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023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docx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13页word文档

一、名词解释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国际贸易条件:

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转口贸易:

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对外贸易依存度:

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名收入或国名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绝对利益/相对利益:

绝对利益又叫绝对优势即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相对利益又叫比较优势,关于比较优势的解释下面有

比较优势:

即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构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等产量线: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要素各种组合的连线。

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机会成本:

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其他产品的数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

简称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里昂锡夫之谜:

里昂锡夫通过美国资料来验证生产要素禀赋说的正确无误,不料两次的验证结果均表明,生产要素禀赋说不符合美国进出口的实际情况,按照人们的理解,认为美国应该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他的实证分析的结果恰恰相反,这就出现了一个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史称里昂锡夫之谜

二、填空

1、古典贸易:

1)Smith模型

英国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著作《国富论》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效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效率低)的产品。

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Ricardo模型英国经济学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

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生产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生产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

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大生产、加强出口贸易,照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

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相对生产效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最根本原因。

每一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和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

2、机会成本理论:

3、重商主义:

 杰出代表之一英国托马斯·孟,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系统阐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财富观: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

贸易顺差实现财富增长。

2.扩大财富的途径:

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

 3.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贸易是“零和博弈”。

 4.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和贸易。

早期重商主义:

1)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

把商品和货币对立起来,认为商品不是财富,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禁止金银出口,尽量输出商品,增加金银进口,要求外贸中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出不进,主张每一贸易都是顺差,以金银多少来衡量国家财富。

也称重金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2)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

把商品和财富联系起来。

其代表人物托马斯.孟有句名言“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总体上主张贸易顺差,但不必每一贸易都是顺差。

贸易顺差是取得金银的手段,货币只有投入流通才会增值。

贸易差额论才真正是重商主义。

3、要素禀赋定义法:

(判断一国要素禀赋的方法)

物质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丰裕度为(TK/TL)若A国的要素丰裕度为(TK/TL)A,B国的要素丰裕度为(TK/TL)B,且有:

(TK/TL)A>(TK/TL)B

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

w/r;

若甲国的要素禀赋为(w/r)甲,乙国的要素禀赋为(w/r)乙,且有:

(w/r)甲<(w/r)乙

则称甲国是劳动丰裕国家,乙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若物质定义和价格定义矛盾时,如(TK/TL)乙>(TK/TL)甲,而同时(w/r)甲>(w/r)乙时,以价格定义为准。

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向外凸或向里凹的曲线,其形状取决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

5、里昂剔夫之谜(含义概念论证方法)

里昂惕夫对H-O模型深信不疑。

1953年,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他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

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论证:

(一)劳动效率的差异

(二)人力资本的差异

(三)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四)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五)要素密集度逆转(六)生产与消费偏离(七)需求逆转

6、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²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²国际分工由原来的产业间、垂直型分工转化为产业内、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化,并且产业内贸易更多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的。

²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要素禀赋相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需要新的贸易理论解释新的现象。

²主要代表:

²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uman)、以色列经济学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Helpman)、詹姆斯·布兰德(JamesBrander)、兰卡斯特等

三、单选

1、古典贸易:

2、新古典贸易:

3、机会成本:

诞生: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概念于19世纪由奥地利学派提出,称替代成本(substitutioncost)。

发展:

193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哈勃勒(GottfiedHaberler)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以替代李嘉图的劳动成本,成为对国际贸易进行—般均衡分折的重要工具。

内涵:

是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机会成本理论认为,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较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部分该商品换取本国机会成本较高的,即比较劣势产品。

4、里昂剔夫之谜:

里昂惕夫对H-O模型深信不疑。

1953年,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他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

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5、H-O理论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6、当代贸易理论

7、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核心:

技术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

该理论认为:

第一、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入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

第三、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将发生变化;

第四、由于各个国家在各种投入上的不同,决定了基于技术动态变化的各国间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因而决定了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形态特征。

9、相似偏好:

²代表人物:

林德(S.B.Linder)

²主要观点:

²H-O理论只能解释密集使用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的贸易,可以从供给角度分析。

工业制成品贸易要从需求角度分析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国内已经存在大规模需求的产品)的基础之上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平均收入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10、H-O-S理论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

转口贸易:

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

11、对外贸易依存度:

简称外贸依存度,又称外贸系数。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指标。

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方法有三种

1,对外贸易依存度=(X+M)/GDP*100%。

2,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