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50866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

《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数学教育价值观Word文件下载.docx

从这些要求不难看出,尽管《标准》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与其他三大领域并列,但并不是在数学知识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且在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求以“实践活动”为主题,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层次,储备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零碎和初步,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就强调“实践”,强调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从内容的选择上更多涉及的是三大领域各自内部的联系;

第二学段要求以“综合应用”为主题,考虑到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强了“综合应用”的要求,在内容的安排上,开始涉及领域之间的联系与综合,甚至跨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二、常见的误解与必要的澄清。

实践与综合应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

两者有相同之处,如都可以延伸到课外,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等,最大的区别在于:

数学课外活动的随意性比较强,学生一般可以自愿参加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实践与综合运用”有明确的教学要求,虽然可以向课外延伸,但更多的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要求人人参与,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实践与综合应用也不同于复习整理课。

虽然两者都有梳理和沟通的功能,但复习整理课只局限于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范围内进行梳理和沟通,往往把查漏补缺、整理知识作为重点,目的是理清知识的脉络,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其“竖”成线,“横”成块;

而“实践与综合应用”不仅要梳理某一领域的知识,而且要沟通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甚至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目的是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更不是传统意义上应用题教学的代名词。

传统的应用题虽然也提到要联系实际,但主要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选题的范围狭小,呈现的大多是没有多余条件、答案唯一的问题,往往缺乏挑战性;

传统的应用题也提到要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但主要看能否解答书上的问题。

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解题过程很大程度上成了“理解数量关系→搜寻记忆的图式→运用对应图式作解答”的一个过程;

而“实践与综合应用”强调实践和经验,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呈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学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而是需要积极思考,不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特点

与其他三个领域相比,《标准》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只给出原则性要求,并没有具体规定在数学课程的哪一个环节设置哪些内容,对教师来说显得抽象和笼统。

相应各套实验教材的编者们根据自己对《标准》的理解,编写了具体的内容。

因此,要顺利把握这一部分的教学,不妨先从梳理教材开始,寻求素材的来源与线索。

下面是两套教材(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所呈现的专题情况。

表一*

册次

北师大版教材

人教版教材

专题名称

涉及知识点(领域)

一上

大家来锻炼

数的认识,加减法,比较高矮

数学乐园

数的认识,组成,实物统计图

迎新年

数的认识,加减法,物体的形

状等。

我们的校园

数与计算,直观统计图

二上

节日广场

用乘法解决问题,三视图等。

我长高了

测量、统计

月球旅游

经过时间的计算,用加减乘除

解决问题,方向与位置等。

看一看摆一摆

图形的认识、观察物体

人类的好朋友

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统计表,三视图等。

三上

搭配中的学问

组合

填一填说一说

时间的认识及计算

交通与数学

周长、乘除法计算,搭配方法等

掷一掷

组合,可能性及其大小

时间与数学

集合思想,统筹思想

生活中的推理

简单推理

四上

走进大自然

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

1亿有多大

数的认识,空间观念

走进网络

数的认识,统计图,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你寄过贺卡吗

统计(涉及环保知识)

五上

数学与交通

用已学的知识和策略解决

旅游费用问题。

量一量找规律

测量,统计,方程

尝试与猜测

鸡兔同笼问题,点阵中的规律

铺一铺

密铺、面积

数学与生活

分数的意义,可能性,面积计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套教材的相关专题都呈现出以下特点:

1.密切联系生活。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材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寻找和确定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专题。

2.综合应用知识。

实践与综合应用尽管在《标准》里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但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其他三个领域的基础之上,所以教材往往在部分单元的后面安排专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设计一些既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数学问题。

3.素材来源广泛。

从上表来看,涉及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是问题情境相对简单,只涉及单个领域,数学知识也相对单一。

二是问题情境相对复杂,需要横跨领域运用几部分知识解决问题。

三是问题情境综合性较强,还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填一填,说一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要求学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和睡眠时间等,这些问题只要运用时间的计算和初步的统计知识就能解决,但要讨论“小学生睡多长时间才算充足”的问题,仅仅依靠数学知识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教材给出了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的方式,以逐步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典型案例的解读与课堂实施策略的思考。

由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课堂实施层面积累的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少,还处于摸索阶段。

这里仅借助“掷一掷”的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上年级),从课时目标的拟订、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和活动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过程。

1.确定活动。

(教师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颗骰子,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标有1-6六个数。

师:

同学们都看到了,今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了一颗骰子。

骰子的上面有些什么数?

如果同时掷两个骰子,朝上的两个面上的数加起来可能是多少?

(按学生所答,形成板书:

2,3,4,5,6,7,8,9,10,11,12)

有可能是1吗?

生:

不可能。

为什么?

最起码是2。

那有可能是13吗?

