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327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

《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知识点解析Word下载.docx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B;

(3)表示阳离子的是C_,其离了符号是Na+_;

(4)表示阴离子的是B,其离子符号是_O2-_;

(5)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__AD___,符号为_O,_S_;

(6)A、B原子核内质子数_相同,但核外电子数_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_.

6.

(1)元素的种类由_质子数_决定,即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核电荷数[即质子数]_.

(2)元素的化合价(即化学性质)由_最外层电子数_决定。

决定:

[金属易得电子、非金属易失电子]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原子核_上,即由_质了和中子_决定。

(4)几个关系:

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或:

四、常见的重要含量

1.空气成分:

粗略:

O2占_1/5_,N2占_4/5_.体积比_1:

4_

精确:

O2~21%、N2~78%、稀有0.94%、CO2~0.03%、其它0.03%

2.地壳中占前四位的O>

Si>

Al>

Fe,其氧化物的SiO2,Al2O3,FeO,Fe2O3,Fe3O4

在铁的三种氧化物中含铁量:

FeO>

Fe3O4>

Fe2O3[FeO>

FeO4/3>

FeO3/2]

3.实验中数据:

(1)试管中液体应取最少量_1~2_mL,最多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1/3_;

(2)酒精灯内酒精容量_1/4~2/3_;

(3)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_2/3_[多量分次加]

(4)铁夹或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_中上部,即离试管口的_1/3_处。

4.化学之最:

(1)最小的原子——氢原子[H]_;

(2)最轻的气体---氢气[H2]_;

(3)天然矿物里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最软的物质----_石墨;

其原因是碳原子排列不同。

(4)最简单的有机物__CH4_;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_碳元素_。

(5)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工业粮食],石油[工业血液],天燃气。

(6)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是_酒精;

最理想的燃料是_H2_。

(7)人类最重要的两大能源是_空气_和_水_。

5.生铁与钢(铁合金)中的含碳量:

(1)生铁与钢的含碳量不同导致二者性质不同,含碳量_越大__,韧性越差。

(2)炼铁原理:

铁矿石CO生铁氧化剂钢

6.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7.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

(1)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2)A酸性溶液加水稀释或加碱中和酸性减弱B碱

性溶液加水稀释或加酸中和碱性减弱

(3)溶液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区分;

溶液酸碱度用PH表示,用PH试纸测定

五、化学元素史常识

1.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刘安《淮南方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化为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原理为:

_Fe+CuSO4==FeSO4+Cu_;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_N2_和_O2组成的结论,二者体积比为_1:

4_。

3.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候氏制碱法---纯碱(Na2CO3)]

4.我国的_火药,造纸,烧瓷器_都发明很早,商代制造_青铜器_春秋战国时就会_冶铁,炼钢.

5.英国科学家_汤姆生_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内部密秘

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氧化性

O2

1.①支持燃烧:

炼钢、发射火箭、气焊——剧烈氧化

②供给呼吸:

医疗、登山、潜水、航空——缓慢氧化

①填充气球—密度最小(最轻)—(区别于其他气体的最显著特征)

H2

②新型燃料、高能燃料、发射火箭——[化学性质](可燃性)

2.③冶炼金属——[化学性质](还原性)

④工业合成氨(N2+3H2=2NH3)——[化学性质]

⑤制盐酸(H2+CL2=2HCL——盐酸)——[化学性质]

[注]:

发射火箭时同时利用了H2的可燃性和O2的氧化性.即:

2H2+O2=2H2O

3.①灭火—①比空气的的密度大、②本身不燃烧、③不支持燃烧

CO2

[注:

其中①是利用了物理性质、②、③是利用了化学性质]

保存易腐败食品;

人工降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且没有液体残留——[物理性质])

②固态CO2(干冰)—致冷剂

支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O2+H2O=淀粉+O2[化学性质]

③温室里施用CO2作肥料

4.NaOH——作干燥剂,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5.①金刚石—做钻头、刻划玻璃—[最硬]——[物理性质]

C

②石墨—做电极、铅笔芯、高温润滑剂——[物理性质]

③活性炭—冰箱除臭剂、填充滤毒面具—[强吸附性]

④木炭—吸附色素、有毒气体、—[吸附性]—[物理性质]

6.①抹墙、砌砖—Ca(OH)2+CO2==CaCO3↓+H2O——[化学性质]

