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5532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Word下载.docx

学习方法是学习规律的体现,是学生与教师、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形式。

3、小学生学法指导

指指导小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策略和方法。

三、理论支撑

为了确保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本课题研究拟以下述理论为支撑: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纲要》中确定的培养目标,正是基础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正是基础教育承担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

因而本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都应自觉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而不应偏离这一目标。

2、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需要的教学观念。

(1)树立新课程观,使课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2)改变传统师生关系,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4)构建注重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5)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通过近三年时间的研究,将实现以下研究目标:

1、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改进学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学法指导方法,从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合理性,试用并检验新教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2、确立现代课程理念,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形成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方式,进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方法,实现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本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并造就一批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骨干。

在整个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针对以下内容开展研究:

(1)一般学习方法指导。

这是各类学科都适用的学习环节及有关方法的指导。

具体有:

科学用时指导、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作业指导、自学指导等。

(2)知识获得及应用方法指导。

主要包括知识获得阶段如何观察、想象、思维及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等;

知识巩固阶段如何记忆、理解、强化学习及系统化学习;

知识应用阶段如何分析和综合,如何建立未知和已知关系,如何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

等等。

(3)学科学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主要是语文和数学、英语三科。

其中还包括许多单项学习指导,如语文阅读方面有朗读、默读、跳读等不同方法的指导。

(4)个别学习方法指导。

这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开展的学习指导。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1、在本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将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开展课题研究。

2、我们将从02届、03届的一年级新生中各组建3个一、二年级的小班,并跟踪进行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学法指导的研究。

六、成果形式

通过近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将形成下列成果形式,请市专家进行鉴定并结题。

1、课题研究报告。

2、子课题研究个案。

3、子课题论文集。

4、学法指导观摩活动现场或录像。

七、成员组成及分工

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符合教育科研的规范,保证研究科学、有序地进行,课题组决定聘请苏州市教研室、苏州市教科所、相城区教研室、教科室的相关专家、领导为本课题研究的顾问。

课题组由王根元任组长,分管教学校长、教导处分管教导、教科室成员、校中心教研组有关人员及新课程实验班的任课教师任课题组研究人员。

分工如下:

1、策划:

王根元、徐建青、沈利民

2、组织:

王根元

3、协调、统筹:

高凤弟

4、管理:

徐建青、沈利民

5、研究:

张宪华及实验班班主任:

一般学习方法指导研究

徐建青及兼职教科员:

知识获得及应用方法指导研究

朱宝林及艺术办教师:

艺术类学科中学法指导研究

马树民及语文中心组成员:

语文学科中学法指导的研究

尤静珍及数学中心组成员:

数学学科中学法指导的研究

张萍茹及英语中心组成员:

英语学科中学法指导的研究

6、指导:

苏州市教研室、教科所、相城区教研室、教科室相关专家、领导

八、实施步骤

为了有计划地实施本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拟定以下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3年1月——2003年7月)

(1)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

(4)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子课题工作计划。

2、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5年7月)

(1)按方案全面启动研究工作。

(2)全面实施研究方案。

(3)安排中期研究汇报。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学法指导现场观摩研讨,调整研究计划、方案)

(4)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3、结题鉴定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2月)

(1)完成结题报告。

(2)结集子课题研究论文。

(3)汇总学法指导研究个案。

(4)做好结题鉴定的其它准备工作。

(执笔:

徐建青、沈利民)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报告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是我校于2003年1月承担的江苏省第五期教改教研课题。

2001年秋,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按照学校课改实验的需要,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的课题,后在苏州市教研室、苏州市教科院课题规划办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详细的课题方案和执施计划,并成功申报为省第五期教改教研课题。

之后,我们按省第五期课改课题培训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的规范,及时邀请市课题规划办潘家康老师来校作专题讲座,有条不紊地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了学法指导的研究。

多年来,黄桥实小按照课题研究的规范,组建子课题组,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开设学法指导讲座。

各学科组也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备课、上课、评价等环节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法交流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首先,本课题的提出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

其次,本课题的提出也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启动课改实验的要求。

2001年9月,随着新课改的实验的启动,我校有幸被列为课改实验学校之一。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的课改实验,我们在多次聆听课程专家讲座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走进新课程》等课改理论书籍,认识到“变革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显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也呼唤着我们从重视“教法”的研究逐步转向重视“学法”的研究。

这同样也启迪着我们的课改实验去从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切入。

再者,加强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也是我校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我们发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应试倾向。

“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也存在于现实课堂之中,学生习惯于“你(老师)讲我听”“你问我答”等被动学习方式。

这种“唯师”、“唯书”、“唯题”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会学习”已成为每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必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从小学阶段就重视学法指导也成了我校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

