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9805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职语文备课书现代诗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至少在那堂课上,老师所形容的蒙古,就与父母亲所告诉她的天差地远。

“返乡”追寻里,起先有近乡情怯、欲迎还拒的矛盾心理。

其后,当想象和真实的景况结合,原乡的景物在作者的描述中,就变得美上加美。

从“近乡情怯”的心理到亲眼目睹原乡的辽阔与美丽,原乡被作者绘上了颜色和光影,填补记忆的空白,完成“寻根”,也成为了旅行书写的目的及意义。

就席慕蓉文学创作历程看来,1989年第一次的返乡之旅,可以说是她的转折点,对于原乡的乡愁,转化为对整个蒙古游牧文化的探索与深究,不断的回到蒙古,不断的延伸和扩充“原乡追寻”主题。

如针对“灭教运动”现况的探讨,其次,她接触到“核能废料掩埋”的事实,虽然如此,席慕蓉对于蒙古命运仍然抱持着希望。

这些叙述反映出蒙古在中国当局治理下的处境,以及作者爱乡之心的忧虑,企图纠正一般人以汉民族为中心的历史观,对于蒙古的未来仍寄予温柔的希望。

作者

◆席慕蓉生平

入艺术系后,正式开始习画,也是从这一年起,她一方面以“夏采”为笔名,在校内刊物发表散文及诗,一方面也向自由青年等校外刊物投稿,并参与北师青年编辑工作。

(二)纵横艺术

1959年,席慕蓉进入艺术系就读,素描从陈慧坤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溥心畬、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展现优异艺术天赋的她,以水彩“静物”入选全省美展,其后在师范大学毕业美展中,油画得第三名,水彩得第二名。

1964年至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因入学考试成绩优异,直接进入二年级就读,1966年七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

接着,在瑞士、比利时等欧洲国家,举办多次个人画展,成绩斐然。

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等。

(三)诗坛长青

席慕蓉曾以夏采、穆伦、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千华等为笔名发表文章,大部分是散文作品。

一直到1979年,席慕蓉的诗作才开始在联合报副刊发表。

第一本诗集七里香在1981出版,一个月内再版,造成相当大的轰动,同年,出塞曲获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席慕蓉的文学成就与主张

(一)席慕蓉的文学成就

席慕蓉的文学作品,最受瞩目的是新诗。

早期的新诗多以青春、爱情为主题,作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诗语浅白而真挚。

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广受大众喜爱,读者之众多,影响之深广,创下了当代诗坛前所未有的纪录。

此种“席慕蓉现象”历来有许多的学者作出评论,中国学者更将席慕蓉视为“诗中的琼瑶”。

(二)席慕蓉的创作观

席慕蓉的创作总是流露出自己的性情,以及对于生命的热爱。

而什么是创作?

在她的散文作品中,她曾提出以下的诠释。

如:

我一直相信,一个创作者所能做到和所要做到的,应该就只是尽力去呈现他自己而已。

(写生者)

对我来说,“创作”这件事,应该就是一种生命里的全神贯注。

﹙黄羊‧玫瑰‧飞鱼﹚

所谓“尽力去呈现他自己”是指创作行为就是要表达真实的自我;

而“一种生命里的全神贯注”则指出:

创作是艺术家生命精神、能量的集中。

这是席慕蓉对于创作态度的观念。

(三)作品特色

1.明朗温婉的文字风格

  席慕蓉的诗歌,语言风格偏向于明朗、简朴、温婉。

沈奇在评其新诗集迷途诗册说:

“轻柔、莹润、略带感伤的纯静的抒情、青春、光阴、一剎那间的美与永恒的爱之题旨,以及较少难度的阅读快感和容易亲近的语言形式。

2.情溢乎辞的唯美

  席慕蓉的诗有一股感动的力量,能使读者有所共鸣,是以造成“席慕蓉现象”。

她所畅销的作品皆属于情诗、悼念青春类型,这不仅因为“爱情、青春”主题是人性共通的普遍经验,更因为她的作品自有其细腻、吸引人之处,特别是加入她自己的插画,使新诗的呈现在当时有了新的形态。

