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5054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医科大学核医学简答题汇编Word文件下载.docx

被标记化合物是指由有机或无机化学合成和经药物检测符合人体用药要求的“冻干品”和(或)药盒,且经各种化学和物理检测方法(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和13C磁共振谱、化学和场解吸质谱及X线晶体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印证。

这些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行为基本与内环境物质一致。

放射化学合成反应主要是指应用放射性核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合成方法标记化合物以获得所需的放射性药物。

其中临床上最常用于标记核素包括99mTc、131I。

3.简述医用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来源。

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加速器生产、反应堆生产、从裂变产物中提取和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淋洗获得。

加速器能加速质子、氚核、α粒子等带电粒子,这些粒子轰击各种靶核,引起不同核反应,生成多种放射性核素。

医学中常用的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有:

11C、13N、15O、18F、123I、201Tl、67Ga、111In等。

反应堆是最强的中子源,利用核反应堆强大的中子流轰击各种靶核,可以大量生产用于核医学诊断核治疗的放射性核素。

医学中常用的反应堆生产的放射性核素有:

99Mo、113Sn、125I、131I、32P、14C、3H、89Sr、133Xe、186Re、153Sm等。

核燃料辐照后产生400多种裂变产物,有实际提取价值的仅十余种。

在医学上有意义的裂变核素有:

99Mo、131I、133Xe等。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从长半衰期的母体中分离短半衰期的子体的装置,又称“母牛”。

它的出现,使得某些短半衰期的核素的应用成为可能,其使用方便,在医学上应用广泛。

医学中常用的发生器有:

99Mo-99mTc发生器、188W-188Re发生器、82Sr-82Rb发生器、81Rb-81mKr发生器等。

第5章示踪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显像

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是什么?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检测仪器通过检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基础是基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学分子与未被标记的同一种化学分子具有同一性和放射性核素的可测性这两个基本性质。

同一性表现在: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分子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学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及生物学性质,只是某种物理学性质不同。

可测性表现在:

放射性核素与稳定核素在物理学性能方面不同,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在其核衰变过程中发出射线,能够有效地被相应的放射性探测仪器所检测到,可对标记的物质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及定位的研究。

2.简述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原理。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从体外获得脏器和组织功能结构影像的一种核医学技术。

脏器和组织显像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

不同的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在体内有其特殊的分布和代谢规律,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使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定程度浓度差,而显像剂中的放射性核素可发射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射线,可为放射性测量仪器在体外探测、记录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从而在体外显示出脏器、组织或病变部位的形态、位置、大小以及脏器功能变化。

3.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主要优点有那些?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主要优点:

(1)灵敏度高:

由于射线的物理特性、放射性测量仪器的检测能力,以及标记化合物的比放射性可以很高,在以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原子时,可以精确地探测出极微量的物质;

(2)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性较好:

由于放射性核素其自发性核衰变规律不受其它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同时放射性测量受反应体系中其它非放射性杂质的干扰很轻,并可借助可靠的方法加以校正,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合乎生理条件:

可使用生理量乃至示踪量的化学量来研究物质在整体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灵敏度高,所需化学量很小,不致扰乱和破坏体内生理过程的原来平衡状态,所得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4)定性、定量与定位研究相结合: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不仅能准确地定量测定和进行动态变化的研究,而且也可以进行定位观察。

4.核医学图像分析的方法和要点是什么?

