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业评价与师德的渗透Word下载.docx
《学生的学业评价与师德的渗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学业评价与师德的渗透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师德
一、对师德、师爱的内涵范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结构,三者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三方面缺一不可。
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它是师德的基础;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要求,它是师德的载体;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支柱。
教师要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
教师不仅在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在用自己的品格教人;
不仅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而且通过自己的灵魂传授品格。
只有人格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尚人格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对学生付出真“爱”。
现在都在讲建设和谐社会,其中教育公平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
教育公正概括和反映师德的主要特征,体现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品质素养。
教师道德体系中不可缺少教育公正,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教育公正。
对照专家的讲座,自已在平时的教学中无意或有意中正在做违背教育公平的事:
1自己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或批评屡教不改的学生,有时就会用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甚至辱骂学生,诸如:
“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学生”、“真是不可救药”、“做什么都做不好”等。
自己的所作所为严重污辱了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公正的前提。
2、在教学中,自己喜欢成绩好、“懂事”的学生,而对于后进生或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则不喜欢,对这些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耐心。
3、回顾自己的教学,在心情好时,还能倾听好学生的发言,而在心情不好时,往往学生刚说了三两句没有在教师设想范围内的话,就匆匆打断学生的发言。
此时此刻,也许正把学生的创造激情、一个富于想像的心灵给扼杀了。
只有真正的倾听,才能体现教师的公正!
倾听学生的发言,是教师公正的亮点。
二、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论水平。
1、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国际竞争的发展结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认识到,课堂上我们应着眼于打井,而不要挖坑,让学生的思维清泉喷涌而出。
老师好比一桶汽油,老师的着力点,应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炬,提高学生自主发展和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中的演员,教师是课堂中的“导演”,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学习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现在我认识到在强调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的则时,更要注重强调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和注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学中要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念,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条件。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的促进者、帮助者,由原来的绝对权威变为学生平等的朋友,这样,学生作为学习者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与教师交流、对话,教师与学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得到全面落实和谐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爱、尊重每位学生,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从思想上、学习上关心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帮助他们,多鼓励他们。
师生之间建立宽松和谐的相互关系。
学生犯了错误要冷静处理,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
宽容是一种坦荡的胸怀,它能产生亲近感。
学生犯了错误,心理上会产生恐慌,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宽容。
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一味严责,穷追不舍,学生就会感到孤独无助,希望变成绝望,对老师产生怨恨和对立情绪,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评价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分数决定一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以考试为中心,考试考到的内容就教,不考的内容就不教不学。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白了学习评价的真实目的:
解放学习者,让学生快乐学习;
缔造学习者,让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学习者,让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学习者,让学生体验成功;
激励指导者,让教师感受幸福。
如何命制数学试卷
试题的设计是一项理论性与技术性很强且又十分辛苦的工作。
本文着重讨论数学试题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技巧,数学试卷;
设计原则;
技巧数学试题的设计是一项理论性与技术性很强且又十分辛苦的工作。
一、选择题的设计
设计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考查能力的目标明确、具体、集中,取材恰当、合理、有针对性,精心编制题干与备选项。
1、取材与铺陈的关系:
取材所及的知识点宜少不宜多,要服务于能力考查,且应属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知识,不宜采用派生性的知识作为考查能力的依托。
每题多以2-3个知识点为宜。
个别试题所含知识点可以多一些,但最好不要超过5个,否则必将降低试题的区分度。
2、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宜侧重一个方面。
当侧重知识时,技能应淡化一些;
当侧重技能时,知识的要求不宜加难加深。
在数学能力的考查中,作为选择题题组,侧重技能考查的试题应该多一些,侧重知识考查的试题可以少一些,还可设置若干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试题。
3、题干和备选项的关系。
为保证试题的完整性和紧凑性,必须精心安排好题干和备选项的分割和连接,分割要恰当,关联词要准确明白,使整题读起来通顺流畅;
其次,错误选项的设置,宜围绕考生可能出现的失误情况,提取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内容进行编制。
正确项与诱误项之间,形式上应尽量协调,力求使之具备同类性或匀称性,如有可能,还要使正确选项多点隐蔽的色彩,诱误选项多些迷惑的形态。
4、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传统与创新必须兼顾,两方面的试题各占多少比例才算合适这得视考试的目标和考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就高考数学考试而论,顾及到解答题的难度比较大,应给考生提供较多的答题时间,在选择题中,传统性与创新性试题题量的比例控制在2:
1左右,比较恰当。
二、填空题的设计
填空题的设计和编制,可借鉴选择题的设计方法,同样要注意中心突出、集中、鲜明,用此指导题材的取用和剪裁;
陈述上力求简洁、精炼、确切,尤其是指导语的使用,务必防止歧义,且保证答案简明;
求解的过程宜短,步骤不得太多,最好是1-2步,不宜超过3步,否则难以保证信度,也势必降低区分度。
填空题由于缺乏备选项的参照,试题提供的没有选择题那样丰富,解答起来难度往往略高于选择题。
与解答题比较,由于题目考查的内容相对集中,容量较小,且由题设到所求的跨度一般说来要小得多,故其难度略低于解答题。
填空题位于选择题与解答题之间,有一定的过渡作用。
各题之间,其难度要求也宜有所差别,这些因素,都要求对填空题的难度调控。
应十分用心和仔细,认真斟酌确定。
调控填空题难度的一般方法主要是:
改变题设或提问方式;
变动参数;
换个说法,等等。
三、解答题的设计
1、选材与立意:
选材是根据一定的考查目的和中心进行的,立意与选材两者之间,往往交织在一起。
不管谁先谁后,实际上两者都必须一起考虑,互相兼顾,经过反复多次的修剪,才能趋于目标一致。
进入构题的阶段,将较为朦胧的想法具体化和明朗化。
题材的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由某些概念、性质或简单的基本问题出发,将它们与初步确定的考查要求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将有关的知识点和基本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有机组合,逐步形成综合模式的解答题。
由于立足于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因此往往选取出的题材或多或少,总是带有综合的色彩。
采用这类方法取材时,应有中心,渐次扩张和蔓延,尽力避免生硬拼凑的做法,防止把风马牛不相及的素材无机地堆砌在一起。
第二类,从数学研究中选取适当的素材:
或从比较高的观点出发,物色问题;
也可以从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生活现象、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等实践中寻找素材和问题。
通常说来,用这类方法选取得到的问题和素材,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深刻,内容也较为丰富复杂,其形式要么十分抽象,要么过于具体,枝节横生,因而它们不能直接入卷作为考题,但可以作为基础,将其化解分拆,变抽象为具体,将具体而又枝节横生者加以修剪、删繁就简。
作有科学根据的概括、省略和近似处理,直至把它们变成符合构题条件的材料,用这类方法获得的题材进行命题。
往往是形式新颖、考查功能良好、深刻的好试题。
简略地说,这两类选材方法是两种不同思路的反映,第一类方法所用的思路是:
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浅到深;
第二类方法所用的思路是:
由高到低,由繁到简。
由浅到深,尽管思路不同,出发点也不同,然而却殊途同归,为的只有一个中心,实现数学能力考查。
单题的立意要鲜明,立意包含立足点和考查意向两个方面,立足点也就是试题的中心,考查意向也即考查目的,考查目标。
一道试题,既可用知识内容立意。
也可用能力要求立意,还可用问题和情境立意,当考试的试题是以知识考查为主线时,多数试题将以知识内容立意。
若试卷是以数学能力考查为主线时,多数试题则应以能力要求立意。
而一些综合性比较强和实,际应用型的试题,则宜以问题和情境立意。
采取上述的取材和立意的方法,既可使单题的设计顺利进行,保证试题中心突出,防止散乱或堆砌的毛病,又可使整卷的搭配和调整易于操作,减少来回折腾,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搭架与构题:
设计试题的框架结构时,应以所选的题材为依据,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架式。
例如:
题材是证明线面垂直和求棱锥体积,这时便要确定一个适当的几何体,来承托这些题材,把题材分置到适当的位置上,使之能够有效地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建立试题的框架结构时,应注意主干硬朗、层次分明、清楚,有了架构,再形成题坯,把题设和提问写出。