3.抒情散文的风格

  痖弦认为席慕蓉散文题材虽然呈多样性,却统摄在一个抒情的基调之中。

她擅长运用重复句型的笔法,使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与田园式的牧歌情调。

4.怀旧忆深情

  席慕蓉写回忆,除赋予过去的“美丽时刻”意义,同时也反映出她恋旧的性格,无论是新诗或散文,总有一股淡淡的乡愁隐藏在字里行间。

所谓乡愁对她而言是:

“一种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眷恋,或者,一种远古的乡愁。

◆席慕蓉轶闻掌故

(一)席慕蓉旋风

1981年,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个月内再版。

其后半年,她的两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的彩虹,二书预约上千册,也在一个月内再版。

1983年第二本诗集无怨的青春,再一次造成轰动。

同年散文集有一首歌,半年内也印了六版。

1984年席慕蓉有六本书列入畅销书排行榜,有三本还进入了前十名,有人称当年为“席慕蓉年”。

(二)席慕蓉的蒙古名字

席慕蓉的蒙古名字是穆伦‧席连勃。

外婆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父亲属察哈尔盟明安旗,母亲属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都是蒙古贵族的后代。

“慕蓉”是蒙古“穆伦”的音译,意思即是大江河。

名字里含蕴蒙古贵胄血系、含蕴大漠江河的席慕蓉,自从1989年踏上蒙古之后,回到族群之间,站在自己生命的来处,“血源在这一刻,变成了非常具象的线条和颜色”、“终于在母亲的土地上寻回了一个完整的自己”。

(三)耽于收藏美的席慕蓉

席慕蓉是个夜猫子,半夜三、四点才上床,整夜不睡觉也是常有的事,她说:

“夜色那么美好,我舍不得睡。

席慕蓉看到一些美丽的艺品,总忍不住想收藏。

在席慕蓉偷偷的搜购下,家里已然拥有不少宝贝,由于身为蒙古贵胄,她的收藏品也以蒙古的东西为多,三十把雕工精致的蒙古刀、蒙古少女用珊瑚装缀的华丽头饰、老琥珀和古玛瑙,每一件器物隐然都有一段悠远的故事,席慕蓉说:

“看到这些器物四处流落,就有一种失亲的感觉,忍不住就想买下来。

(四)鹣鲽情深的家居生活

席慕蓉的先生刘海北,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回国后任教于中央大学。

两人专业虽然不同,但爱画和音乐的兴趣却是共同的,在个性与生活上,席慕蓉个性比较感性浪漫,刘海北则是稳定的力量。

先生提供物质生活,太太供应精神生活,二者相辅相成,让家呈现出极为丰富的面貌。

(五)席慕蓉的诗、散文和绘画

诗、散文和绘画,席慕蓉如何用这三种不同的方式,把题材和灵感表达出来?

这三者与她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她说:

“画画是我终生投入的一种工作,没有人逼我,我自己也要逼我自己。

而写作是我放松的一面,是我抽身的一种方法。

累了一天后,我对自己说,没关系,我今晚没事,我写诗。

这样一个晚上,是我给我自己的奖品。

这些诗一直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也由于它们,才使我看到了自己。

至于散文,她认为那是记载她的生活,是她对生命的一种惊叹,人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一段极快乐又极悲哀的人生?

既有生为何有死?

席慕蓉在散文中抒发了这些对生活与生命的感受。

作 者

1.旗

清代军队的部署单位。

例 八旗

清代蒙古的行政区域,相当于“县”。

例 盟旗制度(中国边疆特殊的政治制度。

仿照满洲八旗制度,在蒙古人的居地,以不同颜色〔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的旗区分不同的军事单位,后逐渐成为寓户籍于军籍,军政合一的政制)

明安旗:

(今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

2.七里香:

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曾一年内再版七次,在国内掀起了一阵读诗热潮。

3.无怨的青春:

席慕蓉的第二本诗集,纤细的笔触蕴含澎湃恣意的真情。

4.成长的痕迹:

席慕蓉的第一本散文集,是作者回顾生命历程的体会之作。

5.金色的马鞍:

席慕蓉细写蒙古的史实与传说、风俗与饮食、自身与父母间的感情,文图并茂,非常具有可读性及收藏价值。

★教学问题引导

段落

题 目

参考答案

问题属性

蒙文课

1.作者以蒙文的“语言学习”呈现本诗,为何选择以“替孩子命名”做为开头?

