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8183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

《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研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x

(2)工作策略

A、强化过程

课题研究,离开了过程管理将是一纸空文,因此本期的科研管理将重点着力于将课题实施方案的理论与策略,如何落实到实验与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落到每一个个案、课例、行动中去,落实到记录、收集、分析、归纳工作中去。

B、反思提升

诚然每一个实验与研究的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离开了理论的联系与支持,实验与研究将失去方向,因而在实施研究的过程,教科室必须始终以反思的眼光来调控研究的过程,进行客观的把握,理论高度的把握,真正提升实验教师和研究教科研素养。

2、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A、教师的品味的提升

即教师队伍由经验型的科研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转轨,因为只有这类型教研型的教师才能实施有特色、有风格的个性化教育,才能研发出与时俱进的校本课程。

B、高规格学生的提升

培养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修养的高规格的学生和人才。

C、课程意识的提升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及在生活中,教师要有不断创造课程的动态意识。

(2)开发的策略

A、教师特点与学生需求的整合。

教师必须针对自身的个性特点,认真剖析学生的年龄,个性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的整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课程的互动效应。

B、办学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整合。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体现的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继承和砺练的载体,只有将两者整合起来,才能发挥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补充和促进作用。

C、学科间的整合。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学科课程与学科课程真正由分科化走向综合化课程的有效途径,综合化的课程已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校本课程应积极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

           

 江藻镇墨城完小教科组

2004年9月

附2:

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方案

诸暨市江藻镇墨城完小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常识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义务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这已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形成共识。

通过对相关教育资料分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常识教学,尤其是常识作业如何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确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对常识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学习和认识不到位

基础教育中的常识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是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尝试,这就要求小学常识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时,高度重视学科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习,确立良好的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目前,学科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又明显滞后于普通素质教育理论,对学科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影响常识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当前常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就作业而言,我国常识作业往往要求学生用现有知识去套,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或模仿,而且往往有一个比较一定的对照答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学生的作业往往注重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去探求未知的世界,去实现新的跨越,而这种探索和跨越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照的。

  我国的常识作业注重基础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推崇知识引路、方法指导、范例模仿,讲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注重从微观上局部的不断积累,而相比照的美国教育则注重打破常规,教师只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最多只是把学生引到河边,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架一座桥,然后让学生过桥去获取新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那意想不到的潜能,充分运用全社会的、现代化的资料系统,实行跨越式的教育,尤其是让学生极早地掌握今后社会上运用最多的应用文体。

他们采取的往往是高屋建瓴式的方法,善于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总体思维和发展趋势。

强调创造性、主体性,突显学生的个性。

  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实施小学常识教学从应试作业向素质培养转轨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尽管像上海地区在进行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时,将研究型课程提上议事日程,并进行探索,但对于全国范围内而言,尤其是对于第一线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上做文章的力量是还显得很单薄,据我们查阅,国外还没有就作业设计一类作专门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常识学科作业的设计研究。

我们提出“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的课题,是想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克服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单向思维、被动思维、封闭思维、局限思维的弊端,培养学生多元的、主动的、创新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研究和探索的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和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争取由点到面地创造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课题是以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涵,“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新的哲学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取向。

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中外教育经验,研究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各学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为基本特征。

从结合小学生实际来看,中长期的概念我们定位为一个月至一学期这一段具有弹性的时间段内,根据学生研究的具体内容作一些调整。

我们确定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六方面:

1.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课题的实施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其课题实施的理论研究是取得预期成果的保证。

因此,我们开始的重点是对于本课题实施的理论研究,我们认为只有确保理论的正确性,才能使我们的实施过程的方向不至于偏离。

2.建立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题库

获得小学常识作业题库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我们想通过本研究,探索一整套小学常识中长期的作业题,以实验班推及全校学生,并尝试在全镇乃至全市获得推广。

3.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培养。

除了对小学常识作业设计进行改革之外,同时力求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课题指导的研究

对于中、长期作业的指导也是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的小学常识对于研究性课题的指导缺乏经验,要求学生创新,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因此获得中长期作业指导的方法对于我们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大有益处。

5.教学评价的研究

本研究改革传统的、单纯检验学生的知识质量为主的评价制度与方法,对学生评价作一些尝试研究,作为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依据教学评价来对自我作出调整,我们研究的教学评价,是想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6.其他学科作业设计研究

