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1423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

《《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习惯小故事一》Word格式.docx

花该花的钱

迈克是纽约一家小报的普通记者。

一个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里看见身份显赫的企业家从一个房间里走出,其中一位是福特。

福特手里拿着一张菜单走向服务生,微笑道:

“小伙子,你看看是不是有一点儿误差。

服务生很自信地回答:

“没有啊。

“你再仔细算一算。

”福特宴请的几位企业家已经朝门口走去。

他却很有耐心地站在柜台前。

看着福特认真的样子,服务生很不以为意,道:

“是的,因为零钱准备得很少,我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认为像您这样富有的人是不会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

”福特坚决地纠正道。

服务生只得低头花了一番工夫凑够了50美分,递到一脸坦然的福特手中。

看着福特快步离去的背影,年轻的服务生低声嘀咕道:

“真是小气,连50美分也这么看中。

”“不,小伙子,你说错了。

他绝对是一个慷慨的人。

”目睹了刚才那幕情景的迈克,抑制不住地站起来,“他刚刚向慈善机构一次捐出5000万美元的善款。

”迈克拿出一张两周前的报纸,将上面的一则报道递给服务生看。

服务生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为何还要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去计较那区区的50美分。

“他懂得认真对待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钱。

懂得取回属于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出5000万美元,是同样值得重视的。

”就在福特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迈克忽然领略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无论它是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

后来,经过多年的艰苦打拼,迈克成为美国报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务生也成为芝加哥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

好习惯小故事(三):

路要拾“遗”

赴丹麦哥本哈根探亲访友,所遇到的一件事情至今难忘,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天上午,我独自一人按图索骥,前往国立博物馆参观。

快走到博物馆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匆匆的脚步声,并伴随着一声接一声的叫喊。

这时路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我感到很纳闷,

怎么回事?

转过身去,一位身材修长的青年男子飞快地朝我奔来。

“先生,你丢了饮料罐!

”我一愣,向他耸肩摊手道:

“我没有丢啊。

”可那青年却固执不让:

“我亲眼看见一只饮料罐从你脚边滚出来的。

”见他煞有介事地指责,我更是莫名其妙,也无心同他辩个清白。

立刻转身回去,弯腰拾起那只不知从何方滚到我脚边的空饮料罐。

随着“咣当”一声,我将饮料罐扔进了路边的废物箱里,息事宁人后,见那男青年还站在那里注视着我,不过,此时,他的脸上已露出了笑容。

我十分委屈地向他解释:

“先生,这只饮料罐真的不是我丢的。

”可他却说:

“我知道不是你丢的,你没有过错,但是你有义务来管啊。

如果看见地上有垃圾,就应该马上拾起来,把它丢进废物箱,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无言以对,只好虚心接受,苦笑了之。

在接下来的几天走马观花中,我时常看见有市民自觉地俯拾路旁的废弃物或纸屑等,然后扔到废物箱里。

我想,也许正是哥本哈根市民自觉形成的路要拾遗的良好习惯,才使得这里的条条街道都非常洁净。

好习惯小故事(四):

张青的爸爸妈妈都在公司里上班,平常没有时间购物,到了星期天,他们大多会去超市,把一周吃的、用的东西买回来。

每次买完东西结了账,妈妈都会把购物车或购物筐放到指定的地方。

看到有的人把车子、筐顺手就扔下了,张青有时也觉得爸爸妈妈有点儿傻。

有一次,张青把这个想法跟妈妈说了。

妈妈说,其实我们这样做,并没费多少事,而且也是为了方便自己。

你想,如果大家都把车子顺手一扔,走起路来就会很不方便,我们来购物的时候,还要到处去找车子,也不方便。

超市可以安排人来做这件事情,但是一方面他们可能做不过来,另一方面做这样的事情的人多了,超市的成本就会增加,东西也就会贵一些了。

我们顺手把它放回去了,并没费什么事,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别人,这样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张青的妈妈说得很对。

