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4526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检测题Word格式.docx

D.发展第三产业替代工业

山东省日照绿茶、五莲国光苹果、五莲板栗等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完成各题。

7.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

A.科技优势B.文化优势C.劳动力优势D.地理环境优势

8.关于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

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明确的边界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D.其划分依据为综合指标

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B.开放性C.差异性D.阶段性

10.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构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11.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说明,北京市

A.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B.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C.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

D.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

15.北京市区域人地关系正向____方向发展

A.低水平协调B.初显不协调

C.严重不协调D.高水平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入外资企业,“中国制造”也由此走向世界。

2013年12月12日,第14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本届颁奖盛典的关键词之一是“转型升级”,即如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中国制造”阶段,我国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A.市场B.交通C.技术D.劳动力

17.目前,外资企业将制造环节放在中国,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①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②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减轻环境污染,利于环境保护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19.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河网密布B.雨热同期C.土质黏重D.红壤广布

21.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提供工业原料B.提供生活水源

C.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2011年1月,以煤炭储量巨大著称的鄂尔多斯2010年人均GDP已超越香港。

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叙述中与香港所处发展阶段不相符的是

A.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B.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D.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

23.以下叙述中与鄂尔多斯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相符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下图是非洲中北部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图中的区域体现了地理信息的那些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②区域之间有相似性③每个农业带均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④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联系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5.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

26.该图的地理事物在在空间上的分布表现为()

A.面B.线C.网络D.岛

27.图中大部分区域的产业比重最可能呈现________格局

A.一二三B.三二一C.三一二D.二三一

28.我国在非洲中北部投资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是()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B.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

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9.关于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30.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二、综合题

31.图甲和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________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________。

(4)两图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衡。

32.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

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

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在工业化早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只有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较少。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解脱出来,大部分加入到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的工业中去,从事工业的劳动力增加幅度高于服务业的从业劳动力。

当生产力达到饱和,人们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迅速增加。

由此可见,农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工业的从业人员先增加后减少,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增加。

故A正确。

2.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因此农业从业人员下降很快,工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上升较快,故B正确。

【点睛】准确把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构成。

3.C

4.D

【解析】

3.结合题干信息和示意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其中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界线依据为地形,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量差异明显,南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显著不同。

C正确。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西南地区和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不稳定,多地震活动,D说法错误。

图中乙地为青藏地区;

甲为西北地区;

丙为北方地区;

丁为南方地区,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因此黄河流经甲、乙、丙三大地区;

江苏徐州属于北方城市,大部分为南方地区,因此江苏省属于丙、丁两大地区;

青藏地区从藏东南至西北跨越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类干事地区。

故A、B、C说法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说法,故D正确。

5.B

6.B

5.据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可知,B时期交通线路最稀疏,应为区域发展的早期阶段,应以第一产业为主;

C时期最晚,以第三产业为主。

故选B。

6.原料、燃料不足,加工能力过剩,反映了当地资源已不能满足该地加工工业的需求。

从外地运进原料和燃料势必会提高成本,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失去区域原有的优势,A错误;

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加工工业和高科技工业,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能够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效益;

能够促进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正确;

将加工业全部向区域外转移和发展第三产业替代工业均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CD错误。

7.B

8.D

7.科技优势、劳动力优势一般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故A、C项错误;

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是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故B项正确,D项错误。

8.题干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划分指标为产品的品质优劣,不是综合指标,故D项符合题意。

9.C

10.D

11.B

9.根据材料分析,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差异性,故C项正确。

10.考查区域主要的特征。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故A项错误;

区域划分都有一定的规则和依据,故B项错误;

区域界线有些是明确的,有些是模糊的,故C项错误;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特征不同,故D项正确。

11.区域之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都不同,不宜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不宜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不宜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应该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故D项正确。

【点睛】区域的概念与特点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特点:

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

(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

(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

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①界线的模糊性:

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

②区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地表空间。

③区划的角度、指标、目的不同,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12.C

13.B

12.据图可知,①位于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属于内流区,但不全是内流河,A错误;

②位于半干旱区,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B错误;

③位于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C正确;

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误。

故选C。

13.据图可知,①②同位于地势第二阶梯,A错误;

②到③由半干旱过渡到湿润半湿润区,农业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B正确;

人口密度③大于④,C错误;