本诗藉教授蒙文语言的学习形式,表达作者对人心共善同美的特质与群体相残互敌的冲突矛盾,所引发的沉痛感慨。

语言学习是虚,寄托沉痛是实。

在第一、二节中,从孩子的取名用意中,得见即使民族不同、文化有异、文字语言俱殊,但美善的心灵是一致的,也拉近了蒙古人和其他民族的距离。

作法探讨

2.第六节:

“俄斯塔荷是消灭 苏诺格呼是毁坏/尼勒布苏是泪 一切的美好成灰”作者为何安排这些负面意义的语汇?

全诗自此之后,情感转入忧伤,为蒙古草原被践踏造成的梦魇、形成的仇敌而焦急,诗的主题自此才揭露出来。

“消灭”、“毁坏”是对昔日辉煌及骄傲的悲鸣,“泪”、“灰”是对昔日辉煌及骄傲的哀悼。

3.第四节与第七节作者特别以括号标示做为全诗的注解,如此作法有何用意?

而这两节有何关连?

(1)两节以( )的方式标示,表达外地人以个人或群体形态出现时,对待蒙古人、蒙古草原的差异,感情哀伤,有着诉苦的感觉,诗的调性与其他各节的娓娓叙说,显然有所不同,因此特别以( )框住,凸显情感的变化,同时具有提醒读者注意的作用。

(2)第四节的一问不仅为全诗带来冲击人心的沉痛,这一声“为什么”的诘问,也为原本平波静浪的温缓文势,激起了巨浪惊涛。

而第七节的一问,再次呼应第四节那一问,同样的对文势也起了波澜的效果,但较之于第四节敌对的沉痛,此问更有前潮未退、后浪蓄能进翻之势,其悲痛慨叹更深。

4.诗人在整首诗表现怎样的风格?

通篇而论,全诗以缓而疾的节奏,咏叹着沉痛的悲音,首尾一体,结构严整,造语平易,文势起伏有致,反笔叙述,在意象营造上突出明朗,是精彩之收笔。

5.蒙文课诗中,作者使用了“我们”、“你”、“你们”等不同的代名词,请问其指称的对象与用意为何?

【问题讨论一】

(请见P64)

6.蒙文课诗中曾提及命名的深意。

请以自己的姓名,说说父母尊长命名的期许与自己的体会。

【问题讨论二】

(请见P4-17)

延伸思考

课文‧注释

第一、二节:

以蒙文、汉文取名的材料两相对照,开启蒙文课。

节析 从孩子的命名用意,得见即使民族不同、文化有异、文字语言俱殊,但美善的心灵是一致的。

●本诗藉教授蒙文语言的学习形式,表达作者对人心共善同美的特质与群体相残互敌的冲突矛盾,所引发的沉痛感慨。

★1.作者以蒙文的“语言学习”呈现本诗,为何选择以“替孩子命名”做为开头?

(答 见P4-5)

第三节:

从“情感”上悲、喜、爱、恨等异名同质的语言,对比见意,说明情感是所有人类所共有的。

节析 继命名之后,第三节更加深化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涵。

第四节:

表达外地人以个人或群体形态出现时,对待蒙古人、蒙古草原的差异。

节析 此节作者以括号和不同的字体,为全诗主题做直接注解。

第五、六节:

从“大自然”苍天、大地、草场,及消灭、毁坏等强烈的文字,慨叹曾是生命之海的大自然即将消失。

节析 作者先引导读者进入美丽的草原中,在一片敬意、骄傲、赞颂的氛围中,倏忽以高反差的笔法,使情绪急转直下。

诗的主题至此才揭露出来:

这不是一堂单纯的蒙文教学,而是草原的美好即将成灰的一场生态震撼。

★2.“俄斯塔荷是消灭 苏诺格呼是毁坏/尼勒布苏是泪 一切的美好成灰”作者为何安排这些负面意义的语汇?

(答 见P4-5)

第七节:

再次表达外地人以个人或群体形态出现时,对待蒙古人、蒙古草原的差异。

节析 此与第四节同样为全诗主题注解。

“为什么”这天外一问,再次呼应第四节那一问,同样对文势起了波澜的效果。

★3.第四节与第七节作者特别以括号标示做为全诗的注解,如此作法有何用意?

