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51217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人际关系与人群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

1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2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

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括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许多私人事务与公众没有关系

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六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

1交际

2宣传与新闻

3广告

4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注重的是近期经济利益,公共关系更注重的是社会利益)

5公共事务——指一个组织与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众利益、社区事务相关的活动

6游说

7开发

8论题处理

9危机管理(含义:

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

第三节

一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

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

4,爱德华.佰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

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我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

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与国际接轨

首先,公共关系造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其次,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再次,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最后,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公共关系的功能※

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

1收集信息

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

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

公众对组织其他的要素评价:

①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

2辅助决策

①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②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④评价决策效果

3传播推广

①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②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③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4协调沟通5提供服务

①协调内部关系,增加组织凝聚力①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

②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②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是专门执行公共关系任务、实现公共关系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一、组织内设的公共关系职能部门※

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

1部门隶属型——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

2部门并列型——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排列,处于同一层次

3高层领导直属型——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

4公共关系委员会——由组织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

对内关系——处理员工关系、部门关系、股东关系等等

对外关系——指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顾客关系等等

专业技术制作——文字写作、平面设计。

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

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二、公共关系公司※

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公共关系事务所、公共关系服务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构的统称

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按内部业务划分:

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公共关系技术报务的公司

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为特定行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司

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按经营方式划分:

合作型公司——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的公司

独立型公司——坚持自身经营的独特性,不与其他部门合作

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

1较为客观公正

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3较灵活,适应性强

4关系较疏远

5运作成本高

三、公共关系协会※

是公共关系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社团组织,成立于1955年

基本任务包括:

加强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

维护本行业专业人士的基本权力和利益;

推动公共关系学术理论的发展,编辑出版会刊和专业资料,传播公共关系学知识;

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培养和训练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内人士的专业水准;

为会员及各界人士提供公共关系专业方面的咨询服务;

建立和发展本行业与社会各界与国外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主要活动内容:

1联络会员

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3专业培训

4普及知识

5编辑出版刊物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

从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机构看,公共关系人员可分为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和一般人员※

1公共关系领导人员及其日常工作:

指公共关系部门的经理、主任、即负责人,是公共关系机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1确立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

2对人力、经费、设备、时间加以预算和分配

3领导全体公共关系人员开展工作

4内调外联,协调各方关系

另一些特殊的工作:

①出席组织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会议,参与组织决策活动

②充当组织的发言人,主持组织主办的新闻发布会

③充当组织的外交代表,出席各种社交活动

2公共关系一般人员及其日常工作:

指在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中工作的各类人员

分类:

1调查分析人员——收集信息,预测公众动向和社会发展趋势

2计划人员——提出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计划和方案

3传播人员——开展、管理公共传播活动

4文秘人员——撰写新闻稿、演讲稿等文件

5专门技术人员——指财务人员、美工人员、摄影摄像人员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是对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特征、作用及活动规律、方法等,经过思维得到理论认识,并形成概括性的见解※

①形象意识——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

②服务意识

③互惠意识——公共关系的功利意识

④沟通意识——信息交流的意识

5长远意识

6创新意识

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

1自信的心理

2热情的心理

3开放的心理

3,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①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

②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

能力结构:

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2良好的组织能力

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

4敏锐的观察能力

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7掌握政策和理论的能力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

1、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目标:

1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领导型人才

2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人才

2、公共关系人员培养的原则:

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质教育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

3、公共关系人员境况的途径:

1大学本科教育

2大专培训班

3函授教育

4公共关系培训班

5全员公共关系培训

见习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指导等

4、公共关系人员培训的教育内容:

课程设置

职业道德教育——应遵循:

公平、正派、对社会负责、真实、保密

五全员PR管理

即通过全员的公共关系教育与培训,增加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的公共关系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共关系配合与协调,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关系氛围与公共关系文化

1.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

2.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

3.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

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

一公众的定义:

公众,是指与公众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即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活动的目标对象

二公众的特点:

群体性、共同性、多样性、变化性、相关性

第二节公众的分类:

一、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根据组织内外对象划分)

内部公众,即组织内部的成员群体,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辅助人员以及股东公众等

目的:

使其对组织充满信心,增强向心力,培养组织文化,树立对外形象

外部公众,即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如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

在外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声誉

二、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根据组织重要程度划分)

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对象

次要公众即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对象

三、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根据稳定程度划分)

临时公众是因某一临时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

稳定公众是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

四、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划分)

顺意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边缘公众则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

五、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划分)

受欢迎的公众即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群体

不受欢迎的公众指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和现实威胁的公众群体

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群体

六、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程度划分)

非公众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

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的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和未来公众

知晓公众即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的公众

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近迫使组织采取相应行动的公众

一、内部公众(是组织最基本的目标公众)

1,内部公众的重要性:

1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

2内部公众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

3内部公众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

2,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

1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

2传播沟通,增强内部公众的民主与参与意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

4善于做思想工作,培养内部公众的忠诚心

3,正确对待和处理与非正式团体的关系:

非正式团体是组织中存在的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而自然形成的以满足个人需求和欲望的团体。

也称无形组织、非正式群体等

非正式团体具有友谊型、同好型、工作型、自卫型、互利型等类型

1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

2实行的是感情逻辑,以感情作为聚合的纽带,以团体共同的感情和态度作为价值标准

3团体内具有很强的整体意识和压力,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有极大的约束力

4团体内部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其威信高,影响力大

5团体中有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成员之间思想沟通度深且通畅

6有两重性作用

二、社区公众

社区公众是组织所在社区的公众,包括当地的权力管理部门、地方团体、居民百姓和其他社会组织

1,社区公众的重要性:

