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2241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卷含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归天时,依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那个地址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念书。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先家庭富有,但他只是同意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

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谢混归天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

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取得专门大进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谢曜情感极深,谢曜归天,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5分)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答案】10.D11.B12.B

13.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法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顺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

第一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慢慢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

有什么事,有什么进程和结果。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把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涉及古代姓名字号、宗法礼仪、官职俸禄等,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存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普遍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表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关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踊跃的意义。

B项姻亲“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份”说法错误。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是以具有一起先人为特点的亲属关系;

姻亲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属于血亲。

【名师点睛】考文化知识,关键是懂文化知识。

可采取课内知识回忆法来判定对错。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B项细节错误,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不是“极有文才口才”,而是“言辞简约”。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

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因此就用字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度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机会才说话。

过继后的叔叔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后以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对谢思说:

“那个小孩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如此的儿子,也就足够了。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贯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同意了继父的几千卷书罢了,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贵峻洁,很少同人交往。

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

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因此称之为乌衣之游。

谢瞻等人材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世人信服,谢混专门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

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他的妻子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拜托给谢弘微。

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治理产业,办事犹如在官府办公一样,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

高祖登上帝位以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先更有增加。

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乃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

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然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顺警惕,超过常礼。

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文学。

谢弘微因为母亲归天离职。

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

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归天。

谢弘微为他长时刻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尽管服丧期满,仍是不吃鱼肉。

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犹如侍奉父亲,兄弟之间超级友爱和睦,那时没有人能够赶得上。

谢弘微口中从不说他人坏话,而谢曜则喜爱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他人时,谢弘微就经常使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超级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

谢弘微说:

“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

此刻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倦就好了,身故以后,哪里还去管它。

”元嘉十年归天,死时四十二岁。

皇上为此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

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二、【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闻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觉察,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法,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除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

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闻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闻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闻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闻名/愿得降之/

A.下车,古代能够代指新任官吏就职。

后来又经常使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逮捕关进牢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法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号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常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A.赵熹正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明白仇家患病后,不肯乘人之困,因此临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取得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多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害,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置,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诲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计划。

他患病归天期间,皇上亲自前去慰问吊唁。

(1)帝曰: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10.A11.B12.C

13.

(1)皇上说:

“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显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形。

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

“考”是指逮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和归纳。

C项,“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置,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诲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有误。

原文说的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并无说“教诲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选项无中生有。

13.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那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前去寻仇。

可是仇人们全数生了病,没有人抗击。

赵憙以为乘他人一辈子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转头对仇人说:

“你们若是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

“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出名,我情愿向他投降。

”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录用他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

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那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贯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

等邓奉失败,皇上取得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

“找憙真是有道德的人。

”后来拜任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成为百姓的祸害。

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当即追查其中的奸情,批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

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

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

赵王说:

“我一贯和李子春交情深,现在他犯法,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

”皇上说:

“官吏遵法,法律不可不遵。

再说说别的要求吧。

”赵王再也不说话。

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

那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路追捕,杀死他们的头目,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

赵憙上书称“处惩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周围的郡”。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数搬迁到颍川、陈留。

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

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

那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路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久远打算。

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

等他归天,皇上前去祭吊。

这一年他八十四岁。

谧号正侯。

三、【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告诫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会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

许将传》)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阻碍也专门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去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

他坚决予以还击,使对方未占得廉价而返回。

B.许将擅长治理,境内牢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本地没有犯法之人。

本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付,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归天,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将曰: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10.D11.C12.A

13.

(1)许将说:

“这件情形,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莫非还不行吗?

什么缘故还要出使呢?

”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路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

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样,故选C。

选项A“使对方未占得廉价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事件错误。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材,先要通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

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作对。

契丹以二十万的军力逼近代州,调派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一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录用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说:

“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明白。

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情形,不对他们驳斥,就会损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

等到了契丹境内,本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

“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

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说:

“界限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说:

“这件情形,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

为何还要出使呢?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

元宵节点灯,官吏记录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

“这就断绝了他们悔改自新的路了。

”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牢狱都空了。

父老感叹道:

“从王沂公以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牢狱空了。

”郓州的俗人士子喜爱聚集诽谤官方,许将尽管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

征召担任兵部侍郎。

上疏说:

“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尽管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

”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当即详细奏报;

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

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

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

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

“挖他人的墓,不是高贵道德的人所做的事。

”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年,归天,年七十五岁。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四、【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应当以强。

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

“萌芽不由,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

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现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领袖的含义并非相同。

B.建储义为确信储君,也即确信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纳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因此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前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那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知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

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以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及早防备,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打鱼运盐,他以为萌芽不由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去调解,边地两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推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任,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取得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译文: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答案】4.B5.C6.C

7.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必然要他亲临宴会,做如此的事能心安吗?

(计分点:

锡,赐给;

虔,恭顺;

而,却;

之,如此的事;

句式,安乎,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维持禄位加固宠幸。

责,责备;

救正,纠正弊病;

世,那时的人;

持禄固宠,维持禄位加固宠幸。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首相”“有司”)、皇位继承制(“建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这一命题形式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