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989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docx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

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BLZQ-2标隧道的正洞及综合洞室的初期支护(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拱架)的施工。

2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2.1设计概况

2.1.1工程概况

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东起陕西省宝鸡市,自西宝客专宝鸡南站引出,沿渭河峡谷南岸向西,至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建天水南站,出站下穿耤河及天水北山滑坡群,沿天巉公路向西北方向至秦安县设站,出站沿天巉公路西行,经通渭县、定西市至兰州市榆中县,穿越皋兰山、沈家岭后引入终点兰州西站。

线路横跨陕西省和甘肃省两省,正线建筑长度400.740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45.741公里,甘肃省境内354.999公里。

宝兰客专BLZQ-2标位于宝鸡市以西的渭滨区和陈仓区,起讫里程:

DK655+448~DK683+620,全长28.172km,其中隧道6.5座,总长27055.8延长米,有太宁隧道、晁峪隧道、安平隧道、林光村隧道、南马棕山隧道、千家沟隧道、牛背隧道(半),不含隧道照明。

隧道主体结构采用仰拱复合式衬砌,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

隧道初期支护由钢拱架,刚格栅、钢筋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成。

隧道进口洞门种类繁多,设置有明洞,洞口段基础采用树根桩、钢管桩、换填等加固措施。

洞口边仰坡采用锚杆框架护坡,护坡上台阶处设排水沟。

2.1.2工程地质

线路经过地区大致可分为关中(渭河)平原区、南陇山与西秦岭北缘过渡带中山区、天礼盆地低山丘陵区、黄土高原沟壑梁峁区、黄河河谷兰州盆地区五个地貌单元。

这些地貌单元总体上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交替、条带状展布。

位于渭河冲积平原东南部,南倚秦岭,北临黄河、渭河,总体地势由南而北呈阶梯状递减,西略高于东。

沿线主要不良地质问题有滑坡、错落、坡面溜坍、危岩落石,其次为泥石流、岩堆、人为坑洞等。

2.1.3水文地质

沿线水系为黄河水系,沿线地表水可利用的主要河流有渭河及其支流清姜河,河流均常年有水。

沿线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水、人工灌溉地表水体垂直入渗及秦岭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较浅。

2.1.4方案设计

Ⅱ级围岩:

1按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内轨顶面至无砟轨道底面高度为51.5cm。

2混凝土等级:

喷射混凝土:

C25(24h强度不低于10MPa);拱部及边墙:

C30防水混凝土;底板:

C35防水钢筋混凝土;踏步机底板找平层:

C20混凝土;水沟与电缆槽槽身:

C30钢筋混凝土;水沟及电缆槽盖板:

C35钢筋混凝土。

3拱墙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掺加合成纤维,掺量为0.9kg/m3。

4拱墙分界以拱部144°划分。

拱部锚杆采用φ25*7中空锚杆,长2.5m,锚杆尾端均应配垫板、螺母。

5预留变形量为5cm,施工时应通过反馈的监控量测信息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

Ⅲ级围岩:

1按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内轨顶面至无砟轨道底面高度为51.5cm。

2混凝土等级:

喷射混凝土:

C25(24h强度不低于10MPa);拱部、边墙及仰拱:

C30防水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与踏步C20混凝土;水沟与电缆槽槽身:

C30混凝土;水沟及电缆槽盖板:

C35钢筋混凝土。

3拱墙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掺加合成纤维,掺量为0.9kg/m3,拱墙初期支护设置φ6.5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5cm×25cm。

4拱墙分界以拱部144°划分。

拱部锚杆采用φ25*7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3m。

锚杆尾端均应配垫板、螺母。

5预留变形量为8cm,施工时应通过反馈的监控量测信息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

IV级围岩:

1按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内轨顶面至无砟轨道底面高度为51.5cm。

2混凝土等级:

喷射混凝土:

C25(24h强度不低于10MPa);拱墙及仰拱:

C35防水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与踏步C20混凝土;水沟与电缆槽槽身:

C30混凝土;水沟及电缆槽盖板:

C35钢筋混凝土。

3拱墙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掺加合成纤维,掺量为0.9kg/m3,拱墙初期支护设置φ6.5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0cm×20cm。

4拱墙分界以拱部144°划分。

拱部锚杆采用φ25*7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3.5m。

锚杆尾端均应配垫板、螺母。

5预留变形量为10cm,施工时应通过反馈的监控量测信息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

V级围岩:

1按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内轨顶面至无砟轨道底面高度为51.5cm。

2混凝土等级:

喷射混凝土:

C25(24h强度不低于10MPa;拱墙及仰拱:

C35防水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与踏步C20混凝土;水沟与电缆槽槽身:

C30混凝土;水沟及电缆槽盖板:

C35钢筋混凝土。

3拱墙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掺加合成纤维,掺量为0.9kg/m3,拱墙初期支护设置ø8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0cm×20cm。

4拱墙分界以拱部144°划分。

拱部锚杆采用φ25*7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长4m。

锚杆尾端均应配垫板、螺母。

5预留变形量为15cm,施工时应通过反馈的监控量测信息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

2.2编制依据

2.2.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2.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2.2.3《宝兰客专铁路工程设计图》;

2.2.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2.2.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2.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2.2.7《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

3验收标准

3.1喷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特殊水泥。

3.2喷射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

纤维喷射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

3.3喷射混凝土必须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工艺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3.4喷射混凝土回弹料严禁重复使用。

3.5喷射混凝土施工应分段作业。

3.6开挖后必须及时初喷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时间不得小于3h。

3.7喷射混凝土原材料和外加剂必须满足相关设计及规范规定。

3.8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定,水胶比不大于0.5,水泥用量不小于400kg/m3。

3.9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C25喷射混凝土24h强度不得小于10MPa。

3.10喷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数90%及以上应大于设计厚度,同时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2/3。

3.11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12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C。

3.13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钢筋无外露。

3.14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3.15半成品、成品锚杆的类型、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16锚杆安装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17砂浆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18系统锚杆应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施工,安装时必须设置垫板,垫板与基面密贴。

3.19钢筋网所使用的钢筋的品种、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20钢筋网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联结牢固。

钢筋网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cm。

3.21钢筋网应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铺挂,底层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4cm,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

3.22制作钢架所用型钢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验标和设计要求。

3.23型钢钢架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架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24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底部不得有虚碴,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3.25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层顶紧,钢架与初喷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

4作业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施工调查,对作业现场有无异常状况加以掌握,已开挖断地表有无集中灌溉或开挖现象进行登记用于指导施工。

4.1.2岗前培训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施工及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4.1.3技术交底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实行三级交底制度。

4.1.4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编制针对突发状况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4.1.5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对将要进行二衬的段落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结果分析,消除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

利用分析结果指导施工。

4.1.6对各工序进行检查和复核(中线、高程、断面尺寸、净空等)。

4.2原材料试验和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4.3钢筋加工厂的建设,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

4.4机具设备、风、水、电管线就位准备好验收。

4.5喷射混凝土拌合站设备、混凝土运输设备的检查验收。

5技术要求

5.1初期支护应在开挖后及时施作,以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坍塌。

5.2锚喷支护施工中,应做好锚喷支护施工记录,并检查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平整度及锚杆抗拔力

5.3喷混凝土应与岩面、钢架、钢筋网密贴,不得留有空洞和间隙,初期支护与围岩应成为整体的支护体系。

5.4喷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的初期强度、长期强度、厚度及其与围岩面粘结力要求。

5.5喷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强度好喷射工艺的要求,并通过试喷确定。

湿喷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5,水泥(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400kg/m3。

5.6后一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若终凝1h后再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基面。

5.7在喷边墙下部及仰拱前,需将上部断面喷射时的回弹物清理干净,防止将回弹物卷入下部喷层中降低支护能力。

5.8钢纤维在拌合物中应分散均匀,不产生结团。

宜采用将钢纤维、水泥、粗细骨料先干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干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

5.9锚杆应安装垫板,在砂浆体的强度达到10Mpa后,垫板应用螺帽上紧并与喷层面紧贴,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

5.10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打,填充砂浆终凝前其端部不得悬挂重物。

5.11钢筋网应在初喷混凝土后铺挂,使其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

5.12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格,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5.13钢筋网保护层不得小于2cm。

5.14初期支护钢架应工厂化制造,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钢架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5.14.1型钢钢架宜采用冷弯成型。

5.14.2钢架应按设计分节,并进行试拼和编号。

钢架应尽量减少接头个数。

5.14.3钢架加工的焊接不得有假焊,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

5.15钢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5.15.1钢架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架设。

5.15.2钢架安装前应清除虚渣及杂物。

5.15.3安装时各节钢架连接板间应以螺栓连接牢固、密贴,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混凝土楔紧。

5.15.4钢架应与缩脚锚杆焊接牢固;

钢架背后空隙应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

5.16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设计参数

(1)Ⅱ级围岩拱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为5cm;

(2)Ⅲ级围岩:

Ⅲa型初期支护拱墙喷射混凝土厚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