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3276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包括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两部分。

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

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股票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股票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场所,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类别。

由于它是建立在发行市场基础上的,因此又称作二级市场。

股票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活动比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更为复杂,其作用和影响力也更大。

两个市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股票的发行市场

股票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

股票发行是发行公司自己或通过证券承销商(信托投资公司或证券公司)向投资者推销新发行股票的活动。

股票发行大多无固定的场所,而在证券商品柜台上或通过交易网络进行。

发行市场的交易规模反映一国资本形成的规模。

股票发行目:

一是为新设立的公司筹措资金,二是为已有的公司扩充资本。

发行方式有两种:

一,由新建企业自己发行,或要求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其他承销商给予适当协助;

二,由证券承销商承包发售。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发行费用较低,但筹资时间较长。

后者筹资时间较短,但费用较高,需要付给投资公司、信托公司或承销商一定的手续费。

2.股票交易市场

股票交易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或流通市场,包括:

证券交易所市场——专门经营股票、债券交易的有组织的市场,根据规定只有交易所的会员、经纪人、证券商才有资格进入交易大厅从事交易。

进入交易的股票必须是在证券交易所登记并获准上市的股票。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证券商柜台市场或店头市场。

主要交易对象是未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店头市场股票行市价格由交易双方协商决定。

店头市场都有固定的场所,一般只做即期交易,不做期货交易。

(二)股票市场的作用

通过股票的发行,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又流入了发行股票的企业,促进了资本的集中,提高了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股票的流通,使小额的资金汇集了起来,又加快了资本的集中与积累。

所以股市一方面为股票的流通转让提供了基本的场所,一方面也可以刺激人们购买股票的欲望,为一级股票市场的发行提供保证。

同时由于股市的交易价格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市也能为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提供价格及数量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股票市场的职能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性质。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股票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果。

其次,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再次,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最后,可以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

2.对股份制企业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股份制企业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

第二,有利于股份制企业筹集资金,满足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而且由于股票投资的无期性,股份制企业对所筹资金不需还本,因此可长期使用,有利于广泛制企业的经营和扩大再生产。

3.对股票投资者的作用

第一,可以为投资者开拓投资渠道,扩大投资的选择范围,适应了投资者多样性的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利益的需求,一般来说能为投资者提供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

第二,可以增强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投资者股本的转让出售交易活动,使投资者随时可以将股票出售变现,收回投资资金。

股票市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为股票投资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1984年至1990年的初步发展时期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在上海向社会公开发行了5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0元。

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率先在深圳向社会公开发行80万股股票,每股面值20元,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股票市场的前途尚有疑虑,因而实际认购量不足。

这两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分别标志着沪深股市萌芽阶段的开始。

之后,又陆续有几家公司的股票在沪深两地公开发行上市。

该阶段大部分时间里,上海、深圳两地居民对股票尚感陌生,参与者较少,总体上讲,交易较为清淡,有些公司的股票价格甚至跌破面值。

进入1990年5、6月份,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先是深圳股票市场在深发展的带动下,五种股票价格平均翻了一翻多,上海股票市场也在强劲需求驱动下日益火爆,两个股票市场的成交量也快速增加。

投资者也第一次领悟了股票市场的牛市和熊市。

当时的交易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的柜台交易。

?

(二)1991年至1997年的快速发展时期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底、1991年初获准成立。

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

两个交易所成立时,沪市首批获准上市交易的股票只有8只,深市则只有5只,而到了1997年底,在两家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均在300只左右。

随着股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开户人数也迅速增加,从最初的几十万户增加到三千多万户。

证券营业网点也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投资者,和当初只能在少数几个城市进行股票交易的情形成形了鲜明对比。

总体股价水平在这个阶段也有了大幅度的上涨。

上证指数、深圳成份股指数从1991年基期的100点和1000点分别上升到1997年的1500点和6000点左右(均为当年的最高点)

