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1510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教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交易政治观偏好显示机制——投票问题:

(1)、投票方式只能反映相当有限的信息间接民主的情形即使是直接民主的情形——也有偏好强度问题

(2)、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

不愿参与选举活动,即“理性的无知”;

投票交易等策略性行动利益集团的存在可能使少数战胜多数偏好加总问题加总方法投票:

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一致同意多数票——如简单多数票政治均衡——政治市场的效率标准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

多数同意规则:

优点:

决策成本小,容易做出决策缺点:

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外部成本)无法表达偏好强度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显示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即“投票”总结评价:

可见虽然现实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但少数服从多数不尽合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假设前提:

(1)、个人理性条件(偏好的完备性与可传递性);

(2)、帕累托条件

(3)、无限制域条件;

(4)、独立性(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5)、非独裁性在至少存在三个备选方案的情况下,并不可能存在一个能够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任何集体决策规则。

单峰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人都是单峰偏好,在多数同意规则下一定能产生唯一的均衡解,而不会出现投票。

中间投票人定理:

当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情况下,在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均衡的结果将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

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选民行为政治家与政党行为官僚行为利益集团行为政府失效的原因:

财政决策规则导致的无效率:

多数同意规则财政决策过程的无效率:

选民、政治家、官僚、利益集团的行为决策特殊性造成的无效率:

政府机构和官僚系统与竞争性市场的区别矫正:

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共决策制度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主要变量:

对公共部门最终产品需求的变化。

公共部门生产方式的改变,要素组合的改变(服务环境对公共支出的影响)——供给的影响人口因素对公共支出的影响——需求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供给(公共部门投入的)要素价格的变化——供给购买性支出:

也称消耗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反映政府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互利、有偿的市场交易关系。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

是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

行政支出的概念与特点:

是财政提供的用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外事机构在行使其特定职能时所需要的各项支出。

特点:

1.公共性2.消耗性(不产生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3.稳定性(相对稳定——实际上是刚性,“棘轮效应”)4.效率难以考核性影响行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1.财政收支水平2.经济发展水平3.物价指数水平影响行政支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1.政府机构膨胀2.财政秩序紊乱3.预算约束软化4.政府部门运作效率低下国防支出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根本原因)2.国家管辖范围的大小3.国际政治形势的状况4.军事现代化程度5.兵役制度教育支出效应分析: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定额补助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收入补助对私立学校提供补助——学费补助社会保障,是指公共部门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其他原因面临困难的公众,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活动。

社会保险:

指以立法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以确保社会公民在遇到生、老、病、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内容:

社会养老保险(核心)、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险社会保障模式:

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型保障模式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覆盖全社会

(2)强制性(3)互济性。

指社会保险按照社会共担风险原则进行组织。

保险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4)福利性。

社会保险的筹资方式:

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财政补贴的含义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

(文章二):

财政学考试总结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陷阱,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3)、非竞争性:

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即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效益为零

(4)、购买性支出:

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转移性支出:

与购买性支出不同,他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6)、税收支出:

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遇而形成的税收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7)、起征点和免征额: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是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8)、课税对象:

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9)、绿色税收:

是环境税收的一种形象比喻,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征收的各种税和采取的各项税收措施。

绿色税收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环境污染的行为征税,提高以上应税行为的成本,达到限制污染环境保护的目的(10)、增值税:

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1

(1)、汲水政策:

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是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

1

(2)、补偿政策:

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已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3)、国家预算:

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判断改错

(1)、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

(2)、从经济现象上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3)、高水平的RD投入强度是这些国家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4)、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占到60-80%

(5)、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

(6)、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7)、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8)、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9)、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10)、在实际税制中很少应用全额累进税,一般实行超额累进税率1

(1)、从量税的税额随着课税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计算简便,但税负水平是固定的,不合理,只有少数税种采取这种,大部分从价税1

(2)、2xxx年1月1日,试点xx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先行1

(3)、2xxx年1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资源税改革。

目前对原油、天然气实行从价定率计征,条件成熟再扩大到其他资源1

(4)、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1

(5)、改革开放后,于xx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

(6)、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累进税)二是公共支出(转移支付)1

(7)、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较长1(8)、公平累税收原则:

1受益原则2能力原则1(9)、一般理解,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

(1)、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

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资源配置的核心是效率问题。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实际上,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当前各国几乎公认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

这里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试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4)、.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近期内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

(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

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推开农村费税改革试点,继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村扶贫、良种推广、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等方面的投入。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

包括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老干部退休待遇水平和在乡老复员军人抚恤金标准,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翻一番政策,落实再就业补贴政策,继续安排企业依法破产补助金。