1、新课程教育理念

系指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导下的新观念、新思想。

它既区别于传统教育思想,又继承了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

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学法

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方法。

它包括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科思维方法、学科学习方法、记忆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正确有效的思维方法。

学法解决的是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就能提高效率的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立获取新知识、无师自通等都是学法的最高境界。

它与教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教法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应该看到,教师采用某一种施教手段时,学生必须采用相应的一种学习方法来配合。

因此,教法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学法是针对学习者而言的。

对学习者而言研究学法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教师而言研究教法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可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顾名思义是指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题中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好教法变为学生的好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从而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使学生“学会”到“会学”最终实现“乐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

“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

”学法指导包括一般学习方法指导、知识获得及应用方法指导、学科学习内容及方法指导和个别学习方法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原则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基本学法指导、学科思维方法指导、针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学科学习学法指导和记忆方法指导的研究,形成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序列,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为学校今后的发展积累经验,丰富内涵。

此外,本课题的研究也将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造就出一批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骨干,进而有力地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并为其他兄弟学校提供借鉴。

(二)研究原则

首先认真对学生开展学习心理指导;

其次因人开展学法指导;

再次要重视对学生自学实践的指导。

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原则:

1、强化学习修养原则;

2、注重实用性原则;

3、掌握整体优化原则;

4、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5、针对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6、学法指导与教学改革同步原则;

7、学法指导与心理教育相适应原则;

8、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统一原则。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采用了如下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与课题有关的信息。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主要是由研究者对研究对象采取行动,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

3、个案分析法:

研究中根据不同的目的、内容和对象进行个案分析。

如收集合理、有效的学法指导;

做好课堂教学反思。

4、经验总结法:

研究中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对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学法指导行为及效果进行阶段性回顾;

描述记载好教学中学法指导的措施、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

对学法指导方法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讨论;

根据反馈信息调整研究措施。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3年1月—2003年7月):

主要工作是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设计方案,确定实验班培训实验教师,课题立项,开题及有关物质准备等。

2、探索阶段(2003年9月—2005年12月):

各子课题组全面启动研究工作,按课题研究要求每学期开展一次学法指导研究公开教学活动;

开展学法指导专题教研活动、学法指导讲座、学法指导现场观摩研讨等活动;

调整实验方案等。

3、总结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

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后测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做好结题鉴定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主要内容及操作

(一)主要内容

我们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关于学法指导的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我校小学生学习的各环节及内容,认为我们所要研究的学法指导可以从一般学习方法指导、知识获得及应用方法指导、学科学习内容及方法指导和个别学习方法指导这四个方面来把握。

我们试图从这四方面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希望能从传统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之中寻找到有效促进小学生全面、终生发展的学法指导序列,进而达成研究目标。

(二)操作体系

(一)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中,我们以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教研活动、公开课研讨活动等形式倡导教师积极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这样的课堂主要突出“五个要素”,即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多的自学机会、多样的学习形式、正确的学习方法。

1、切实加强学法指导

“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切实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备课时既备教法,又备学法。

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既有明确的学习程序的指导(如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

),又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点拨(即每个环节应怎样做),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主学习的知识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

如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根据阅读的要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有关阅读程序、阅读方法科学地变成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形成一套“自读会读”的正确流程,结合课堂教学,传授指导、强化训练,让学生自觉地按程序、方法去阅读、批注、钻研、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如理解课文中的生词,1、程序:

自读课文-找出生词-采用一定的方法解决-对词意进行表达-与老师、同学交流、检查正确性。

2、方法:

查字典法、联系上下文法、意会法、看图法、近反义词法,找文中解释法、举例说明法。

学法指导,我们不仅强调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的不同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譬如语文、英语要多读,数学要多思、艺术要多练;

再如学习语文课文要会品味、想像、体验……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策略,提高选择学法、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2、抓住三个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

研究中,我们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主导环节”,同时抓好两头,让学生“自能预习,自能上课,自能复习”。

(1)学会预习根据学科特点学会预习。

如任教老师根据不同的年级、课型、题材精心设计不同的预习表:

先扶后放,预习的形式由课内向课外过渡;

由具体的内容入手,逐步总结预习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由一次性预习到分教时多层次预习;

学会自己独立预习、和同学一起预习、向老师请教相结合……这样逐步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式和方法。

(2)帮助学生学会上课。

强调“一提高,三突破”。

“一提高”指的是提高课堂常规的质量。

“三突破”指的是在辩证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有突破;

在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面有突破;

在研究创新教学方面有突破。

在活泼、严格的课堂常规训练中,让学生懂得上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

自觉做好课前准备;

注意运用多种感官接受信息,用眼仔细看,用耳细细听,用心勤思考,动口多发言,注重合作、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积极发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开发。

(3)精心设计作业。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迁移学法,适当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科统整的能力。

如围绕学科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手抄报;