(1)图像质量:

按照严格的显像条件和正确的方法进行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基本保证。

一个良好的图像应符合被检器官图像清晰、轮廓完整、对比度适当、病变部位显示清楚、解剖标志准确以及图像失真度小等要求。

(2)正常图像的认识:

认识和掌握正常图像的特点是识别异常、准确诊断的基本条件。

核医学图像中所表现出的脏器和组织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都与该脏器和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3)异常图像的分析:

静态图像分析要点需包括位置、形态大小、放射性分布、对称性;

动态图像分析要点除了上述要点外,还应注意显像顺序、时相变化;

断层图像分析应正确掌握不同脏器断面影像的获取方位与层面,并对各断层面的影像分别进行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及浓聚程度的分析。

(4)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判断:

如同其他影像学方法一样,图像本身一般并不能提供直接的疾病诊断和病因诊断,除了密切联系生理、病理和解剖学知识外,还必须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5.试比较放射性核素显像与其它影像学检查。

(1)与以显示形态结构为主的CT、磁共振显像(MRI)和超声显像相比较,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功能影像,影像的清晰度主要由脏器或组织的功能状态决定,其成像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细胞数量、代谢活性和排泄引流情况等因素,而不是组织的密度变化,并且可用于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可能在疾病的早期尚未出现形态结构改变时诊断疾病。

而CT、MRI及超声显像主要是显示脏器或组织的解剖学形态变化,有时也显示其功能变化,但仍然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上。

(2)放射性核素显像与其他显像技术另一不同之处是不同脏器显像需应用不同的放射性药物,同一器官不同目的的显像需不同的显像剂,而CT和MRI只有平扫和增强之分。

因此,放射性核素显像从技术条件等方面比其他显像技术更为复杂。

受引入放射性活度的限制,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分辨率不高,在显示组织细微结构方面不及其他影像。

第六章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1.简述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全称是体外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是一类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体外完成的对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的技术的总称。

其特点是:

(1)灵敏度极高,可测到物质的最小量在毫微克至微微克水平(10-9~10-15g);

(2)特异性很强,被检物质与其同类物质的交叉反应小;

(3)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很高;

(4)应用广泛,用本技术检测体内各种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达300多种,包括激素、抗原、抗体、蛋白质、维生素和药物等。

2.简述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中标记抗原和未标记抗原对抗体都有相同的结合能力,但是当抗体的量有限时,这种结合就出现相互竞争,彼此抑制。

在一定的反应体系中,某种被测的微量物质(Ag)与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该种物质(*Ag)竞争限量的抗体(Ab)。

Ag和*Ag与Ab的结合量决定于两者的浓度比例,即其反应遵循质量作用定律。

标记抗原的结合率将岁未标记抗原量的增加而减少,是负相关关系,即未标记抗原抑制标记抗原与抗体相结合,反之,标记抗原也抑制未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

故放射免疫分析是以竞争性结合反应为基本原理。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Ag与Ab结合的复合物的量(因变量)与Ag的量(自变量)之间所表现的竞争性抑制的数量关系是本法定量检测的基础,这种数量关系可由标准竞争抑制曲线(又称标准曲线)来表示。

3.简述RIA法中结合部分(B)和游离部分(F)分离技术的种类

关于RIA法中常用的B和F的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

(1)双抗体法:

即采用第一抗体(一般用兔抗人某种抗原的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第二抗体(一般用羊抗兔γ球蛋白的抗体)对B和F进行分离。

由于第二抗体与含有第一抗体的免疫复合物(B部分)相结合而形成第二抗体复合物,其分子量比B部分加大而容易用离心方法将该复合物沉淀下来,达到与F部分分离的目的。

(2)沉淀法:

本法系采用某种非特异沉淀剂,如常用的聚乙二醇(PEG)或碱金属中性盐(如饱和硫酸钠、硫酸铵等),这些沉淀剂具有很强的吸水作用,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蛋白质脱水而产生沉淀,也容易用离心方法达到B与F两部分分离的目的。

(3)固相法:

将抗体或抗原通过特殊技术联结在固相载体上(如塑料、纤维素、聚丙烯等)作为免疫吸附剂,免疫反应在固相载体上完成后,B即依附其上,F溶于液体中,故二者极易分离。

4.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1)在试管内加入特异抗体(Ab)和待测样品(待测物Ag或标准抗原Ag),给予一定的时间使抗原抗体反应。

2)入标记抗原(*Ag),给予充分的时间使抗原抗体反应。

血清样品或标准品中的Ag能抑制*Ag与Ab的结合。

3)离游离抗原(*Ag)和抗原抗体复合物(*Ag-Ab)。

4)用γ计数器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Ag-Ab)的放射性B。

5)用呈梯度浓度的已知含量的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

用待测样品的结合率从标准曲线查找或通过计算函数拟合求得待测样品的含量

5.简述放射免疫分析法与免疫放射分析法在工作原理上的不同之处.

