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说课稿范例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说课稿范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优秀说课稿范例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
为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熟悉的街道,校园拍下来,制成课件。
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观看课件,孩子们看到自己在熟悉的环境,肯定会忍不住纷纷向同学介绍起自己上学的路线,自己家就在哪条街道上。
然后,我就再指着校园问,这是什么地方?
孩子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学校的名称。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为后面学习作情感铺垫。
(二)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几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
首先把住在附近的同学分成小组,在图上找出自己家所在的马路,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再把小巷的名字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来考察孩子对学校附近环境的熟悉程度与自己家的位置。
这个设计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跟社会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因此孩子们都乐于参与。
在写写贴贴中,他们对学校周围的环境又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活动二:
做小导游。
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和走法。
这个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也是非常喜欢的。
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小孩子牢牢地记住自己的住址,又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淡化说教,追求无痕的作用。
(三)参加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一种活动,为了加深孩子们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红绿灯”的游戏。
游戏中我让几个同学扮演行人,几个同学扮演汽车,让他们按照红绿灯的指示通过马路,其他同学认真地看他们做游戏,然后请学生们说一说谁做得对。
通过这个游戏,使孩子们加深了“绿灯走,红灯停,黄灯亮了等一等”的基本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
(四)判断对比,巩固提高
在课堂上,我以教材图片作为引子,用演一演,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展开教学。
演——不按顺序上车和放学后到同学家玩游戏机。
表演完毕后,让孩子们议一议这些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最后,再让孩子们说一说上、下学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真正地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同时使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种子悄悄地种植于学生心中了。
(五)读交通安全歌,升华情感
拍手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诵读方式,并且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非常符合一年级的年龄特点。
拍手的形式多样,可以自己拍,也可以互相拍。
在边拍边诵读安全行路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懂得了珍惜自己的生命,自觉遵守交通安全守则。
(六)活动延伸
为了扩大孩子们实践的空间,我将活动我将活动拓展到生活中,引导孩子们找出既安全,又快捷的上学路线图,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画出来。
纵观整堂课,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为目的,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社会知识的广阔空间。
我坚信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的这一年》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是石基中心小学的黄影晖。
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要上二年级了》主题一《我的这一年》。
一、说教材
本单元围绕一年级与二年级这个过渡时期让儿童感知自己在这一年一年级生活的点滴变化以及展望二年级生活是怎么样的给儿童展开生活。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它主要让儿童总结一年级的生活,为下面展望二年级的学习作铺垫。
二、说学情
孩子们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各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也取得了一点一滴的进步。
和幼儿园时期相比,孩子们的确是长大了,但对成人的依赖还是存在的。
孩子们都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
课堂上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总结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很重要。
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他们对自己在这一年里的变化只存在零碎的片段。
可能集中在身高、体重这些身体的变化感知上。
由于孩子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东西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合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现在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1.能用比较全面的方法感受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成长与变化。
2.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3.能收集适宜的物品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说明自己的成长变化。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獐儿童充分感知自己这一年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儿童具体地感知自己在这一年来的变化。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儿童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发现我长大了”“寻找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变化”“收获成长的果实”“分享成长的快乐”五个活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的开始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是一节课开头成功的关键。
在课的开始,我以神秘的语气跟孩子们说:
“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看你的小眼睛能不能有大发现!
你看,照片中的人你认不认识?
”接着我在投影仪上出示班中一位学生从出生到现在的一组照片,请孩子观察。
一开始出现孩子婴儿时期的照片时,大部分孩子都看见照片中人物的可爱模样,觉得很有意思而窃窃私语。
紧接着我问:
“你们认识他吗?
”我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会说不认识。
而随着照片中人物年岁逐增,人物的模样逐渐变得清析,一张熟悉的脸就开始出现了。
这时,孩子会越看越兴奋,因为有发现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们争相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随着孩子说出这是我们班的XXX同学时,我成功地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关注孩子的变化上。
在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小结说: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小。
在这一年里,你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就让我们一起寻找我的这一年里成长的足迹吧。
”
在欢乐的气氛感染下,我引导孩子们从身高、体重、以前穿的衣服和鞋等方面,采用具体的数字、资料展示、口头述说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比,使儿童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体在不停地生长变化。
在课前,我引导孩子挖掘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来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平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成长的具体资料,如自己不同阶段的照片,请父母帮忙在不同的时间段量一量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收集自己不同时间的衣物,用过的物品。
在课上引导他们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对比,以产生具体的感知。
如比一比各自在差不多时间里的身高、体重,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鞋子。
把小手再一次与开学前画的小手相比较,孩子们都能惊喜地发现“我真的长大了不少了!
