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270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

”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

A.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

B.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

C.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

D.实现了“大一统”局面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可知贵族世袭特权遭到破坏,分封制已经走向崩溃,排除A,B项正确。

C项是在秦朝确立,不符合题干中“大黄金时代”,排除。

D项“大一统”局面也与题干中“大黄金时代”不符,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表的能力。

图表中未涉及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及甲骨文的成熟性,故排除A、C两项;D项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晚于图表中“甲骨文”形成的时间“殷商时期”,故排除;由图表中“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占甲骨文字数的比例可知殷商时期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本题应选B项。

3.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

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面临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

【答案】B

【解析】

材料“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门阀士族势力壮大,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故门阀士族敢于批判名教礼法,故B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但思想格局并未出现重大变化,故A错误;“社会精神信仰全面缺失”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错误。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信仰仍然存在,并未被破坏,且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不利于封建信仰的巩固,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出发,找出门阀士族势力壮大与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的特点,据此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

件),此表可以证明

A.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

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

C.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D.汉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题干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面越来越广,说明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故选A;材料只是涉及五个区域,不能说普及全国,排除B;材料显示的是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在不同时期的分布状况,不能说农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排除C;材料只是铁犁铧的分布情况,无法体现汉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D。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表”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进行思考。

5.《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

这反映出

A.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

B.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

C.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

D.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

【答案】A

【解析】

根据“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结合所学,因为冬至那天昼最短夜最长,以后白昼渐长,黑夜趋短,也就是阴去阳来,朝廷也要集体的相时而动,才能“承天理物”,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冬至日来临的仪礼,无法体现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排除B;C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京城百官在冬至日来临的仪礼,不能体现成风俗,排除D。

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

A.历史现象往往具有较大的复杂性

B.历史现象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A

【解析】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

历史现象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的,题干材料中两种记载互相矛盾,历史叙述有真有假,历史事实不一定是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的,故B选项不正确,本题选择A选项。

C选项说得太绝对,有些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有些是能够的。

D选项说得太绝对,历史因素很多,情况复杂,难以道尽。

就本题而言,留下的记载虽多,但宋太宗究竟是采用何种手法把宋太祖置之死地的,仍然是“千古之谜”。

点睛:

对同一历史事实,记载者由于主观方面或者客观方面的原因,会有不同历史记载,这在历史上还比较常见。

本题就是典型的个案——宋太祖之死和宋太宗即位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邓广铭先生说:

“关于‘烛影斧声’的案情,在两宋期内即有极为庞杂的记述”。

故B正确。

7.下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于1938年创作的漫画(漫画中车轮上的文字是抗战力量),该作品意在

A.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C.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果

D.嘲讽日本侵略者不自量力

【答案】B

【解析】

漫画的喻意是军民团结一心,就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因此该作品意在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故答案为B项。

1938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是国共合作抗日,是军民团结抗日,排除C项;D项不符合漫画信息,排除。

点睛:

本题属于历史漫画类选择题,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

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历史和文科综合试题的取材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8.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

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

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

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增长幅度最小,不是总支出最少,排除A;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是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而材料的主旨是国家预算中国民经济建设的支出增长情况,排除B;从国家预算的情况中,不能直接得出预算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排除C;国民经济建设中重工业和重工业相关领域增长幅度大,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图,可知国家预算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财政保障,故选D。

9.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

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D.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答案】D

【解析】

“酒神颂歌”说明雅典人并不反对神性,故A错误;这些庆典活动内容没有增强公民民主权利,与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问题,故C错误;“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活动有利于增强雅典公民意识,故D正确。

故选D。

10.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A.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力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主要与产量有关,与米价变动没有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人口增长需要吃饭,导致米价上升,排除A;农业劳动力减少导致米价上升,排除B;白银外流,导致通货膨胀,米价上升,排除C。

11.古代雅典法律规定:

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常理,自杀是个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法律的过分约束,但该规定明显是限制这一自由的行为,说明C选项正确。

限制自杀的规定的初衷不是为了尊重生命而是加强对个人的管制。

如果“崇尚自然法则”应该不去自杀,两者逻辑上有矛盾。

所以BD选项排除掉。

法律体系的完备的程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A选项排除掉。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

12.明清拟话本中出现大量“经商故事”,组这些作品却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

这主要是因为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B.正统文化情结的影响

C.拜金思潮遭到社会的鄙视

D.文人缺乏商人逐利的经历

【答案】B

【解析】

在经商故事中,却没有突出“商人逐利”,这是因为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不符合大量的“经商故事”,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社会鄙视拜金思潮,故C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故错误。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议会源于盎格鲁•萨克逊人进入英格兰之初即有的协商习惯。

即国王处理大事须先征得民众的意见和同意;国王须服从习俗。

1295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为征税,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史称“模范议会”,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性标志。

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该法案规定: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等。

经过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英国的议会制度得以确立。

现在议会、政党和选举制度被誉为西方民主制的三大支柱,三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改编自高中历史教科书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议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的失败,击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要“制夷”必须先“悉夷”的主张成为开明人士的共识。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英国议会制度,指出了中西方诸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别,如英国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即议会)议允。

”关于议院的作用,郑观应说: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

”议院的好处是“集众思,广众议,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

宋恕认为,是否开设议院、实行民主政治是决定一个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

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只是停留在学习、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还根据个人对议院的理解,设计出了形形色色“中国式的议院”。

比如,何启、胡礼垣提出:

县、府、省三级各设议会,省议会议定之事,要奏闻天子。

——改编自《近代中国人对议院的认知及其启示》等文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议会认识的特点并评价这些认识。

【答案】

(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议会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它的影响。

原因:

源于历史传统;资产阶级革命和议会改革;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