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1241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4Word文档格式.docx

D.不变。

7.根据费雪效应,更咼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C)

A.更咼的实际货币余额。

B.更咼的实际利率。

C.更高的名义利率。

D.以上全部。

8.如果通货膨胀从6%下降到4%,其他都保持不变,那么,根据费雪效应(C)

A.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下降2%。

B.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不变。

C.名义利率下降2%,实际利率保持不变。

D.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下降2%。

9.预期通货膨胀损害(D)

A.货币持有者。

B.那些在预期通货膨胀之前收取固定的名义养老金并靠养老金生活的人。

C.饭店所有者。

D.以上全部。

10.假设经济中唯一的产品是马铃薯,某年1000磅的马铃薯按每磅0.15美元的价格出售。

经济体中的货币数量是50美元。

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是(B)

A.

B.3

5

11.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上升6%,价格水平上升4%,产出上升3%,那么,根据数量方程式,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上升(D)

A.13%B.7%

C.3%D.1%

12.设货币供给某一年上升了1%,然后就在此较高水平上保持不变。

根据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率(C)

A.第一年为1%,之后不变。

B.第一年上升1%,然后就在此较高水平上保持不变。

C.第一年上升1%,然后回到其初始值。

D.不受影响。

13.假设名义利率等于9%,预期通货膨胀率为5%,实际通货膨胀结果是3%。

在这种情况下(A)

A.事前实际利率是4%。

B.事后实际利率是4%。

C.事前实际利率是6%。

D.事后实际利率是2%。

14.在通货膨胀时期,持有货币的成本等于(C)

A.名义利率。

B.事前实际利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

C.A、B都对。

D.事后实际利率。

15.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数量取决于(D)

A.事前实际利率。

B.名义利率。

16.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时期,债权人受害,而债务人得益,因为(B)

A.事后实际利率超过事前利率。

B.事后实际利率低于事前实际利率。

C.实际利率下降。

D.名义利率下降。

17.在恶性通货膨胀末期,实际货币余额上升,因为(B)

A.联储通过发行更多纸币阻止恶性通货膨胀。

B.预期通货膨胀下降使名义利率降低,从而使所需实际余额量增多。

这使得即使在价

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依然增加。

C通货膨胀的下降降低了预期实际利率,这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D.实际利率上升,所以人们把更多的资产转为货币。

18.如果货币需求方程式是(M/P)d=0.4Y,那么(D)

A.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不变。

B.货币需求和利率无关。

C.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等于2.5。

D.以上全部正确。

19.根据古典二分法(D)

A.货币供给不影响任何实际变量。

B.价格水平以及其他所有名义变量都取决于货币市场的均衡。

C.货币是中性的。

20.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即古典模型与下列哪项讨论最相关(C)

B.短期。

A.经济衰退。

二、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持续显著的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

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

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

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

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2、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政府大规模地滥发货币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因此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最终还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改变。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储藏价值功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可能完全放弃正在迅速贬值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货币持有量。

恶性通货膨胀理论的代表人物P•卡甘认为,在恶性通货膨胀时,对实际货

币余额的需求反比地依赖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当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均衡通货膨胀率时,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而不一定是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使通货膨胀率上升。

3、货币需求函数:

(1)货币需求函数是为了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而建立的一种函数关系。

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2)比较典型的货币需求函数有:

①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

PV=MY,其

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丫为实际国民收入;

②剑桥方程式:

M=kPY,其中M为货币数量,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国民收入的比例,

P为一般物价水平,丫为实际国民收入;

③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L=Li(Y)+L2

⑴。

其中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用L1表示,是收入丫的递增函数,即Li=Li(Y);

投机性货币需求L2则与利率有关,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L2=L2(i);

④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M=f{P,rb,rc,1/PdP/dt,w,y,u},其中,M表示名义货币量,P表示价格水平,rb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c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PdP/dt表示物价的预期变动率,w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y表示货币收入,u为其他随机因素。

4、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理论。

货币数量论用数量方程式作为分析工具。

数量方程式:

MV=PT,式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社会总交易额。

如果用丫代表实际GDP,P代表GDP平减指数,而PY是名义GDP,那么数量方程式变成:

MV=PY。

货币数量论假设:

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那么货币数量M的变动必然引起名义GDP的同比例变动。

货币数量论进一步认为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共同决定实际GDP,这

样货币数量论意味着,物价水平和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动,也即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5、金(银)币铸造税:

金(银)币铸造税是指政府由于其印制货币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入。

铸币税是一种无形的税,它是政府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权而获得的货币面值大于币材成本的差价部分。

印制货币所需花费的成本极低,而所印出的钞票本身具有购买力,政府可以用它来换取商品与服务。

在金属货币时代,货币产生于实体经济,货币与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基本上不存在货币的发行收入。

但到了不足值货币特别是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发行从技术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束缚,成为一种能为发行者带来发行收入的特权。

西方政策曾以“铸币税”的形式对私人银行发行钞课税,作为允许他们拥有货币发行特权的交换。

当中央银行建立后,垄断了货币权,铸币税就全部归政府所有,是政府的一项收入。

6、名义与实际利率:

经济学家把银行支付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它是未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而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称为实际率。

我们平时观察到的都是名义利率,但对购买力产生实质影响的却是实际利率。

如果i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实际利率,而n代表通货膨胀率,那么,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为:

r=i-n。

因此,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额。

7、数量方程式:

数量方程式是用来表示交易量与货币之间的关系的方程。

它有以下表示形式:

MV=PT

式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社会总交易额。

交易方程式直观地表示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丫代表实际GDP,P是GDP平减指数,而PY是名义GDP,数量方程式变为

MV=PY。

8、费雪方程式和费雪效应:

费雪方程是反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关系的方程。

果i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实际利率,而n代表通货膨胀率,那么,费雪方程式可以写为:

r=i—n。

费雪方程式说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于两个原因而变动:

由于实际利率变动或由于通货膨胀率变动。

费雪效应是假定实际利率不受通货膨胀影响,它随着储蓄与投资的平衡状况而调整时,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变动。

在现实中,由于一般只能观察到预期通货膨胀率,因此费雪效应一般指名义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变动。

9、事前和事后实际利率:

事前实际利率是进行和贷款时债务人和债权人预期的实际利率,而事后实际利率是实际上实现的实际利率。

虽然债务人和债权人不能确切地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但他们确实对通货膨胀率有某种预期。

假设n代表实际的未来的通货膨胀,ne代表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事前的实际利率是i-ne,而事后的实际利率是i-n。

当实际通货膨胀n不同于预期的通货膨胀ne时,这两个实际利率不同。

10、鞋底成本:

也称“皮鞋成本”,是形象地衡量发生通货膨胀时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

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增加又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人们为了降低实际货币余额减少所带来的损失,必然更频繁地跑到银行去取款---例如,他们会一周两次各取50美元,而不是一周一次取100美元。

这种来自减少货币持有量的不方便就是通货膨胀的鞋底成本,因此更经常地去银行使皮鞋磨损的更快。

11、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

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是衡量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速度,

MV=PT,式中,M为

即在一个给定的时期中一张钞票转手的次数。

交易方程式: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社会总交易额,这里的V就是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

12、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指在一个给定时期中货币进入某个

人收入中的次数。

MV=PY,式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丫代表实际GDP,这里的V就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13、金本位:

金本位是把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广义的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们制。

”通常所说是狭义的金本位制,即金币本位制,它的特点是:

金币的形状、重量和成色由国家法律规定,但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

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国境。

这些特点使本位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等,国内价值和国外价值趋于一致,保证了货币制度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对黄金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而黄金的产量有限,而且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平衡,加之战争等因素的影响,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流通的基础不断削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对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日益缩小,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和输入受到限制,最终导致西方国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宣告金币本位制破产,并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宣布放弃金块本位制。

14、实际货币余额:

实际货币余额是根据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来表示的货

币量,用M/P表示。

货币需求是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实际货币余额是衡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实际货币余额(M/P)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随着物价水平P的下降,实际货币余额(M/P)增加,消费者会感到富有,并更多地进行支出(消费)。

这被称作是“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15、古典二分法:

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这被称为“古典二分法”。

实际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产品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名义数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

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

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给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而在短期,货币供给量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它简化了经济理论,考察实际变量而不考虑名义变量。

