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945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

课题

观察物体

(1)

课时

第一单元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准备

ppt、学案

师导案

生学案

7

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有几种摆法?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达标检测

7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1)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学案

课题

观察物体

(2)

课时

第一单元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我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学习难点

能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准备

ppt、学案

师导案

生学案

7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动手操作,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达标检测

7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2)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因数与倍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我能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习难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学案

师导案

生学案

7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认真阅读教材5页。

2、根据自学来填空:

①12÷2=6()是()的因数,

()是()的倍数。

12÷6=2()是()的因数,

()是()的倍数。

②巧记:

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相互来依靠,永远不分开。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得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引导学生明白:

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同桌互相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

达标检测

7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2×5=10

()和()是()的因数,

()是()和()的倍数。

2、说出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25和2563和954和18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15是倍数,5是因数。

②6是3的倍数,是24的因数。

③4是12的因数,也是36的因数。

④48是12和6的倍数。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课时

第二单元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我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我能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四步:

学、交、练、导

学习重点

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

ppt、学案

师导案

生学案

7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方法

(一)列除法算式找:

18的因数有、、、、、。

方法

(二)集合表示:

18的因数

 

我发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的,18的因数有()个,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合作探究

约10分钟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2的倍数有哪些,该怎样想?

方法

(一)列乘法算式找;

2的倍数有。

方法

(二)集合表示:

2的倍数

 

我发现: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的,2的倍数有()个,最小的是()。

汇报展示

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又全又快。

达标检测

7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10的因数:

32的因数:

2、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4的倍数:

12的倍数:

拓展延伸

6

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

完成教材练习二1-8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约数 = 求能整除这个数的所有整数(或者说是求这个数能被哪些数整除)

求一个数的倍数 = 求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所有整数(或者说是求哪些数能被这个数整除)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最小的约数是1。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

第二单元第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偶数、奇数的含义。

2、我能掌握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3、我能根据题目要求灵活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学习方法

五环:

自主学习——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