在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

比如,有的同学在家里用过的东西到处乱放,下次急着用的时候反而找不着。

尤其是在早晨上学的时候,找不到红领巾、小黄帽、袜子等等物品,却要全家人一起帮着找。

这样,不仅给自己添了麻烦,也给家人添了麻烦。

也有的同学在图书馆看书时,看前耐心寻找,看后却随手一放,不管他人寻找是否方便,更不尊重图书管理员的劳动。

建议大家做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

☆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在家里、学校里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在图书室看书,看过的书要放回原处。

☆在超市购物,要把不打算买的商品、购物车、筐等放回指定处。

好习惯小故事(五):

我们要学会不羡慕别人

有这么一则寓言: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

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

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

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

我们总是不自主地会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羡慕别人的工作,羡慕朋友买的新房,羡慕别人的车子,等等,唯独忽视了一点,我们自己也是别人所羡慕的对象。

其实人总是在这样互相羡慕的。

有的人常常幻想有一天一觉醒来,自己就会成为某某一样的人。

可能是因为我们深知自己人生的缺憾,所以就会拿那些我们认为比较完美的人生来作比较,当做人生的坐标。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那些我们所羡慕的人同时也在承受着他们的不如意。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虚荣的本性使他们原把自己风光的一面展示给人,又有谁能真正看到别人风光背后呢?

很多时候,得到的就是所承但的,每件事都像硬币一样有两面,有正面就有负面。

人,尤其是女人往往喜欢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结果是“人比人气死人”,其实不妨和自己比比,看看自己是否越来越好了,是否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接近了。

时不时给自己鼓励,你会做得更好。

说不定在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正在羡慕你呢。

当然,有的人的确值得我们羡慕,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经营。

羡慕别人是因为我们期待完美,期望可以活得更好。

可是我们却忽视了一点,每个人的处境都不同,别人永远无法模仿。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长处来修正自己的短处,与其仰望别人的幸福,不如注意别人经营幸福的方法;

与其羡慕别人的好运气,不如借鉴别人努力的过程。

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算算上天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

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所以,真的不必去羡慕别人。

守住自己所拥有的,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才会真正地快乐。

好习惯小故事(六):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臵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

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

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

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

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

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

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

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

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学,反复地读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

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

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

《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

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

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读,五十年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

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

《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

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

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

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

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

他是真正博览群书。

好习惯小故事(七):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

“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

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

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臵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好习惯小故事(八):

神童”的秘诀

陈毅五岁半就在一家私塾读书。

他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称他“小神童”。

有一天,他的私塾老师毛老师去他家里,看见他正在灶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

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了,从锅里透出了煳味儿。

妈妈刚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煳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子就要去打小陈毅。

“不要打孩子!

”毛老师连忙劝阻,“饭烧煳了可以将就吃,这孩子专心用功,我就喜欢。

”说着,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

“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

”陈毅点点头。

老师从陈毅手中拿过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没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

毛老师惊奇地问:

“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

“打圈圈的,是懂的;

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打圈圈;

打黑点的是生字。

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课文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听课时,他格外留心,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

“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总算发现了。

好习惯小故事(九):

从倒数第一到名列前茅

50多年前,在英国牛津市的一所小学校里,有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班里的成绩排名经常是倒数第一,什么拉丁文啦、数学啦、法语啦总是3分。

谁也没有想到,50多年后,他会站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大厅里,领取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曾笑着说:

“小时候分数差不必自卑,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蒂姆〃汉特,英国生物学家,因为1982年发现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细胞分裂周期起控制作用的一种蛋白,而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据说他的研究对人类最终攻克癌症难关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个小时候成绩很差的学生,为什么最终能成为一名成绩卓著的科学家呢?