(三)1998年至2007年的调整和规范时期

1998年以来,沪深股票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

首先,上证指数和深圳成份股指数波幅不大,没有出现暴涨或暴跌的情况。

在这段时间内,上证指数在1600点上下、深圳成份股指数在3000点上下波动,振幅在15%左右。

其次,新股的上市和发行速度也已放缓,大规模、高速扩容已结束。

第三,投资者开户的增加量趋缓,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两个股票市场开户人数总和有4000万户左右。

(四)2008年至今的变革与机遇时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如一场风暴迅速席卷世界,直接或间接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纺织、房产、玩具、钢铁行业以及家具、卫浴、五金和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向美日欧出口明显减少。

证券市场步入低谷,自2008年初,受企业盈利不容乐观的基本面的影响,A股一路走低,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国家为了增强人民抗击危机的信心,提出了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计划,中央不断针对各个行业进行政策刺激和扶持,因此09年初至今一直热点不断,A股也不断上扬。

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是长远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形势均未出现好转,因此我国证券市场也肩负着沉重的压力。

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是对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最后一击”。

应该说,这既是危机,更是契机。

如果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动真格打破旧有经济增长模式,还原真实的经济增长,重在提高GDP增长质量,下决心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工程,促进中国股市内部结构性的变化,必将影响未来中国股市走势的中长期良性发展。

2010年是股权分置改革功成身退的最后一年,也就是说,2010年底,中国股市将真正进入“全流通时代”。

三、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股票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进而实现社会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的一个基本条件。

我国股票市场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过程中还没有真正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衔接起来,股票市场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其功能的有效发挥,进而加大金融风险,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最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一)股票市场的机制问题

作为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场所,股票市场的运行有着一种内在的排斥行政功能和行政机制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又恰恰是股票市场能够合理和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然而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客观机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行政机制扭曲了。

这主要表现在:

1.股票市场的管理主要是行政管理

股票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对股票市场的监督管理也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进行,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而在我国,股票市场的管理机制还是按层次划分的行政机制,国务院证券委、中国证监会和各地区证管办形成了三级的行政管理体系,这种三位一体的行政管理机制,形成了控制股票发行和上市的完整体系,而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公开发行和上市的基准过低,这就给行政权力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使证券监管的行政特征呈现出日益强化的趋势。

同时,由于政府对股市采取行政管理,使得股市可能出现的本该由投资者承担的系统风险由政府承担了。

2.股票发行规模控制是一种行政体制

时至今日,行政化管理格局与市场机制的不适应的矛盾已经逐步显露,其负面作用也已经日渐突出。

如果说1993年和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的分配是原有计划体制下投资分配行为——不但各地区而且各个部位或相当于部委的单位都分配了股票发行额度。

首先这种平均分配机制,导致有的部门或地区有额度却无适合企业,于是各种“寻租”现象和“变通”行为都应运而生;

而有的地方则认为较好的企业迟早要上市,则先上次的企业,从而使上市企业并非最优。

3.以行政方法控制股票发行规模导致发行规模资金化

由于争取到股票发行额度就等于争取到一笔无偿资金,因而发行股票的溢价部分成为发行规模的价格,是股票发行成为一场争夺资金的游戏,并派生出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和股票发行价格过高等问题。

4.股票发行规模引起的信息误导

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利用事前确定的股票发行规模,可以估算出某时期股票市值的增加额。

而这种信息本来是不应该有的,属于干扰信息,将对股票二级市场价格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上市公司存在缺陷

上市公司的产权基础和股权结构问题,是股票市场的根本问题,从而为股市埋下了隐患,并衍生出以下问题:

1.上市公司的产权安排不合理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居于绝对的控股地位,而国家股的最终所有者又处于模糊状态,因而各个行政机构都可以以国家股的代表身份插手上市公司,使得上市公司很难真正摆脱行政控制而形成独立的意志,从而也就不可能真正摆脱行政机制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公司名义上是股份公司并上市了,然而其内部经营机制并没有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企业仍然是国家的,所投入的资金也是国家的,经理和职工只是国家的雇员。

