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2945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

《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笔记从古人语录中悟点儿有用的东西Word文件下载.docx

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

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

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

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

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旧哉?

而世莫之觉,横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岂不昧哉?

  在此,重新认识宇宙"最大之力":

是看似无力之力一一变化之力。

它是世界舍故取新的一种伟大的力。

它让世界永远停不下来。

但很多世人在其中却迟顿的很难发觉,或发觉了又无可解,或可解了又无彻底可解等等,而"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认为今所有都可留可拥有。

郭象在巜庄子注疏》中讲到:

"岂不昧哉!

”他认为这些世人如此很愚笨。

  我想:

当今世人,如此之太愚笨者,应该很多。

但今之郭象所称之为"太愚笨者"应指的贪心太重、又痴迷不改一类者。

如人明明知哪些东西得不到偏要痴心妄想,不择手段;

人明明得到了太多还要更加贪得无厌,胆大妄为;

人明明知自己不可长生不老、永留世间,而非要走火入魔的去研究“长生不老药”,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去等等。

  因今世太美,或因人今世太短,或因其它人情世故,让人相信:

一切"横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

  如果世人真可舍下不利世不利己的不好之欲想之欲行,而留利世不利己好之欲想之欲行,如大善大德大行之欲想之欲行。

  佛,要人舍尘念尘欲,永留慈悲于世界,到"空"的境界,一切有如"无","无"也是"有",看淡才似人永留真的百世。

  凡人多时做不到这一步,但可以向这方面多想多做。

  当今时代、社会、人群专注于物质生活的狂热,人很难看清自己与世界的真正存在的状态。

当时代、社会、人群得到合适物质生活之下又专注精神生活时,人大概才会逐渐看清自己与世界的真正存在的状态。

我们与今俱往,认为"横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的东西,只有精神。

  郭象在巜庄子注疏》中也给世人指明"系今所遇永在"的方法之一:

"无所藏而都任之,则与物无不冥,与化无不一。

故无外无内,无死无生,体天地而合变化,索所遁而不得矣。

此乃常存之大情,非一曲之小意。

"人舍下,顺世势之变,也是一种"永留"现世的存在方式。

  

(二)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问题

  《荀子·

劝学》中讲述到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问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代,能称之为君子的人是德才兼备之人;

古代,能称之为小人的人是少"君子"德才兼备之人。

  君子学习与小人学习不同。

君子学习真的是听进去真的是记下来真的是植入骨髓与灵魂,后又通过自己形体举止高雅的表现出来。

他们"知行合一"的高明才可称为真君子。

  而小人学,与君子之学,学的环节一样,但小人学的过程简单。

小人之学从耳朵进口中迅出,没有在他们灵魂深处停留升华四寸,他们不重德只重形。

  现代,人称君子的,不多了,似乎现代人没有古人那般风雅了。

古代社会,评人为的君子标准也太单一了,与现代人“君子”没有合拍的价值标准。

如当今,多元世界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让现代人多了太多"现代君子"形式,或少了古代"真君子"德之单纯的高尚与才的单一。

君子,现代人似乎在现代科技大发展、物质大丰富、精神越缺水的境遇里,少了"风、雅、颂"的自由。

  现代小人,反而越来越多分了太多类,不再专指什么道德不高尚的人等,而把些目光短浅、好高骛远专为自己谋取最大利意走歪门邪道、而伤风伤德之人列入其中。

  学习,本是件很阳光之事,不同的学习,而造就了不同身形德形的两类人。

这种人,他在以自己的知行方式,营造着自己不同的"文化"。

但我们应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分清来它们,而选择做这两种人的那个。

  (三)收敛人心法则

  巜文韬》中,周文王问一钓鱼老者——太公:

"建立什么样的收敛人心法则,才能使天下人归服?

  太公曰: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

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

德之所在,天下归之。

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

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

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太公使天下人归服收敛人心的法则:

人要做到"仁、义、德、道"于天下人。

  我们凡人,无"使天下人归服"的野心,但也要有让部分人"归服"的需求,社会才和谐、发展,人自己也才幸福。

所以我们也要在"使天下人归服的收敛人心法则"里找一找适合的点做一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