学完英语的相关知识点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话、写话;

学完“小统计”的内容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开展调查统计活动等等。

(二)营造学法指导氛围

环境的熏陶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效果,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阵地来为学生创造学习、交流学法的环境。

如借助校刊、校园网、校园电视广播系统、班级黑板报、讲义等媒体,分层次向学生介绍学法,使学生在课外尽量多地涉猎学法知识,了解方法技能。

每月的校刊安排了学法指导专栏,定期介绍一些实用的学法系列;

班级黑板报也辟出专栏来摘录、交流一些实用的学习经验;

我们还为中高年级的班级图书角选购了一些学法指导的读本,如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儿记忆读本》等等。

(三)开展学法指导的活动

1、集体授课式。

在各学期开学之际,特别是低年级开学之际,我们根据年级、单元、课文实情,总要抽出一定量的时间在课堂上介绍学法,如怎样适应新环境,怎样制订新计划,怎样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等,从而在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学习规律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规范”,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2、专题讲座式。

我们还根据学法内部体系组成若干个专题,抽出部分时间在高年级学生间进行专题讲座(如“考试小技巧”、“英语单词怎样记得快?

”、“应用题解答小窍门”等),并佐以具体翔实的事例以加深学生印象。

这样,既弥补了平时指导的零打碎敲之缺憾,又能联系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指导,讲了就有用,用了则有效。

3、讨论竞赛式。

我们常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晨会课等时间,就某学法的运用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比比谁的学法最快速有效;

如举办“学法三分钟演讲”、“复习法交流会”;

有时还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或优秀毕业生前来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这不仅促进了讨论者、演讲者强化自己的认识,使自己掌握的学法得以系统化,其他学生也能从中获得宝贵的间接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4、个别辅导式。

对部分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的学生,我们鼓励教师发掘他自身的志趣、特长、爱好等优势,不厌其烦地与其个别谈话,进行当面指点,具体指明学习程度环节,具体介绍听讲、记忆、观察等学法细,并助其拟定计划,促其自思开窍,引其升堂入室。

(四)发挥教师在学法指导中的主导作用

1、身教言传研究中我们主张教师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以此来激发学生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鼓励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如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如何初读文章、揣摩品味、遣词造句的思维方法、过程演示给学生,带领学生入门、临境,追境。

在老师完成一次成功阅读的全过程中,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学法指导。

2、教学渗透研究中,我们还致力于改革传统以“教”为核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使学法指导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怎样学习”导航。

在教与学同步推进的研究课中,我们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备学法,提示学法,暗示学法要求,设计学法训练等环节列入评课标准,并通过示范课、评优课等形式推广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力求通过多解析、多点拨,来让学生既知晓一定量的学科知识,又接受具体可感的学法指导,一课多得,得得相连,再组成一整体。

如教师指导学生释词时,可解剖麻雀,介绍拆析合意法、比喻取意法、引伸定义法、语境取意法、反义释意法等。

这种示范指导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即时通过实践来掌握,化为学习能力。

3、指点矫正学法指导尤需要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扭偏纠错。

当学生因学力、基储思维等问题出现“学法信号暂时中断”现象时,我们要求教师快速反应,侧重解决“应怎么办”问题,为学生思维杠杆提供支点、思维线路搭桥铺路,因势利导,将学法内涵具体化,导学生步入“又一村”之境。

如指点学生按“定向→质疑→讨论→解疑”四环节操作即可解决难题。

当学生有着不良学法(如记笔记主次不分)和不良习惯(如不复习课本就做作业)时,我们的教师则会指点迷津,治病于已然,侧重解决“不该怎么办”问题,引导学生对症下药,纠正偏差,并以严格的监督检测制度来矫正学生不良习惯。

这样,让学法在学生心灵中生根。

(五)促进学生自悟迁移

1.教材导“悟”研究中我们看到教材的编排体系就充分体现了学法指导的进程。

如语文教材各单元前有“单元提示”,各课前有“训练重点”、“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课后有“思考和练习”,这就说明教材明确告诉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

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编排思路来设计教路、学路;

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或“练习”提供的思路、要求、方向,去确定学习目标、重点、方法,通过目视、耳听、手写,脑想等完成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全过程,在处理学习各环节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学中求“悟”学法的领悟还可从大量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

研究中,我们倡导教师利用知识结构将课堂设计成“块状”结构,施行板块教学。

如语文学科中,将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按作者或作品风格重新组合后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形成结构的事物或知识能让学生易于记住和运用。

学生也能主动接触、捕捉、感悟,开通信息交流通道,迁移技能技巧,做到“疑难能自决,易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3、常规得“悟”研究中,我们还把学法指导贯穿于学生每天的学习行为中,在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中实现螺旋式上升,形成一种学习势能、学习习惯,促使正确学法的逐步积累与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