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9966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精编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4.4锅炉排污量计算

3.4.5软水设备选择

3.4.6水缸选型计算

3.5锅炉房主要管道设计

3.6补给水管设计

3.6.1锅炉设备的补水管

3.6.2软化水的补水管

总结

参考资料

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

1.1、课程设计题目

成都市某四层(地下一层)宾馆大楼冷热源课程设计

大楼冷负荷为1500kw,所有冷源由制冷机房提供,参数为7℃/12℃

大楼热负荷为1200kw,所有热负荷由锅炉房的提供,参数为85℃/60℃。

1.2.2动力与能源资料

动力:

城市供电

水源:

城市供水

1)总硬度:

4.7mmol/L

2)永久硬度:

1.5mmol/L

3)暂时硬度:

3.6mmol/L

4)总碱度:

3.4mmol/L

5)PH值:

PH=7.4

6)溶解氧:

5.8mg/L

7)悬浮物:

0mg/L

8)溶解固形物:

380mg/L

冬季

1.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00

2.室外空调计算温度(℃)1.00

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0.90

4.室外计算相对湿度(%)80.00

5.冬季大气压(Pa)96320

夏季

1.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31.60

2.夏季空调室外湿球温度(℃)26.70

3.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28.00

4.夏季室外平均风速(m/s)1.10

5.夏季空调大气透明度等级6

6.夏季大气压(Pa)94770pa

第二章制冷工程设计说明

2.1.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

由于当前冷水机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冷热量均能达到产品样本所列数值,另外,系统保温材料性能好,构造完善,冷损失少,因此,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以正确的空调负荷计算为准,可不作任何附加,避免所选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或机组闲置的情况。

对于管线较长的小区管网,则按具体情况确定。

2.2冷水机组台数选择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应按工程大小,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来确定。

当空气调节冷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

大工程台数也不宜过多。

为保证运转的安全可靠性,当小型工程仅设1台时,应选用调节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机型,如选择多台压缩机分路联控的机组,即多机头联控型机组。

由于该设计冷负荷为1200KW,所以选择两台冷水机组。

2.3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和耗功率

(1)冷水机组铭牌上的制冷量和耗功率,或样本技术性能表中的制冷量和耗功率是机组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量和耗功率,只能作冷水机组初选时参考。

冷水机组在设计工况或使用工况下的制冷量和耗功率应根据设计工况或使用工况(主要指冷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

)按机组变工况性能表、变工况性能曲线或变工况性能修正系数来确定。

每台冷水机组铭牌上的制冷量为936KW,耗功率为189kw,总的制冷量为1872KW,总耗功率为378KW。

(2)冷水机组水侧污垢系数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积累增加,在很大程上取决于所应用的水质及运行温度。

我国很多地区的水质较差,无法保证机组在15~20年常规应用周期中不出现结垢而影响传热。

因此,国家现行标准《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18430.1)规定机组名义工况时的使用侧和水冷式热源侧污垢系数为0.086m2.℃/kw。

2.4方案选择

根据本建筑的冷负荷为1500kw,可计算制冷机房的总负荷为:

=1500x1.2=1800

查设备手册,选择制冷机组方案为:

选用两台螺杆式冷水机组,其机组型号为:

KSW-250SLD,总名义制冷量为1872KW。

输入功率为189KW,

机组具体参数如下表:

方案选择分析:

本次设计主要考虑采用电制冷机组。

冷水机组的制冷系数(COP)的分析:

离心机≈螺杆机>活塞压缩机。

螺杆式机组的水头损失比较小,比较传统,这决定循环水泵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冷冻水水头损失一般,冷却水循环水量小:

冷却水水头损失小,且螺杆机组的能量调节范围较宽,可以使机组在较多时间内保持高效运行。

故本次设计中选用螺杆式电制冷机组。

2.5冷却塔设计计算

根据以上所选择的螺杆机冷水机组的参数,可知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循环水量为195m

/(台·

h),所以总冷却水循环量为390m

/h。

根据以上气象参数可知成都的夏季湿球温度为26.7℃。

按外界湿球温度为28℃选择冷却塔。

查设备手册,选择锦山200T圆形逆流式新型节能冷却塔DLT系列冷却塔两台。

冷却塔的参数如下

2.6水泵选型

2.6.1冷冻水泵选型计算

冷冻水泵的流量计算方法:

Q

——总循环水量,m

/h;

1.2——富裕系数;

——冷水机组的台数;

Q——单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量,m

可计算冷冻水泵的流量为:

Qz=1.2x2x156=374.4m

/h

冷冻水泵的扬程计算方法:

——冷冻水泵所需的扬程,m;

1.1——富裕系数;

——冷水机组的压降,55kPa(5.5m);