  选择常识学科作业设计作为切入点,力争在其他学科上有所作为,以点带面的推动学校研究型课程的改革。

我们的预期目标为:

1.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通过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在自行探究中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发展。

2.获取一整套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比较成熟的成果

如:

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题,对学生研究活动的评估方案,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等。

同时针对实际情况,应体现学生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设计或要求都应有不同的要求。

3.在师资素质的提高上能有进步

教师角色接近于导师的作用,对其应有相应的要求,本身应是学术型、研究型教师,才能适应各种课题的实施目标,因此本课题也尝试在培养学术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上作一些探索。

4.教学评价的改革能有突破

评价指标要体现全面性和多元化,根据学生取得的不同成果或发展情况,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鼓励他们研究性学习。

5.在其他学科中能有所发展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小学常识学科的作业设计作为一个突破口,同时能在其他学科研究性学习上能有所收获,使我校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6、资料包

通过研究能推出一些学生的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指导原案例,编订成册,用于推广应用。

四、研究原则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将坚持以下实验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是理论研究和实际课堂改革相结合的实验,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两个主要内容。

一方面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另一方面又是检验、完善和发展理论的一个过程。

2.创造性原则

实验教师应是创造型教师,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创造性地获取、加工、输出教育信息;

学生完成中长期作业,会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选择等等处理能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3.探索性原则

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能提出适合全体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探究性问题和作业,善于为学生提供条件及指导,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4.开放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题目要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标准要求,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

5.活动性原则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把教学组织成为一种探究式活动教学,特别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且作业设计的内容能让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学习和常识作业,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实验对象

本课题选定本校2003学年的501、502班为实验对象。

2、研究方法

(1)以实验法为主。

对研究对象施于相关因子,严格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因子。

(2)调查法和测量法。

对实验对象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测量的各项指标进行分层处理分析,结合阶段调查,进行分析、归纳,积累相关数据。

3、研究过程

整个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03年8月—2003年9月)这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有关作业设计、研究型课程等方面的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践、体会与理解,对课题涉及的概念进行分析。

(2)、资料整理。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5月)

具体实施研究方案,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

并对于设计的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进行尝试,以行动研究法展开全面研究。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04年6月—2004年7月)

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以研究目标为依据,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寻找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4、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教学设计、作业题库以及其他资料。

5、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张晓吾负责总体设计、规划

组员:

钱梅丽、寿芝忠、寿伟平负责具体实施

附3:

诸暨市教育科学2005学年规划课题(B类)申报方案

课题名称:

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实践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本研究(即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

选择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围绕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这一核心,通过实施“全校发展战略”,转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拟在学校建立起以校长、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指导者、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共同参与的一个平等对话的,开放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联合攻关准备把我校这一典型的农村小学构建成一所新型的、高效能的学习型学校组织,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中重要概念的说明:

何谓学习型组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杰对此进行了如下描述:

“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而学习型学校则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的不断学习和自我改造,不断探索与自我反思,不断开拓和创新的高效能的育人组织,同时这一组织也是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代表等参与的平等对话的新型的“学习共同体”。

课题研究计划采取的措施:

1、研究对象:

墨城完小全体教师

2、研究措施:

(1)制定《学习型学校发展规划》。

我们首先拟在全校范围内自下而上地酝酿制定“学习型学校发展规划”,让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规划的制定中来,从而达成实现学校共同愿景的目的。

(2)改善学校管理体制。

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力至上的金字塔管理模式为自下而上的扁平式的组织管理模式;

同时,加大民主管校的力度,特别是在教师学习、培训方面落实教师自主管理,使教师具有自主学习与管理的权利,使教师具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权利;

在每一个基本的培训学习单位由组内成员推选出一名大家公认的“首席”或学科带头人(学习型教研组的组长)作为教师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人人能发展,个个能成才的发展管理平台。

(3)营造学习氛围,构建校园文化。

(4)实施“全校学习战略”。

这种全校学习是在校长的引领下,以各个教研组组长为核心,全校教师为主体,同时也有培训指导教师、社区代表、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平等、交流、对话式的学习。

