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37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1.1课程基本信息(表1-1)

表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开课单位

管理工程系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课程编号

00GB0111

课程总学时/

学期总学时

48/48

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

3/3

先修课程

思想品德

后续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编制人

思政教研室

审定人

制定/修订日期

2017年9月4日

审定日期

1.2课程性质与任务

1.2.1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面向所有专业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公共理论必修课。

1.2.2课程任务

本课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任务。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和要求如下:

(1)主要学习任务:

①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号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尽快适应新阶段的生活;

②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③帮助学生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

④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⑤掌握健康素质的含义及对高职学生成才的意义、增进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掌握人际交往及其意义、原则和艺术;

⑥了解伦理道德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提高其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作风;

⑦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

⑧掌握职业生涯中法律规范的意义及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增强自身道德修养,

了解各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用法律要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

(2)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及法律的相关知识,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并自觉践行,提高自我修养和法律意识;

②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地投身于实践,将理想的实现落实为自我完善的具体过程,并能正确地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境与挫折;

③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而使其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④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

⑤培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⑥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作风,使大学生们认识到诚信的价值,并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⑦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⑧使学生能够用社会公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也能用法律要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

1.3课程目标

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是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依据时代对大学生的道德、心理、法律和职业素质要求。

1.3.1知识目标:

 A1:

了解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意义,明了大学生活的特点,懂得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并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A2:

了解我国道德建设现状及道德的主要功能,明了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A3: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内涵;

A4:

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类别及其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A5:

懂得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A6:

明确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理解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A7:

明确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明确时代精神的主要体现及重要意义,;

A8:

通过本次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生观的科学内涵,确定其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A9: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内涵,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的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并学会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A10:

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的基本特点和公共秩序的重要作用,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即道德和法律;

A11:

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社会公德的内容,了解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了解恋爱道德、家庭美德内容,了解有关家庭和婚姻的法律知识;

A12:

掌握职业生涯中法律规范的意义及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了解各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了解创业政策法规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A13:

通过阅读,促使大学生深刻认识阅读的价值,提升对阅读的理解。

A14:

了解举办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黑板报、手抄报的主题意义,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内容;

A15:

了解活动所对应的相关热点知识;

A16:

了解相应的社会调查内容;

A17:

了解社会调查中对应的课本知识;

A18:

了解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的密切关系;

A19:

掌握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A20:

了解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A21:

了解职业生活中的到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的内容;

A22:

了解正确的职业观和创业观;

A23:

了解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A24:

认识到个人品德的内容、特点及重要作用;

A25:

掌握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

A26:

了解道德境界的概念;

A27:

了解法律的含义、产生、发展;

A28:

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作用及其运行;

A29:

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确立制度;

A30:

了解我国的实体法律本门及程序法律部门;

A3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意义及内容;

A32:

了解法制思维的含义及其培养途径;

A33:

了解法制权威的重要性及其维护途径;

A34:

了解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A35:

知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法律权;

A36:

知晓我国公民应该承担哪些法律义务;

A37:

了解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A38:

了解如何依法履行义务;

1.3.2能力目标:

 

B1:

能够进行良好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学习和与人交往,能根据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素质制定大学目标和计划;

B2:

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增强法律意识;

B3:

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拥有法律风险防控意识;

B4:

能够树立科学、积极向上的理想来指引自己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而不再是“动力真空带”、“理想间歇期”;

B5:

能够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

B6:

能够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和它对我们大学生的作用。

能够理解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B7:

能够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B8:

能够理解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能够理解个人品德培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B9:

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

B10:

能够正确处理好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学会承担责任,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B11:

用社会公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用法律要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学会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维护自身劳动权益;

B12:

拓展学生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B13:

通过读书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B14: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辩论、演讲等活动的能力;

B15:

培养学生文明行事、身体力行、铭记历史的习惯;

B16:

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17:

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B18:

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坚持文明上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B19:

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B20:

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念;

B21:

能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提高处理好自己感情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能力;

B22:

能够养成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并采取有效方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力;

B23:

能够切实加强和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B24:

培养学生能够自觉抵制低级趣味,制止歪风邪气;

B25:

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B26:

明确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B27:

明确我国法律部门的具体职能;

B28: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要意义;

B29:

明确法制思维的培养途径;

B30:

明确法制权威的重要性;

B31:

能够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B32:

明确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

B33:

明确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寻求保护;

B34:

明确滥用法律权利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B35:

明确违反法律义务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3.3素质目标:

 

C1: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C2:

培养对高职教育及对学院的认同和对本课程的兴趣,做一个遵纪守法、重徳崇法、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大学生;

C3:

培养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C4:

高考指明灯失去作用后,能够尽快调整理想与追求,在大学做到有目标有追求,积极向上,不断进步。

C5:

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理性爱国的问题。

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C6:

明白人生观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追求有价值的人生观;

C7: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做一个讲道德、懂法律、文明恋爱的大学生,拥有责任意识;

C8:

能够增强自身道德修养,用社会公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用法律要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

C9:

培养我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C10:

通过读书教会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

C11: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C12:

增强学生的自身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C13: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关注社会、关心国家,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有的责任意识。

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民生;

C14: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社会调查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

这就需要有分工、协调、合作,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C15: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C16: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并自觉遵守;

C17: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C18: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

C19:

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敢于担当的意识

C20: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意志和信念

C21:

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思维;

C22:

帮助学生提升法律素养;

C23: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权威;

C24:

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C25:

培养妥善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和法律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C26:

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