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138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docx

景观拱桥施工组织设计

 

中粮御岭湾三期景观桥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第三章施工准备

第四章桥结构工程施工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案

第六章其他附属设施工程施工方案

第七章施工目标与管理

第八章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和选择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十二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第十三章施工成果保护措施

第十四章对内、对外协调的措施

第十五章民工工资支付保证措施

第十六章工程竣工后保修服务

 

附表:

附表一:

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拟配备本项目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

施工进度横道图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a.根据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中粮御岭湾三期项目景观桥工程的设计图。

b.本标段工程现场考察情况和建设单位提供的临时用地情况。

c.我公司以前施工过类似工程的技术经验资料和有关技术新成果

等。

d.我公司现有可投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和资金实力。

e.有关国家的规定、规范、规程、本地区的操作规程和预算定额。

1.2.编制原则

a.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建设

程序。

b.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

序。

c.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地施工。

d.科学地安排季节性施工,保证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e.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f.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g.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合理储存物资,减少物资运输量;科学地布置施工平面图,减少施工用地。

1.3.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3、公路养护技术规程JTJ073—85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5、公路路线勘测规程JTJ061—85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

7、水泥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8、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83

9、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10、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88-96

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202-83

15、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92

16、砼质量控制标准GBJ50164-92

17、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

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7—89

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2.1工程概况

中粮御岭湾三期项目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万家村。

本项目拟新建四座景观桥,为适应小区别墅环境景观需要,景观桥设计全部为实腹式圆弧拱桥。

景观桥一桥梁长48.3米,纵坡6%,桥梁宽度:

7.0米(行车道)+2*0.25米(栏杆),上部采用3跨10m+13m+10m实腹式圆弧拱,矢跨比1/5,下部采用实体桥墩、承台、桩基础,桥台为U型桥台、桩基础;

景观桥二桥梁长22.96米,纵坡5%,桥梁宽度:

5.0米(行车道)+2*0.5米(防撞块,包含2*0.25米栏杆在内),上部采用1跨10m实腹式圆弧拱,矢跨比1/4,下部采用U型桥台、桩基础;

景观桥三桥梁长22.96米,纵坡6%,桥梁宽度:

5.0米(行车道)+2*0.5米(防撞块,包含2*0.25米栏杆在内),上部采用1跨10m实腹式圆弧拱,矢跨比1/4,下部采用U型桥台、桩基础;

景观桥四桥梁长29.12米,纵坡9%,桥梁宽度:

5.0米(行车道)+2*0.5米(防撞块,包含2*0.25米栏杆在内),上部采用1跨16m实腹式圆弧拱,矢跨比1/4,下部采用U型桥台、桩基础;

四座景观桥都采用实腹式钢筋混凝土圆拱无铰拱桥,拱圈与桥台固结。

下部结构采用一字式钢筋砼桥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为端承桩。

2.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中粮御岭湾三期景观桥位于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属成都市管辖的十九个区(市)县之一,位于成都市东部偏南位置,龙泉山脉中段。

其地理位置北纬30°57′,东径104°27′。

勘查场地地理环境较好,交通便利。

(2)区域性质

龙泉驿区全区位于成都平原东缘,地质构造为成都断陷带与龙泉山隆褶带之间的构造断块。

不规则的箱状背斜、苏码头背斜、龙泉驿向斜等褶皱与平行展布的断层,构成了区内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龙泉山隆褶带规模较大,北东方向10度至30度长有210公里,东西宽有15公里至20公里,是川西断陷带和川东隆起带(华蓥山以西)的分界线。

全区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三者的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39.07%、3.86%、57.07%。

山脊海拔600米至1051.3米,山势北东至西南走向,南端地势高,高出东西两侧丘陵、平坝400米至600米,山地呈现山峦重叠、高低起伏、沟谷纵横态势。

丘陵相对高差为20米至200米。

平坝分布于区域中、西部,为明显的山前冲积地貌,相对高差5米至15米。

区境内沉积出露的多为细砂岩、粉砂岩、泥钙质粉砂岩和页岩。

2.3工程地质

(1)地震及场地稳定性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属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在大地构造分区中,属扬子准台中的四级构造。

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基本一致,长轴走向N30°~40°E,北起安县,南抵名山,西以龙门山山前断裂,东以龙泉山为界,成都市位于其东南隅。

