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895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docx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文化系统中的四个主要子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信息文化)

2、根据美国科学家摩尔的观察,人类文化中遗留的动物本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恐惧本能、争斗本能、渔猎本能、种族本能、游戏本能、模仿本能、懒惰本能、复仇本能、自私本能(任填三个))

3、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描写的三种文化模式分别命名为日神型、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_____型。

(文化模式、酒神型、偏执狂型)

4、世界三大人种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

5、古代希腊著名的两大史诗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利亚特、奥德赛)

6、美国学者亨廷顿在《_____________》中将世界文明分为中华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

7、文化的四大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性与群体性、普同性与多样性、继承性与变异性、功能性与系统性)

8、人类起源神话有两大类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创世型进化型)

9、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将日本文化归纳为________感文化,将基督教文化归纳为________感文化。

(耻、罪)

10、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宗法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

嫡长子继承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阀氏族制、宗族制)

11、中国文化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

先秦,中国文化的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奠基期;_________,中国文化的成熟期;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转向期。

(萌芽期、秦汉魏六朝、唐宋、明清)

12、儒家文化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人生价值取向。

(齐家、治国、平天下)

13、语言的三种实践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功能、述说功能、建构功能)

14、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15、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剧、喜剧,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印度梵剧)

16、文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田野调查、_______和比较研究。

(历史研究)

17、各少数民族创造了有各自特色的建筑艺术,如藏族人民创造了_______,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了美丽的穹窿顶建筑,蒙古族人民创造了形式各样的_______;傣族人民则创造了玲珑秀丽的_______。

(石砌高碉建筑、喇嘛庙建筑、佛教寺塔建筑)

18、曾任美国人类学学会会长的怀特,1949年出版了《_______》一书,也提出要建立一门独立的文化学。

由于他在倡导和促进这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贡献,被人们称为"_______"。

(文化的科学、文化学之父)

19、不同文化交汇有多种结果:

_______、融合、_______、_______。

(增添、同化、综合)

20、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_______、《李尔王》、_______。

(《奥瑟罗》、《麦克白》)

21、15世纪以后,西方文化学出现了长足进展。

促使这一转变的是三个条件:

地理大发现、______、______。

(文艺复兴运动和文化启蒙运动、世界性的民族文化调查)

22、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_______、_______。

(《西游记》、《金瓶梅》)

23、文化变迁的过程或途径有发现和发明、传播、文化丧失以及_______。

(涵化)

二、名词解释

1、地理决定论

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博丹、孟德斯鸠等。

2、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是一个用来作为文化分类的术语,它指的是各种文化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整合为整体所显示的外在特征。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文化类型”条:

“在文化分类中,一种以经过选择并互相起作用的各特征或各组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结构。

3、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指一种文化的内部从最简单的文化特质到极复杂的各个文化层面按一定秩序相互结合并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过程。

4、重义轻利

义,指道义,要求品德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利,指物质利益、功利。

从总的来看,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重义轻利。

5、反文化

反文化是指与主流文化相对抗、有意识地否定主流文化的一些文化现象,其中既有先锋文化,也有消极文化。

6、文化变迁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特质、文化因素上量的渐变以及进而导致的文化结构、文

化模式的变化。

7、中和思维

中和思维,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总是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法。

8、本我

是人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肉体是它能量的源泉。

本我是

一种潜意识,它强烈地冲动着,希望得到满足。

但本我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它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自我。

9、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是一个用来作为文化分类的术语,它指的是各种文化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整合为整体所显示的外在特征。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文化类型”条:

“在文化分类中,一种以经过选择并互相起作用的各特征或各组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结构。

10、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我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

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关于天和人统一的种种观点,形成了关于天人合一的各种学说。

11、文化学

文化学是一门以人类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她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涉及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但并不包揽各个领域的专门研究,而是着重考察体现在人类文化各个层面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以及文化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

从这种综合考察中,揭示人类文化的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展现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共同本质与普遍规律。

