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577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5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docx

钢筋砼管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依据文件

1.1.1.1热机图(W2902F4)

1.1.1.2土建图(W2902J3-17小室7)

1.1.1.3岩土勘察报告

1.1.2相关规范、标准、文件

1.1.2.1《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

1.1.2.2《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基本标准》

1.1.2.3《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

1.1.2.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1.2.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1.2.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1.2.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1.1.2.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1.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2.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1.2.1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1.2.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2.1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71-2003)

1.1.2.14《工程建设监理规程》(DBJ01-41-2004)

1.1.2.15《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

1.2编制原则

1.2.1满足业主针对本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各方面提出的要求。

1.2.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通过对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选择合理施工方法、技术措施,确保在满足业主对质量和安全要求的基础上按期完成工程。

1.2.3在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控制地面的沉降量。

根据周围环境、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对变形的敏感程度,采取稳妥可靠的措施,确保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1.1工程范围及施工现场情况分析

施工地点位于石景山厂区内的绿化带范围内。

通过对设计施工图纸分析,对该施工区域内施工地点的现场踏勘,在初步掌握了现场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及以往工程施工经验,该地区4m以下含砂砾石直径在200~300mm的含量较多,循环钻机遇卵石层成孔时易塌孔且遇卵石时很难控制其垂直度。

如果选择冲击钻实现成孔,在成孔当中钻机的冲击力极大,势必对周围建筑物产生较大影响及施工竖井处地下卵石层有较大的扰动在施做井室时易出现塌方故钻机不能成孔,工作井实现钻孔灌注桩困难。

本施工中的1#、2#、7#三座施工竖井宜采用水平钢格栅+网喷混凝土+钢管对撑临时支撑支护+锚管注双浆液加固砂砾为佳。

2.1.2土建结构设计形式

小室结构亦为复合初砌,采用钢格栅喷射混凝土结构(钢筋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DN300对撑及工字钢角撑为临时支撑+锚管注双浆液加固砂砾)喷射混凝土采用C20厚度为400mm,作为初期支护。

以承担施工期间的全部基本荷载。

二次衬砌为模筑C30、P8抗渗混凝土,两层衬砌之间设防水层。

2.1.3防水设计形式

除采用自防水混凝土外,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敷设防水层,材料采用PE泡沫衬垫+0.8mm厚LDPE膜防水卷材。

二次衬砌施工缝表面凿毛清洗干净,并在施工缝的中心位置粘钉10×30mm的复合式制品型遇水膨胀橡胶条。

二衬变形缝断面中部预埋橡胶止水带,缝的内侧预留宽3.5厘米,深2厘米的八字槽嵌聚硫橡胶弹性嵌缝膏。

小室与顶管处采用SBS+复合式制品型遇水膨胀橡胶条防水形式。

2.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钻孔揭露深度25米内的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

杂填土①1层、素填土①2层,粉质粘土②1层、粉土②2层、粉细砂②3层,卵石③1层、卵石③2层、粉土③3层、粉质粘土③4层,全风化砂岩(板岩)④1层、强风化砂岩(板岩)④2层,各土层分布较稳定。

小室周围岩性为卵石层、杂填土层,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支护。

2.1.5主要工程量

热力小室3座

顶DN1500钢筋砼管(双管)约220米

管道安装(本次合同未包括,为避免顶管施工完,小室封闭后造成管道及设备安装困难、出现施工质量控制困难,增加施工费用,建议在小室顶部封闭前进行管道安装)若干米

2.1.6现况地面主要拆迁量

1#小室:

灌木45丛,杨树3棵,绿化上水改移25米,绿化墙(黄杨)7米,挡土墙14米,松树8棵,榆树1棵;

2#小室:

柳树6棵,杨树3棵,绿化上水井3座,灌木4丛,挡土墙40米,臭椿2棵;

7#小室:

臭椿10棵,松树7棵,上水阀门井1座,不知名树13棵。

地面树木及草坪移除量按现场测放的合理占地范围,请首钢绿化及德胜监理等单位现场确定,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在挖探坑及实际开挖过程中请德胜监理或甲方(华源公司)等单位现场确定,确定后按双方约定办理签证。

2.2工程特点及重点

2.2.1经实地现场踏勘1#、2#小室位于厂区绿化内且现况道路和现况铁路上的运输量较大,为保证场内车辆的正常通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现况园林绿化的影响,在满足施工需要的情况下不占用现况道路和减少对园林绿化的拆除;7#小室位于现况绿地内竖井两侧均有现况架空高压管线若干且最低一侧距现况地面只有5m,施工进料及出土时只能穿越现况铁路,对铁路进行加固处理。

除施工当中采用随下挖施工竖井随留积水坑用泵排水外在施工每次成环后及时打入锚管进行止水注浆,铁路一侧进行防止砂砾松散进行加固注浆。

在此同时做好地面沉降的监控量测和防坍塌工作。

2.2.2根据管线工程勘察报告,本次施工竖井穿越的土层主要为卵石层、杂填土层,土质松散易坍塌,所以本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的“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进行,重点做好地面沉降的监控量测和防坍塌工作。

