并按照工程招标的方式进行了招标,而且通过问卷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

这些做法反映了学校领导的民主意识。

但是最后的结果不好,而且学校领导的表态也是不合适的。

问题出在学校领导错误地理解了民主决策。

同时,案例反映的民主决策的范围及过程也有问题。

平时我们讲民主管理,并不是大家都来管理,而是在决策意义上说的,即吸收群众参与决策或共同决策。

民主有优点,也有缺点。

民主的优点包括:

能够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由于参与广泛,能够提高对决策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对决策执行的承诺水平,提高决策执行效果;

能够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满意水平,进而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但是民主也有一些问题:

耗费时间,增加时间成本;

出现冒险偏移,增大组织的冒险水平;

出现责任分摊,有可能降低决策的科学水平。

正因为如此,民主要合理使用。

实际上存在两种性质的民主,即政治民主和管理民主。

政治民主的基本特点是:

以民主为目的,民主是最高价值追求。

政治民主的基本假设是:

每个人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也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事情。

政治民主追求的是:

人人具有平等的参与权和表决权。

政治民主强调民主的形式,如严谨的程序、必需的参与比例等。

政治民主的权力在“民”,所以责任也在“民”。

管理民主与政治民主不同。

在管理民主中,民主是手段而非目的,之所以采取民主的方式,是为了取得管理成效,如通过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参与决策制定提高执行者和相关人员对决策的承诺水平,通过民主程序缓解矛盾,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满意程度等。

管理民主追求的是科学精神,而不是人文精神。

管理民主也有两个基本假设:

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权力分配是不一样的。

正因为管理民主是以民主为手段,所以它不强调严格的民主形式。

严格来讲,管理民主的“民主”是一种参与决策,参与的方式和程度都很灵活。

在管理民主中,决策的权力是属于相关管理者的。

正因为如此,决策的责任也应该由相关管理者来负担。

在学校中,只有那些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如职工福利、集资建房等,或者虽然不是直接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而首先与组织本身有关,但是组织规定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事务,如学校发展规划等,才需要采取政治民主的方式进行决策。

在一所学校中,需要通过政治民主方式解决的事务不是很多,更多的是需要管理民主。

但是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容易把该政治民主的事务按照管理民主的方式来解决,或者把本该管理民主的事务按照政治民主来对待。

在案例中,学校领导把本该采用管理民主的事务错误地使用了政治民主。

建设办公楼,是学校的大事,广泛征求意见是对的。

但是如何利用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则要慎重。

因为建设学校办公大楼,首先是学校事务,而不是教职工的个人事务,最重要的是讲究科学性,而不是尊重大家的意见。

学校领导简单地把大家的意见当成决策的根本依据,这是不对的。

当然,如果民主的过程更合理一些,也许结果会有所不同。

如首先听取专家的意见,并向教职工传达建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职工问卷调查,也许问卷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关于办公楼的结构、式样等问题受到科学标准的限制,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在没有讲解说明的情况下调查询问教职工的意见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其实,办公楼的结构和式样更应该尊重建筑专家的意见,而不是教职工的意见。

真正该征求教职工意见的是办公楼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因为这与教职工的工作直接相关。

至于这些功能和要求在办公楼设计和建设中如何体现,则是建筑专家的事了。

政治民主的权力是民众的,责任也是民众的。

管理民主的权力是管理者的,责任当然也是管理者的,不能因为决策权的出让而推卸责任。

案例中,建设办公楼尽管是大事,但都是管理者的权力,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决策形式,最后都要由学校管理团队来承担责任。

所以学校领导最后的表态是不合适的。

这是一所有近40年历史的中学,1985年Z校长上任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老校焕发了青春,升学率不断提高,得到了社会和上级的肯定。

此后,生源质量一年好于一年。

学校一直以保证学生考入重点高中为总目标,在这条轨道上平稳运行。

1997年,市里进行初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实行小学毕业直接升入初中的办法。

这一改革,使得该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但未引起学校领导的特别注意。

1998年春季,上级为发挥该校的办学优势和消灭薄弱学校,在征得Z校长的同意后,将附近的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并入了该校。

当年秋季招收新生时,市里又作了进一步的改革——“电脑派位”。

这样一来,该校新生的质量进一步下降,Z校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一些教师的建议,主张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重点班、普通班、提高班。

新学期开始不久,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乱班、乱堂现象出现了;

学生逃学、旷课现象也时有发生;

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公开分成几派,在校外打群架,泡游戏厅……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应付这种局面,Z校长要求全体教师早来晚走,看住学生,学校中层干部则全天巡视。

就这样,仍然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干部、教师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教育质量继续滑坡。

第二学期,有的家长托关系找到校长要求给孩子转学,社会上也纷纷议论:

“这所学校不行了。

”这是多年来从没有过的事情。

直到这时,Z校长才感到问题严重,再不抓就有可能乱校了。

(吴淑耀)

1.请列出你认为会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因素,并按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列。

2.学校管理者如何敏锐地发现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