”在这种欢乐的气氛感染下,孩子们介绍会更积极,交流的结果将会更充实。
教育就是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力法度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
而在整个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就在孩子们感知自身身体变化之后,我利用生活镜头把孩子引进了另外一个感知活动里。
我把生活的镜头瞄准了班上一位经常做家务的同学。
她在一天里帮妈妈洗菜、扫地、拖地、洗碗等等。
在片段里,孩子们将会听到她妈妈夸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年里长大了,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减轻了父母的不少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里许多孩子在这一年里都在家里帮助父母做过许多家务。
我相机引导孩子:
“你在家里,父母和其他人夸过你长大了吗?
他们为什么这么夸你呀?
”承接着孩子们的滔滔不绝,我先组织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们都能感受自己的长大与进步,知道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
而老师则作为参与者,细心聆听着孩子们在这一年里的进步与变化。
儿童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
在儿童充分感知自己在身体、思想、行动的变化以后,我让孩子们一同收获成长的果实。
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成长纪录袋。
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全面感知同学们的变化。
引导儿童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成长展示。
用“找优点”的方式启发儿童客观、全面地评价别人,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容易得到消极评价或被忽视的儿童,老师注意引导儿童正确、全面地进行评价。
在孩子们充分交流以后,我还适当启发孩子们:
“你今后哪方面还能做得更好呢?
”给他们一个再进步的空间。
课的最后,我以分享成长的快乐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
组织儿童办一期“我长大了”展览,并让儿童把课堂上的展示拓展到生活中去。
让大家都能知道我的变化,为我祝福。
并为下一节课《二年级生活怎么样》提示参观学习的方向。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
板书是老师的微型教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的这一年》说课稿案,浓缩了教学思路。
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我的这一年
身体、思想、行动
↓
变化
进步
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
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
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
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
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我想一节课下来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神奇的手》说课稿
《神奇的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本单元以“我的手儿巧”为主题,试图以“我有两件宝”、“做个小玩艺儿”、“打扮我的小天地”三个活动主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和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自我,关注生活,体验合作和创造的乐趣。
《神奇的手》是“我有两件宝”这一主题活动中的一部分。
它要求学生认识手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在运用手开展创造性活动中,发挥想象,认识手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特点,制定活动策略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
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
《神奇的手》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来感受和体验生活,探究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采用了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进行体验性学习,创造开放又有活力的活动课堂。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VCD教学资源的引导作用,以多媒体VCD内容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契机,将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地组织了起来。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创造活动
1、创境激趣,引导参与
爱因斯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课的开始,我采用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导入:
“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
”学生很聪明,马上就联系实际猜出谜底是“手”。
这样,学生对手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对本课的教学充满好奇心。
这种导入方式不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挖掘生活,丰富认识
学生有了参与热情后,我紧接着提出问题:
你的小手会干什么?
这个来源与自身生活体验的问题马上就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纷纷说出自己的手能帮助自己干什么。
为了能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手的作用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VCD中的“手的用处多”这一内容,让学生观察、认识:
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劳动,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做许多其他的事情,从而更深地体会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手。
目的达到后,我赶紧抛出问题: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手的其他作用吗?
这个问题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进了生活,还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
3、开展活动,张扬个性
在这个环节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VCD的资源优势,将可以开展的活动和游戏及其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引发儿童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来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发展品德。
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来辅助教学。
摸一摸
活动前,我出示多媒体VCD中的教学图片一。
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初步感知:
手不仅能帮助我们劳动、生活,还能和我们做游戏。
接着,我再从每组邀请一个代表上台开展“摸一摸”的游戏,要求其他的同学作评判,台上的同学说对了,就拍拍手;
错了就跺跺脚。
这样,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教室里的气氛异常热烈。
学生们个个兴奋得脸儿通红,眼睛紧紧地盯着台上的同学,生怕自己小组的代表说错了。
活动结束时,学生对手在生活中的运用又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思路开始拓展,为下一步的创造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活动二:
变一变,猜一猜
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我又出示了多媒体VCD“手影游戏”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猜测图片上的手影是什么。
我见时机成熟,连忙给学生示范了小猫、小狗、小鸟等手影,让学生猜一猜,猜出来了在模仿动物叫。
教师的亲身参与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们也开始模仿做各种手影。
于是,我问:
你能用你的小手变出什么?