16、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不产生影响。

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认为货币只会对名义变量产生影响,而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实际上,在长期,货币中性是成立的;

但在短期,货币非中性,即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会产生影响。

不同学派对货币非中性的解释不同,凯恩斯认为是由于短期价格刚性,而弗里德曼和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是由于人们预期的错误或政府的干预,使得短期货币非中性。

三、问答题

1.写出数量方程式,并解释它。

答:

数量方程是一个恒等式,它表示了人们的交易数量以及他们持有的货币量之间的联系。

可以将它写为:

货币X货币流通速度=物价X交易量,即MXV=PXT。

数量方程式右边说明的是在一个给定时间内,比如一年发生的交易总量(交易额)。

T代表在一年中用货币交易的产品或服务的次数。

P代表一次典型交易的物价。

交易的

物价和交易次数的乘积PT等于一年中用于交换的货币量。

数量方程式的左边表示的是用于进行交易的货币。

M是货币量,V称为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它衡量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速度。

由于交易次数的衡量比较困难,经济学家常常用与数量方程式表述形式略有不同的方程式。

在新的方程中,经济总产出丫代替了交易量T。

货币X货币流通速度=物价X

产出,即MXV=TXYoP代表单位产出的价格,所以PY表示了用货币衡量的产出价

值一一名义GDP,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

2.根据货币数量论,分析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答:

货币数量方程是一个恒等式,它表示了人们的交易数量以及他们持有的货币量之

间的联系。

MXV=PXTo

经济总产出丫可以代替交易量T,货币数量方程可以写为:

货币X货币流通速度=物价X产出,即MXV=PXYo

货币数量论假设V不变,那么M的变动必然引起名义GDP的同比例变动。

数学

表示为:

MXV=PXY

货币数量论进一步认为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共同决定实际GDP,而技术进步决定

潜在产出的增长。

对货币数量方程求对数得到:

InM+lnV=1nP+lnY,即dM/M+dV/V=dP/P+dY/Y—dM/M=dP/P+dY/Y,

这意味着,不考虑技术进步,货币增加和通货膨胀同步。

考虑技术进步,货币发行超过GDP增长需要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3.如果通货膨胀从6%上升到8%,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和名义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费雪方程式为:

匚=叶n,其中i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实际利率,而n代表通货膨胀率。

假定实际利率不受通货膨胀影响,它随着储蓄与投资的平衡状况而调整。

所以,如果通货膨胀率从6%上升到8%,则费雪效应意味着在实际利率不变的同时名义利率上升了2%o

4.列出你可以想到的所有通货膨胀成本,并根据你对他们的重要程度的认识排序。

通货膨胀根据是否预期到,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未预期通货膨胀。

预期通货膨胀可能存在的社会成本有:

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成本、税收成本、普遍不方便的成本,未预期的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任意再分配社会财富的成本。

作为学生,可能最多的还是皮鞋成本。

通货膨胀成本按重要程度排列如下:

a•皮鞋成本:

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增加又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

如果人们都减少了所持有的货币余额,他们就必然更频繁地跑到银行去取款。

例如,他们会一周两次各取50美元,而不是一周一次取100美元。

这种来自减少货币持有量的不方便就是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因为更经常地去银行使皮鞋磨损得更快。

b•菜单成本:

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更经常地改变自己的报价,而改变物价是有成本的。

比如,它要求印刷并发送新目录表。

这些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因为通货膨胀率越高,餐馆越要经常地印刷新菜单。

c.相对价格变动成本:

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的改变物价,因此,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物价的变动越大。

而自由市场经济是依赖相对价格体系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通货膨胀会引起资源配置中的微观经济无效率。

d.改变税收负担:

许多税则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因此,通货膨胀会以法律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个人及公司所得税负担。

e.变动的价格水平造成的普遍不方便的成本:

在一个物价水平不断变动的世界中,人们生活不方便。

货币是我们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当存在通货膨胀时,尺度的长度也一直在变动,从而货币作为衡量指标的作用就会减小。

f.任意再分配社会财富的成本: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任意地在个体之间进行财富

再分配。

比如,如果通货膨胀高于预期,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

而且,依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将会受到损害,因为他们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商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