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Word格式.docx
《听课记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课记录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初步感知,文本鉴赏
1、朗读课文,找出人物、地点、时间、事件
2、天都峰的特点是什么?
3、起因分析
4、登山过程
5、结果
三、说感谢,谈收获勇于尝试,不轻易放弃。
四、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1、以问题带动文本梳理。
2、教学流程清晰,板书明了生动。
3、注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复杂的情感。
3•《槐乡的孩子》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让学生说
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遇到不理解的词
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
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eng,不要读成lidng;
“塑
料”的“塑”读su不要读成sudo)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
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
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
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
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
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
繁忙的八月,孕育
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5、说说心里话:
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
为什么?
小
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评语
4.《灰雀》
一、齐读第17页导语部分。
二、背景介绍
1、灰雀介绍
2、白桦树介绍
3、列宁介绍
三、朗读练习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
我会读:
3、
你会读吗?
郊外
散步
胸脯婉转
仰望
惹人喜爱
面包渣
周围
严寒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ri
肯疋
果然
微笑诚实
1一人读一行,选4名同学。
2全部齐读。
四、文章剖析
1、请找出文中描写灰雀样子的句子?
第一段第4行:
树上有三只灰雀:
两只熊藕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胸脯为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被小男孩抓走了。
3、列宁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这里可以看出列宁不见深红灰雀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十分焦急,但也期待灰雀能够回来。
4、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中的省略号可以看出小男孩的什么心情?
心虚、紧张,说话吞吞吐吐
5、男孩的心理活动中“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是为什么呢?
不敢讲,害怕列宁责怪他。
6、列宁发出“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表现出列宁当时的什么心情?
惋惜、伤心。
7、男孩所说的“会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体现了小男孩的什么品质?
诚实、知错能改。
8、列宁“会飞回来?
”体现出列宁是不敢相信的、惊讶的和喜出望外的。
9、文章中第二天灰雀回来了,男孩低着头,是因为男孩觉得惭愧。
10、而列宁问灰雀昨天去哪儿了,而没有问小男孩,也并没有责怪小男孩,体现出列宁善良、大气、宽容以及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
11、课文围绕(小男孩)和(列宁)的故事,以对话为主,体现出小男孩十分的天真和诚实,而列宁非常善解人意和爱护男孩。
1以文章的发展趋势,推进式的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思路,也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拓宽阅读面,增长课外知识。
5.《小摄影师》
1、先齐读词语
2、点读学生:
指出难懂的词语
3、读一读
明媚、胶卷、社会、咧开嘴、吩咐
1小组齐读(拼拼音,再齐读)
2全班齐读
二、理解词义
同学们读的那么认真,现在老师要免费赠送你们两个句子。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
(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
三、交流
1、哪句人物对话要特备注意语气,请读出它的语气来。
全班一起再用语气读一遍,点拨蕴含的情感。
2、找人物对话
高尔基:
——。
小男孩:
秘书:
4、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来。
学生读。
5、读第一段对话
….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
(指名读,齐读)
打量是什么意思?
仔细观察,说明这个人在他心中怎么样?
看着他们咧开嘴笑了,说明了什么?
看着重要的人笑了,说明了什么?
下面一段,可不可以也仿照这段话,通过人物描写的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呢?
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
高尔基坐在那里看报纸的实践怎么样啊?
这么久,都不会生气,你看出他怎么样的性格?
评语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从对高尔基生平的了解,到字词的学习的具体要求,再到对课文的朗读要求,理解要求,都做了明确的提示。
在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前学习,引导学生依次展示,发现问题,顺势引导探究。
这样,课堂即轻松又能抓住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6•《夜书所见》
一、导入
1、以秋天的图片导入
提问:
你们爱秋天吗?
我听到了落叶沙沙的声音…
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
二、朗读第三单元课文导读
你们认为本组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呢?
一一引入古诗两首。
三、自由读诗,自由感悟
1、两首诗都是写于什么季节?
2、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把生字学习一下。
齐读、提醒字音、点词语读、指名学生读;
提醒易错字:
遍、促、忆、插;
老师提醒:
逢、佳、异;
你发现了什么?
A:
左右结构:
左宽右窄;
B:
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C:
半包围结构;
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好啊?
范写:
插cha遍bicn
学生写:
在汉语拼音1号本上写,写完的举手。
四、背诵《所见》
五、解释题目:
《夜书所见》
评语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生字,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以优带差;
7•《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前准备
赛背古诗
1、全班齐背;
小组赛背;
、
复习导入
1、
上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想不想去西沙群岛旅游?