12、生态小生境

"生态小生境"是一个文化人类学术语,指人类或生物在利用环境以及在和其他生物相处中所占的具体地段环境。

生态小生境是生态系统中的小单位,包含有人类或生物所必需的生存条件以及其他生态因素。

13、超我

所谓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讲的良心;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理想。

14、归属地位与获致地位

有一些天生授予我们或至少生来就已预定好的地位,其余的是我们在变幻莫测的生活中获得或至少是无意中获得的。

美国学者林顿把后者叫做“获致地位”,而前者则称为“归属地位”。

15、血缘家庭

血缘家庭: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种家庭类型。

它由嫡亲的和旁系的兄弟姐妹集体相互婚姻而建立的。

这一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马克思恩格斯予以肯定。

16、文化迫力

马林诺夫斯基功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

人类要生存,首先就要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衣、食、住、行、繁衍后代等),要满足这一基本需要又必须有各种社会组织形式来保证,这就产生了社会组织形式或制度的需要,有了社会组织的人们进而又会产生新的、精神方面的需要。

这种社会需要会产生一种文化迫力,这种迫力是一切社会团结、文化绵续和社区生存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正是在个人生物需要和社会文化迫力的的基础上,产生了满足这些不同需要的文化。

17、文化化

文化先于个人存在。

每个人出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不断地从周围的文化中学习,被文化环境进行着改造和加工。

这个过程被称为"文化化"。

18、集体意识

是迪尔凯姆学说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集体意识",就是同一社会的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的具有自身意义的体系,所以又称之为"共同意识",它由"集体主体"所负载。

19、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指某一文化类型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状态或表现形式。

20、服饰

服饰是指人体穿着的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各种物什。

服饰的主体是服装,同时也包括头、手、颈、脚、胸等人体部位所佩带的各类饰物。

21、亚文化

亚文化指包含在主流文化之中而又具有某些独特要素的群体文化。

地区、民族、阶级、职业、性别等,皆可形成不同的亚文化。

22、文化结构

文化结构是指文化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秩序。

文化结构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系统的不同类型、性质与功能。

23、涵化

当一个群体或社会与一个更为强大的社会接触时,弱小的群体常常被迫从支配者群体那里获得文化要素。

在社会之间处于支配-从属关系条件下的广泛借取过程通常被称为涵化。

24、菜系

菜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因其独特的物产、气候、历史条件和饮食习俗,人们运用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术,所制作出的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众多地方菜的总称。

 

三、简答题

1、文化的广义理解与狭义理解区别何在?

广义着眼于人与动物、自然与社会的区别;狭义着眼于人类中经济基础与相对应的精神文化的区别。

2、人对文化模式的接受有何差异?

为什么?

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一种文化中的具体成员,无论他的活动多么,也不可能穷尽自己文化模式的一切方面,不可能与自己文化模式中的所有方面取同,他只能作为自己文化中的特定角色,在自己所接触的那些方面与文化模式取同。

此外,同一文化中的成员,不仅有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分工、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还有居住地域的差异。

这种种差异,使得不同的成员对自己文化模式的取同,也必然表现出差异性。

3、文化整合有哪几种途径?

对创新文化成分的选择。

对外来文化成分的修正。

对自身文化中某些不适用成分的扬弃与改造。

4、中国文化的整体风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大陆型文化,中华民族生活的东亚大陆,远离其他文明中心,周边又多有地理屏障,造成一种与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这对中国文化特质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影响,久远而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并成熟于与外界隔绝的东亚大陆,是典型的"大陆民族的文化"。

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环境为中华文化提供了独立发展的地理前提,而这种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在历史上发生过双重功能。

功能之一,是使中华文化较完整地保留民族传统,获得前后递进、陈陈相固的延续性。

功能之二,是使中国人逐渐染上自我中心主义痼疾。

(2)农业文化、农业文化跟其他类型的文化不同。

价值观上和生活观念不同。

具体体现为:

土地的多寡成为一个人的地位、财富的重要标志;政府采取"土地所有权"运动,防止土地兼并;人们追求恬静安逸的精神境界,有着知足常乐的乐观精神。

(3)“伦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