——冷冻水管的沿程阻力,本次设计假设为80kPa(8m);

——冷冻水管的局部阻力,按沿程阻力的50%计算。

故冷冻水泵的扬程为:

m

综上计算,本次采用三台水泵并联供水,则其中一台水泵流量为145.6m3/h。

选用150GDL(S)150-25×

5离心水泵性能参数如下表:

型号

流量(m

/h)

扬程H(m)

进出水管径(mm)

功率(kW)

150GDL(S)150-25×

5

150

25

30

2.6.2冷却水泵计算

根据冷水机组的参数,冷却水泵的流量计算方法:

——冷却水总循环水量,m

——单台冷水机组的冷却水量,m

可计算冷却水的循环水量为:

=1.2x2x195=468m

冷却水泵的扬程的计算方法:

——冷却水泵的扬程,m;

——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压降,45kPa(4.5m);

——冷却水管的沿程阻力,本次设计假设为50kPa(5.0m);

——冷却水管的局部阻力,按沿程阻力的50%计算。

——冷却塔中水的提升高度,为3.7m;

——冷却塔的进水压力(Pa),取37.5kPa;

——水的密度,kg/m

——重力加速度,

=9.81m/s

冷却水泵的扬程为:

H=1.1(4.5+5+2.5+3.7+3.75)=21.39m

综上计算,本次采用IS150-125-250三台并联供水。

离IS150-125-250心水泵性能参数如下表:

流量Qm

功率(KW)

IS150-125-250

200

20

18.5

2.7分水器与集水器设计计算

已知该制冷循环系统中单台制冷机独自送冷冻水到分水器,因此循环量为156m

/h,计算分水器的入水管径为:

D=166mm

取标准管径200mm。

计算集水器出水管径(集水器出水管为一根):

取标准管径250mm。

分水器出水管径应与集水器入水管径一致,公式如下:

D——计算所需的管径,mm;

G

——水的流量,m

——水的经济流速,取1.5-2.5m/s;

分水器出水管径与集水器入水管径计算:

D

=

mm

D=148.6mm,故取D=150mm。

泄水管按传统方式选取DN40。

软化水管进水管径选取DN40。

根据表:

相邻管管径Dg(mm)

40

50

65

80

100

125

250

两相邻管中心间距(mm)

270

290

310

330

360

390

420

500

600

其中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泄水管装在分水器下部,其确定分水器的长度及管径径:

L=500+500+500+500+500=2500mm

由于工程实际中分水器的尺寸一般要比最大管径大2-3倍,故取分水缸的管径为400mm。

确定集水器的长度及管径:

集水器比分水器少一根出水管,但是多一根接软水箱箱的软水管,管径为40mm,故集水器的长度为L=600+500+500+500+270=2370mm。

管径与分水器相同,取400mm。

2.8膨胀水箱配置与计算

2.8.1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根据V

,其中

=30

V

=1

34250/1000=34.25m

则V

=0.0006

34.25=0.616m

2.8.2膨胀水箱的选型

对应采暖通风标准,查得膨胀水箱的尺寸如下:

表8膨胀水箱性能参数

水箱形式

圆形

型号

4

公称容积

0.6m

有效容积

0.616m

外形尺寸(mm)

内径(d)

900

高H

1000

水箱配管的公称直径DN

溢流管

排水管

32

膨胀管

信号管

循环管

2.9配管、保温与防腐

2.9.1制冷机房主要管道配管

冷冻水管:

本设计的冷冻水总循环量为312m

/h,单管循环水量为156m

/h,根据以上分集水器的计算,冷冻水的循环管为200mm。

对于各个进入制冷机的冷冻水管道的尺寸,由于各台制冷机的循环水量为156m

/h,且KSW-250SLD螺杆机组的蒸发器的接管尺寸为DN150。

故暂且选DN150的管径。

校核计算:

v=2.45m/s

通过计算可知,流速过高,不符合要求,故选择200mm的钢管作为冷冻水进出水管。

冷却水总管:

冷却水的循环量为在系统中的总量为468m

计算冷却水的管道直径为:

D=287.4mm

冷却水系统的总循环管径为300mm。

冷却水支管:

冷却水支管管径为200mm。

冷却水泵:

D=155.3mm

选取管径150mm。

冷冻泵:

2.9.2管道保温

本次设计中的保温部分主要是冷冻水管的保温,而冷却水管不需要做保温设计。

查空调供冷管道最小保冷厚度表;

地下机房供冷管道最小保冷厚度(mm)

保冷位置

柔性泡沫橡塑管壳、板

玻璃棉管壳

Ⅰ类地区

Ⅱ类地区

管径

厚度

地下机房

15~50

19

15~40

65~80

22

50~80

28

50~150

≥100

≥50

≥200

35

根据以上表格,成都地区属于Ⅱ类地区,本次采用离心玻璃棉为保冷材料,故对于冷冻水管道的保冷层厚度取:

大于200mm的管径保冷层厚度为35mm;

在50~150的管道的保冷层厚度为30mm。

2.9.3管道防腐

本次设计对于管道的仿佛主要采用刷两遍红丹防锈漆,红丹防锈漆性能好,易涂刷,涂膜有较好的坚韧性、防水性和附着力,且能起阳极阻蚀剂作用。

第三章热源工程设计说明

3.1.热源设备类型

在中央空调,特别是在高层民用建筑中央空调所用热源中,热水的使用是最为广泛的。

首先,热水在使用的安全性方面比较好,其次,热水与空调冷水的性质基本相同,传热比较稳定。

在空调系统中,许多时候采用冷、热盘管合用的方式(即常说的两管制),可以减少空调机组及系统的造价,同时也给运行管理及维护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提供空调热水的锅炉按其使用能源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

(1)电热水锅炉

电热水锅炉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清洁卫生,无排放物,安全,无燃烧爆炸危险,自动控制水温,可无人值守。

但其使用目前受到《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限制。

除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1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2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3无集中供热与燃气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4夜间可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且蓄热电锅炉不在日间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5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地区的建筑;

6内、外区合一的变风量系统中需要对局部外区进行加热的建筑。

(2)燃气、燃油热水锅炉

燃气、燃油热水锅炉的初投资比电热水锅炉略高,但运行费用低。

其缺点主要是,第一安全性差,特别是燃气锅炉。

燃气的泄漏会造成工作人员中毒,遇明火会产生燃烧爆炸,因此,燃气锅炉应有单独房间与用电设备,如水泵分隔开,并应有良好的通风供燃气燃烧和稀蚀机房空气中的燃气浓度。

同时还应设泄漏报警器和气体灭火装置。

运行中还应有人员值守。

第二,燃气、燃油热水锅炉有170~180℃的高温排烟,需建筑考虑排烟竖井,从合适的地方排烟至室外。

这是建筑工种最感麻烦的地方。

燃气、燃油热水锅炉的额定热效率不应低于89%。

燃气、燃油热水锅炉房单台锅炉的容量,应确保在最大热负荷和低谷热负荷时都能高效运行。

锅炉台数不宜少于2台,当中、小型建筑设置1台锅炉能满足热负荷和检修需要时,可设1台。

考虑到该建筑是宾馆,人员聚集,安全要求高,该设计选择电热水锅炉提供空调热水的锅炉

3.2热水供应温度

空调用热水水温的决定与空调设备使用的性质及工程地点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空调设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于全空气系统的空调机组,包括新风空调机组;

另一类就是用于空气―水系统中的风机盘管机组。

从这两类机组的结构上看,前者通常能承受较高的热水温度,而后者因其结构紧凑,加上安装位置所限,散热能力是有限的。

水温过高时,其机组内部温度有可能过高,对内部元器件,如电机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一般来说,空调机组可采用较高的热水供、回水温度(95/70℃);

而风机盘管机组则采用较低的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现有风机盘管通常的供热能力也都是以供水温度60℃为标准工况进行测试的。

虽然也有一些厂商开发了用于高温热水的风机盘管,但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少见。

工程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也与热水温度有关,尤其是对于处理新风的空调机组而言,过低的热水温度对于寒冷地区空调机组内的盘管有发生冻裂的危险,这是应值得重视的。

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不同温度的热水分别用于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设计变得复杂化,系统初投资增大,对施工和管理维护都会带来一些困难。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华北及其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风机盘管与空调机组采用同一热水温度,即以风机盘管的适应性来决定水温是完全可行的。

本设计采用的热水供、回水温度(85/60℃)

3.3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3.3.1锅炉选型分析

由于本次设计建筑热负荷为1200KWkw。

要求的是85℃/60℃的高温供回水,而总负荷为1200KW×

1.05=1260KW,

本次先采用热负荷来估算值来选择锅炉的型号。

根据参考各种电热水锅炉的型号,选择方案为:

选定CWDR0.72-85/60-D锅炉两台,额定供水温度85℃,回水温度60℃,锅炉热效率为98%,其他具体参数如下:

3.4锅炉补水量及水处理设备选择

3.4.1锅炉设备的补给需水量

t/h

式中:

——给水管网泄露系数,取1.03

D——锅炉房额定蒸发量,25t/h;

Gn——合格的凝结水回收量(t/h),此处采用蒸汽换热器,凝结水回水率接近100%;

β——设备和管道漏损,%,可取0.5%;

Ppw——锅炉排污率,取10%。

对于补水量为:

G=28.45t/h

3.4.2给水泵选择

给水泵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锅炉放全年负荷变化的要求。

本锅炉房拟选用三台(其中一台备用)电动给水泵。

1)总流量应大于1.1×

28.45t/h,即大约为31.3t/h,所以每台给水泵的流量应该大于15.6t/h。

给水泵的扬程可按下式计算:

KPa

P——锅炉工作压力,MPa

ΔP——安全阀较高启始压力比工作压力的升高值,因锅炉额定蒸汽压力为1.25MPa,取0.04MPa,

H——附加压力,50~100KPa。

故水泵扬程:

H=1.1×

100(1.25+0.04)+0.1=143m

故水泵扬程要大于143m。

现选用DG25-50X3型给水泵两台:

DG25-50X3型给水泵性能参数:

流量:

Q=16m

扬程:

H=150m

功率:

N=29KW

3.4.3给水箱的确定选择

给水箱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软化水和凝结水与锅炉给水流量之间的缓冲,二是给水的储备。

给水箱的体积,按锅炉的补给水量25t/h设计,水箱总容积在1/2~1D。

故本次选择方形凝水箱1个凝水箱公称容积12.5m

有效容积15.10m

尺寸长×

宽×

高(mm):

3000×

2000×

2000,重量1847.5kg。

3.4.4锅炉排污量计算

根据工业锅炉设计手册规定,蒸汽锅炉的给水和锅水水质标准为:

给水悬浮物≤5mg/L

给水总硬度≤0.03mmol/L

给水PH值≥7

锅水总碱度≤6-24mmol/L

锅水溶解固形物≤3500mg/L

溶氧量≤0.1mg/L

原水硬度不符合给水要求,必须进行水质处理。

按碱平衡率计算锅炉的排污率:

=3.64%

按盐平衡率计算锅炉的排污率:

=2.06%

因为

均小于10%,所以不需要除碱。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采用无顶压固定床逆流再生钠离子交换系统。

交换剂采用001×

7(732)树脂。

锅炉排污量通常通过排污率来计算。

排污率的大小,可由碱度和含盐量的平衡关系式求出,取其两者的最大值。

在上面“软化系统选择”中已经计算了由碱度和含盐量的平衡关系式求出的排污率,其值小于10%,仅在3-4%之间,所以,锅炉排污率取4%。

故重新计算排污水量。

3.4.5软水设备选择

所需软水补给量:

在采暖季节取得最大值:

G=1.9t/h

故选择LNN-350/1型无顶压固定床逆流再生钠离子交换器两台。

公称直径350mm,工作压力小于0.6MPa,出力1.9t/h,工作树脂层高1200mm,再生好盐量11kg。

3.4.6水缸选型计算

分水缸管径计算

已知热水管网的循环水量为320.3t/h,计算分分水缸的管径为:

D=0.234m

分水缸长度计算

此分水缸主要设置,采暖进水管两根,采暖供水管两根,泄水管。

进水管:

D

150.2mm,故取D

=150mm。

采暖供水管:

137mm,故取D

泄水管:

=40mm。

分水器的管长:

L=420+420+420+420+420=2100mm

由于工程实际中分集水缸的尺寸一般要比最大管径大2-3倍,故取分水缸的管径为400mm。

3.5锅炉房主要管道设计

管道设计说明

本设计中,主要的管道有:

热水供水管道,热水回水管道,排污管,软水管。

管段中的流体流速为水取1-5m/s,计算管径的公式为:

D——要计算的管径;

m

m——管内流体的流量;

v——流体流速;

m/s

供水管道由两根管供水,每一根水量为12.5t/h。

计算供水管的管径为:

D=47mm

故供水管的管径取50mm的钢管。

回水管只有一根,计算回水管管径

D=65.5mm

故回水管采用80mm钢管。

3.6补给水管设计

3.6.1锅炉设备的补水管

由以上设计可知,本次对每台锅炉分别设置补水管,每台锅炉的补水量为12.5t/h,计算补水管的管径:

D=51.2mm

故锅炉补给水的管段管径取50mm的管径。

3.6.2软化水的补水管

由以上设计可知,本次的软化水的补水量为1.9t/h,,计算软化水补水管的管径为:

D=24.1mm

故软化水管的管段的管径取32mm的钢管。

排污管按规范选择40mm的钢管,接至特定排污冷却井。

总结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次课程设计之前,我对制冷系统的流程只停留在初步阶段,能够了解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的流程,但对于管路的连接及机房的具体布置还比较生疏。

在设计过程中,我从理解这次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到确定设计方案,以及机房的设备布置,从迷茫到清晰,从翻阅各种规范和图集到计算分析,从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到一次一次地更改,期间真的很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原来做设计这么不容易。

这无疑是一次重要实践训练,通过这一实践性教学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