不必忙于文字处理,只须写出要点,提问可以分步设问。
也可一步到位只提出一个问题。
同时要把基本解案和各种可能出现的解答方法一一列出,以便比较。
作为试题模坯,应力求留有余地,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
也即题设条件要便于增加或减少,提问有多种角度可供调换。
试题的难度容易调节。
这样做,为的是方便下一步骤的加工和调整。
在构建题坯这一环节中,往往伴随着题材的修剪和重组。
这时应注意不迷失方向,不要脱离原先的立意,否则会喧宾夺主,前功尽弃。
要是出现这种情况。
无异于重新开始,这是在不得已时才要面对的,应尽量避免。
3、加工与调整:
有了初步成形的试题之后,接着的工作是深加工和细琢磨。
这是单题编制的中期调整阶段,必须十分认真,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得顾及。
包括试题的陈述和答案的编写,评分标准的制定,都得在这一步骤中完成。
试题的加工和调整,首先要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适标性,其次是精心调节难度,试题的难度调节。
必须以整卷的难度分布为依据,常用的调节方法有:
改变提问方式:
例如,把证明题改变为探索题。
将结论隐蔽起来,可提高难度;
增加中间的设问,把单问改变为分步设问,无异于给出提示,可降低难度;
又如。
改变提问的角度,往往也会改变试题的难度。
改变题设条件:
例如,适当增删已知条件。
隐蔽条件明朗化,明显条件隐蔽化,直接条件间接化。
间接条件直接化,抽象条件具体化,具体条件抽象化,乃至条件参数的变更,等等,都可使试题的难度发生变化。
改变综合程度:
例如,增减知识点的组合;
调整钥匙方法的结构;
变换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广度或者深度;
等等,也都会使试题的难度有所变化。
此外,为了提高试题的质量,在加工和调整这个步骤中,还应注意加强试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安排好难点和陷阱的分布。
4、审查与复核:
经过精细加工的试题,往往已经不是孤立的单个试题了,而是一组姐妹题,即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难度层次不同,形态相近而又有所差别的若干个试题,以供整卷搭配。
对这样的一组题目,必须反复审核,细加推敲,严防疏漏和失误,尤其是要杜绝科学性的失误。
5、编制公平的评分标准:
对解答题的解法,应优先考虑绝大部分考生所可能使用的方法,同时注意各种等价解法难度的平衡,并鼓励有所创见的解法,各分数段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分数给在关键步骤,层次分明。
尽量使之对不同形式的解都便于评阅。
分数的间隔不宜过大,以2-3分为宜,以便控制评分误差。
一、评价观念的更新
1.学业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激励、教育和反馈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检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业评价没有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也不需要在学生中分你高我低。
学业评价应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机制,要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2.语文学科评价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学业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评价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知识和能力,还要有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但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不能繁琐,应避免过多的考查和经常的对照检查。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更应该注重过程评价。
语文学科的评价建议采用学生平时的成长记录评价、单元阶段形成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注重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量化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
何况,像朗读、口语交际、写字、习作等项目也难以精确量化,只能作模糊评价。
提倡用有代表性的事实、描述性评语等方法进行评价。
量化评价采用等级制,而且在等级的设置上可以粗略一点。
5.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如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一般由学生自评、互评。
学期初公布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定标准,学生按照标准努力达到,学期结束时对照标准评定。
知识和能力方面,也要尽可能由学生参与评价,而不是单由教师评价。
二、评价的方法
(一)平时评价──成长记录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
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装入能反映自己学习成绩的材料。
成长记录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新型评价方法。
“语文成长记录袋”可以由学校代购文件袋统一发放,也可由学生和家长制作。
封面标明班级、姓名,学生可自行美化,使它具有个性。
成长记录袋建立以后,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1.装什么?
成长记录袋内装的应该是学生认为最能反映他的学习成就的实物材料。
如:
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张字,一次做得好的作业,一段自己满意的朗读或口语交际录音,成绩好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单元检测等。
到第二、三学段可以装入自己满意的习作,综合性学习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等。
在一年级,特别提示学生可以装入证明自己课外识字、课外阅读的材料,如喝了饮料,认识了商标上的字,可以把商标保存下来。
2.谁来装?