RIAIRMA

竞争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非竞争性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采用标记抗原采用标记抗体

三种主要反应试剂二种主要反应试剂

所用抗体是限量的所用抗体是过量的

*AgAb的量与待测Ag的量呈负相关Ag*Ab的量与待测Ag的量呈正相关

反应到达平衡慢反应到达平衡快

非特异结合主要影响高剂量区非特异结合主要影响低剂量区

低剂量区有不确定因素低剂量区无不确定因素

第7章内分泌系统

1.简述甲状腺摄131I试验的基本原理。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故131I能被甲状腺摄取和浓集。

甲状腺摄取131I的量和速度与甲状腺的功能有关。

131I能发出γ射线,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可测得甲状腺在不同时间对131I的吸收情况,以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2.影响甲状腺摄131I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生理因素:

儿童及青春期、妊娠6周后及绝经期。

②环境因素:

沿海及山区等。

③药物因素:

含碘及含溴的药物、甲状腺素及抗甲状腺药物、激素、硫氰酸盐、过氯酸盐及硝酸盐等。

3.简述甲状腺摄131I试验的临床意义。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对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其判断标准为:

a.最高摄131I率高于当地正常值上限;

b.摄131I率高峰提前出现;

c.2小时与24小时摄131I率之比值大于80%;

凡符合上述a及b或a及c者,均提示甲亢。

②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低)甲状腺摄131I速度缓慢、数量减少,各次摄131I率均低于正常值下限。

③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摄131I率明显低于正常,而恢复期可以偏高;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炎的摄131I率变化较大,早期可正常或增高,后期多呈减低。

④单纯性甲状炎肿如青春期的甲状腺肿或地方性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但无峰值提前,可与甲亢鉴别;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正常或增高。

目前甲状腺摄131I试验主要是了解甲状腺组织摄取碘的能力,计算投入多大剂量的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或甲状腺癌或其他甲状腺疾病。

4.简述正常甲状腺显像表现。

正常甲状腺影像位于颈前正中,气管两侧,甲状软骨和胸骨切迹之间。

前位呈蝴蝶状,分左右两叶,中间有峡部连接,每叶上下长径约为4.5㎝,横径约为2.5㎝,峡部或一叶上方有时可见放射性较低的锥状叶影像。

甲状腺内放射性分布均匀。

5.简述静态甲状腺显像的临床应用。

诊断异位甲状腺,寻找有功能的甲状腺癌转移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诊断,鉴别颈部肿块的性质以及判断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及位置。

6.简述甲状腺动态显像的原理。

甲状腺动态显像以99mTc为显像剂,主要观察甲状腺血流灌注部位。

甲状腺癌组织中血管增多,血管扩张,血流增加;

甲亢时因心率增快,通过甲状腺时间缩短,颈动脉、颈静脉和甲状腺显影时间提前。

7.简述甲状旁腺显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原理:

甲状旁腺显像主要采用减影显像和延迟显像。

减影显像是利用201Tl或99mTc-MIBI显影所得到甲状旁腺和甲状腺两个腺体的合影减去99mTcO4-显像所得甲状腺影像即为甲状旁腺的影像。

延迟显像:

99mTc-MIBI在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变组织对99mTC-MIBI清除慢于正常甲状腺组织,通过进行早期和延迟显像,可显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病变。

临床应用:

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腺瘤和增生,甲状旁腺腺癌的诊断和定位,异位甲状旁腺的定位。