成都市地质构造纲要见图3-1。

成都地区为近期形成的不对称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堆积物。

下、中更新统沉积巨厚,凤凰山—茶店子隐伏断裂活动较强烈。

沉积厚度呈西厚东薄现象显著;而上更新统则呈薄层迭积其上。

全新统仅分布在现河床及两岸附近地区,厚度较薄,分布面积狭小,说明成都坳陷在下、中更新统活动强烈,晚更新世及其以后至今,沉降及其凤凰山—茶店子断裂活动性已大为减弱,趋于稳定。

成都市及郊区隐伏断裂无活动遗迹及记录。

周围地区的地震对本区有所波及,历史上对该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地震为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08.5.12)。

勘查区震感强烈。

综上所述,就区域地质稳定性而言,成都市及其附近郊区、县处于周围微活动环境中的地壳稳定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的规定,勘查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三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2)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区域地层较为单一,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和白垩系灌口组(K2g)地层,现分述如下:

第四系地层主要有人工堆积层和斜坡堆积层,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耕植土:

黄褐色,稍湿,结构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砖、泥岩强风化碎屑等,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变化大,钻孔揭露层厚为1.3~3.9m。

(2)斜坡堆积层(Q4del)

主要分布于边坡北面,堆积层较复杂,据钻孔和地面调查分析,斜坡堆积层主要物质为崩坡积层,崩坡积层主要以块碎石为主,块石粒径大小不均,一般20-60cm,大者可达1.0m;其表层大多分布有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也常夹杂有碎块石,一般呈褐黄色及黄灰色。

(3)第四系残积层(Q4el)

残积土:

主要分布于边坡南面末端,仅在ZK18分布,呈灰黄色,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形的土,以粘性土为主,其下部夹碎石或砂粒。

勘查区域分布基岩层为白垩系灌口组(K2g)地层,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紫红、青灰色,泥质胶结,泥质结构,薄~厚层状构造,属软质岩,岩体完整性较差,为易软化岩。

其分布于边坡区岩质陡崖处和第四系地层之下,岩层产状271°∠34°~345°∠21°,个别4°∠35°,岩层风化破碎较为严重。

根据其风化程度将揭露深度内的粉砂质泥岩分为:

强风化及中等风化二个亚层:

强风化粉砂质泥岩:

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岩芯破碎,大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质软,手掰易断,干钻可钻进,偶夹中风化粉砂质泥岩薄层。

该亚层遍布场地,钻孔揭露层厚为3.8~7.8m。

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岩芯较完整,大多呈柱状、短柱状,一般节长6~32cm,最长达45~68cm,偶夹强风化粉砂质泥岩薄层。

全场地分布,未揭穿。

2.4水文地质

(1)地下水位

龙泉驿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947mm。

丰水期为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74%,枯水期1~3月份,其余为平水期。

(2)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条件

龙泉驿区水资源总量为3.8524亿立方米。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地表水资源3.24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地下水资源0.6124亿立方米。

地表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

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7.2毫米,相应降雨总量为5.4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于江河后,分别流向双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简阳等地区。

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堆积层的上层滞水,勘查期间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未测得稳定地下水。

场地北临近水库,受水库地表水变幅影响较大,主要以地表水径流补给,以地下径流及泉点形式排泄;

(3)地下水水质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

本项目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维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第三章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a.先了解和掌握图纸内容,摸清设计意图,审查施工图纸是否还齐

全,是否与其说明书在内容上一致,施工图纸及其各组成部分间有无矛盾和错误,各图在尺寸、坐标、标高和说明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b.基础设计或地基处理方案同建造地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是否一致。

c.掌握拟建工程的建筑和结构的形式和特点,需要采取哪些新技术;

复核重要承重结构或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对于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技术需求高的分部(分项)工程,要审查现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

d.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e.各级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要认真熟悉图纸,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好图纸会审,会审时应特别注意审查图纸是否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争取在施工前办好一次性洽商。

f.确定各工程项目的做法、材料、规格,为翻样和加工定货创造条件。

g.按照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量、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的施工方法,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有关费用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h.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做好现场的平面布置。

i.提出大型机具计划,编制加工定货计划。

j.编制工程质量总体规划及工程创优细部质量措施。

2.物资准备

2.1.物资准备工作程序

a.编制多种物资需要量计划;

b.签定物资供应合同;

c.确定物资运输方案和计划;

d.组织物资按计划进场和保管。

2.2.建筑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建筑材料需要量计划,为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和堆场面积以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

根据材料计划组织各种材料分批进场,并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所示位置堆放整齐。

2.3.构件和制品加工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构件、制品加工要求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编制相应计划,为修建预制场地、组织运输和确定堆场面积提供依据。

2.4.建筑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