(出示地图)
复习生字
(1)
小组合作读词语,齐读和轮读;
(2)
老师抽读
(3)
易错字
(4)
老师提问哪些容易写错,为什么?
三、
细读课文
自主学习:
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自学
;
小组轮流交流;
小组汇报(3、4段)
老师引导:
(1)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看出鱼很多)(选择题体会夸张的修辞)
(2)出示描写鱼的图片;
(3)出示图片:
学生用“一半是…一半是…”描述;
(4)背诵这段描写鱼的段落;
(5)你能描绘一下,课文中没有描绘的鱼吗?
出示图片:
有的…
(6)合作读
指名读(3个),把鱼读的更好看;
合作读:
配乐朗诵读;
引导:
所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点拨学法:
…
(7)齐读;
(8)小组长提问其他同学: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有同学有补充吗?
有哪些物种?
看海参的图片,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用懒洋洋的语气读一读;
点拨:
所以这里是“鸟的天堂”。
四、提升拓展
游览了西沙群岛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
七、作业布置
评语:
最后的总结提升做的很好,让学生对整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提炼语言,教写法和学法。
8.秋天的雨
一、畅谈秋色,调动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3、检查初读情况。
A全班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B朗读,初识总起句。
C课文是从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
(交流、板书:
颜色、气味、声音)
三、品读课文,文中寻美
(一)感悟色彩美
1、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之美
2、交流:
秋雨的颜料盒里有哪些颜色?
他们分别送给了谁?
(课件随机出示)
3、赏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由读,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边读边想:
你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个中读出来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随机进行)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仙子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你读出什么来了?
从哪里读出来的?
B大家都来读一读,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很多、很美?
C交流、朗读。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体会丰收之喜悦、朗读。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B金色的海浪多美啊,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3)体悟“五彩缤纷”一词。
(换词练习)
4)美读全文。
三、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四、自选作业,拓宽运用
1、我会写:
练写生字。
2、我会积累:
(1)选择你喜欢的课文背诵。
2)摘录你喜欢的句子。
3、我会思考:
再读读课文,提出你的问题。
9花钟
1、猜谜语导入
2、读题
3、质疑
二、初读
1、自由读读课文
2、检查朗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
这段讲了什么?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想:
这段主要写什么?
(不同的时间开放的花是不同的。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想: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什么叫花钟?
出示句子,读。
怎么知道看时间?
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怎么看时间?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文,圈出花的名字
2、汇报:
读花。
哪些花的名字特别难叫的?
3、认识花。
4、这真叫一一生: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读好句子。
5、这么多花,都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
默读课文,戈L划
6.背诵课文
评语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来理解课文,从读中感悟词语的美,再通过欣赏鲜花照片,创设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语感,加强美和情感的熏陶。
10•《孔子拜师》观课记录
一、激情导入
师书写“拜”字诱发学生对拜字的理解,再由组词引入对孔子的了解,师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质疑课题引领文本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汇报读书所得,师据生回答疏通、强调重点词语朗读(远近闻名、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书写指导一一尘,生练写。
2、朗读词句、师生共读最后一句。
三、课内探究
据导学案解疑“人们不仅仅佩服老子和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们的品行,那孔子是怎样拜老子为师的呢?
”小组讨论交流:
代表发言:
师据生回答出示体现孔子品格的句子,朗读并谈体会,适当激发学生想象。
对子合作演读对话
师小结板书: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四、拓展延伸
认真看导学案的拓展题,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联系实际进行大胆汇报,
师给予激励性评价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预习老师的品行
评语三年级句段的积累应该加强。
在想象说话中,学生的语言过于贫乏,让学生试着说几句话。
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处可以做写话指导。
11.盘古开天地
一、揭示课题:
1.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宇宙,有些现象人们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于是就有了想象,创造了一个个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读课题可有讲究了,谁开天地?
用朗读告诉我。
盘古干什么?
2)你觉得怎么样?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神话故事透着神奇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找到了用横线划出来。
2.认读词语:
第一组:
混沌清浊血液滋润
第二组:
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的雨露
(1)这组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怎么样的什么,
具体了
生动了
(2)师范读,谁能学着老师读。
(3)听着她的读,眼前出现了这些景象。
齐读
(4)你能学着说说吗?
()的高山()的大海
(
)的草地
()的太阳()的月亮
)的花
3、课文哪一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这个神话故事?