(5)建立学校学习机制。

其中包括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6)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根据学习型学校建立的基本理论,结合我校的实际,拟把这一科研项目按照学科分解为三个子课题的异质小组为团队学习的基本单位,也作为课题研究的基本单位。

这些基本的学习小组,通过校本培训来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教师心灵的转变,树立共同价值观,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并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和实现自我超越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从而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新的思想观念,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7)制定三级“学习方案”。

在推行“全校学习”的同时拿出三种学习方案:

其一是“全校学习方案”;

其二是“教研组学习方案”;

其三是“教师个人学习方案”。

(8)落实“一三五工程”。

“一”是指在一个远景规划的基础上把全校教师凝成一股绳,使全校教师都有一个理想,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是指在全校教师中树立三种意识即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创新意识;

“五”是指每季度要求教师做好五件事:

即上好每一堂;

结一对好师徒;

参加一个课题组;

读一本好书;

写出一篇好论文。

同时把“一三五工程”同我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结合起来。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检索法等。

4、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0月):

收集资料、组织学习、达成研究共识、确定研究课题、论证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5月):

制定《学习型学校发展规划》;

实施“全校学习战略”;

分解子课题、确定教研组学习方案;

探索学习型学校的管理制度、学习机制、激励机制、环境平台;

在研究中完善修订方案;

撰写经验论文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7月):

总结经验;

理论提升;

汇总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普及运用与推广。

课题研究预期要取得的成果:

1、调查研究报告。

2、论文。

附4:

《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inquir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

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研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

是搜寻、探究、调查、检验的活动;

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在讨论科学教育的文献中,不管是使用探究(inquiry)还是科学探究(scientificinquiry)这个词,除特别注明外都是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而非科学家的探究。

  知识的更新速率实在是太快了,应付这种变化,我们需要学会学习。

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

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3年就增长一倍。

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

知识折旧"

律:

"

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简单扼要的"

裂变效应"

将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

面对信息的裂变,现代人必须要找准生存和发展之路。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代人除了不断学习外,到目前为止没有他法。

终生学习"

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今天的学习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已经不能用以往的学习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习了,明智的态度就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的革命。

时代的变化给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惟有把握和投身于今天的学习革命,学习才能真正对我们有益。

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将传统的、以升学为目标的、以掌握课本知识为全部的教学,视为“正常”的,而将开掘、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种种做法视为“非正常”的,充其量是“正常”教学的一种补充,它不是必需的,而是可有可无的。

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旨,恰恰在于“研究是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学习”。

我们还应看到,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的返璞归真———它不是立足于课本知识的累积,而是立足于对人的潜能的开发,立足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化,而这正是被应试教育所扼杀的最宝贵的东西。

因此,如何尽快将研究性学习“正常”化,乃是我们教育应重点追求的东西。

也许中长期作业能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得到正常化,而这种正常化却是普通教师都能去做、都能做得到的。

(二)课题切入点

常识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义务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这已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形成共识。

1、对常识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学习和认识不到位

基础教育中的常识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是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尝试,这就要求小学常识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时,高度重视学科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学习,确立良好的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些教育教学思想,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就作业而言,我国常识作业往往要求学生用现有知识去套,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或模仿,而且往往有一个比较一定的对照答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学生的作业往往注重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去探求未知的世界,去实现新的跨越,而这种探索和跨越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供参照的。

我国的常识作业注重基础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推崇知识引路、方法指导、范例模仿,讲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实施小学常识教学从应试作业向素质培养转轨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又是一个极好的载体。

(三)文献综述

尽管像上海地区近年进行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将研究型课程提上议事日程,并进行探索,但对于全国范围内而言,尤其是对于第一线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上做文章的力量是还显得很单薄,据我们查阅的资料,国外还没有就小学常识学科作业的设计作专门研究。

我们提出“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的课题,是想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克服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单向思维、被动思维、封闭思维、局限思维的弊端,培养学生多元的、主动的、创新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研究和探索的基本规律、基本思维方法和组织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争取由点到面地创造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题的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2、建立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题库

获得小学常识作业题库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我们想通过本研究,探索一整套小学常识中长期的作业题,以实验班推及全校学生。

同时,我们将切合我市新课改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科学》等课程的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

3、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培养。

4、课题指导的研究

对于中长期作业的指导也是本研究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