⑤受地形影响,自然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

14.D

15.D

14.由图可知,北京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波动减少,A错误;

第二产业呈现大幅度下降,因此第一、二比重差距不断减小,C错误;

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D正确。

故选D。

15.图示说明北京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正向高水平协调方向发展。

16.D

17.C

16.中国制造阶段,我国最突出的优势是劳动力丰富,故答案选D项。

17.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外资企业将制造环节放在中国能够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但同时也会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答案选C项。

18.D

19.A

18.东部经济地带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省级行政区,与东部季风区相差甚远,A错。

西部地区面积广阔,但是环境承载力较低,B错。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低,C错。

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D对。

19.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以缓解东部地区环境,A对。

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会使得工资成本升高,B错。

将大运输量的企业应当布局在原料或者产品市场附近,而不是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C错。

轻工业和农牧业东部地区发达,不需要迁移,D错。

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的原因:

劳动力因素:

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指企业生产与其他相关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过程的投入。

发达国家费用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当达到饱和或满足不了自身的需要时,而且为了避开贸易壁垒,通常采用在新地区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

④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20.B

21.C

20.传统农业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河网密布,阻碍交通;

红壤广布、土质黏重使人们开垦困难;

雨热同期是当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区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雨热同期,B正确。

21.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密集的河网为工业化阶段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C正确。

22.B

23.C

22.香港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整个区域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故选B。

23.鄂尔多斯当前处于加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内部经济差异较大,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故选C。

24.B

25.C

26.A

27.A

28.A

24.图中的区域体现地理信息的特征有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①对。

区域之间有差异性,②错。

区域均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③对。

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联系,④对。

B对,A、C、D错。

25.根据海陆轮廓,甲地区是埃及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三角洲或沿岸平原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源,C对。

光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不是主导因素,A、B、D错。

26.该图的地理事物是农业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表现为面状,A对。

河流、道路等是线状,B错。

交通网呈网络状,C错。

城市是岛状,D错。

27.图示为非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以农业为主,服务业占比重最小。

图中大部分区域的产业比重最可能呈现一二三格局,A对。

B、C、D错。

28.非洲中北部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埃及是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区。

我国在非洲中北部投资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靠近原料产地,A对。

该地生产技术水平低,经济落后,不适宜资金密集型产业,B、C、D错。

29.A

30.A

29.图示三大自然区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A对。

自然地理区域各区域间的界线是模糊的,B错。

各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也有明显的分异,C错。

各区域间具有差异性,也存在广泛的联系,D错。

30.“黄色中国”指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特征是黄土广布,A错误,选A。

“金色中国”指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黄沙漫漫,大漠驼铃,B正确。

“绿色中国”指南方地区,四季常青,C正确。

“银色中国”青藏高寒区,雪山连绵,D正确。

点睛:

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有气候差异,青藏高寒区因高原地形,形成独特的气候区。

了解四色中国所指的范围,分析区域代表性特征。

划分界线主要是800mm或400mm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

31.

(1)西部 中部 东部 ② ③ ①

(2)出口额 外商直接投资额(3)乙 ① ②(4)经济发展水平

(1)读图,结合图例可知,A外商投资少,GDP占比小,出口额少,为西部地区,B位于中间,是中部经济地带,C地区出口额大,外商投资多,GDP占比最大,为东部地带。

从产业构成看,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最大,而第一产业占比大的为西部地区,结合图中比例,西部对应②,中部对应③,东部对应①。

(2)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可以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二者数值越大,说明国际化程度高。

(3)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在图乙中可以反映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为东部地带,对应①。

工业化程度最低的为西部地区,对应②。

(4)两图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32.

(1)变化:

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

原因:

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

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

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2)工业结构:

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工业布局:

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

(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1)甲地农业生产方向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

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市场对粮食需求逐渐减少,而对经济作物的需求增加;

城市近郊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

加之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

甲地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地资源型的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在高速路沿线和高等院校周围出现新兴电子工业。

经济效益及环境要求,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原来湿地地区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在城市和铁路沿线间,建立了绿化带;

传统工业减少了,新兴电子工业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

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甲地农业生产方向甲地农业生产方向主要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和产品类型的变化。

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主要是经济发展导致传统工业减少、传统工业外迁,代之而起的是新兴工业的发展。

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保护环境措施表现在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建设,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