由于缺乏所有权约束,上市公司的资金运用软约束问题依然严重,内部人士控制问题仍然很突出,几乎是股权占绝对优势的国家股股东早董事会、股东会和经理班子上一人说了算。

因此,即使这些公司上市了,其经营业绩并不见得好转。

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回报率很低,甚至没有,从而形成股东以其出资额承担企业经营不善的风险却不能享受相应收益的局面,股东长期投资信心和热情被打击。

2.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安排及其运作不合理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安排是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

其中,禁止流通的国家股和严格限制流通的法人股约占75%,而流通的社会公众股仅占25%左右。

这样,就引发了众多问题:

(1)使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

股票市场进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启动市场的收购与兼并机制,而在国家股占绝大部分比重又绝对不能流动,法人股转让受到严格约束的情况下,任何通过市场来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和兼并进而从总体上控制上市公司的企图都会落空。

(2)股票市场对于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弱化

由于上市公司总市值只是根据较小股权比重的可流通的股票价格来套算,因此上市公司总市值只是根据较小股权比重的可流通的股票价格来套算,因此上市公司总市价只是账面价值,并不能真正代表该公司的市场价值,股票市场价格信息失真。

(3)严重削弱上市公司股本扩股大功能

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一般都不愿意以较高的溢价参与配股,而是放弃配股权,或是将其下属的某些公司的实物资产作价配股,将其划归上市公司从而变相地使该公司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这些不仅是上市公司有偿增资扩股大打折扣,还严重影响上市公司质量。

特别是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不珍惜最稀缺和最宝贵的股本资源,只顾眼前筹资利益,随意大比例配送稀释股本,使公司的股本扩张、资本经营、生产经营与盈利能力扩张之间内在联系,不注重回报股东,分红送配目的几乎只是为圈钱,不能树立并保持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从而失去了利用上市公司身份反复配股筹资的长期机会。

(三)证券中介机构的问题

1.地方政府对证券交易所干预严重

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虽然是全国性的交易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上海和深圳两地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干涉本地证券交易所的人员任免和业务活动,在交易量、席位费、拉上市公司等方面展开竞争。

因此表面上市交易所之间的竞争,而实际上是两地政府之间的竞争。

另外,由于证交所的存在对所在地具有增加税收、吸引资金、增加就业等好处,所以除沪深两地,全国其他城市组建的各类证券交易所由于无法交易上市股票,就从事一些不规范的活动,从而增加了市场风险。

2.我国证券商存在着支付风险

我国绝大多数券商,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利用行政职能建立的。

大部分券商资本金少,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券商的内部治理机构基本上是经理垄断权。

经理人员违规经营普遍,风险资产数量巨大。

由于证券业务量有限,因此多数券商都不同程度地从事商业银行业务。

这些券商除了吸收股票投资的交易保证金和资本金之外,还大量拆入资金或变相吸收公司存款,以投向自营股票交易、房地产投资、商品期货交易、证券回购和实业投资,几乎成了“金融百货公司”。

但随着我国经济成功地进行了“软着陆”,这些券商普遍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有些甚至挪用客户保证金,作假账隐瞒亏损。

一旦股票投资者和存款客户要求兑付现金,支付风险就会暴露并危及整个金融体系。

3.评级机构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评级机构,大多附属于有关行政部门,不少中介机构违法提供假材料和假证据,完全按照上市公司意见办理,不能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等,损害投资者利益,不利于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四)投资者的问题

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

与国外成熟的股市不同,我国股票市场上散户居多而机构投资者偏少。

由于散户大多缺乏理性投资意识、专业投资知识和技术。

风险意识薄弱,而机构投资者相对于来说资金雄厚,经营稳健。

因此目前机构少、散户多的局面不利于股市长期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投资基金运作很不规范,投资股票少,投资房地产和实业居多,给基金受益人分红很少或根本不分红,公众不放心将资金交给基金,基金投资观念很难形成。

而且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被明文规定禁止炒作股票。

因此,培育我国股市投资者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五)证券法规的滞后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台了近20万部有关证券方面的法规条例,然而作为股票市场的核心法律《证券法》却一直没有出台。

一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又不得不到认真执行,使得市场各种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和惩罚,客观上助长了股市的暴涨暴跌。