许多人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用汉特博士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汉特两岁时,全家搬到了牛津市,他是在牛津大学的校园里长大的。

牛津大学的科普环境非常好,各系经常举办科普讲座,谁都可以去听,汉特经常是第一个到场。

在纪念达尔文进化论发表100周年时,生物系举办了各种讲座,讲物种起源,讲人体的新陈代谢。

这些讲座深深地迷住了汉特,他觉得生物体真是太奇妙了。

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使得汉特在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偏科,他的生物课成绩是班上最好的,而拉丁语最差,数学呢,更是一团糟。

偏科尽管不好,但汉特还是“因祸得福”,因为他并不是由于讨厌哪门课而不好好学,或者是放弃,他只是自然而然地学,各门功课都没有特别下工夫。

这样一来,他反而清楚了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比如,他在中学时就知道自己不是搞数学、物理的材料,他曾开玩笑地说:

“我几岁就成为了拉丁文极差的生物学家。

考上了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之后,汉特就一头扎进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中,学了个痛快淋漓。

而此时,剑桥大学的不少学生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因此还在犹豫和选择,而汉特却没怀疑过自己的志向。

汉特很明白,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别人往往不会给他指出来。

即便一个学生的某一门课很差,人们出于好心,也总会鼓励他“加把劲儿,你也能行”。

其实人确实是各有所长,有自己最喜欢的最适合的事,只有明白这一点。

人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干出一番成绩。

可是很多年轻人确实不清楚自己的所长所短,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

怎么办呢?

汉特说,那你就去做各种各样的事,不要只是闷在教室里读书,通过广泛的活动来确定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话题又转回到一句老生常谈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习惯小故事(十):

知识改变命运

听说一个故事:

有位拾荒者在野地里捡到了一块石头,那石头怪怪的沉沉的,他不经意地把它扔进了袋子里,半路上以十元钱把石头卖给了一个收货郎。

那个收货郎一转手又以三十元钱卖给了路边的废品回收站。

结果回收站的老板以三百元的高价又卖给了一个小老头。

最后那个小老头以一千万的价格卖给了珠宝商。

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轰动,最先经手的三个人都很懊丧。

因为好端端地放着千万富翁没当成。

他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与千万富翁擦肩而过,于是他们约来了小老头,大家一起探讨。

拾荒者说,我没念过书,缺少知识;

收货郎说,我虽念过两年书,可是书里没告诉我有这么贵重的大石头;

回收站老板说,书我倒是念了不少,可是没想到这块石头如此珍贵。

最后问到小老头了:

“你是怎么知道这石头如此珍贵的呢?

”小老头说:

“光研究石头,花去了我半世人生啊!

”众人说:

“怪不得你这么有眼光,发财的原因是你比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啊。

生活中有些机遇往往可遇不可求,而区别在于:

有的人虽然碰上了机遇,可是他不具备驾驭机遇的本领,因此任何机遇对他来说都只能擦肩而过。

唯有那些练就了驾驭机会本领的人,才会在机遇降临的瞬间一下子把握住,从而改变人生,实现平生的夙愿。

而要想不与机遇失之交臂,不仅要使自己的大脑储备丰富的知识,还要培养运用知识把握机遇的能力。

唯其如此,才会产生改变命运的力量。

好习惯小故事(十一):

没有信誉,就没有生存

说是有一名我们的德国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得很,高材生嘛,理所当然地留在德国四处求职。

拜访过很多家大公司,全都被拒绝,搞得他很伤心,很恼火,又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能让肚皮饿着吧?

狠狠心咬咬牙,收起高材生的架子,选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职,心想,无论如何这次再也不会被有眼无珠的德国佬赶出门啦!

结果呢?

小公司虽然小,仍然和大公司一样很有礼貌地拒绝了他。

高材生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

“你们这是种族歧视!

我要控……”

对方没有让他把话说完,低声告诉他:

“先生,请不要大声说话,我们去另外的房间谈谈好吗?

他们走进无人的房间,德国佬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为他送上一杯茶水,然后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

留学生拿起看了看,是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经被抓住过3次逃票。

他很惊讶,也更加气愤:

原来就是因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小题大作!