出示句子: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二、学文。
默读第1-3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神奇,用横线画出来。
评语品读第1、2自然段,让学生根据故事发展顺序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既是语言的实践运用过程,也丰富了学生的想像,感受宇宙的美丽。
12赵州桥
一、激趣导入
1.桥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一起欣赏大桥图片。
二、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
1.自由阅读,看一下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字词)
三、自读感悟
1.师:
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生1:
雄伟
生2:
坚固、美观。
2.文中有两个句子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在文中画出来。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
②这座
桥不但美观,而且坚固。
3.谁能根据黑板上的关键字,总结一下赵州桥。
四、朗读品悟赵州桥
1.赵州桥屹立在河面1400多年,那建筑上一定有独到之处,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下赵州桥是怎样建的?
2.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3.李春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呢?
4.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对它有一个很高的评价是什么?
引出“创举”,师相机解释“创举”就是前人所未有的。
评语一堂课下来,孩子始终跟着老师,学生都能座得住,课中发言可以看出,董老师平时十分重视让孩子阅读、积累词,老师课堂上才能出现几处的亮点,如:
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问到“这些龙雕刻得怎样”学生说出:
栩栩如生,逼真,惟妙惟肖
1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
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
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2、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一一赵州桥。
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评课本课文章较长,但教师能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浅显地学习课文,看得出教师的聪慧。
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分段朗读理解的方式,对于描写具体的句子充分练读,效果很好。
学生欣赏了《清明上河图》,感叹颇多,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分段仍然是学生比较轻松解决的问题,对于个别不同意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帮助其纠正。
课后还须加强读文练习。
14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
”(学生回答
“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
(二)
学习课文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
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
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
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评语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
15.矛和盾的集合
一、视频导入
观看矛与盾课文的视频
I二初读课文「①学牛i—I
2老师把生字用PPT展示出来
3学生书空,并把笔画念出来(把字书写的难点讲清楚)④字的结构⑤组词
⑥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①学牛.再读沫丈,想一恋诛文讲了一件什么半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哪里想)②
小组交流讨论。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④提炕5点问®
中确二:
习H标。
(PPT展示图片,区分矛与盾,什么是盾,什么矛,矛与盾的作用)
⑤读课文,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老师问每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
老师让学
生吧每个自然段的重点画出来,老师把意思讲诉出来,让学生记笔记。
四、老师提问
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小组讨论,老师引导)
3、看视屏,问课文讲了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评语先出示矛、盾的图片,认识矛和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课文时,分析课文详细,还让学生读读画画,理解词语句子意思,积累优美词句,进行了句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落实了基础知识。
16狮子和鹿
一、揭题:
1、出示鹿图,说一说鹿的角和鹿的腿是怎么样的?
2、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两只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说起。
出示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读课文,指名生读,及时引正。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
(一)研读鹿角的美
1、找到鹿角赞美自己美丽的角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
3、把自已的角比作什么?
(珊蝴)出示珊蝴图片进行对比。
4、理解“精美别致”和“匀称”,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赞美鹿角?
5、看着自己美丽的角,鹿的心情如何?
那么,你能快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吗?
(二)研读鹿腿的丑
1、找到描写鹿腿难看的句子。
2、出示句子。
3、鹿是怎么抱怨的呢?
读鹿说的话。
4、师出示两句话:
A、这四条腿太细了,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B、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这两句话哪句是正确的呢?
(第二句)
5、这是鹿从语言上抱怨鹿腿的丑,鹿还从哪方面抱怨呢?
6、理解“撅”起嘴、“皱着眉”,这是从神态上描写鹿的抱怨。
7、感情朗读。
(三)鹿的认识转变
1、出示最后一段,读一读。
2、找出两对反义词:
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3、出示句子:
就在他没精打采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他机灵地支起耳朵。
不错,正是脚步声。
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象自己逼近。
4、课件播放狮子追赶猎物的视频,感受狮子的凶猛。
5、假如你就是那只脱险的鹿,你会对自己说什么?
6、出示最后一段,再读。
四、认识上的提升
1、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阅读上的延伸课件出示《伊索寓言》书的封面和介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
评语教态亲切自然,教风朴实扎实。
特别是教学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我学习,因为我教的也是低段。
对于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倾听能力还不够,所以教师在学生自由读完课文之后,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时,她没有这样说,这篇课文共有几段,我请几个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她是这样做的,轻轻地走到学生面前,用手摸摸学生的头示意他接下去读,而且每位同学读的是一句或两句,是无规律的,随时叫到你随时接读。
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可能老师平时就是这样做的,但是我觉得就是这样一个环节,学生会更认真倾听,课堂效率会更高,学生参与面也会很广。
17掌声
一、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