尽管和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违规行为一时被压制下去,然而股票市场的正常运作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法律保障

四、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对策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问题是多方面得,而且有些还涉及到根深层次的问题,因此预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但是,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寻求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市场发展机制

1.建立标准的股票发行制度

我国组建股份公司,发展股票市场,其核心目的在于促使企业转换生产经营机制和形成资本经营机制。

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换——从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更重要的是转制——从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转变为具有法人财产权,并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法人实体。

如果股份公司转轨不转制,那么股票市场就只不过是“圈钱”的场所,而不可能成为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配置的载体。

因此,必须改变目前股票发行与上市联动的作法,尽快改变股票发行中的额度控制和定向分配方式,废止股份公司通过行政层次和行政方式争取股票发行和上市额度的作法。

所有的股份公司都应从其发行股票之日起,经过三年的完整运营期后才能上市。

应规定统一的每股税后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这三个指标的控制标准,提高股票上市基准,以改变目前我国股票发行和上市基准过低,从而给行政部门留下过大的选择空间和权力行使空间的作法。

股份公司何时达到标准,就何时上市;

而且股票公开发行和上市之间的时间要拉开,使在一级市场上获得较高稳定收入的风险增加,以便一、二级市场自然接轨。

2.转换股票市场管理方式

高效率的股票市场离不开科学的监管。

然而,我国股票市场的管理方式包含着许多行政因素,使得政府无意中倾向于对股票市场负有较多的责任,政府没必要也不可能承担“托市”、“救市”的责任。

政府或其主管部门离股价越近,其调控股市带来的股价剧烈波动必然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因此其监管的成本就越高。

因此,股市监管应是市场监管而不是股价调控,政府应尽可能退出市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市场规则的制定,有效地查处市场中的各种违规和违法行为,并全面快速的向投资者传递市场信息,按市场规律运作,保证股市的健康运行。

(二)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1.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首先,在我国的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居于绝对的控股地位,而国家股的最终所有者又处于模糊状态,因而各个行政机构都可以以国家股的代表身份插手上市公司,使得上市公司很难真正摆脱行政控制而形成独立的意志,从而也就不可能真正摆脱行政机制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由于缺乏所有权约束,上市公司的资金运用软约束问题依然严重,内部人士控制问题仍然很突出。

因此,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证券法规规范上市公司运作,特别是要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要改变上市公司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信息的作法,要求每个月在指定报刊上向社会公布三张基本财务报表及有关重要信息以便投资者能随时了解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

其次,对那些提供虚假财务报表信息,乱送乱配股份,滥用募集资金,以及效益低下但却通过各种关系仍然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政府要认真给予整顿查处,对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要给与降级和摘牌处分,以避免给市场带来不应有的行情震荡。

2.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允许部分国家股上市交易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安排是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

然而,股票市场进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启动市场的收购与兼并机制,而在国家股占绝大部分比重又绝对不能流动,法人股转让受到严格约束的情况下,任何通过市场来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和兼并进而从总体上控制上市公司的企图都会落空。

因此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允许部分国家股上市交易,首先,可以扩大二级市场规模,改变股票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状态,避免操纵市场的现象,又能使国家股摆脱“同股不同利”的局面。

其次,出售给带有公有制性质的法人机构,确保公有制仍然占主体地位。

而且国家股由法人机构持有,国家也容易调控。

再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重新安排,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竞争力。

(三)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完善证券市场体系

1.健全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力度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逐步地将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权利收归证监会,使证监会成为惟一的权威监管机构;

证监会可以会同财政部、中注协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年检等形式,对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和执业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管,建立诚信档案,正对造假违规事件应遵照《证券法》等有关规定对盈余操纵进行严厉惩处,真正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对于发现整理查清的违规案件要决不姑息处理要严、紧、狠,使违法者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使整个市场引以为戒。

必须从立法、执法上使造假者受到威慑,通过一切合法手段,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降低造假收益,彻底清除财务造假的土壤和气候。

2.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剥夺上市公司自行聘任注册会计师的权利,改由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所需经费开支可以通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