Ca(OH)2

②改良酸性土壤--Ca(OH)2+H2SO4==CaSO2+2H2O—[化学性质]

①石硫合剂[Ca(OH)2、S]

②波尔多液[CuSO4、Ca(OH)2]

化学性质

③配制农药---

7.HCL和H2SO4除锈: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七、生活中的化学

1.煤炉中的三个反应(碳三角)

①煤气中毒:

即CO中毒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造成人缺氧而中毒死亡。

②CO2不能供给呼吸。

浓度较大也能使人因缺氧窒息死亡。

进入菜窑、枯井之前可做灯火试验。

2.中和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用纯碱[Na2CO3、水溶液显碱性]中和面团中的酸,产生CO2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可口。

②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用含AL(OH)3的药物中和

AL(OH)3+3HCl==AlCl3+3H2O,不能用NaOH,Ca(OH)2,因为二者都具有腐蚀性,会对胃产生危害。

③Ba2+有毒,做胃镜检查时要服用BaSO4。

称为钡餐,若误服BaCO3会中毒,其理由是BaCO3与HCl反应生成BaCl2电离出Ba2+,而中毒,反应为BaCO3+2HCl==BaCl2+H2O+CO2↑,若误服BaCO3要用泻盐MgSO4来解毒,其原理是:

MgSO4+BaCl==BaSO4↓+MgCl2。

[BaSO4不溶与酸]

Fe+2HCl=FeCl2+H2↑

Fe+CuSO4=Cu+FeSO4

④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Ca(OH)2]。

不用NaOH,其原因是:

Ca(OH)2廉价而NaOH昂贵,不经济.

⑤不能用铁桶盛装酸,波尔多液,其原因:

3.有毒的物质:

①甲醇[CH3OH]:

假酒中毒、是因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

②CO—煤气中毒

③CuSO4---Cu2+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即:

Cu、Hg、Ag等重金属盐]

④Na

O3[亚硝酸钠]——假食盐

4.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物质:

①浓H2SO4②NaOH③CaO

溶解时吸热的物质:

NH4NO3

5.钢铁:

①含碳量:

钢:

0.03%~2%;

生铁:

2%~4.3%;

②生锈条件:

潮湿的空气、即O2和H2O

③防锈:

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洁净、涂保护膜(油漆、镀金属);

④成份:

Fe2O3疏松易吸水;

⑤原理:

缓慢氧化(化学变化);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八、燃烧

1.燃烧条件:

如图所示实验:

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能燃烧,C处白磷亦不能燃烧。

因此可燃物燃烧必需的两个条件:

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跟氧气接触,如向C处通入O2则C处白磷也会燃烧,因为同时满足了两个条件。

即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

2.灭火措施:

隔绝空气或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常用灭火方法有:

①用CO2灭火器灭火(隔绝空气),②水灭火(降温);

电器、重要档案着火均不可用水灭火,可用干粉CO2灭火器。

3.常见物质燃烧现象:

①C—白光;

②S—空气中淡蓝色火焰,O2中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③P—白光、冒大量白烟,④F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⑤H2—淡兰色火焰;

⑥CO—蓝色火焰⑦CH4—明亮的蓝色火焰。

①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②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物质:

S、H2、CO、CH4四种;

③测定空气成分实验中最好选用[C]A.Fe;

B.S;

C.P;

D.C

原则:

不仅要将空气中O2完全反应,而且不能生成新的气体,即生成物不能是气体而只能是固体,其中S、C生成SO2、CO2气体而Fe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只能选〖P〗

④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往往不如在O2中燃烧剧烈,甚至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只能在O2中燃烧,其原因是空气中含有不支持燃烧的N2。

4.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①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打开所有门窗?

为什么?

[不需要、O2更足,火势蔓延]。

②从火灾中逃生,应当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嘴为什么?