1社区可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是组织内部员工关系的延伸

2社区能够为组织提供电力、水力能源和土地、原材料资源

3社区可以为组织提供如交通、治安、环境保护以及商店、浴池、学校、市场等社会服务

4作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直接环境,社区还具有充足的购买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2,处理与社区公众关系的艺术:

1加强传播、沟通信息,增进了解

2关心并支持社区建设

3参加并资助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三、顾客公众

顾客公众是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

分为物质消费者和精神文化消费者

处理与顾客纠纷的总原则是:

诚恳、积极、迅速※

1,顾客公众的重要性:

1顾客公众是企业组织的衣食父母

2良好的顾客公众关系能够给组织带来效益

3顾客公众能够帮助组织确立正确的经营宗旨,不断完善服务

2,处理与顾客公众关系的艺术:

1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思想,确立“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

2适应顾客公众的需要,不断创新,提供优质产品

3想顾客公众所想,急顾客公众所急,为顾客公众提供一流的服务

4妥善处理与顾客间的纠纷

处理技巧:

①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明纠纷产生的真实原因

②拟定处理方案

③若时间允许,尽可能采取“冷处理”战术

④尽快实施

一、媒介公众

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1,搞好与媒介公众关系的意义:

1良好的媒介公众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

2良好的媒介公众关系有利于组织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沟通

2,正确处理媒介公众关系的原则:

遵循“四要”和“四不要”的原则

四要:

要以礼相待四不要:

不要一相情愿

要以诚相待,实事求是不要以利相交

要平等相待不要变相交换

要迫不及待不要临渴掘井

二、政府公众

指政府机关及其内部工作人员

1,政府公众关系的重要性:

1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

2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够使组织获得良好的关系环境,得到人、财、物及信息资源方面的支持

3良好的政府公众关系能使组织获得良好的舆论环境

2,处理与政府公众关系的艺术:

1组织应该主动建立和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双向沟通

2自觉接受政府的控制和指导,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熟悉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职责分工、负责人员,以保证有效地开展工作

4以国家利益为重,兼顾组织利益

三、名流公众

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和号召力的有名望的人士

1,建立良好名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是借助名流的知名度扩大组织的公共关系网络和对公众影响力,丰满组织的社会形象

1借助于社会名流的见识和专长

2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

3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社会声望

2,搞好名流关系需注意:

1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

2注意把握交往时机

3加强公共关系人员的文化修养

四、国际公众

指一个组织的产品、人员及其活动进入国际范围,对别国的公众产生影响,并需要了解和适应对象国的公众环境在时候,该组织所面对的不同国家、地区的公众对象

1,搞好与国际公众关系的意义:

1发展国际公共关系,为对外开放服务

2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

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

第一节知觉与公众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的选择性

就是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的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选择性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所制约

1、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对象的组合

2、主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需求的主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

2兴趣

3性格

4气质

5经验知识

三、知觉的偏见

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的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原因: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即一种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片面知觉

4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第二节需要与公众行为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首次提出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所在《动机与人格》中作进一步阐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内容: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是有层次的

3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的

第三节态度与公众行为

一、态度及其结构

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比如造成或反对,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等

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认知——指主体态度对象的认知和整体了解和评价

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意图——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

二、态度的特征※

1态度的社会性——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于社会

2态度的针对性——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即“态度对象”

3态度的协调性——指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

4态度的稳定性——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

5态度的两极性——指态度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

6态度的间接性——指态度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状态

三、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改变分两种:

1、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指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其方向不变

2、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指以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时其方向变了

1、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

2、团体因素——包括一定的信仰、目标、组织形式、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成员与团体的关系等

3、宣传因素

4、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

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主要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息,世界观等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

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因素

1、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第四节流行、流言及舆论

一、流行

1,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在较短的时间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

流行的三个含义:

1流行是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出厂价和追求,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2流行是有相当多的人去追求和随从某种生活方式

3流行是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2,流行的特点:

新奇性(最显著的特点)、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

以革新性标准人分为五种类型:

先驱者(2.5%)、早期采用者(13.5%)、前期随者(34%)、后期追随者(34%)、落伍者(16%)

1,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1从众与模仿

2求新欲望

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4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二.流言

1,流言的定义及类型分析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1愿望流言

2恐怖流言

3攻击流言

2,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1一般化——将流言内容压缩到只剩下有价值的若干细节

2强调——指突出某些具体细节

3同化——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

三,舆论

1,舆论的定义及特征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舆论至少包括四个因素:

1必须有一个问题

2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3在这些意见中至少有某种一致性

4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影响

特点:

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当然是为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反之,若社会上某种意见,即使有人大力宣传和提倡,但未能取得公众的赞成和支持,那么这种意见还不能称之为舆论

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

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

4舆论是有效的

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若是政府的意见就会以政府的公告、宣言、政策等形式出现,舆论是广大民众的呼声

2,舆论的结构

舆论对象——四种形态:

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

舆论主体——特点:

有共同的话题、参与议论的过程、自发性与松散性、有一定的层序性

意见——艾尔贝格之三种成分:

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3,舆论的作用※

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

2舆论的鼓动作用

3舆论的指导作用

第五节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一,价值观与公众行为

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四个因素:

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

2,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3,周围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

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二,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