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481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

《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全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资料3全.doc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

第一章概述

1.实践性知识有五个特点?

①它依赖于内容和学生等具体的情景,带有情景性的特点;②它经常以案例的形式来记忆;③它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知识;④它是一种熟练后得以自动化的知识;⑤它多产生于教师的个体经验。

2.专家型教师的一般特征:

①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②并能有效的运用(必需掌握特定的学科知识,拥有怎样进行教学的知识)③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3.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4.专家教师的技能有?

①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且有预见性②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③教学监控能力强。

④采用深入的方法对班级纪律问题制定计划⑤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5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

情景因素可分为5个方面:

①社会与社区,②学校体制,③学校氛围,④教学小组或部门、⑤课堂。

系统课程即有目的的影响教师存成长的专门方法和手段,如课堂教学观摩、教师评课与教学笔记等。

6.教师的成长阶段: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景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7.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①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②微型教学训练③教学决策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⑤教师参与研究。

8.教学反思的类型:

①对于活动的反思②活动中的反思③为活动反思。

9.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①认知成分②批判成分③教师的陈述。

10.教学反思的方法:

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交流讨论④行动研究。

11.教育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如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应该如何教学生,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等。

1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13.学生:

作为学习中的主体,存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14.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另一方面,也可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15.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16.教学环境:

分为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17.心理环境指集体气氛、班风、校风、师生关系,学校文化及社会文化等。

18.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②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③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0.桑代克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廖世承。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广义的心理发展:

包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变化。

狭义的心理发展通常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具有不平衡性,具有个体差异性。

3.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十二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4.认知发展就是形成一个意义上、态度上、动机上和能力上相互关联起来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抽象的模式体系或认知结构。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二到七岁)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务,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的阶段。

思维多表现出:

单向思维、静止性、自我中心、不合逻辑的推理。

具体运算阶段(七到十一二岁)它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守恒指儿童已认识到无论客体的外形发生什么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以上)指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6.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

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7.维果斯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他提出强调学习社会文化性的最近发展区。

8.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在指导的情况下集中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9.教学支架指儿童试图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10.支架教学的一般方式有:

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分割成许多便于掌握的片段,向学生演示要掌握的技能,提供有提示的练习,在学生准备好后让他们自己活动等。

11.人格:

又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具有社会性,人格形成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12.人格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婴儿期(0-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幼儿期(1-3)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儿童早期(3-6)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晚期(6-12)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少年期(12-18)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青年期(18-24)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期(24-65)繁殖感对停滞感、老年期(65-)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1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①从形式上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②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③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14.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指导: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

15.认知差异:

①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方式,表现为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②智力差异(认知能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的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也常被视为智力的。

16.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①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③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7.性格:

指个体在生活中的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表现了人对现实的态度。

并反映在他的行为方式中。

性格是他个人独特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18.性格的特征差异:

美国阿尔伯特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

美国卡特尔将其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19.苏联心理学家将性格分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体系的个别特点。

20.性格的类型差异:

①从机能类型说上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②从向性说上分内向性和外向性③从独立--顺从说上分独立型和顺从型。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对其理解有三:

①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②第二学习者的变化是习得的③第三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不同:

①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②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③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以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3.学生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形式。

4.学习结果对学习的分类: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慧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④运动技能的学习⑤态度的学习。

5.根据学习内容对学习的分类: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社会规范的学习。

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结。

7.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包括泛化、辨别和消退。

8.桑代克提出的主要学习律遵守的重要的学习原则: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9.强化指可增强行为的各种结果。

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

负强化指的是通过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

10.联结学习论在课堂的应用:

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及时表扬);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孤立);程序教学

10.学习的实质是认为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

“完形”是一种组织功能,可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再组织。

“完形”实质是指对事物式样和关系的认知。

11.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知觉经验的变化过程。

强调观察、顿悟、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用来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

13.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生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14.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15.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指非字面的联系,即用不同的词语表达都是同一认知内容的联系。

16.要想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必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学生必需具有意义的学习的倾向。

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17.同化过程分为:

①类属学习,又称下为学习。

即把新信息纳入到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②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习。

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③并列结合学习,又称组合学习。

即新信息与原有观念之间只可能产生一般的某种组合关系。

18.“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19。

学习的阶段包括: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20.建构主义的观点分为六种:

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识观、信息加工认知观、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观。

21.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并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继而出现新的假设,且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不可能拿来就用,而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22.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至于所谓的科学知识虽然包含真理,但并不是绝对正确,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较为正确的解释。

建构主义认为,习得的知识:

并非预先确定的,更非绝对正确、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景、

需要在具体的情境的复杂变化中不断深化。

23.学习观:

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他要主动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24.学生观:

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它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5.教学观:

学校的教育除了使学生掌握各类知识号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协商或合作建构意义的能力。

26.研究性学习:

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搜集数据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本身。

27.合作学习:

指在学习时,由几个能力不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并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28.教学对话:

指的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了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动机:

就是直接推动人活塞环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

它具备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动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其头脑中的主观反应。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诱因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

3.学习动机的种类:

①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②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③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学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需要)

4.学习动机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是统一的,表现为学习动机能促进学习,提高成绩。

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

6.学习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