采取有效的加固保护措施,降低施工对构筑物的影响。

2.2.3经现场踏勘与问询有关人员得知地下管线及不明构筑物较复杂,施工前对井室范围进行人工挖探坑探明情况,施工时需要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保障现况管线安全运行。

施工中发现不明构筑物后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经查明情况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施工组织与主要施工方案

本工程三处小室(竖井)均采用锚喷倒挂法施工,施工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方针进行。

两处顶管均采用挤压掘进式顶管方案组织施工,顶完其中一根并加固后,再顶相邻的另一个砼管。

3.1施工工艺流程

 

3.2工程测量及监控量测

进入施工现场后,认真组织工程测量人员进行图纸学习,学习监理文件,有关规程、规范。

熟悉现场环境,了解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了解施工工序流程,对地下管线情况要采取有效的物探、坑探措施,查明情况,记录备案。

与新建管线有矛盾处及时向监理、设计、华源公司反映。

开工前对交付的中线位置桩、导线控制桩、水准控制桩、导线水准等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并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定后,作为永久桩点保护,以指导施工测量与竣工测量。

3.2.1测量组织机构及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对测量提出很高的要求。

为了工程能顺利地进展,同时能及时地了解周边建筑物、线杆等下沉量,将测量人员分为两组:

一组主要负责施工测量,根据工程进展对竖井进行测量,以及定时的对竖井和顶管的施工情况进行记录;另一组主要负责监控测量,根据竖井、顶管施工的进展,对地面高程进行精确的测量,准确的把握地面的沉降量,使地面下沉量控制在规定值范围内。

3.2.2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工程施工,使工程达到有关设计要求的保证。

3.2.3地面控制点布设及技术要求

3.2.3.1根据设计单位的现场交桩和书面资料,以原始基准点进行认真复测,把复核的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定后,作为永久桩点保护。

3.2.3.2根据永久桩点,在施工范围内以导线的形式加密控制点,技术要求如下: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DJ2

DJ6

二级

2.4

0.25

8

15

1

3

16

1/10000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符合路径观测次数

符合闭合差

平地(mm)

山地

(mm)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一次

20

6

布设地面控制点的主要内容是加密业主提供给本工程的所有控制点,以满足施工测量的需要。

在布设地面施工用平面及高程控制点之前,对高一级控制点进行校核,并将本工程测量控制点与相邻标段有关控制点进行联测,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工作。

3.2.3.3依据监理认定的加密控制点,进行施工测量放线,放线的内业和外业要经专人复测无误后,才能交施工作业班组使用。

3.2.3.4控制点的埋设要达到《地下隧道工程测量规范》中的埋设要求,埋设完毕后要及时保护,并做点标记,待控制点稳定后,方可进行测量工作。

观测要选择在气温稳定、成像清晰外界干扰较小的时间段内进行,其结果要符合《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见下表:

平均长度(m)

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mm)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Ⅰ级全站仪

Ⅱ级全站仪

350

3~5

±6

1/60000

±2.5

4

6

5

1/35000

±8

注:

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3.2.3.5地面、地下联系测量

地面控制测量是确保顶管在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本工程规模,规范允许的中线贯通误差为≤30mm,管内底高程高程贯通误差小于+10,-20mm。

相应地面控制网的精度为国家三、四级平面控制网。

3.2.4竖井施工测量

3.2.4.1竖井放线测量

竖井中心和竖井十字中线的测设:

通过竖井中心的两条相互垂直的水平直线,称为竖井十字中线(简称竖井中线),通过竖井中心的铅垂线称为竖井中心线,进行竖井中心和中线测设工作前,应从设计资料中取得竖井中心的坐标和竖井主要中线的坐标方位角,以及现有场地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还应有场地平面图、竖井设计施工图等。

测设竖井中心和竖井中线的步骤如下:

建立近井点与设置测站点

进行竖井中心和十字中线的放样时,在实地的井口附近建立近井点,该点与作为联系测量所用的近井点一并考虑。

当近井点距井中心较远时,增设测站点。

放样竖井中心

根据本工程情况,放样竖井中心采用极坐标法,竖井中心定出以后,以木桩固定,刻上十字中心以表示竖井中心点的位置。

放样竖井中心十字线

基点一般采取先作初步放样,然后再作精确放样,精确放样结束后,绘制竖井基点布置图,图上附表著名各基点坐标、高程、埋设特征与附近地面建筑物的位置关系等。

地面高程控制测量应满足规范要求,见下表: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

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坦地

山地

±2

±4

2~4

DS1

卡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8

±2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n为单程地测站数。

3.2.4.2竖井开挖测量

在施工竖井井口位置利用全站仪和天底仪(铅垂仪)完成地面坐标向地下坐标的传递。

投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