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2905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Word文件下载.docx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6.声音在空气、水、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空气 

水 

酒精 

钢管

7.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赶快将门窗关紧 

用棉花塞住耳朵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8.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探测海深 

敲瓶底火焰摇动

回声定位 

超声波探查

9.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声音响度太小 

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10.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人耳有故障 

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

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 

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1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 

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人们利用次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二、多选题

12.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公园上千游客现场目睹了一项奇迹:

声碎玻璃.如图是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他的“吼”声可超过100分贝.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声音传递了能量 

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响度越大

13.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声音就伴随在我们周围.下面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如果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声音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5.“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高 

音调低 

响度大 

响度小

三、填空题

16.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3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是________ 

km.

17.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利用________波(选填“超声”或“次声”)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18.“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处减弱声音的,无声手枪的“无声”是在________处减弱的.

19.如图所示,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_而发声;

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按压琴弦,改变琴弦发声部分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0.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的声音靠________ 

传入耳中,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 

四、解答题

21.假如你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五、实验探究题

2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咙振动了;

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

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3)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3.如题1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证明________能传播声音。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

________的传声效果更好。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捏住棉线时,________,发声也停止了。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题2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的关系。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

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

___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六、综合题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看”世界

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的高手,它长有一双眼睛,视觉很差,被认为是动物界的“盲人”.为了研究蝙蝠如何在黑暗的夜晚捕食昆虫,17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研究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而猫头鹰会撞上障碍物.后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将蝙蝠的一只耳朵堵住,它就会丧失方向高,不能躲避障碍物.

直到1930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大学生才利用仪器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揭开了蝙蝠捕食之谜.原来,黑暗中飞行的蝙蝠通过鼻腔每秒发射10﹣20次超声波,这种声波可以探索到很小的障碍物,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便会发射,就像我们在大厅里拍手会听到回声一样,蝙蝠根据这种回声的方向和时间,就能了解周围环境,辨别位置和捕食昆虫.

科学家受到回声定位的启发,发明了超声波测速仪,图甲是公路中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每隔一定的时间发射一次超声波,显示屏上能显示发出和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并能读出两个信号的时间差,从而测出被测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如果发出的超声波遇不到反射物,显示屏上只显示发出的超声波,如图乙中的p1、p2所示;

如果测速仪正前方有一辆汽车,测速仪将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p1、p2的反射波n1、n2如图丙所示.

(1)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2)蝙蝠用来接收反射超声波的器官是_____

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3)如果图乙和丙中的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0.5s,则测速仪每秒钟发射________次超声波,图丙中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1=0.2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可知超声波第一次反射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________m;

(4)图丙中p2、n2之间的时间间隔t2小于p1、n1之间的时间间隔t,由此可以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_____

静止 

向左运动 

向右运动 

无法判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如我们听到的回声.故A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所有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噪声.如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演唱会时歌唱演员的动听的歌声.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只有声波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声音才是我们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都听不到.故D的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波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反射,我们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反射的一个实例.

B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

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分为两种:

乐音和噪声.

D人耳只能听到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声音,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角超声波,都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2.【答案】C

【解析】

​【解答】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快,故A错误;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加快,故B错误;

C、拉奏小提琴时,在不同位置按压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1)光速要远远大于声速;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和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4)声波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4.【答案】A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旋律,这些旋律是由不同音调的音符组成的,因此,“选手先听段音乐,然后说出该音乐的名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不同来分辨歌曲的.

故选A.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5.【答案】D

【解析】【分析】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3)噪音的防治有三个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A、任何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同人说话时特点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所以人们根据音色就可以直接判断说话的人是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色、噪声的防治以及声与能量,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6.【答案】D

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而空气是气体,水和酒精是液体,钢管是固体,所以声音在钢管中传播最快,在酒精和水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7.【答案】C

【解析】【解答】A.关紧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把耳朵用棉花堵住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将窗户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不会减弱噪声对学习和休息的影响,C符合题意;

D.将棉被挂在窗上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

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受处减弱噪声。

8.【答案】B

探测海深、回声定位、超声波探查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敲瓶底时火焰摇动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故选B.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9.【答案】C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分析】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10.【答案】D

【解析】【解答】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低于20Hz叫次声波。

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

D。

【分析】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11.【答案】D

A、因为蝙蝠是靠超声波导航.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大象的发声频率在1﹣20000HZ,所以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们利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超声波是发生频率大于2万赫兹,次声波是发生频率低于20赫兹.

12.【答案】A,D

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玻璃杯破了主要是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声音不仅仅在玻璃杯中传播,“吼王”吼出的声音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分贝数是指其响度,因此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响度越大.

故选AD.

(1)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如:

而且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2)记录声音的等级用分贝.

13.【答案】C,D

A、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频率必须在20~20000Hz之间,且响度达到0dB及以上,故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因此我们平时一般是通过音色进行辨别声音的,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

D、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故D正确.

故选:

CD.

【分析】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频率必须在20~20000Hz之间,且响度达到0dB及以上,故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14.【答案】C,D

【解析】【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且达到一定响度人耳才能听到,故B错误;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演奏同一乐曲,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CD。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只有声音达到一定的频率和响度,人耳才能听到;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4)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5.【答案】AC

“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引吭高歌”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音调高和响度大;

故BD错误;

AC正确;

故选A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16.【答案】2.25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

×

3s=1.5s,

由v=

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

1.5s=2250m=2.25km.

2.25.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17.【答案】音调;

超声

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改变了弦的松紧,改变了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音调;

超声.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18.【答案】人耳处;

声源

①掩耳盗铃是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使自己听不到铃铛产生的声音.堵住自己的耳朵,就是在人耳处即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

②枪在射击时声音很大,但无声手枪是指在安装消声器是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人耳处;

声源.

【分析】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

①在声源处;

②在传播过程中;

③在人耳处.

19.【答案】振动;

音调

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

琴弦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振动;

音调.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0.【答案】空气;

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解析】【解答】我们听到尺振动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化,导致发声的音调变化,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超过一定长度时,尺子振动太慢,发出次声波,我们不能听到;

为了放大桌面的振动,可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物体。

【分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1.【答案】答:

假如我在规划城市的时候,我就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来减弱噪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植树、种草.

(2)设置隔音板或墙.(3)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4)司机在市区内禁止鸣笛等.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