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3303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题 附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5、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6、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其实质在于()。

A.教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

B.教师少讲,让学生多活动

C.教师要讲深、讲透、讲全

D.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7、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

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8、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C.自我整合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9、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尊敬感

10、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1、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12、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社会课程

13、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群因素论

B.多重智力论

C.三维结构理论

D.智力三元论

14、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

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15、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强化干预法

B、厌恶干预法

C、转移注意力

D、延迟满足法

16、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

C.气质有好坏之分

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17、德育过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18、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9、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20、“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这体现了()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1、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

 

2、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4、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2、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试简述人格的结构。

4、为什么教肓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

(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

“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

”我赶紧过去问缘由。

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他扔的。

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

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老师。

我当时也很生气:

“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么?

”“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我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

“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

”“我当然相信你。

”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

“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

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

”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

“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

”“真的吗?

”他很惊讶也很高兴。

”“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知道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1)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

(2)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2、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

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

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

注意力也难集中。

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

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

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

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

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

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C

2、答案:

C

3、C

4、答案:

B

5、C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学习需要和动机即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故本题选D。

8、B

9、B

10、C

11、B

12、C

13、D

14、D

15、B

16、A

17、【答案】A。

“一分为二”即要求辩证看待问题,辩证看待学生的过与失,凭借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故本题选A。

18、C

19、答案:

D

20、C

21、答案:

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此说法是错误的。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参考答案】错误。

我国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

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人才的,而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此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参考答案】错误。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

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越好;

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正确答案: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

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

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气质与性格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

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

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

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

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

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先进性原则。

二、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

2.强化适时备课;

3.提倡集体备课;

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

三、备课构成:

1.学期备课;

2.单元(章节)备课;

3.课时备课。

四、教案备写要求:

1.教学内容要精细;

2.学情分析要全面;

3.设计理念要先进;

4.课时安排要合理;

5.教学目标要明确;

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

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

8.教学过程要有效。

3、正确答案: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系统等方面。

(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3)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4)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咅种因素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1)①德育的疏导原则②因材施教原则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④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2)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

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时,教师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冷处理,并不是与小杨发生争执等待时机;

后来借运动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加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中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

比赛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它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材料中,教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2、

(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

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

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

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

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比如“学习有好有坏”

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

①积极强化。

比如做对题目以后,给予正强化。

还可以交给学生学会运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来鼓励自己,减少压力。

②系统脱敏法。

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焦虑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等级,然后结合放松训练等犯法,让学生逐步适应每一级的焦虑水平,最终克服考试焦虑。

③代币奖励法,用一些符号、工具作为去的成功的指标,每做好一件事情,就给学生一个代币,随着代币的增加,逐步减缓焦虑情绪。

④认知疗法,比如理性情绪疗法。

改变学生一次考不好,众身无望的看法。

⑤人本主义疗法。

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确定,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