成长记录袋内的材料由学生自主决定装什么或不装什么。
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如果学生愿意把不太好的作品甚至失误装进去作为教训,教师应加以鼓励。
不要强求一律把阶段性评价材料(单元检测)装入记录袋。
3.怎么用?
成长记录可以由学生自己保管,也可以由教师统一保管。
学生自己保管,便于及时存放自己的作品和有关资料;
如果由教师保管,需要及时收发。
成长记录的用法:
(1)学生自己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2)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评价。
(3)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同学互相观摩。
(4)学期结束,教师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封面上写上评语,发给学生带回家,这是最重要的一张语文学习“成绩报告单”。
(二)阶段性评价──单元检测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课时多,内容相应也多,到学期结束“算总账”已太迟,所以需要单元形成性评价,以便及时作出反馈,改进教学。
单元检测老师都很熟悉,这里只强调几点:
1.不宜频繁。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原则上两个单元测查一次。
“汉语拼音”部分内容较多,建议分两次测查。
每次检测的时间不宜长,内容也不宜多。
2.书面和口头结合,以口头为主。
新教材要求认字400个,写的字只有100个,书面测试不能太多。
汉语拼音、认字、朗读和背诵、口语交际等项目必须口头测试,不能把口头测试项目变成书面测试项目,以免大幅度提高要求而违背教材本意。
3.重在检测以后的反馈。
如果发现成绩不理想,首先不是批评学生,而是反思和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
(三)学期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
《语文课程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根据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三个方面来实施评价。
评定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两个等级。
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暂不评定,由教师找这位学生谈话,鼓励他下学期继续努力,达到“合格”。
1.识字与写字。
(1)课内认字测试。
测试内容:
学生认读由生字组成的短文。
每篇短文均含所学生字100个以上,少数几个未学过的字加注拼音。
测试方法:
提供4篇短文(试卷样张以一篇做例子),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读哪一篇短文。
测试个别进行。
可由教师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
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
“请你准备一下,把这篇文章读一读,要看清楚,读正确。
”学生认读时测试者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字做上记号,学生读错后又自行纠正的,应视为正确。
短文读得是否连贯、流利不作要求。
加注拼音的字读错,不在统计之列。
评定标准:
读错5个字以内为优秀,读错6-20个字为合格,超过20个字为不合格。
(2)课外认字测试。
学生认读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
学生利用存放在成长记录袋中的商标、剪报、课外读物等向测试者展示并认读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
测试者记录学生课外认识字的具体数目(指教科书要求认识的400个以外的字,相同的字只算一个人课外认字超过50个以上,可在课内认字等级的基础上升一级(如“合格”升为“优秀”,“不合格”升为“合格”),并可在成绩报告单上注明课外认识了几个字。
(3)书面测试。
在田字格里写字、听写词语、看拼音写句子。
在30分钟内完成书面测试题。
听写词语和看拼音写句子以字为单位评定等级。
正确率在95%以上(错字为0-2个)为优秀;
正确率在85%-95%(错字为3-6个)为合格;
正确率在85%以下(错字超过6个以上)为不合格。
写字以正确、端正为标准。
正确、端正的为合格,潦草、不端正、字体过大或过小、严重不洁的为不合格。
写字不合格的,在听写词语和看拼音写句子等级的基础上降一级。
2.阅读。
测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提供本学期课文中的4篇朗读课文、4篇背诵课文,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朗读或背诵哪一篇,准备5分钟后逐个测试。
优秀──正确、流利、有感情,添字、漏字、换字、读错字和读破句不超过3处。
合格一一基本正确、流利,添字、漏字、换字、读错字和读破句在4-6处。
不合格──差错超过6处,不能读正确。
3.口语交际。
根据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看图说话。
提供一个话题、一幅图片,由学生自由选择,稍做准备后逐个测试。
优秀──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
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
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
因此,学生学习的评价改革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
只有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为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我们坚信,在评价改革的推动之下,课程改革的步伐一定会更坚实、更有力!
。
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有效评价”(命好题)专题学习报告
合肥市和平小学:
杨俊
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是新一轮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