生;

不可能,因为最大只能是12。

师;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已经公认了:

同时掷两个骰子,朝上的两个面上的数加起来可能是:

2,3,4,5,6,7,8,9,10,11,12。

2.师生比赛——第一次探索实践。

老师想和同学们来做个“掷一掷”的比赛。

比赛规则是这样的(边说边出示课件):

拿两个骰子,掷一下,看朝上两个面掷出的数,如果和是5,6,7,8,9,就是老师赢;

如果是其他的数,就是同学们赢。

好。

(学生们非常兴奋,认为自己有6个数,老师只有5个数,肯定是自己赢。

接着教师和一名学生比赛,两人各掷一个骰子,再邀请一名学生上来统计掷出的两个数的和的情况。

游戏结束,观察统计结果。

谁赢得多?

学生观察黑板得出:

5,6,7,8,9这一组数出现的次数多,老师赢了。

(学生们很不服气,许多学生在小声嘀咕,觉得是老师的运气好。

3.同桌游戏,再次验证——第二次探索实践。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选择5-9这一组数吗?

你们同桌之间也来玩玩这个游戏,边玩边思考:

为什么选择5-9这一组数赢的可能性大?

接着教师出示以下统计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统计过程

出现的次数

请同学们听清楚游戏规则,要求每两人共掷20次,把每次掷得的结果记录下来,掷满20次后,先统计出每个和出现的次数,再四人一组将两组的结果合计在一起。

学生活动:

许多小组边掷边用画“正”字的方法在统计表相应的位置记录结果。

活动结束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依次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数据输入相应的excel表格中,最后大屏幕上显示以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听清楚游戏规则,要求每两人共掷20次,把每次掷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表二*:

5---9

其余的数

第一组

1

27

13

第二组

28

第三组

22

18

第四组

25

15

第五组

23

17

第六组

26

14

第七组

35

第八组

30

第九组

21

19

31

43

67

62

34

29

237

143

仔细看一看大屏幕,有什么发现?

生1:

和是7的次数最多,2的次数最少。

生2:

和是5,6,7,8,9的次数有237次,但和是2,3,4,10,11,12的只有143次。

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得出结论:

同时掷两个骰子,掷出的两个数的和是5,6,7,8,9的次数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少,从而让学生找到了一开始的比赛中老师赢的原因。

4.解释讨论。

现在我们不做游戏了,要求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经分析,得到了每个和的算式,形成以下板书:

表三:

1+1

1+2

1+3

1+4

1+5

1+6

2+6

3+6

4+6

5+6

6+6

2+1

2+2

2+3

2+4

2+5

3+5

4+5

5+5

6+5

3+1

3+2

3+3

3+4

4+4

5+4

6+4

4+1

4+2

4+3

5+3

6+3

5+1

5+2

6+2

6+1

5.得出结论,学会应用。

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找到5-9这一组数出现的可能性大的原因了吗?

学生发现:

和是2-12的数,越往中间,组成它的算式越多,两边的算式比较少。

5-9这一组数的组合有24种,而其余的数的组合只有12种,和是7的可能性最大。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

你有什么收获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掷一掷”的游戏中,研究了两个数的和出现的可能性,同学们很了不起,会用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释可能性的大小。

下次如果你在街头看到有人在玩类似的赌博游戏,就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戳穿他的把戏了。

(二)分析与思考。

“掷一掷”是人教版教材在“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的一个专题性实践活动。

本活动借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和验证的过程,体验和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整个教学过程为我们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1.活动目标的拟订——强调联系与综合,但需要依托具体的数学知识。

如前所述,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在总目标上非常强调联系和综合,具体到一节课或一个专题,究竟该“联系”到怎样的范围、“综合”到怎样的程度?

这有一个很大的空间。

但是,笔者以为,不管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个班又有四五十个学生,要使活动有效,教学目标还应该是具体和明确的,除了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外,必须找准活动的落脚点,考虑好以什么数学知识为依托,保持其应有的“数学味”。

事实上,从表二可以看出,几乎每个专题的设计都有相应的数学知识作为依托。

“掷一掷”一课也不例外。

它所依托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等概率知识,同时,在活动中还让学生自觉地用到了画“正”字收集数据、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数据等统计知识以及有关“组合”的知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实践活动的设计巧妙地把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知识融合在解决问题之中,借助“组合”的知识对统计的结果进行了有力的解释。

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愉悦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猜想、实验和验证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统计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活动过程的设计——强调实践和体验,但需要有探索空间的“大问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究竟该如何展开?