三是保障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

中央财政将继续执行有关科技支出增速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速的政策规定,并适当增加关于公检法部门和农村卫生工作对地方的补助。

四是增加国防支出。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

(5)、试述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政府介入卫生医疗领域的理论依据:

卫生领域中的市场提供存在着广泛的缺陷,为政府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

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平的收入分配。

以下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

“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

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政府不是包揽全部卫生医疗市场,而是选择政府应当介入的主要方面:

一是提供卫生医疗领域的纯公共物品和部分准公共物品,保证这些共公共物品的生产、提供和消费达到最优化。

这些物品包括医疗服务本身、健康保护活动、帮助人们保持健康所利用的服务信息等。

而是纠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使医疗保险兼顾效率和公平。

三是补助穷人,使他们能够负担必要的保险,获得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

基于此,政府需要和能够对卫生医疗领域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公共卫生服务。

(2)基本医疗服务。

(6)、.试述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和财政采取的措施。

(一)。

2xxx年又通过下达中央一号文件和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要求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在“多予”上下工夫,调整国民收入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资,按照存量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国家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二)主要措施有:

(1)全面取消农业税,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2)从2xxx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即对种粮农民按种植面积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推广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2xxx年又因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对种粮农民实行综合补贴,3年来累计补贴63

2.6亿元。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4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7)、试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1)财政补贴的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财政补贴的对象可以是国有企业,可以是集体企业甚至是私人企业,也可以是城乡居民,但不论补贴对象是谁,最终目的都是顺利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

(2)财政补贴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一些事业必须由财政出资来办,但一些事业可以由财政来办也可以由民间出资来办,而凡民间不太热衷的事业,财政给予补贴,只要财政花费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将民间资金调动起来,发挥所谓“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特别是在经济低迷时期,这种作用就更为显著。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优过程中,财政补贴支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4)消除“排挤效应”。

(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在我国的财政补贴中,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往往是首要的目的。

(8)、试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3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置疑的部分4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节的税收政策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9)、.简述税收的“三性”。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是税收。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采用颁布法令方式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

(10)、分析增值税扩围的必要性和前景p2021

(1)、简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既要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又通过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扶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同时,促使地方加强对财政支出的预算约束。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划分税种不仅要考虑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还必须考虑税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改革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本国实际出发。

在明确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办法力求规范化,但必须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1

(2)、试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干预行动。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

税收体系(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

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是平衡的,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产出就要减少,这时税收收入就会自动下降;

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会导致预算赤字发生,这种赤字会“自动”产生一种力量,可以抑制国民产出的继续下降。

二是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

转移支付是为了在个人收入下降时为维持他们的最低必要生活水平而向他们提供的,如公共救济款及对有儿童家庭的援助等福利计划和失业救济金。

如果国民经济出现衰退,就会有一大批家庭具备申请失业救济金的资格,政府必须对失业者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从而可以使总需求不致下降过多;

同样,如果经济繁荣来临,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在总需求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使总需求不至于过旺。

(3)、试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一般来说,这种政策需要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本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1

(4)、.为什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相互配合?

(1)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是国家集中一部分GDP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因而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财政居于主导地位。

财政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

因此,财政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向上影响社会需求的形成。

(2)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

从消费需求的形成看,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两个方面。

社会消费需求基本上是通过财政支出形成的,因而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

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则受到财政、信贷两方面的影响。

在个人所得税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是有直接影响的;

而银行主要是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至于说银行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也主要是体现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上。

再从投资需求的形成看,虽然财政和银行都向再生产过程供应资金,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从这里也可看出,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3)两者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在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需求不足、供给过剩,这种需求与供给失衡的原因很复杂,但从宏观经济看,主要是由财政与信贷分配引起的,而财政与信贷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又有区别。

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造”货币)的能力,惟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中央银行。

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效应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才能发生。

正是由于财政与银行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中有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

(文章三):

财政学学习总结

(1)《财政学》学习总结

(一)、财政学总体概念财政,在学习财政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很狭隘的,觉得所谓的财政就是政府的收入和分配,其涉及的仅仅是政府怎么“挣钱”和“花钱”。

因此,以前我总觉得财政这个东西离普通老板姓的生活有着相当的距离。

财政,是国家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

而财政学这门课程,是一扇让我们了解财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管理技能的窗户。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在中国,对财政这一范畴有不同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由国家分配价值所产生的分配关系,这种价值分配,在国家产生前属于生产领域的财务分配,在国家产生后属于国家财政分配;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关系,它不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概念当然有所延伸和发展。

如果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二)、课程内容《财政学》这门课程比较全面系统的讲述了财政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