8.简述肾上腺髓质显像的基本原理。

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是一种神经元阻滞剂,其化学结构类似于肾上腺素,所以它可以被髓质细胞所摄取,而储存于儿茶酚胺库内,使肾上腺髓质、异位的嗜铬细胞和具有分泌儿茶酚胺功能的细胞所摄取,用以诊断神经内分泌腺瘤,特别是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

9.简述肾上腺髓质显像的临床意义。

①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

131I-MIBG显像时,病变区可出现明显放射性浓聚,多数在24小时即可显影。

②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术后残留灶或复发灶的探测,其转移灶、残留病灶和复发灶均可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

③交感神经节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这类肿瘤也含有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与MIBG结合而显影,因此可用于原发灶的诊断及寻找转移灶。

④恶性嗜铬细胞瘤和其它神经细胞瘤的内照射治疗。

由于恶性嗜铬细胞瘤和其它神经细胞瘤具有选择摄取131I-MIBG的作用,利用131I所发射的β射线可以达到有效的内照射治疗的目的。

⑤双侧肾上腺髓质增生的诊断。

131I-MIBG显像双侧肾上腺提前(24小时)显影,或48~72小时显影明显增强,提示双侧肾上腺髓质增生。

⑥对CT、MRI或超声显像疑有肾上腺病变者,可进一步提供病变性质和功能状态。

10.甲状腺的核医学检查方法有哪几类?

每一类各举两法说明之。

研究甲状腺的核医学方法有四类:

①反映甲状腺摄取无机碘,有机化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等过程的方法。

如甲状腺摄131I率的测定,甲状腺显像的检查。

②反映循环血液中激素水平的方法,如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浓度测定。

③反映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相互关系的诊断指标,如血清促甲状激素浓度的测定,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的浓度的测定。

④反映甲状腺免疫功能状态的诊断指标,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测定。

11.试述甲状腺静态显像对甲状腺结节的分类及其影像表现,有何临床意义。

甲状腺静态显像上甲状腺结节有四种类型,分别为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冷结节。

根据甲状腺内放射性分布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影像表现为:

放射性浓度增高为“热结节”;

放射性水平相近为“温结节”;

放射性密度减低为“凉结节”;

放射性分布缺损为“冷结节”。

四类结节的临床意义

①“热结节”:

结节部位放射性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或仅结节显影或结节显影而结节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显影,常见于自主功能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甲状腺组织增生增厚,极少数分化较好的滤泡型甲状腺癌也可呈现为“热结节”。

②“温结节”:

结节部位放射性等于或接近周围正常热结节组织,“温结节”多见于甲状腺瘤,少数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也可表现为“温结节”。

③“凉结节”:

结节部位放射性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④“冷结节”:

结节部位呈放射性缺损区,“冷结节”中约有30%为恶性病变,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囊性变、退行性变(出血、纤维化、钙化等)、胚胎畸形、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均可表现为“冷结节”。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

1.静息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原理是什么?

心肌显像剂(如99mTc—MIBI等)正常心肌细胞具有摄取某些阳离子放射性核素的功能而显影,局部缺血或坏死心肌的摄取能力减低或丧失而表现为放射性减低区或“冷区”,心肌摄取该放射性药物的量与心肌血流灌注员呈正相关,正常心肌在运动时冠状动脉扩张,其血流量增加3~5倍,某些心肌缺血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由于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和侧支循环形成,心肌灌注显像可无异常表现.但运动负荷时,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增加血流量致使该供血区表现为放射性减低区。

2.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是什么?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及大小判断;

冠状动脉搭桥术及PTCA治疗的疗效预调和判断;

急性心肌梗塞溶血栓治疗后救活心肌的估计及危险度判断;

心室室壁瘤诊断;

心功能判断.

3.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原理是什么?