关键是要明确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特点。

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看,“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有明确的要求,而“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既然是解决问题的活动,就可以按照解决问题的程序分以下四个阶段展开:

①进入问题情境;

②实践体验;

③解决问题;

④表达和交流。

不难发现,“掷一掷”一课就遵循了这样的思路。

教师借助“掷骰子,比输赢”的游戏活动,安排了五个具体的环节,并且在每个环节都向学生提出了明确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每个问题之间又显示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从而使整节课既生动活泼,又严密有序。

如在“确定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要根据已经学过的“组合”知识,把所有情况列举出来,从而认识到两个数的和是3,4,5,6,7,8,9,10,11,12,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而和是1或13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在“师生比赛”环节,教师提出了比赛规则,并请学生猜谁会赢呢,这个问题为学生进行猜想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赢的可能性比老师大,因为他们得到的和的个数更多。

当游戏结束,学生们发现了与自己原先的猜想不一致,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

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进入“同桌游戏”环节。

当学生们有了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把全班38位同学投掷380次得到的和的情况汇总成统计表,同步呈现出条形统计图,更加直观地看到了“掷出的和是5-9的次数多”的事实,教师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

最后引导学生利用“组合”的知识探讨掷出的各种和的可能性大小问题,最后让学生明白,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选择5,6,7,8,9”赢的机会就多,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由各种组合的多少来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贯穿这个过程始终的是“谁有可能赢?

为什么能赢”这个比较大的问题,具有进行探索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能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想、尝试、实验验证,最后离开操作和实验,用数学的方法即运用“组合”的知识进行理论的解释、得出结论的过程,并能从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同时,一连串的追问:

“和可能是多少”——“谁能赢”——“为什么选择5、6、7、8、9会赢”——“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促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严密,并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3.活动内容的确定——强调以教材为线索,但要注意适当挖掘和拓展。

(这一部分的改动较大)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素材究竟从哪里去找?

这是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经常会问的问题,确实也是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总体而言,活动内容的确定应该以教材为线索,但要注意适当挖掘和拓展。

尽管“掷一掷”的素材直接来源于教材,教学过程也基本遵循教材提供的思路,但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适当进行另外挖掘和拓展,如excel表格的设计与运用、对2~12各个和的算式的板书设计等。

事实上,即使以专题形式呈现的内容,教材也只是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给教师留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要有主动处理教材的意识。

如果我们从课堂实施的角度来看,目前几套实验教材提供的专题,像“摆一摆,想一想”、“掷一掷”等,主题明确,线索清晰,所需的材料也不复杂,课堂实施就比较容易;

而有一些专题如“看一看,摆一摆”,虽主题明确但情境错综复杂;

还有一些专题不仅主题笼统,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够明朗,而且教材呈现的脉络也不清晰,课堂就很难操作。

毕竟教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刚起步,整个内容领域的编排显得比较零散,还未成系统。

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不妨对专题逐个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以便理清教学思路,取舍教学材料,确定教学策略,尤其是对于那些主题笼统、脉络不清、素材缺乏内在联系的专题,更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要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加以利用和再开发。

况且,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间的课程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教材所选的素材、所反映的情境也不见得能完全适合当地,如让农村的学生去测量商品房的面积,让城市的学生去测量菜地、农田的面积,都脱离了学生实际,违背了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旨。

所以,对于活动内容的确定,一方面,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利用教材提供的专题,也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中改编和延伸,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生活实践素材。

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还可以从生活事例、学生学习生成的资源,以及学校与区域的特色资源中提炼和加工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容,甚至跨越学科寻找素材,因为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一个学科之内,但需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要求和进度,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加重学生的负担。

4.活动时间的安排——强调课内外结合,但课外延伸要适度和适量。

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必须进课堂吗?

课时不够怎么办?

事实上,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小调查、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

而小调查、小课题研究等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可以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或在课堂中完成,或以学生的“长作业”形式,可延续几天、几周或几个月。

“长作业”是实践与综合应用在课外的延伸。

如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的知识后,在春节前后就可以设计以“今儿个老百姓怎么过年”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先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选择调查主题,课堂上教师组织交流各自的方案,并进行方案设计的指导,形成最后的方案。

接着给学生一段时间,分别去收集数据。

然后再在课堂上组织整理数据,让学生讨论和思考:

用什么图表整理比较合适?

如以“老百姓过年的休闲方式”为主题进行调查的小组认为用条形统计图合适,可以马上看出各种方式人数的多少;

以“过年给小孩多少压岁钱”为主题的小组觉得里面蕴含着一种趋势,就打算用折线统计图来整理;

以“年夜饭”为主题,想了解吃年夜饭的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就觉得该选择扇形统计图。

这个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到:

要根据图表的特点和分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来整理和呈现,从而加深对各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另外,也可以利用夏令营、第二课堂活动、兴趣小组、春游等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

但课外延伸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具体时间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当地的地域特色,同时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要适度和适量。

5.活动效果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但需关注方法和策略的优化。

《标准》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