讲述这件事的是一位知名学者,讲到这里时他说,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住的几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你逃一万次票才可能被抓住3次。

这位高材生居然被抓住3次逃票,在严肃严谨的德国人看来,大概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好习惯小故事(十二):

盲人和跛子

一天,上帝对一个盲人、一个跛子以及两个壮汉说:

“你们沿着这条路一起出发,谁先把成功之门打开,他想要什么我都将满足他。

两个壮汉看了看盲人和跛子,嘲讽道:

“你们也配去打开成功之门,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上帝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

只见两个壮汉拔腿就跑,其速度之快,犹如风驰电掣。

而盲人因为眼疾,只能一步一步试探地前进;

跛子虽然明确前方的目标,却也只能以缓慢的速度前行。

经历了无数坎坷磨难之后,盲人和跛子达成了一项协议。

两个人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到达终点。

达成共识后,盲人背起了跛子,成了跛子的腿;

跛子给盲人指路,成了盲人的眼睛。

就这样,他们一步步向成功的大门逼近。

虽然壮汉在前面遥遥领先,但盲人和跛子始终坚持着前进的信念。

很快,两个壮汉临近了终点,盲人和跛子看来是没有希望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壮汉突然停了一下,狠狠地将另一个壮汉推倒在地,自己又向前跑去。

被推倒的壮汉迅速地爬了起来,追上前者,一脚踢在对方的后腿上。

终于,两人厮打起来,他们谁都不许对方先推开成功之门。

就在两个壮汉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两个影子正向他们的方向移动过来,不,应该是一个影子才对!

尽管盲人和跛子最初的速度极慢,合作之后的速度仍相对缓慢,但他们还是赶上了两个壮汉。

两个壮汉因为互相阻挠,都没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变化。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不让对方前进一步。

他们也因此忽视了盲人和跛子的到来。

盲人和跛子因为相互帮助,慢慢地走到了最前面。

在成功之门的面前,盲人和跛子并没有相互抛弃,而是彼此示意了一下,共同打开了成功之门。

当成功之门被开启之时,两个壮汉才悔不当初。

盲人放下了跛子,他们双手交握着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上帝微笑着说:

“恭喜你们,你们成功了。

现在,我将满足你们的愿望。

盲人说:

“我想看看这世界是怎么样的。

”于是他看见了光明。

跛子说:

“我想灵活地跑跳。

”于是他扔掉了拐杖。

上帝又问:

“如果以后,你们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们将怎样呢?

他们同时坚毅地回答:

“如果对方摔倒了,我一定会把他拉起来。

因为,互相帮助才能使我们走向成功。

好习惯小故事(十三):

协作的力量

在印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国王问大臣:

“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成群的羊而没有成群的狗呢?

”聪明的大臣没有正面回答国王,而是做了一个实验。

快到傍晚的时候,他陪着国王来到两间屋子前,命人先将100只羊放入一间屋子,并在里面放上一些青草;

又命人将100条狗放入另一间屋子里,并在屋子里放上了许多肉饼。

然后将门锁好走了。

次日清晨,他请国王观看两间屋子。

第一间屋子里的羊们安然地睡着,那几捆青草早已被吃光了;

当打开第二间屋子时,国王惊呆了,里面血腥扑鼻,许多狗已经奄奄一息,而那些肉却仍然完好地躺在食槽里。

国王迫不及待地问大臣为什么?

大臣平静地说:

“羊在利益面前,善于协作,而狗则勾心斗角,为利益相互残杀,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成群的羊而没有成群的狗的原因吧!

温柔的羊似乎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如那些自视强大的狗,可是,正是这些温柔的羊才能够享受到美好而和谐的群居生活。

在今天这个社会上,谁都想追求完美,然而我们的生活空间却注定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我们在利益面前总是产生分歧,而不能达成一致;

不能相互配合,反而相互拆台。

有些时候,即使我们能够做到协同、合作,却又总会偏离方向,走上歧路,从而不能形成合力。

合同是一种形式,合作是一种方案,而协作则是一种技巧和能力的综合。

看来,在这个相互依赖、联系的社会上,善于协作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