[防止烟尘吸入体内]

九.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知识拾零

1.CO2—①能灭火的气体;

②能形成室温效应的气体;

③固体用于人工降雨;

④用作温室肥料

2.Ca(OH)2—①用于砌砖、抹墙;

②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③改良酸性土壤;

3.CH4—①最简单的有机物;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③“西气东输”中气天然气;

④瓦斯爆炸。

4.CO--①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气态化合物;

②煤气中毒气体;

③能污染空气的气体

5.H2---①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气体单质;

②最最理想的燃料(发热高、无污染);

③最轻的气体

6.C---①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固体单质;

②金刚石最硬;

刻划玻璃

③石墨最软作铅笔芯、电极;

④木炭具有吸附性,

7.SO2——形成酸雨的气体、可用碱液吸收;

SO2+2NaOH==Na2SO3+H2O。

8.O2——具有氧化性的物质、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十一、环境与化学

1.污染物:

粉尘[沙尘暴]和有有害气体[CO、NO2、SO2]两类。

如: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①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燃气]的燃烧;

1

空气

来源:

工厂排放的废气;

2

机动车辆的尾气。

①改变燃料结构,合理开发新能源

②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

预防措施:

③调整工厂布局,加强建筑工地管理;

④对工厂排放的废气净化回收利用;

⑤机动车安装尾气处理器,加强尾气治理。

2.白色污染——指塑料污染

来源:

①一次性餐具盒;

②食品包装袋;

③农用地膜;

④日用塑料袋。

措施:

①回收利用旧塑料制品;

②不滥用(合理使用)塑料制品;

③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

3.温室效应——指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多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其主要原因:

①大量植被的破坏绿色森林的大面积砍伐;

②矿物燃料的大面积开采和利用;

③机动车辆的俱增排放大量尾气。

①加强绿化,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②改变燃料结构,合理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矿物燃料;

③加强尾气治理,对工厂排放的废气净化回收利用;

④调整工厂布局,加强建筑工地管理等。

从环保角度来看最理想的燃料是氢能源(H2),它的突出优点是发热高,污染少;

以水为源料开发新燃料,当前研究的主要课是开发适宜的催化剂或如何使用廉价的能源使水分解,其次是天燃气(CH4)和乙醇(C2H5OH),再次是煤和石油[均为混合物]。

污染源:

4.①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②农业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①调整工厂布局,对工厂中的三废严格净化后再排放,或回收利用。

②禁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衣粉。

③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料。

④农村提倡建立沼气池,将生活废弃物产生沼气,变废为宝。

“环保”类中考题例:

例1:

机动车辆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尾气中含有汽油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2、SO2、CO、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固体颗粒等,由此,说明汽油中含有碳及少量的氮、硫等,这时碳、硫、氮指①。

①元素

②单质③分子④原子。

请指出治理尾气的合理化建议:

①改进发动机结构,使汽油充分燃烧;

②汽车发动机内安装转化器,加入催化剂,使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2CO+2NO==N2+2CO2;

2SO+O2==2SO3,可用碱液吸收SO2和SO3。

例2:

水是人之生命所系:

(1)请你举出一例你在生活中合理用水的具体做法:

①使用节水龙头;

②洗菜水,洗衣水用来拖地冲厕所。

(2)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金属,对水的危害非常严重,你认为应怎样做?

①不乱扔废旧电池;

②废旧电池投入指定的垃圾箱;

③探究治理废旧电池造成危害的方法;

④建立防治废旧电池污染的研究机构等。

例3:

焚烧垃圾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解决此污染某市拟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这样既可以利用垃圾,又能利用前期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作为焚烧的原料。

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②变废为宝;

③提供能源;

④改善环境;

⑤节约土地。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十二、气体的制备及提纯

基本制气装置:

①固—固加热制气装置;

②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气体净化基本思路:

制气→除杂→干燥→实验

有下列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上述装置A和C、D连接,若用KMNO4制氧气,还需在A装置的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KMnO4粉未进入导管,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用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移去酒精灯,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试管。

[口诀:

租(组)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2.①实验室制取H2最好选用Zn和稀H2SO4,

A.ZnHNO3B.ZnHCLC.Fe浓H2SO4D.Zn稀H2SO4

②实验室制取H2,若用Zn和稀HCL,想要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H2,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B→F(NaOH溶液)→G(浓H2SO4)→C(或F)

浓H2SO4

NaOH

连接顺序:

g→a→b→d→c→j

H2[HCL、H2O]H2[H2O]H2

【思路】:

FC

(1)其中F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H2中混有的HCL气体。

反应原理:

NaOH+HCL=NaCL+H2O,若要检验并收集HCL气体F瓶中可改用AgNO3溶液,其原因是:

HCL气体溶于水与AgNO3反应出现白色沉淀,从而证明并除去了HCL气体。

反应原理为:

HCL+AgNO3==AgCL↓+HNO3;

G瓶中浓H2SO4的作用是干燥H2,其原因是浓H2SO4具有吸水性,若将G、F顺序颠倒,结果是达不到除去H2O蒸汽的目的。

(2)若用制取的H2还原CuO可选用A装置,但需怎样改进?

