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277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docx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及练习

班别:

学习成效评价:

第1讲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

准确,简洁,全面。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

1、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总顺序(包括总分、分总)、参观或游览顺序、事物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类别顺序。

2、表达方法有五种:

记叙、描写、说明

3、记叙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

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

7、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第三部分基本方法

一、概括全文内容

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本文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找出每大段的段意串起来。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总起句: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4、其他作用:

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

四、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的好处:

内容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的好处:

语气亲切自然。

(代表性的文章是《再见了亲人》的1、2、3段,《山中访友》的3、5自然段)

五、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1、组词法:

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

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

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

“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

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六.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七:

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八:

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

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

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

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

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

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九:

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

阅读理解与运用

1、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欢跃——()

3、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的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的特点。

4、请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画上“”上,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

5、画“”的句子是()句,在文中起了的作用。

6、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上。

7、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

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

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

这是第一场春雨。

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

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

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

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_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  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

(文中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比作了()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你也能写一个拟人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

 

班别:

学习成效评价:

第2讲快乐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部分)

 怎样把握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

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

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

”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

“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快乐阅读第一关: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

“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

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

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能找到的,()拿来读。

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

“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

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

严格地说:

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

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

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清晰——()

4、细读短文,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上。

快乐阅读第二关:

飞人——刘翔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正是因为看到他比别的孩子更顽皮,家长才把他送到少年体校。

体校的道路走得并不很顺利,他几乎决定放弃,但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了去哪儿都方便。

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

现在回想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这个行动的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开始的时候,刘翔练的是跳高,他很自信地说:

“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

”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

但是就是那一年,他现在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

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

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保存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宣布:

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

怎么会这样呢?

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就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