第八、九节:

以反笔展现如果群体持续敌对,将会出现风沙滔天、干旱千年的景象,希望能唤醒那些“依旧不肯相信”的敌对者。

节析 作者在八、九两节以反笔切入,简笔描绘。

透过此意象,凸显深沉的寄语,并使前文抒发的沉痛感慨有了呼应与归结。

全诗于余意不尽中收束,留予读者反思后隐隐的伤痛。

★4.诗人在整首诗表现怎样的风格?

(答 见P4-6)

群体:

(本质上有共同点的团体。

此指相同的民族或族群)

1.

疆─土地的界限、边界。

例 疆域、疆界

僵─硬化、不灵活。

例 僵硬

殭─动物死后不腐朽的尸体。

例 殭尸

缰─系在马颈上的绳子。

例 缰绳

彊─同“强”,壮盛、健壮。

例 彊干弱枝

梦魇:

(恶梦)

2.

魇─恶梦。

例 梦魇

通“餍”,满足。

例 贪得无厌

憎恶、嫌弃。

例 厌恶

满足。

例 餍足

饱。

例 餍食

靥─面颊上的微涡。

例 笑靥

所以 你我之间 有些心愿几乎完全相同:

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期盼,是所有人类相同的心愿

我们难道就不是:

此句激起文势,作者的愤怒、喟叹及吶喊迸然而出

有歌有泪有渴望也有梦想的灵魂:

说明悲、喜、爱、恨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不该因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的迥异,而被撕裂扭曲

为什么 当你隐入群体 我们却必须世代为敌:

作者提问“为什么”个人隐入群体后,这美善心灵、真实情感,也随之隐没,而代之以仇恨、敌视彼此

我们先祖独有的疆域 在这里人与自然彼此善待 曾经 有上苍最深的爱是碧绿的生命之海:

此段进入真正蒙古的世界,写出蒙古草原上蒙古人的良善及对大自然的尊重

俄斯塔荷是消灭 苏诺格呼是毁坏:

“消灭”、“毁坏”是对昔日辉煌及骄傲的悲鸣

尼勒布苏是泪 一切的美好成灰:

“泪”、“灰”是对昔日辉煌及骄傲的哀悼

在戈壁之南 终必会有千年的干旱 尼勒布苏无尽的泪 一切的美好 成灰:

明言如果漠视人类同有的美善心灵,轻忽敌对争斗,草原终将干旱千年,风沙漫天

我们难道就不是 有歌有泪有渴望也有梦想的灵魂:

激问

悬问

俄斯塔荷是消灭 苏诺格呼是毁坏 尼勒布苏是泪:

排比

为什么 当你隐入群体 却成为草原的梦魇和仇敌:

(译:

献给我的族人,以及我们共有的梦)

课文‧赏析

泯除:

(消除)

蕴藏:

(积藏)

语汇:

(一种语言中所用的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称)

调性:

(此指风格)

课文

◆结构表

◆内容相关资料

(一)解读蒙古名字(配合P50)

蒙古人的名字大都是按照民族心理习惯命名的,丰富多彩,很有特色。

男性的名字,有的是历史人物或民族英雄的名字,如罗成、帖木儿、恩和森;

有的寄托长辈的期望和祝愿,如吉日格拉(幸福)、巴雅尔(大喜)、巴图(坚强)、白音(富有)、布和(结实);

有的以勇猛矫健的飞禽走兽为名,如阿尔斯楞(狮子)、苏赫巴鲁(猛虎)、布日固德(雄鹰);

有的以贵重的金属为名,如阿拉坦(金)、孟恩(银);

有的以蒙古古代公认的社会尊者为名,如巴特尔(英雄)、必勒格(智者)、莫日根(神箭手)、彻辰(贤者);

有的为了纪念并盼孩子健康长寿,就以孩子出生时祖父的年龄为名,如乃仁台(八十)、依仁台(九十)。

蒙古女性的名字,则或者钟情于日月星辰,如娜仁(太阳)、萨仁(月亮)、敖登(星星)、敖登格日乐(星光);

或者自比于花草树木,如其其格(花儿)、其木格(花蕊);

或者偏爱于珠宝玉石,如塔娜(珍珠)、哈斯(玉石)。

(二)干旱(配合P53)

据报导,西部大开发以来,蒙古草原人口激增,但草原退化、沙化现象严重,呼伦贝尔七大河流全部出现断流,最大的淡水湖呼伦湖已缩水逾四分之一。

造成草原生态恶化的原因:

一是人为因素过度开发。

二是气候异常,干旱少雨、鼠虫害等灾害频发,导致草原生态不断恶化。

内蒙古草原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铜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采矿破坏的不仅是草原植被,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地下水资源。

(三)蒙古相关补充资料

蒙古位于中国北方,清朝时,内、外蒙古被统称为“塞北”,今以戈壁为界。

戈壁以南称为“漠南”或“内蒙古”,戈壁以北称“漠北”或“外蒙古”。

戈壁,指蒙古大沙漠。

为亚洲第二大沙漠,土质大半为沙砾,地表坚硬,气候干燥,雨量少,风力大,早晚温差大,不适定居。

蒙古语称沙漠为“戈壁”,古称“大漠”、“翰海”、“瀚海”。

1.内蒙古

清代分蒙古为南、北,今改为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

共辖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1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合计10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首府呼和浩特市(原名归绥市)。

2.外蒙古

蒙古地方的旧称,简称为外蒙。

位于中国的最北部。

面积156余万平方公里。

纬度高,距海远,属干燥气候。

南缘和东缘地势稍低,是粗沙和石砾遍布的戈壁。

公元一九二一年独立,今称蒙古国。

3.蒙古语

蒙古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有二十七个辅音,八个基本元音和八个长元音,词汇中少量的突厥、汉、藏等语言的借词,使用蒙古文。

4.蒙古文

蒙古族通用的拼音文字,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所创制,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现行蒙古文有三十一个字母,包括七个元音字母(实际上只使用五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和二十四个辅音字母。

大多数字母在词首、词中、词末的写法有所不同。

(四)影响席慕蓉创作及人生观的寻根之旅

席慕蓉出生在蒙古家庭,五岁之前还会说蒙古话。

在家庭以外,所有的汉人对她都很友善,但就是不能和她谈蒙古,因为别人口中的蒙古,和父母说的蒙古完全不同。

对于蒙古,席慕蓉有种无法言喻的情感,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情绪,而是一个族群被误解的委屈。

1989年九月,开放探亲以后,她回到了蒙古家乡,情绪就开始发作,一下子爆发了。

回来以后写的诗也不再是情诗,散文谈的全都是蒙古。

近十年来,席慕蓉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除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还乡系列文章“我的家在高原上”,并开始大量阅读蒙古现代诗人的作品及蒙古相关历史。

隔年出版散文集我的家在高原上、选编的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并重返蒙古高原,谒成吉思汗之陵,从此她每年往返蒙古,专注于蒙古艺术、音乐、教育、文化等访查与考古工作,并以绘画、诗歌、论述、创作、演讲等各种方式寻根溯源,如在幼狮文艺开始为期一年的专栏“高原札记”、在皇冠杂志开始为期一年的专栏“大雁之歌”,其内容摄影与文字并重,并在历史博物馆展出蒙古高原专题摄影“从大兴安岭到天山”,还至各地参观蒙古文物展览及进行演讲活动。

1995年中旬,赴天津南开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宁夏大学等处演讲,获颁“鄂伦春荣誉公民”证书,并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

在我的家在高原上一书中,席慕蓉写下这分在血液里流动的故园乡情:

“我是置身在巴尔虎草原之上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地老天荒』这四个字的原意的。

这十几年来,我有如候鸟,常在夏秋之际从南方飞回北地……当我踏上了蒙古高原,开始搜集那所谓真正属于我的体验之时,才发现,在那最美与最强烈的触动里,往往都有一种悲喜交集的印证之感,彷彿那曾经属于我外婆、属于我父母的体验也都在场,一如昔日那样,一起微笑分享。

”而这段话正足以说明蒙古成为她后期书写与生活的主调。

◆席慕蓉的诗句

1.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祂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一棵开花的树)

2.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戏子)

3.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

4.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在相遇前/等待就是它的名字(爱的名字)

5.我如金匠/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伸成/薄如蝉翼的金饰(诗的价值)

6.我可以锁住我的笔/却锁不住爱和忧伤/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为什么)

7.如果在我们的心中放进/一首诗/是不是/也可以/沉淀出所有的/昨日(试验)

8.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歌的调子都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 阴山旁/ 英雄骑马啊 骑马归故乡(出塞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