[取掉橡胶塞,并将导管通到试管底部,CuO上方]。

若直接用A装置,可能会发生爆炸。

原因是混有空气的H2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

实验开始时先通入H2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加热,以防加热混合气体时发生爆炸。

实验完毕后先撤去酒精灯,再通入H2一会儿,直到试管冷却到室温,以防灼热的铜又被氧化成氧化铜。

3.①实验室制取CO2最好选用B;

A.大理石稀H2SO4B.大理石稀HCLC.大理石和浓HCL。

②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装置B和D连接;

为何不用C而只用D?

因为CO2能溶于水,比空气重。

③若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B、H、G;

g→e→f→d→c→h.

NaHCO3

CO2[HCL、H2O]CO2[H2O]CO2

HG

已知:

NaHCO3与酸反应的产物和Na2CO3与酸反应的产物相同;

CO2在NaHCO3溶液中不溶解:

CO2+H2O+Na2CO3==2NaHCO3,在H洗气瓶中能否用Na2CO和NaOH溶液代替NaHCO3溶液?

不能,因为CO2能与Na2CO3和NaOH反应,用饱和的NaHCO3不仅能将HCL除去,而且生成CO2。

反应为:

NaHCO+HCL==NaCL+H2O+CO2↑.

4、欲证明CO2为什么用Ca(OH)2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

而吸收大量CO2又要用NaOH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

因①CO2与NaOH反应无明显现象,与Ca(OH)2反应有白色沉淀出现,因此检验CO2用Ca(OH)2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

②微溶于水溶液很稀,而易溶于水溶液浓度较大能将大量的CO2充分吸收。

5、在初中化学课本中,A装置还可以做的实验有(写出化学方程式)

2CuO+C==2Cu+CO2,Cu2(OH)2CO3==2CuO+H2O+CO2;

同时跟D连接来检验CO2;

D瓶中中盛装的是澄清的石灰水。

6、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已知标准状况下NH3的密度为0.771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NH3,则制备NH3应选择上述装置中A,收集NH3应选用E.[因NH3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

7、2008年10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燃井喷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其原因是:

天燃气中含有大量未经处理的H2S气体,H2S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比空气重,实验室用固体FeS和稀H2SO4在常温下反应制得。

①制备H2S气体用上述装置中的B,收集H2S气体用上述装置中的D;

②若除去天然气中的H2S气体,可用废碱液处理。

原理:

2NaOH+H2S=Na2S+2H2O.

8、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还有少量的CO2、H2O,欲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H2可用如下思路:

其中④证明有水生成说明水煤气中有H2;

⑤证明生成CO2说明水煤气中有CO。

十三、实验设计与评价

【知识要点】:

1、简单实验设计;

2、评价给定实验方案合理与否。

加适量稀HCL

1、实验室要除去细碎铜屑中少量细碎铁屑,某实生设计了两个方案:

加适量CuSO4

①、CuFe过滤洗涤;

②、CuFe过滤洗涤。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①,理由是铁屑易反应完全、易分离;

你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若有,请写出做法。

用磁铁吸收铁、将铁和铜屑分开。

2、某同学用铁、氧化铜、稀盐酸为原料,设计了两个实验室制取铜的方案。

(1)第一种方案过程中有蓝色溶液产生,该方案发生的反应有:

CuO+H2SO4=CuSO4+H2Fe+CuSO4=FeSO4+Cu;

(2)第二种方案可用后边装置中的A,D该方案制的铜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CuO。

(3)两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更好、理由是:

①安全②操作简便③常温下就能进行。

3、用实验证明一包黑色粉末由CuO和C混合而成、有如下两方案:

振荡

甲:

黑色粉末足量盐酸观察现象

乙:

黑色粉末在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1甲方案中证明有CuO的实验依据是:

溶液将变成蓝色,证明有C粉依据是:

试管中仍有黑色不溶物。

CuO+H2SO4=CuSO4+H2O[C不溶于酸]

2乙方案中有CuO依据是:

试管中出现红色固体。

证明有C粉的依据是:

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是:

2CuO+C=2Cu+CO2做此实验可用2题中装置C,有处错误是,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3两方案中甲方较好理由是:

操作简便、常温下进行、不需加热。

通入H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