人类的心脏具有很强的储备能力,躯体剧烈运动时,心脏作功增加,正常的冠状动脉自行扩张,使血流量增加3~4倍。

病变的冠状动脉由于管壁结构的变化,不能够有效的扩张,其支配区域的血流量便明显低于其它部位,病损心肌细胞的摄取能力降低或丧失,致使病变区域的血流灌注减低,呈放射性分布降低或缺损。

但是即使冠状动脉狭窄在80%以上,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的血流灌注也可以正常。

因此运动负荷试验是探测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4.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原理?

心脏是人体能量需求最高的脏器之一,葡萄糖等是心脏最主要的能量底物。

因此静脉注入18F-FDG后被心肌细胞摄取,可用于心肌断层显像。

在体外用PET或符合线路SPECT灵敏地检测心肌葡萄糖在正常与异常状态下的代谢分布变化,客观反映心肌的缺血程度及范围,对准确鉴别正常、缺血和坏死心肌状态、正确评价冠脉再通术的适应症有重要意义。

5.心血池功能显像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⑴冠心病早期诊断:

表现为负荷显像出现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缺血严重者静息显像亦可见室壁活动异常,静息时LVEF往往无明显异常,但在运动负荷试验后LVEF无明显增加(增加值﹤5%)甚至降低。

它是评价冠心病心脏功能状态评估的有效方法。

⑵预后判断:

该方法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价和判断预后的主要方法之一。

LVEF值等心功能指标能准确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脏事件(如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⑶室壁瘤诊断:

为心肌梗死的合并症。

影像特征为心室形态失常,心室壁局限性膨出,局部反向运动。

它对室壁瘤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可达95%~100%,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疑有室壁瘤时的首选检查。

⑷心功能判断和疗效评价:

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心脏疾病(如心肌病、瓣膜病和肺心病等)的心功能状态判断;

心脏手术前心功能评价和手术时机选择;

各种治疗方法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的随访评价;

某些化疗药物对心脏毒性的监测等。

⑸充血性心力衰竭:

由于门控心血池显像能够全面完整地分析左、右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故不仅可应用于探查潜在的心功能不全、判断心衰程度,对了解左室重塑、分析心衰病因和判断心衰类型均有价值。

6.心肌的双核素显像特点时什么?

心肌双核素显像-常规双核素显像法可以一次显像同时评价心肌的血流灌注和代谢情况。

而门控心肌双核显像还可同时评价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功能,对判断存活心肌、评价预后及了解治疗情况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冠心病存活心肌的检测对治疗方案选择、预测疗效及估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PET心肌18F-FDG代谢显像是公认的检测存活心肌的可靠方法;

SPECT是公认的检测心肌灌注状况的可靠方法。

血流与代谢显像均正常,提示无缺血改变。

血流灌注明显减低,而葡萄糖利用正常或相对增加,提示心肌缺血但存活,心肌血流与葡萄糖代谢均明显减低,提示心肌疤痕和不可逆性损伤。

7.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什么?

由于运动介入试验能反映生理条件下的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较解剖上的血管狭窄程度更能正确显示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因此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评估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判断心肌梗死后仍有心绞痛者是否伴有心肌缺血、评价冠心病的治疗效果等。

目前已经成为心肌灌注显像必要的常规手段。

8.18F-FDG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什么?

冠心病早期诊断。

心肌缺血范围与程度的客观评价及心肌梗塞区存活心肌的准确判断。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前适应证选择。

心肌病异常代谢的研究与病因探讨。

11.心肌持续性灌注缺损有何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灶由于相应血管闭塞(0.5分)及心肌细胞坏死或瘢痕形成(0.5分),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显像均出现局限性放射性减低缺损区(0.5分),表现为不可逆缺损(0.5分)。

14.99mTc-MIBI作为心肌灌注显像的优点是什么?

99mTc物理性能好,适合γ照相机系统;

99mTc物理半衰期短,发射纯γ射线;

99mTc为发生器生产,价格低廉;

无肝脏摄取,不干扰心肌显像;

99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