小组同学一起做一做,猜一猜吧!
这时,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成了一个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
猜想、实践、创造……各种造型与设计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激发兴趣,拓展了思维,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学生创造了如“公鸡、山羊、兔子、鸭子、小猴……”充满了奇思妙想的作品。
此时,我对学生的创造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评出了“小小创造家”、“大大方方奖”等奖项,并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创造。
课后,我发现这个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及时的鼓励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乐于将创造活动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活动三:
动动手,动动脑
在学生对手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知道:
人的手是由脑控制的,多动手可以使我们大脑更加聪明。
这里,我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举手游戏。
游戏规则要求手学生做的动作要与老师发出的命令相反,错了要有所惩罚。
游戏前,学生感到很容易完成。
但游戏开始后,很多学生发现有些“手不由己”。
大家的兴致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了,不少的同学虽然受罚,但是积极性却更高。
这个游戏大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反映能力,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大脑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动手的准确性。
3、欣赏儿歌,巩固认识
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又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儿歌,让学生边听边表演,使学生在音乐、图片和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中,再一次巩固新知。
我发现,学生特别投入,根本不需要教师刻意去维持课堂纪律。
三、收集教学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神奇的手》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体验入手,组织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音像材料和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实践、创造积极性。
教学的效果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品德行为。
教学之后,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有这几个原因:
1、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利用学生喜爱的猜谜活动,打开学生的兴趣之源,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2、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积极地进行交流。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敢想敢、爱想爱说的学习态度。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时既有引导,又有示范,还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
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活动、表演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启发学生,丰富学生的认识。
学生们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主题,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兴高采烈地实践、创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提出新的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春天来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叫任爱玲,在宝坻区城关二小,教《品德与生活》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
本课内容是>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编写的。
本单元总体目标是:
使学生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习惯。
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四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主题>
。
这个主题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的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我计划教学为两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人教社的〈〈品德生活〉〉教材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卡通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他们的言谈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
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
新课程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春天来了〉〉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及他们新的一年的期盼。
4.培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难点是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一些有关反映春天的资料。
2.播放电脑动化片,反映农民春耕春种的劳动场面。
3.播放春天美丽景色的资料。
4.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
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
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根据这些基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关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根据本课内容,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走进教科书。
走出教科书,找春天。
活动三:
创设情境,学生表演,介绍资料。
活动四:
合作交流,春的信息。
活动五:
讨论交流,春天的变化。
活动六:
画一画春天的景色。
走进教科书
《春天来了》这一课,教科书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课本中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美丽景色的图片。
课本中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春天的美丽,用不同的语言来赞美春天,同时小兔乖乖又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我要组织学生仔细看图,发现教科书展示的春天之美,引导教室中的儿童与课本中的儿童进行对话与交流,生活中的小朋友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同时我还要引导儿童看看农民伯伯在春天里劳动的场面,让学生初步感知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和在春天里农民劳动的艰辛,落实教学目标第三点。
走出教科书,找春天
本科教学内容是与我们北方气候相匹配的。
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春天的很多信息它并没有设及到,教材以外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新课程倡导品德与生活教学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一基本理念,所以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带领学生到学校周围或校园里看一看、找一找,看看你眼中的春天再哪里,再学法上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找春天,并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现象写下来,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达到主题目标的第一点,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介绍资料,学生表演
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一般不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而这美好的春天正是农民伯伯春耕、春种的大忙季节。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3,让学生初步体会农民伯伯春耕春种的辛劳以及他们对新一年的期望,所以我给同学们放一段农民汗流浃背春耕的劳动场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初步感知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
让学生分组模拟表演农民插秧的姿势,感受劳动的艰辛,让学生交流体会,学生通过表演感悟到农民伯伯很辛劳、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要爱惜劳动成果,这样的活动较好的落实了德育教学内容,也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合作交流,春的信息
课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